一种葵花籽粕绿原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_3

文档序号:962710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6] (2)料液比对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
[0077] 如附图2所示,在料液比1:10-1:15的范围内,随提取液用量的增加绿原酸提取得 率也显著增加,但提取液体积用量继续增大,提取得率保持平稳,所以最佳提取液用量应该 为 1:15〇
[0078] (3)超声功率对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
[0079] 如附图3所示,在160W-200W,绿原酸的提取得率随超声功率的增加急剧增大,但 当超声功率超过200W时,绿原酸提取得率出现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超声功率应选择200W。
[0080] (4)提取温度对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
[0081] 如附图4所示,在20-40°C内,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增加而增 大,在40°C时出现了最大值,当超过40°C时,提取得率下降,所以最佳超声提取温度应选择 为 40°C。
[0082] (5)提取时间对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
[0083] 如附图5所示,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在提取时间10_30min内随着超声时间的 增加而增大。在30min后,提取得率呈现下降趋势,所以最佳提取时间应为30min。
[0084] (6)响应面法优化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工艺
[0085] 以葵花籽柏绿原酸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设计,结果如表2、表3、表4 :
[0086] 表2响应面实验方案及结果
[0088] 表3回归模型系数及方差分析结果

[0091] 注:* 为显著(p < 0· 05) ;** 为极显著(p < 0· 01)
[0092] 表4方差分析2
[0094] 由表3分析结果可以看出,F = 43. 68,p< 0.0001,表明回归模型显著。失拟项F =3. 71,p = 0. 2301 > 0. 05,不显著,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试验误差小,可以作为理论 预测模型。其中六,8,(:,0,8(:,厶2,82,〇2,02这9项显著。由表4可以看出,该模型1?2 = 0. 9808,预测R2 = 0. 9583与修正R2 = 0. 8924接近,说明该模型线性良好,且有着较好的 预测精度,Adeq Precision为23. 237,说明该模型有极强的响应信号,该模型预测精度高。 [0095] 经design7. 0软件分析得拟合回归方程,葵花籽柏绿原酸的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 取响应面模型:
[0096] Y = -16. 50417+0. 0855A+0. 256B+0. 091333C+3. 13667D+0. 0005AB+0. 00 00625AC+0. 0003125AD-0. 00095BC+0.0015BD+0.00525-0.00028073A2-0. 0029416 7B2-0. 00127917Cz-0. 43667D2
[0097] 综合分析,葵花籽柏绿原酸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模型的回归显著,该模型实验 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差异,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所以该回归方程模型可以对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预测。
[0098] 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法提取绿原酸工艺优化等高线图、响应曲面图如图6所 示,通过等高图和三维空间的响应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理论模型超声功率、温度、提取 时间、离子液体体积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响应值的影响。经design7. 0软件分析得到回归 方程的最优提取工艺分别为功率218. 41W,温度40. 88°C,离子液体体积3. 94mL,提取时间 33. 95min,预测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得率为5. 80 %。考虑到实际问题,将提取工艺条件修 正为:功率220W,温度41°C,V[B_]BF4/水为1:4,提取时间34min,料液比为1:15,做五次平 行试验,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率为5. 72 %,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1. 38 %。
[0099] 实施例三:葵花籽柏绿原酸的大孔树脂-溶致结晶联用技术纯化分离工艺研究
[0100] I、NKA-2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试验
[0101] ⑴大孔树脂的筛选
[0102] 表5树脂的吸附性能比较
[0104] 从表5可以看出,NKA-2大孔树脂的吸附量为24. 01mg/g,吸附率为69. 14%,均高 于其余几种树脂,所以本研究选择NKA-2大孔树脂进行葵花籽柏绿原酸的纯化试验。
[0105] (2)上样液中绿原酸浓度的选择
[0106] 如附图7所示,上样液浓度的增大,树脂对吸附率增大,当上样液浓度过高时候, 出现严重泄漏情况。上样液浓度在0. 7954-1. 56mg/mL时,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基本不变,但 是超过I. 56mg/mL时,吸附率下降,吸附量降低,若选择低浓度的上样量,则浪费人力物力, 所以上样浓度选择在I. 06-1. 59mg/mL范围内。
[0107] (3)上样流速的选择
[0108] 如附图8,上样流速越快大孔树脂的吸附率越低,所以应选择较小流速,但是绿原 酸属于多酚类物质,时间较长扩大了生产周期,增大了绿原酸的降解率。所以,上样液的流 速应为2BV/h。
[0109] (4)上样液pH的选择
[0110] 如图9所示,弱酸条件树脂的吸附趋于平稳,虽然在pH = 4时出现最大吸附率 97. 52%,但是吸附率和其他条件下差别不大。由于绿原酸溶液呈弱酸性,所以本实验研究 表明pH保持上样液本身的pH。
[0111] (5)NKA-2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泄漏曲线
[0112] 绿原酸动态吸附泄漏曲线如图10所示,当吸附速度和洗脱附速度相等时,此时开 始出现泄漏。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出液中绿原酸的浓度随上样量的增加而升高,当上样量达 到3BV时,绿原酸开始出现大量泄漏,为了避免原料的浪费,所以确定最大上样量为3BV。
[0113] 2、NKA-2大孔树脂动态洗脱试验
[0114] (1)洗脱剂流速的选择
[0115] 如图11所示,洗脱速度越大解析率越小,所以洗脱速率不宜太快。但洗脱速度太 慢会消耗大量时间,所以洗脱速度应选择为2BV/h。
[0116] (2)洗脱剂最佳用量的选择
[0117] 如图12所示,洗脱液中绿原酸的浓度随洗脱液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洗脱剂用量达 到3BV时,吸附的绿原酸基本已经洗脱完全。所以,洗脱液的用量为3BV。
[0118] 3、粗绿原酸的纯化效果分析
[0119]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是提高绿原酸纯度最有效、简便的方法之一。通过最优条件: 上样量I. 06mg/mL,上样量3BV,上样速度为2BV/h,再用3BV的60 %的乙醇以2BV/h的流速 进行纯化分析,得到绿原酸I产品,测得其纯度为23. 13% (w/w)。
[0120] 纯化前绿原酸纯度为11. 40 % (w/w),经纯化后绿原酸纯度达到23. 13 % (w/w),提 高了 100.02%。可见NKA-2大孔树脂对葵花籽柏绿原酸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0121] 3、葵花籽柏绿原酸I溶致结晶工艺
[0122] (1)萃取剂的选择
[0123] 如图13所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绿原酸I的萃取效果明显高于其余三种萃取 剂。但考虑到除去萃取剂对后续工作的影响,所以选择沸点较低的乙酸乙酯。
[0124] (2) pH值对绿原酸萃取率的影响
[0125] 如图14所不,在pH = 2. 0时,绿原酸的萃取率达到最大值。这个可能是因为绿原 酸在过酸或过碱性条件下易解离成离子状态,不易萃取,所以选择pH = 2. 0为溶液的最佳 pH〇
[0126] (3)萃取时间对绿原酸萃取率的影响
[0127] 如图15所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萃取剂对绿原酸的萃取率增大,当达到25mim时, 萃取剂对绿原酸的萃取基本达到饱和。所以选择最佳萃取时间为25min。
[0128] (4)萃取次数对绿原酸萃取率的影响
[0129] 如图16所示,随着萃取次数的增大,萃取剂对绿原酸的萃取率增大,当萃取4次 时,萃取率保持在80%,基本不变,这时绿原酸在水相中含量很低,基本已经无法萃取出来。 综合考虑,萃取次数应该选择为4次。
[0130] 4、绿原酸的精制及检测分析结果
[0131]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溶致结晶的最优工艺为:pH2.0,萃取时间25min,萃取四 次,在40°C下真空干燥2h,得到淡黄色绿原酸II产品。经检测其纯度为67. 56%。
[0132] (1)化学分析:紫外灯下观察有相同蓝色荧光斑点,实验表明提取样液中含有绿 原酸。
[0133] (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如附图17所示,得到葵花籽柏绿原酸与绿原酸标准 品的色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葵花籽柏绿原酸与绿原酸标品具有相同的保留值,表明所得 葵花籽柏绿原酸产品是绿原酸,且葵花籽柏绿原酸产品纯度较高。
[0134] 实施例四:绿原酸的体外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研究结果
[0135] 1、葵花籽柏绿原酸体外抗氧化性
[0136] (1)总抗氧化能力
[0137] 绿原酸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如附图18所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