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安装构造及车辆用促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20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安装构造及车辆用促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安装构造以及具备该马达安装构造的车辆用促动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的驱动机构部分配置有多个促动器。
例如,在汽车用空调装置等中,使用通过多个齿轮将马达的旋转传递到输出齿轮,利用该输出齿轮的转动调整温度调节器用开闭门的开闭的促动器。
该马达包括齿轮啮合的旋转轴(驱动轴),圆柱状的主体部,和突设在主体部的端面的圆柱状的轴承部。
如果在促动器动作时马达旋转,则来自开闭门的负荷作为其反作用力通过齿轮作用于马达。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壳体侧的托架,夹持马达的轴承部,但如果该托架的加工精度低,则存在发生马达的晃动的问题。
因此,为了防止该马达的晃动,通过将较厚的双面胶粘贴在马达的主体部和壳体之间来固定马达。
此外,如日本特开2005-96670号7>报所示那样,已知有在轴承部安装圆环状的弹性体,并且使该弹性体和托架的接触面倾斜的构造。
通过该构造,不仅能够可靠地吸收振动,而且能够防止弹性体的局部恶化。
但是,在上述的使用双面胶的方法中,存在不仅需要较厚的双面胶,而且用于安装双面胶的工时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特开2005-96670号公报所示的方法中,需要圆环状的弹性体,并且也存在用于安装弹性体的工时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在没有晃动的状 态下安装马达的马达安装构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具备 壳体,其收纳具有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端面突设的轴承部的马达;和 一对托架,其设置在该壳体上且至少在马达的一侧对马达的轴承部进行 夹持。
在上述一对托架的其中一个的前端部,形成有弹性夹持上述轴承部 的弹性把持臂。
此外,上述弹性把持臂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比轴承部的外径小。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弹性把持臂弹性夹持轴承部,所以不会发生马 达的晃动。


图l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说明促动器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 图2A中的I-I线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安装顺 序的说明图,图3A是安装前的正视图,图3B是安装后的正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对脉宽调制控制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结构的正视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结构的说明 图,图7A是正视图,图7B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化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详 细说明。
首先,图2A和图2B表示适用本发明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S1的促 动器A。
具备该马达安装构造Sl的促动器A,用于设置在汽车的车辆用温 度调节器的吹出口 (未图示)的门(未图示)的开闭等中,所以具有通 过对门进行开闭来调整吹出量的作用。
如图2A所示,该促动器A包括用于保持整体形状的壳体1,收 纳在壳体1内的马达2,齿轮31、 32、 33、 34、 35,电源连接器4,和 基板5。
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图3A、图3B和图4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S1的第 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4所示,马达2具有主体部21,突设在主体部21的轴 方向的两侧端面211、 212的轴承部22、 23,和由轴承部22、 23支承的 轴24。
该主体部21为了在通电时使轴24旋转而在内部具备线圏、磁铁等 的旋转机构,并且外形通过金属等而形成为圆柱状。
此外,轴24通过金属等而形成为较长的圆柱状,与主体部21的内 部的旋转机构连结地设置,以从突设在主体部21的一个端面211的轴 承部22的中心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该突出部分的前端附近安装有齿轮 31。进而,轴承部22、 23通过金属等与主体部21设置成一体,形成具 有比主体部21的外径小的直径的圆柱状,并且在其中心插通有轴24, 且对该轴24进行旋转自由地支承。
此外,如图2B所示,壳体1通过树脂等形成为将上侧的壳体101 和下侧的壳体102相互嵌合的箱体状。
进而,在该壳体IOI、 102的内部设置有孔(未图示)、突起(未图 示)等,使得能够规定齿轮31、 32、 33、 34、 35和马达2等的位置。
如图4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安装构造Sl而言,在上侧的 壳体101上突设有托架11、 13,并且在下侧的壳体102上突设有托架 12、 14。
如图3A、图3B以及图4所示,该托架ll通过树脂等形成为板状, 在前端部形成有以从两侧夹持轴承部的方式配置且弹性保持该轴承部 的弹性把持臂lla、 lla,并且在该弹性把持臂lla、 lla之间形成有缝 隙llb。
通过将弹性把持臂lla、 lla的相互相对的面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比上 述马达2的轴承部22的外径狭小的宽度,并且具有适当的深度,由此 形成该缝隙llb,使得如后所述那样即使在压入轴承部22时也不会丧失 弹性。
进而,由于缝隙llb形成为在最深的地方附近设置成圆弧状,所以 即使在弹性把持臂lla、 lla弹性变形时也不会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塑 性变形的情况。
此外,在托架11的前端部形成的弹性把持臂lla、 lla与上侧的壳 体101 —体地由树脂等形成为板状,且形成为通过对各自的前端附近的 与轴承部22接触侧的角附近进行倒角,以便在压入轴承部22时容易弹 性变形。
进而,弹性把持臂lla、 lla形成适当的宽度、适当的厚度和适当的 长度,使得即使在轴承部22压入时也会维持适度的弹性。
另一方面,与上侧的托架11相对的下侧的托架12,与下侧的壳体102 —体地由树脂等形成为板状,且在与托架11相对的前端的宽度方向 中央附近设置圆弧状的凹部12a,以便供轴承部22的下半部嵌合。
上述托架ll、 12分别具有适度的长度,由此夹持轴承部22。
即,托架12形成为比马达2的主体部21的半径稍长,以不使马达 2的侧面与下侧的壳体102的表面接触的方式支承轴承部22,并且托架 11形成如下这样的长度,即、在将轴承部22压入到前端的缝隙lib时, 轴承部22与弹性把持臂lla、 lla的长度的大致中央附近接触那样的长度。
同样地,如图4所示,托架13与上侧的壳体101 —体地由树脂等 形成为板状,托架14与下侧的壳体102 —体地由树脂等形成为板状。
该托架13、 14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下侧的托架12同样,由于在 前端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设置有圆弧状的凹部13a、 14a,所以在托架 13、 14的前端接合时,能够与轴承部23嵌合而夹持轴承部23。
此外,托架14与托架12同样,形成为以不使马达2与下侧的壳体 102接触的方式支承轴承部23那样的长度,并且托架13形成如下的长 度,即、通过其前端与托架14的前端抵接,夹持轴承部23那样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l中,如图4所示,托架11和托架13 之间的距离形成得比马达2的主体部21的轴方向的长度短。
因而,在安装马达2时,在配置有马达2的下侧的壳体102上,需 要一边压入设置有托架11和托架13的上侧的壳体101 —边进行嵌合。
此时,如果托架ll、 13之间的距离过短,则托架ll发生塑性变形, 所以预先保持形成适当的距离,使其产生弹性变形。
另外,下侧的托架12配置在与上侧的托架11的位置相比稍微靠近 轴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以不与马达2的主体部21接触的方式形成。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1,在马达2 的主体部21的侧面和下侧的壳体102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由树脂等形成 的双面股6。该双面胶6两面都具有粘结性,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旋转时的反作用 力而使得马达2相对于下侧的壳体102旋转的情况。
另外,双面胶6只要能够防止旋转即可,所以只要是吸收壳体102 的树脂成形的误差程度的、具有适当的厚度和弹性的双面胶,则材质和 形状是什么样的都可以,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分别使用多个种类。
接着,参照图2A和图2B对本实施例的促动器A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外部的电源(未图示)通过电源连接器4供电,从该电源 连接器4供给的电,通过基板5供给到马达2,使马达2旋转。
该旋转通过安装于马达2的轴24的齿轮31,传达到齿轮32、 33、 34、 35并被调整了转速,从而能够对安装于该齿轮35的开闭门(未图 示)进行开闭。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的促动器A中,如图5B所示,通过高 速切换电压V的ON/OFF,使马达2的转矩T緩慢增加(T3 ),緩慢减 少(T4)。
通过l象这样高速切换电压V的ON/OFF,以宛如可变那样的方式控 制施加于马达2的电压V这一方式称作脉宽调制方式(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促动器Aha具备控制马达的旋转的脉宽调制控制单元,通过该脉宽 调制控制单元能够緩慢起动以及緩慢停止马达2。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1的作用进行说明。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1,如图3A所示,在夹持马 达2的轴承部22的相对的托架11、 12中的、突设于上侧的壳体101的 托架11的前端形成有弹性夹持轴承部22的弹性把持臂lla、 lla,并且 该弹性把持臂lla、 lla的间隔形成得比轴承部22的外径小。
在安装马达2时,通过在图3A的白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移动壳体101, 如图3B所示,将轴承部22压入到弹性把持臂11a、lla之间的狭缝llb, 并且将轴承部22挤压到在相对的下侧的托架12上设置的圆弧状的凹部12a。
因而,在促动器A动作时,即使由于马达的旋转而受到反作用力, 马达2也不会晃动。
即,弹性把持臂lla、 lla因压入轴承部22而以向外侧和上侧打开 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但此时朝向与变形方向相反的内侧和下侧产生弹 性反作用力。
由于该弹性反作用力,轴承部22被挤压到在相对的托架12上所设 置的圆弧状的凹部12a,但因为该圆弧状的凹部12a形成为与轴承部22 的形状嵌合,所以马达2不会晃动。
此外,假^f吏在该圆弧状的凹部12a树脂成形的精度低,没有与轴承 部22完全嵌合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弹性把持臂lla、 lla的弹性变形能 够吸收误差,并且通过弹性反作用力总是施加朝内和朝下的力,所以能 够限制马达2的位置。
进而,通过适当选择托架11和托架12的长度、厚度以及材质等, 能够在齿轮31与齿轮32啮合的程度上容许马达2的微动并对其进行弹 性支承,也能够防止由于振动而使得托架11和托架12产生疲劳变形。
像这样,通过利用弹性把持臂lla、 lla的弹性来防止和吸收振动, 能够抑制噪音的发生。
此外,由于利用设置在壳体101、 102上的托架11、 12能够固定马 达2,所以不必特意设置其它的部件,就能够以筒单的构造固定马达2。
因而,能够减少马达2的安装工时,并且能够实现廉价的构造。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l中,如图4所示,通过将马 达2的主体部21的两侧的托架11、 13之间的距离形成得比主体部21 的轴方向的长度短,能够可靠地限制马达2在轴方向的移动。
即,在将上侧的壳体IOI与下侧的壳体102嵌合时,托架11在轴方 向产生弹性变形而与马达2的端面211接触,通过弹性反作用力能够将 马达2挤压到另一端的托架13、 14,所以不论托架ll、 12、 13、 14的树脂成形的精度如何都能够固定马达2。
进而,在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l中,由于直接安装于马达2 的齿轮31为蜗轮,所以在轴方向也作用有动作时的反作用力,但通过 在轴方向作用弹性反作用力,就能够支承该轴向负荷。
像这样,通过不松动地限制马达2在轴方向的位置,即使在马达2 的正旋转和反旋转时,也能够防止因正反两方向的轴方向负荷而使马达 2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l中,如图1以及图4所示, 由于在马达2的主体部21和下侧的壳体102之间设置有双面胶6,所以 能够防止马达2受到反作用力而旋转。
即,由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马达2的主体部21为圆柱状,所以马 达2有可能受到反作用力而以轴24为中心旋转,但通过使用双面胶6 连接马达2和壳体102,能够防止马达2以该轴24为中心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双面胶6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具有防止晃动 的功能,所以不仅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准备多种厚度的双面胶,而且 能够使用比现有技术薄且廉价的双面胶。
由于双面胶6仅可防止旋转即可,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4艮容易调 整与马达2之间的相对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促动器A中,通过使用脉宽调制控制单元,能 够緩慢起动和緩慢停止,所以能够抑制马达2、齿轮31、 32、 33、 34、 35以及开闭门(未图示)的加速度,并且能够缩小因这些的惯性力所引 起的反作用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A所示,如现有技术那样,在低速进行电压 V的ON/OFF的情况下,由于电压V急剧增加VI,急剧减少V2,所 以马达2的转矩T也急剧增加(Tl),急剧减少(T2)。
因此,由于马达2、齿轮31、 32、 33、 34、 35以及开闭门的加速度 极大,所以由惯性力所引起的反作用力变得极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促动器A中,如图5B所示,通过高速切 换电压V的ON/OFF,能够使马达2的转矩T緩慢增加(T3 ),緩慢减 少(T4 )。
因而,由于能够将加速度抑制为最小限度,所以能够将由马达2、 齿轮31、 32、 33、 34、 35以及开闭门的惯性力所引起的反作用力抑制 得极小。
这样,通过在托架11的前端形成弹性把持臂lla、 lla,并且使用 PWM控制,能够防止马达2的晃动,并能够抑制振动。
(第二实施例)
以下,图6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第二实施例。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2中,对与上述第一实 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1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2中,在马达2的主体部21的轴方 向的侧面形成有平面部213,并且在下侧的壳体102形成有与平面部213 嵌合的嵌合面15。
在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2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马 达2的主体部21的外形具有平面部213。
该平面部213在马达2的主体部21的轴方向侧面中的、与壳体102 连接一侧,作为在轴方向连续的平面而设置。
另一方面,在壳体102的与马达2连接的地方也形成有嵌合面15, 使得与该马达2的平面部213嵌合。
该嵌合面15与壳体102 —体地由树脂形成,在将马达2安装到壳 体102时,由于该嵌合面15从与马达2的平面部213嵌合的位置稍微 离开地设置,由此不会妨碍马达2的轴承部22、 23与托架12、 24嵌合。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2中,可以不使用上述第 一实施例中的双面胶6,而通过简单的构造防止马达2的旋转。即,即使马达2受到反作用力而想要以轴24为中心旋转,由于设 置于马达2的平面部213与设置于壳体102的嵌合面15接触所以无法 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嵌合面15虽然从与马达2的平面部213嵌合的位 置稍微离开而设置,但如果马达2稍微旋转,使得平面部213和嵌合面 15接触,则无法继续旋转。
(第三实施例)
图7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的第三实施例。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3中,对与上述第一和 第二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1和S2同样或者均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 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3中,设置在托架ll的前端部的弹 性把持臂llc、 llc的马达2的旋转轴24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托架11 的根部大。
在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3中,在托架ll的前端部,由树脂 等与托架ll一体地设置有圆柱状的弹性把持臂llc、 llc。
该圆柱状的弹性把持臂llc、 llc的外径形成为比托架11的板状的 根部附近的厚度大。
在本实施例中的马达安装构造S3中,在将上侧的壳体101和下侧 的壳体102嵌合时,按照使得上述圆柱状的弹性把持臂llc、 llc在轴方 向发生弹性变形而与马达2的端面211接触的方式对托架11、 13的轴 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马达安装构造S3中,由于弹性把持臂 llc、 llc形成为具有比托架11的根部的厚度大的外径的圆柱状,所以 能够在轴方向对马达2的轴承部22附近进行支承。
即,圆柱状的弹性把持臂llc、 llc,其外径比托架11的根部的厚 度大,由此托架11的根附近不与马达2的端面211接触,弹性把持臂llc、 llc与端面211接触。
于是,由于该弹性把持臂llc、 llc设置在托架11的前端部,所以 与轴承部22附近的端面211接触。
这样,由于能够通过弹性把持臂llc、 llc来支承端面211的轴承部 22的附近,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支承马达2的轴方向的反作用力,并且能 够更有效地吸收振动。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弹性把持臂llc、 llc形成为圆柱状,所以能 够将因把持轴承部22时的弹性反作用力、与马达2的端面211接触时 的弹性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内部应力均匀分散。
进而,如上所述,通过脉宽调制控制单元能够緩慢起动和緩慢停止 马达,由此,能够抑制马达的加速度,能够缩小由惯性力所引起的反作 用力。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 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各种的变形和变更也能成为这些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表示了托架11、 12、 13、 14 形成为板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在形成缝隙时具有适当的 弹性的结构,则也可以为突起状、棒状等任何形状。
此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表示了仅在托架11上设置缝隙 llb,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支承马达2的主体部21两侧的轴承部 22、 23的托架11、 13两者上设置缝隙llb、 13b。
通过这样构成,在支承马达2的所有位置上都作用有弹性反作用力, 不论托架11、 12、 13、 14的树脂成形的精度如何,能够更有效地防止 晃动。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表示了缝隙llb设置在上侧的托架 ll上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设置在下侧的托架12上,也可以 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两者上。
进而,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表示了马达2的平面部213以及设置于壳体102的嵌合面15分别仅为1处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 可以通过设置多处,来更可靠地限制旋转。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表示了在平面部213和嵌合面15 之间不使用双面胶6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了进一步牢固 地固定而并用双面胶6。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表示了弹性把持部llc、 llc的形状形成为 圆柱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与托架11的根部相比轴方向 的尺寸大,则也可以是矩形状等任何形状。
(发明的效果)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马达安装构造中,在夹持马达的轴承部 的一对托架的其中一个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以夹持轴承部的方式配置且 弹性保持该轴承部的弹性把持臂。
在安装马达时,该相对的弹性把持臂发生弹性变形,将马达的轴 承部压入到该相对的弹性把持臂之间。
因而,在马达的旋转时,即使从齿轮受到反作用力,不仅马达不 会晃动,而且能够吸收马达的振动。
此外,由于通过在马达的主体部两侧的托架上设置弹性把持臂, 能够更牢固地固定马达,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晃动。
通过将马达主体部两侧的托架间的距离形成得比马达主体部的长 度短,使托架在马达的轴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可靠地限制马达 在轴方向的移动。
进而,通过将马达主体部的侧面形成为具有平面部,并且将壳体 形成为具有与该平面部嵌合的嵌合面,即使因马达旋转时的反作用而产 生转矩,也能够固定马达而使其不旋转。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收纳具有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端面突设的轴承部的马达;和一对托架,其设置在该壳体上且至少在马达的一侧对所述马达的所述轴承部进行夹持,在所述一对托架的其中一个的前端部,形成有弹性夹持所述轴承部的弹性把持臂。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把持臂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在自由状态下比所述轴承部的外径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安装构造是对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端面突设有轴承部的马达进行安装的构造,具备对突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两侧端面的轴承部的各自进行弹性夹持的一对托架,在所述一对托架的其中一个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弹性夹持所述轴承部的弹性把持臂。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对突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端面的轴承部进行支承的所述两侧的托架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所述马达的主体部的轴方向的长度短。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达的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形成有平面部,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平面部嵌合的嵌合面。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达的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形成有平面部,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平面部嵌合的嵌合面。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把持臂具有圆柱状的形状。
8. —种车辆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安装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马达进行緩慢起动以及緩慢停止的脉宽调制控制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马达安装构造以及具备该马达安装构造的车辆用促动器。马达安装构造(S1)具备壳体(101、102),其收纳有在主体部(21)的端面(211)突设有轴承部(22)的马达(2);和一对托架(11、12),其设置在该壳体(101、102)上且夹持马达(2)的轴承部(22)。在一对托架(11)的其中一个的前端部,形成有弹性夹持轴承部的弹性把持臂(11a、11a),并且将这些弹性把持臂(11a、11a)的间隔(11b)被设定为比轴承部(22)的外径小。
文档编号B60H1/00GK101541574SQ20088000065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9日
发明者川端知宏, 早川由纪, 田中馨, 高桥英之 申请人: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