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7308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电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而热量会和其它因素(电池种类、电池运行工况、冷却方式和电池排列方式等)共同影响电池温 度的变化。动力电池往往是成组使用的,温度的变化势必会使得电池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异性,温差则会影响电池组的整体寿命和稳定性。由于高温可以加速电解液、电极和隔板的老化速率,当电池组中温差较大时,温度较高电池的老化速率会明显快于温度较低的电池,随着时间的积累不同电池之间的物性差异将越加明显,从而导致了电池组一致性变差,最终使整组电池提前失效。风冷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动力电池冷却方式,通过风机向电池包内强制吸入或吹入空气,利用空气对电池进行冷却。目前电池风冷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现有方案由于固定、线束布置的因素,电池包内模块间距、单体间距、侧面和顶部间距不一致,电池包内气体流动分配不均,各部分气体流量不一致,造成各部分空气散热性能不一致;2)现有方案一般为冷却空气串行流过多个电池单体或模块,由于电池逐个加热的作用,出口处气体温度高于进口处气体温度,造成单体或模块之间温度逐级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每个电池单体都可以吹到等量冷空气,使电池单体间温度保持一致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通过一支撑板隔开,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数个通风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电池,相邻两个电池之间隔开一定间隙,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间隙的位置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出风通道的高度尺寸为所述间隙宽度尺寸的8-12倍。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方。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的底部设有一底部集流板,所述出风通道的顶部设有一顶部集流板,所述底部集流板沿进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顶部集流板沿出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优选的,所述底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与所述顶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底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顶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范围为8-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将电池的串行通风改为并行通风,利用支撑板的通风孔和电池间的间隙形成风道,达到调节冷却气体均匀流动的目的,这种结构可使每个电池模块都吹到等量的冷空气,保证电池间温度的一致性。[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2所示,该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包括进风通道I、出风通道2,进风通道I与出风通道2之间通过一支撑板3隔开,进风通道I位于出风通道2的下方,支撑板3上设有数个通风孔31,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电池6,电池6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电池6之间隔开一定间隙7,通风孔31与间隙7的位置对应。通风孔31与间隙7可形成进风通道I到出风通道2的气流通道,在冷却过程中只需保证进风通道I、出风通道2内各部分气体压力平衡,就可保证流过每个单体电池的气体流量一致,使每个单体电池的散热均匀。为了保证进风通道I、出风通道2内各部分气体压力平衡,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可如图I所示,在进风通道I的底部设置一底部集流板4,在出风通道2的顶部设置一顶部集流板5,底部集流板4沿进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顶部集流板5沿出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两者向上倾斜角度相同,向上倾斜角度的范围大概为8-20°。而对于安装空间较大的情况,则无需再设置集流板,只需保证进风通道I、出风通道2的高度尺寸为间隙7宽度尺寸的8-12倍,这样就能使进风通道I、出风通道2内各部分气体压力保持平衡。该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将电池的串行通风改为并行通风,利用支撑板的通风孔和电池间的间隙形成风道,达到调节冷却气体均匀流动的目的,这种结构可使每个电池模块都吹到等量的冷空气,保证电池间温度的一致性。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通过一支撑板隔开,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数个通风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电池,相邻两个电池之间隔开一定间隙,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间隙的位置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出风通道的高度尺寸为所述间隙宽度尺寸的8-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底部设有一底部集流板,所述出风通道的顶部设有一顶部集流板,所述底部集流板沿进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顶部集流板沿出风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与所述顶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顶部集流板向上倾斜角度范围为8-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其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通过一支撑板隔开,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数个通风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电池,相邻两个电池之间隔开一定间隙,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间隙的位置一一对应。该动力电池的风冷散热结构将电池的串行通风改为并行通风,利用支撑板的通风孔和电池间的间隙形成风道,达到调节冷却气体均匀流动的目的,这种结构可使每个电池模块都吹到等量的冷空气,保证电池间温度的一致性。
文档编号B60K11/06GK202550024SQ2012200357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刘奋, 梁伟铭, 翁志福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