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92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线束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小型货车和旅行车中使用的滑动门中,嵌入了诸如电动车窗电机这样的电气部件。为了将电力供给到这些电气部件,需要从车体到滑动门设置线束(配线体),并且使线束跟随滑动门的打开和闭合。

图11A示出传统的滑动门电力供给装置的一种形态,并且图11B是设置于该滑动门电力供给装置的余长(excess length)卷绕部10的分解图(参见专利文献1)。该滑动门电力供给装置包括车体中的余长卷绕部10,并且通过卷绕配线体30而吸收当滑动门50(支架51)打开或闭合时留下的配线体30的余长。

专利文献1:JP 2008-030716 A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JP 2008-030716 A中公开的滑动门电力供给装置的余长卷绕部10包括多个部件,包括:旋转件13,其卷绕和容纳配线体30的余长部;扭力弹簧14,其将旋转力施加于旋转件13,并且将拉力施加于配线体30;和下壳15,其容纳扭力弹簧14,并且作为余长卷绕部的部件的数量很多。此外,大量的部件导致了整个滑动门电力供给装置的成本和重量增加的问题。

此外,由于当卷绕并且引出配线体30时,多个配线体30摩擦配线体30,所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余长卷绕部10可能加速线束的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卷绕装置,当卷绕或引出线束时,该线束卷绕装置难以对线束施加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多个线束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部件;和筒状的卷绕部件,该卷绕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同轴地形成,并且能够将所述多个线束卷绕在其周面上,其中,所述卷绕部件的所述周面在周向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线束插入部,所述多个线束留有余长地分别插入到所述多个线束插入部中,并且所述多个线束的另一端导出到所述卷绕部件的外部,并且当所述多个线束位于所述多个线束由所述卷绕部件卷绕的卷绕位置和所述多个线束从所述卷绕部件引出的引出位置中的第一个位置时,余长的部分由所述固定部件卷绕,并且,当所述多个线束位于所述卷绕位置和所述引出位置中的第二个位置时,所述余长的部分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松弛。

存在本发明的方面,其中,当所述多个线束从所述卷绕位置向所述引出位置移动时,所述卷绕部件在与所述余长的部分由所述固定部件卷绕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由所述固定部件卷绕的所述余长的部分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松弛。

存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其中,当所述多个线束从所述卷绕位置向所述引出位置移动时,所述卷绕部件在与所述余长的部分由所述固定部件卷绕的方向相同的卷绕方向上旋转,并且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松弛的所述余长的部分由所述固定部件卷绕。

本发明优选地包括:筒状的容纳部,所述筒状的容纳部与所述周面对置地垂直设置,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线束容纳在所述卷绕部件的所述周面与所述容纳部之间,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多个线束的大致一半长度由所述卷绕部件卷绕时,所述容纳部优选地与以松弛状态卷绕在所述卷绕部件的最外侧处的所述线束间隔地设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个线束优选地形成为带状。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个线束中的各个线束的插入所述线束插入部中的部分优选地折返,并且,所述多个线束中的各个线束的折叠部优选地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周面的周向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个线束能够布设在基部和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部的滑动结构上,并且所述卷绕部件能够与驱动部件的运动同步地旋转,该驱动部件可滑动地驱动所述滑动结构,以引出或卷绕所述多个线束。

本发明包括:固定部件,多个线束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部件;和筒状的卷绕部件,该筒状的卷绕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同轴地形成,并且其周面设置有能够被卷绕的多个线束,并且所述卷绕部件的所述周面在周向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线束插入部,所述多个线束留有余长地分别插入到所述多个线束插入部中,并且所述多个线束的另一端导出到所述卷绕部件的外部。此外,根据本发明,当所述多个线束位于所述多个线束由所述卷绕部件卷绕的卷绕位置和所述多个线束从所述卷绕部件引出的引出位置中的第一个位置时,余长的部分由所述固定部件卷绕,并且当所述多个线束位于所述卷绕位置和所述引出位置中的第二个位置时,所述余长的部分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卷绕部件之间松弛。根据该构造,能够减小当卷绕和导出多个线束时在各个余长部处产生的线束之间的摩擦。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线束缠绕装置,当缠绕和导出线束时,该线束缠绕装置难以对线束施加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的线束布设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顶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滑动门半打开的顶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滑动门完全闭合的顶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的顶视图;

图6A至6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的顶视图;

图7A至7C是以时间序列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中进给由卷绕部件卷绕的线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顶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滑动门半打开的顶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滑动门完全闭合的顶视图;并且

图11A和11B示出传统的线束卷绕装置。

参考标记列表

1 线束布设结构

2 车辆(基部)

22 旋转驱动装置(驱动部件)

4 线束

41 折叠部(插入线束插入部中的部分)

5、5A、5B 线束卷绕装置

6 门臂、滑动门(滑动结构)

7 固定部件

8、8A 卷绕部件

85 周面

82、82A 线束插入部

10 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和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的线束布设结构1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线束卷绕装置5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顶视图。

如图1所示,线束布设结构1包括:车辆(基部)2(仅部分示出);驱动带3,其被驱动,以打开和闭合可滑动地设置于车辆2的滑动门(除了门臂6之外均未示出的滑动结构);多个线束4,其跨越车辆2和滑动门而设置;以及线束卷绕装置5,其卷绕线束4。

另外,图1中的车辆2的长度方向是纵向,并且图1中的右侧是前方。图1示出滑动门定位在车辆2的前侧与后侧之间的中间处并且半打开的状态,并且图2示出滑动门朝着车辆2的后侧滑动并且完全打开的状态。另外,在图1和2的车辆2中,将布设线束4的一侧称为顶表面,并且将相反侧(设置下面描述的旋转驱动装置22的一侧)称为下表面。然而,在实际车辆中,线束是上下颠倒布置的。

线束布设结构1布置在并且固定于水平设置在车辆的阶梯部的下侧处的平坦部件(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2)的顶表面。滑动门设置于车辆2以能够经由门臂6而在车辆2的纵向上滑动。滑动门包括诸如门锁单元、扬声器、开关单元和电动车窗电机这样的各种电气部件。滑动门的电气部件经由线束4接收来自车辆2的电力的供给,并且传送和接收电气信号。

如图1所示,驱动带3在设置于车辆2的前侧处的顶表面上的滑轮21与旋转驱动装置(驱动部件)22的链轮(未示出)之间环状地伸展。此外,驱动带3在车辆2的大致纵向上延伸地伸展。旋转驱动装置22设置在车辆2的下表面上,并且越过车辆2定位在线束卷绕装置5的下方。链轮设置在车辆2的顶表面与线束卷绕装置5之间。当控制单元(未示出)驱动旋转驱动装置22时,链轮旋转,链轮的旋转力传送到驱动带3,并且驱动带3被驱动以旋转。

当控制单元(未示出)接收用于驱使滑动门打开和闭合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时,控制单元驱动旋转驱动装置22,以驱动和旋转驱动带3。驱动带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门臂6而使滑动门滑动(滑动和驱动),以打开和闭合。当驱动带3顺时针旋转时,驱动带3的滑动门侧向后移动。此外,当驱动带3逆时针旋转时,驱动带3的滑动门侧向前移动。

各个线束4具有柔性,并且跨越车辆2和滑动门(门臂6)布置。各个线束4电连接到车辆2的电池(未示出)、其它电气部分或控制装置,并且将来自车辆2的电力供给到设置于滑动门的电气部件,并且传送和接收电气信号。线束4包括多个电线(未示出)和设置于电线端部(线束4的端部)的多个连接器(未示出)。在线束4中,设置于线束4的一端的连接器嵌合于车辆2的电池,并且设置于另一端的连接器嵌合于滑动门的线束的连接器和各种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线束卷绕装置5是这样的装置:其响应于滑动门打开/闭合操作而卷绕或引出布设在线束布设结构1中的多个线束4,并且设置在链轮的上方。线束卷绕装置5包括:固定部件7,多个线束4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部件7;筒状的卷绕部件8,其设置成能够卷绕多个线束4;和外壳9,其包括固定部件7和卷绕部件8。固定部件7是在大致垂直方向上从外壳9朝着上侧延伸的柱状的杆部件,形成通过朝着圆的径向的内侧切割固定部件7的周面而形成的狭缝71,并且多个线束4的一端插入并且固定于狭缝71(图2)。另外,插入狭缝71中的多个线束4进一步延伸,并且电连接于车辆2的电池(未示出)。

卷绕部件8是与固定部件7同轴形成的有底的筒状部件,并且,在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上,多个线束4形成为能够被卷绕。卷绕部件8设置于外壳9,使得在底面布置在下侧(车辆2侧)处的情况下,周壁81的内周面与的固定部件7的周面对置。卷绕部件8与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地旋转,并且卷绕和引出多个线束4。更具体地,卷绕部件8直接或间接接收旋转驱动装置22的旋转力,并且与旋转驱动装置22同步地旋转。

在周面85(周壁81)上,与固定部件7的轴向平行延伸的狭缝状的多个线束插入部82以固定间隔设置在周向上。线束插入部82的数量对应于线束4的数量,并且线束4分别插入线束插入部82中。在多个线束插入部82的内周侧(固定部件7侧)处,引导板83从底面(圆形部94)垂直地设置,使得引导板83与周壁81平行并且部分重叠,以覆盖多个线束插入部82。布置在多个线束插入部82的顺时针侧处的周壁81的端部与引导板83的顺时针侧的端部互相连续地一体形成。在周壁81与引导板83重叠的部分处,形成引导路径84。

多个线束4留有余长地分别插入多个线束插入部82中并且穿过引导路径84,使得多个线束4的另一端引出到卷绕部件8的外部。

外壳9包括平坦部91,外壳9的外形形成为沿着水平设置在车辆的阶梯部的下侧处的平坦部件(车辆2)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容纳在该平坦部件中。

平坦部91包括:圆形部94,其形成为大致圆形;以及大致三角形形状的突出部95,其从圆形部94突出而逐渐变窄,并且该平坦部91与水平设置在车辆的阶梯部的下侧处的平坦部件(车辆2)大致平行地布置。圆形部94的端部的一部分、和从圆形部94到突出部95的先端的两边中的一边的端部设置有侧壁96,该侧壁96从平坦部91向上垂直设置。外壳9设置成使得圆形部94大致布置在旋转驱动装置22和链轮的上方,并且,在图1和2中,靠近车辆2的后侧的侧壁96靠近滑动门侧布置。在突出部95的先端部附近,设置了垂直设置在突出部95的上侧处的大致柱状的突起部99。

在平坦部91的圆形部94的顶表面上,形成了可旋转地容纳卷绕部件8的容纳部92。容纳部92是大致有底筒状的有底的空间,其底部为圆形部94,并且由垂直设置成弧状的容纳壁93和侧壁96形成。被容纳的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与容纳壁93和侧壁96布置成互相对置,并且,在形成于周面85与容纳壁93和侧壁96之间的间隙S中,布置了由卷绕部件8的周面85卷绕的多个线束4。另外,容纳壁93的逆时针侧的端部与侧壁96互相连续地一体形成,并且在容纳壁93的顺时针侧的端部与侧壁96之间形成间隙,以形成导出部98。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多个线束4经由导出部98朝着突出部95的先端行进,通过突起部99置于与驱动带3平行的状态,并且导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

接着,将描述如何把多个线束4布设在线束布设结构1和线束卷绕装置5中。另外,带状的线束能够适用于线束4,并且在该说明书中,将描述带状的线束作为实例。另外,例如,带状的线束4是柔性扁平电缆。

多个线束4被重叠和捆束,并且多个线束4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件7的狭缝71。多个线束4在与固定部件7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从狭缝71引出,然后,在多个线束4重叠的状态下,该多个线束4当由固定部件7的周面顺时针(卷绕方向)卷绕多次时具有余长,穿过引导路径84,分别插入设置于卷绕部件8的周壁81的线束插入部82中,并且引出到卷绕部件8的外部(间隙S)(图2)。就此而言,“余长”是指余量的长度,并且将这样的部分称为余长部:多个线束4中的各个线束的从狭缝71引出的部分到插入各个线束插入部82的部分。

导出到间隙S的各个线束4逆时针折返,由卷绕部件8的周壁81逆时针卷绕多次,经由导出部98导出到突出部95的先端,通过突起部99折返,并且导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导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的多个线束4与驱动带3大致平行延伸地布置。多个线束4固定于滑动门(门臂6),并且电连接于滑动门的电气部件,并且供给电力或传送和接收信号。

接着,下面将参考图2至4描述上述线束卷绕装置5的操作的一个实例。首先,在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多个线束4位于多个线束4由卷绕部件8逆时针卷绕的卷绕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线束4的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顺时针(卷绕方向)卷绕(图2)。

在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当控制单元从打开/闭合开关接收用于闭合滑动门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时,控制单元驱动旋转驱动装置22,并且驱动驱动带3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后滑动门(门臂6)开始向前移动。多个线束4固定于滑动门,并且因此,响应于滑动门的向前移动而被朝着前侧拉动。在这种情况下,卷绕部件8接收旋转驱动装置22的旋转力,与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地逆时针(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并且将由周壁81卷绕的多个线束4经由导出部98引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

图3是在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下的线束卷绕装置5的顶视图,并且图4是在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的线束卷绕装置5的顶视图。另外,图3和4没有图示出驱动带3和门臂6。卷绕部件8的逆时针旋转减弱了顺时针卷绕在固定部件7上的余长部的卷绕,并且使得余长部在固定部件7与卷绕部件8之间松弛。

在滑动门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多个线束4处于多个线束4从卷绕部件8引出的引出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固定部件7的余长部的卷绕减弱最多,并且因此,余长部在固定部件7与卷绕部件8之间松弛最多。即,由于多个线束4从卷绕位置向引出位置移动,所以余长部的卷绕减弱,并且,与此相反,松弛度增强。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中,多个线束4留有余长地插入线束插入部82中,引出到卷绕部件8的外部,并且由卷绕部件8的周壁81卷绕。根据该构造,能够在余长部处减小当卷绕和引出各个线束4时产生的线束4之间的摩擦。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多个线束4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恶化,使得难以对多个线束4施加负担。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中,与固定部件7同轴形成的卷绕部件8旋转以卷绕多个线束4,并且多个线束4固定到的固定部件7不移动。根据该构造,能够直接连接多个线束4,而不需要与连接于电池的其它线束滑动接触。因此,能够简化包括线束卷绕装置5的线束布设结构1的构造。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中,卷绕部件8包括由引导板83形成的引导路径84。根据该构造,能够抑制由于卷绕部件8的旋转引起的相对于固定部件7的卷绕和松弛所导致的多个线束4的折叠角度的变化。因此,能够减小施加于多个线束4并且由于折叠角度的反复变化而导致的负担。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中,多个线束4插入线束插入部82中,使得多个线束4之间的在周向上的间隔相等。根据该构造,多个线束4由固定部件7均匀地卷绕,使得能够将余长部整齐地围绕固定部件7卷绕。因此,能够平顺地旋转卷绕部件8,并且,结果,使得线束卷绕装置5的对于多个线束4的卷绕性能和引出性能良好。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中,卷绕部件8能够与驱动滑动门(门臂6)的旋转驱动装置22的运动同步地旋转,并且将多个线束4置于卷绕位置或引出位置。因此,能够响应于滑动门的打开或闭合在适当的时机卷绕和引出多个线束4。此外,不需要设置旋转卷绕部件8的其它部件,并且能够减少卷绕多个线束4所需的部分的数量,使得能够减小成本和重量。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图5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A的顶视图,并且图5B是图5A中的矩形虚线部处的卷绕部件8A的放大图。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A与第一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卷绕部件8A的多个线束插入部82A的形状。此外,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图5中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操作和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在卷绕部件8A的周面85(周壁81)上的多个线束插入部82A与第一实施例的线束插入部不同,并且在周向上延伸。例如,多个线束插入部82A的在周向上的宽度(延伸长度)仅需要确保下面描述的折叠部41的在周向上的移动,并且能够如下设定。

例如,当卷绕部件8的周面85的直径是125mm时,周面85的长度是125(mm)×π=392.5(mm)。当线束插入部82A以固定间隔设置在周面85上时,通过将周面85的长度除以线束4的数量(线束插入部82的数量,其在该实施例中是六个)而得到的大约65mm是分配给一个线束4的周面85的在周向上的宽度。就此而言,例如,确保以形成与引导板83重叠的引导路径84的部分(长度)是12mm,各个线束插入部82A的在周向上的宽度是65(mm)–12(mm)=53(mm)。在这种情况下,下面描述的折叠部41在周向上能够移动最大53mm(图5B中的虚线部)。

多个线束4具有带状,在多个线束4重叠的状态下当由固定部件7的周面顺时针(卷绕方向)卷绕多次时具有余长,穿过引导路径84,分别地插入线束插入部82A内,并且导出到间隙S。导出到间隙S的多个线束4逆时针折返,由卷绕部件8的周壁81逆时针卷绕多次,并且经由导出部98导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响应于卷绕部件8A的旋转,在多个线束4折返的状下,多个线束4的折叠部41(插入线束插入部82A中的部分)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图5B)。

接着,下面将参考图5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A的操作的一个实例。

在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导出到间隙S的多个带状的线束4逆时针折返,由卷绕部件8A的周面85卷绕,而后经由导出部98导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A的外部。

在滑动门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当控制单元从打开/闭合开关收到用于打开滑动门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时,卷绕部件8A接收旋转驱动装置22的旋转力,与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地顺时针旋转,并且开始围绕周面85卷绕多个线束4。

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六个)带状的线束4重叠。例如,当一个线束4的厚度是0.5mm时,在六个线束4重叠的状态下,线束4具有3mm的厚度。当卷绕部件8A的周壁81的直径是125mm时,第一线束4与第六线束4在周壁81的直径方向上相差与五个线束4相对应的5mm的尺寸。因此,在第一线束4与第六线束4之间每圈相差大约16mm的长度。因此,如在该实施例中一样,当相对于卷绕部件8A的周数是三时,第一圈的第一线束4与第三圈的第六线束4之间相差大约47mm的长度,并且,在线束4的一侧固定于门臂6的状态下并且在容纳所有的线束4的状态和所有的线束4引出的状态下,需要吸收对应于大约47mm的松弛。

在该实施例中,线束插入部82A在周面85的周向上延伸,并且因此,根据在线束4中发生的松弛,线束4的折叠部41使线束插入部82A在顺时针方向上移动,以吸收松弛。当各个线束插入部82A的宽度是53mm时,各个折叠部41能够最大移动53mm,并且最大吸收对应于53mm的松弛。

根据该构造,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A能够吸收当卷绕多个线束4时发生的线束的松弛。因此,当卷绕和引出多个线束4时,能够减小松弛的线束4与其它线束4之间的接触以及当松弛的线束4抵着其它部分滑动时引起的摩擦。因此,能够抑制多个线束4的恶化,并且难以对多个线束4施加负担。

[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6A至6C和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B中,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容纳壁93和侧壁96形成的容纳部和卷绕部件8之间所形成的间隙S比第一实施例中的间隙大。图6简化了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容纳壁93和侧壁96形成的容纳部10、卷绕部件8和多个线束4,并且仅示出半圆。

图6A示出在门打开状态下、所有的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状态,并且图6B和6C示出两卷的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状态。图6B示出不考虑由内外卷绕量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松弛的情况下卷绕线束4的状态,并且图6C示出由于内外卷绕量之间的差异而引起松弛的状态。另外,根据该实施例,当三圈的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时,需要卷绕的所有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

另外,图6简化了多个(在第一实施例中是六个)线束4,以有助于理解,并且仅示出两个线束。此外,在图6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将不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操作和效果。

在容纳部10中,形成了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容纳部92相对应的空间,并且卷绕部件8可旋转地容纳在该空间中。被容纳的卷绕部件8的周面85和容纳部10(容纳壁93B)的内周面布置成互相对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间隙S相对应的线束容纳部11设置在周面85与内周面之间,并且多个线束4容纳在线束容纳部11中。在容纳部10中,设置了开口部(未示出),并且开口部形成导出部98B。

图6A所示的状态是这样的状态:具有与当滑动门从完全闭合状态转变为完全打开状态时得到的移动量的相同长度的所有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在这种情况下,当考虑到线束4的厚度时,卷绕的线束4的长度在第一圈、第二圈与第三圈之间不同。

图7以时间序列示意性地示出从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状态进给(feed)线束4的状态。图7A示意性地示出进给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一圈线束4的状态,图7B示出进给两圈的状态,并且图7C示出进给三圈,即,进给所有的线束4的状态。在各个图中,为了能够在要进给、即、当施加拉力时送出的线束4的长度与滑动门的滑动量之间进行比较,利用箭头长度来表示各个量。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将在卷绕部件8的直径是线束的厚度是0.5mm、并且当三圈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时所有的线束4被卷绕的前提条件下,测试线束4的卷绕状态。

如图7A所示,相比于在线束4布置在外侧的情况下,在线束4布置在内侧的情况下,将一圈线束4卷绕在周面85(周壁81)上所需的长度更长。当卷绕部件8逆时针旋转一次时能够引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B的外部的线束4的长度(进给量)比线束4布置在外侧的情况下短,并且朝着内侧变短。卷绕部件8的旋转量(周面85的长度)和滑动门(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并且,当进给量超过卷绕部件8的旋转量时,该线长差是松弛的。

如图7A所示,当从卷绕部件8进给一圈线束4时,进给长的最外层的线束4,并且滑动门滑动总滑动量的1/3。前者是434mm,后者是415mm,并且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差是19mm。

接着,当从卷绕部件8进给线束4的第二圈时,进给与滑动门的滑动量相同的线束4的415mm,如图7B所示。在该阶段,由于原样保持第一阶段的差异,所以线束4的总进给量与滑动门的滑动量之间的差异是19mm。

此外,当从卷绕部件8进给线束4的第三圈时,进给比滑动门的滑动量短的396mm的线束4,如图7C所示。在从卷绕部件8进给线束4的所有三圈的情况下的总进给长度是434mm+415mm+396mm=1245mm,并且与415mm×3=1245mm的滑动门的总滑动量匹配。

线束4的进给量与滑动门的滑动量之间的差实际上是相对于卷绕部件8的卷绕的松弛。在引出线束4的第二圈的状态下,该松弛的外径最大化。即,该状态是这样的状态:除了在一圈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情况下的厚度之外,外径松弛(放松)19mm的线长差的线束4的第二圈重叠(参见图6C)。设置了线束容纳部11,以确保与外径最大的线束4间隔的充分空间。

根据下面的[等式1]计算吸收线长差所需并且需要增大的线束容纳部11的直径,并且发现需要超过6mm。容纳部10的内周面与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之间的间隙对应于半径,并且因此,需要作为半径的一半的3mm。

[等式1]

{吸收线长差所需并且需要增大的线束容纳部的直径(mm)}={线长差(mm)}/π=19(mm)/π≈6

在进给线束4的第二圈的图7B和6C的状态下,进给了线束4的第一圈,并且因此,作为两个线束4的厚度的1mm有助于吸收由于线长差而引起的松弛。因此,从作为容纳部10的内周面与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之间的间隙所需的3mm减去1mm得到的2mm是需要增大以吸收由于线长差而引起的松弛的容纳部10的内径。换句话说,通过将容纳部10的内径增大2mm,能够吸收19mm的线长差。

根据下面的[等式2]将在所有的线束4卷绕的状态下卷绕的线束4的厚度计算为3mm。

[等式2]

{线束4的厚度(mm)}×{线束4的数量}×{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线束4的周数}=0.5(mm)×2(线束4的数量)×3(周数)=3mm

最初,即使在所有的线束4被卷绕的状态下(参见图6A),也确保一些余裕,以防止线束4与容纳部10之间的接触。当余裕是2mm时,如果不考虑线长差的吸收,则根据下面的[等式3]将容纳部10的内周面与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之间的间隙计算为5mm。

[等式3]

{在所有的线束4卷绕的状态下卷绕的线束4的厚度}+{余裕}=3mm+2mm=5mm

如上所述,需要将线长增大2mm以吸收19mm的线长差,并且因此,根据下面的[等式4]将容纳部10的内周面与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之间的间隙计算为7mm。

[等式4]

{在不考虑线长差的吸收的情况下的容纳部10的内周面与卷绕部件8的周面85之间的间隙}=5mm+2mm=7mm

接着,下面将参考图6和7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B的操作的一个实例。另外,为了有助于理解,将着重描述多个线束4中的一个线束。

在滑动门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图7C),当控制单元从打开/闭合开关收到用于打开滑动门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时,卷绕部件8接收旋转驱动装置22的旋转力,与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地顺时针旋转,并且将线束4导出(进给)到线束卷绕装置5B的外部。

在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下,当进给线束4的大致一半长度时,线束4(的第二圈)在线束容纳部11中松弛。就此而言,与容纳部10具有间隔的线束4的松弛部在线束容纳部11中展开(图6C)。

当滑动门完全打开时,消除了卷绕部件8的旋转量与滑动门之间的线长差,并且解除了线束4的松弛状态(图7C)。

根据该构造,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线束卷绕装置5B中,线束容纳部11能够吸收当引出多个线束4时产生的卷绕部件8的旋转量、进给量与滑动门的滑动量之间的线长差。因此,当卷绕和引出多个线束4时,松弛的线束4不与容纳部10接触,并且因此难以恶化,并且难以对线束4施加负担。

另外,上述三个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一个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根据公知常识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实施这些实施例。只要修改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卷绕装置的构造,则这些修改自然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当多个线束4从卷绕位置向引出位置移动时,卷绕部件8在与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卷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余长部从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卷绕的状态转变为余长部在固定部件7与卷绕部件8之间松弛的状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以上实施例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当多个线束4从卷绕位置向引出位置移动时,卷绕部件8在与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卷绕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并且余长部从余长部在固定部件7与卷绕部件8之间松弛的状态转变为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卷绕的状态。下面将参考图8至10具体描述变形例。

图8示出该变形例中的滑动门朝着车辆2的后侧滑动并且完全打开的状态。多个线束4从狭缝71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引出,当逆时针卷绕在固定部件7与卷绕部件8之间松弛时具有余长,分别地插入设置于周壁81(周面85)的线束插入部82中,并且导出到卷绕部件8的外部(间隙S)(图8)。导出到间隙S的各个线束4由卷绕部件8的周面85逆时针卷绕多次而不折返,并且经由导出部98导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此外,布置在多个线束插入部82的逆时针侧处的周壁81的端部与引导板83的逆时针侧的端部互相连续地一体形成。在周壁81与引导板83重叠的部分处,形成引导路径84。

接着,下面将参考图8至10描述上述线束卷绕装置5的操作的一个实例。首先,在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多个线束4位于多个线束4由卷绕部件8逆时针卷绕的卷绕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线束4的余长部在固定部件7与卷绕部件8之间松弛(图8)。

在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当控制单元从打开/闭合开关接收用于闭合滑动门的指示信号的输入时,控制单元驱动旋转驱动装置22,并且驱动驱动带3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后滑动门(门臂6)开始向前移动。多个线束4固定于滑动门,并且因此,随着滑动门向前移动,多个线束4朝着前侧被拉动。在这种情况下,卷绕部件8接收旋转驱动装置22的旋转力,与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地逆时针(与卷绕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将由周壁81卷绕的多个线束4经由导出部98引出到线束卷绕装置5的外部。

图9是在滑动门半打开的情况下的余长部的放大图,并且图10是在滑动门完全闭合的情况下的余长部的放大图。另外,图9和10没有图示出驱动带3和门臂6。卷绕部件8的逆时针旋转开始绕着固定部件7逆时针卷绕余长部,该卷绕逐渐增强,并且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逆时针(卷绕方向)卷绕。

在滑动门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多个线束4处于多个线束4从卷绕部件8引出的引出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余长部由固定部件7最强力地卷绕。即,由于多个线束4从卷绕位置向引出位置移动,所以余长部的松弛减弱,并且,与此相反地,卷绕增强。

根据以上变形例,已经描述了:在第一实施例中、线束4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的逆时针方向上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实例。然而,线束4由卷绕部件8卷绕的卷绕方向反转的变形例能够也能够应用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就此而言,该变形例能够原样应用于第三实施例。然而,为了将变形例应用于第二实施例,例如,需要采取设置板状的折叠引导板的措施,该折叠引导板从圆形部94垂直设置,以将折返到多个线束插入部82A中的线束4再次折返,从而在顺时针方向上导出。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带状的线束能够适用于线束4的实例。然而,还能够使用除了带状之外的形状的线束。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多个线束4插入线束插入部82中,使得线束4之间的间隙在周向上相等。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一个线束4仅需要插入一个线束插入部82中,并且线束4的在周向上的间隔可以不相等,即,例如,在周面85(周壁81)的多个线束插入部82之中的多个线束插入部82中的一部分中,线束4可以不均匀地插入。

此外,以上实施例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多个线束插入部82形成为与固定部件7的轴向平行地延长的狭缝状。然而,只要线束4被插入和固定并且线束4的另一端能够导出到卷绕部件8的外部,则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在周面85(周壁81)上设置圆孔而形成多个线束插入部82。此外,以上实施例采用了线束插入部82和82A的数量与线束4的数量相同的构造。只要线束插入部82和82A的数量比多个线束4的数量大,则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卷绕上限是线束插入部82和82A的数量的任意数量的线束4,使得能够实现部分标准化即可。

此外,以上实施例采用了设置引导板83和引导路径84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不设置引导板83和引导路径84的构造,并且引导板83可以不与周壁81连续地形成,并且可以不从底面(圆形部94)垂直设置。

在以上实施例中,卷绕部件8(卷绕部件8A)是有底的筒状部件。然而,只要卷绕部件8(卷绕部件8A)具有筒状并且能够绕着周壁81而卷绕多个线束4,则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卷绕部件8(卷绕部件8A)可以具有诸如方筒状或六边形筒状这样的多边形筒状。

以上实施例采用了将线束卷绕装置5、5A和5B作为线束布设结构1的部件设置于车辆2的构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线束卷绕装置5、5A和5B可以不设置在汽车上,并且可以设置于除了汽车之外的滑动门。例如,线束卷绕装置5(线束卷绕装置5A和线束卷绕装置5B)可以跨越车辆2和滑动板地布设在例如车辆2中。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卷绕部件8(卷绕部件8A)构造成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旋转驱动装置22的旋转力,并且同步地旋转。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卷绕部件8(卷绕部件8A)可以构造成通过使用旋转卷绕部件8(卷绕部件8A)的其它驱动装置而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要使得卷绕部件8与驱动带3的运动同步地旋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