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236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移除的扶手的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包括位于乘客车厢内的座椅。此外,辅助座椅可被安置在座椅上,从而使小孩坐在辅助座椅上,而非直接地坐在车辆座椅上。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发明中,座椅组件包括可移除的扶手,一旦该扶手从座椅组件上移除,其可用作为辅助座椅。在一个实施例中,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底座和靠近座椅底座设置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主体和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的扶手。因此,扶手可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在关闭位置、松开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扶手可移除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因此,扶手可以仅当扶手处于松开位置时从座椅靠背主体中移除。本发明还描述了包括如以上描述的座椅组件的车辆。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将很容易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位于乘客车厢内的座椅组件的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座椅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座椅组件包括可移除的扶手,示出扶手处于关闭位置;

图3是图1中示出的座椅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扶手处于打开位置;

图4是图1中示出的座椅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扶手处于松开位置;

图5是图1中示出的座椅组件以及坐在扶手上的儿童的示意性透视图,扶手用作为辅助座椅;

图6是座椅组件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联接框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支撑框架、联接凸缘和轴承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示出了支撑框架、联接框架、联接凸缘、以及两个将联接凸缘连接至联接框架的销;

图10是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枢轴销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是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支撑框架和联接凸缘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是当扶手处于关闭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座椅组件的座椅靠背主体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扶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是当扶手处于关闭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放大透视图;

图15是座椅靠背主体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扶手(没有坐垫)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6是当扶手处于打开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7是当扶手处于打开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透视图;

图18是当扶手处于松开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9是当扶手处于松开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透视图;

图20是当扶手处于松开位置时图6中示出的松开机构的部分的另一示意性横截面透视图;

图21是当扶手从座椅靠背分离时松开机构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22是当扶手从座椅靠背分离时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3是当扶手从座椅靠背分离时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前视图;以及

图24是当扶手从座椅靠背分离时松开机构的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其中,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且以图1-4开始,车辆10包括车辆主体12,其限定了乘客车厢14。尽管车辆10被示为汽车,可以预期的是,车辆10可以是飞机、船或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车辆。无论如何,车辆10包括位于乘客车厢14内的座椅组件100。座椅组件100包括座椅底座102和靠近座椅底座102设置的座椅靠背104。座椅底座102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用于支撑车辆乘坐者的重量,且因此相对于车辆主体12被水平地定向。在使用过程中,车辆乘坐者坐在座椅底座102上,且座椅底座102可支撑车辆乘坐者的重量。

座椅底座102可以被直接地联接至座椅靠背104(或以其它方式可操作地联接至座椅底座102),以便允许车辆乘坐者在他坐在座椅底座102上时将他的背部倚靠在座椅靠背104上。进一步地,座椅靠背104可抵靠座椅底座10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座椅靠背104包括座椅靠背主体106,该座椅靠背主体具有第一或前主体表面108和与第一主体表面108相对的第二或后主体表面110。第一主体表面108可被称作为缓冲表面。此外,座椅靠背主体106具有顶部或第一座椅靠背边缘105以及与第一座椅靠背边缘105相对的第二或底部座椅靠背边缘107。座椅底座102与第一座椅靠背边缘105相比更接近第二座椅靠背边缘107。

座椅靠背104还可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的扶手11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扶手112在位置M处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该位置与第一座椅靠背边缘105相比更接近第二座椅靠背边缘107。扶手112具有第一或前扶手表面114以及与第一扶手表面114相对的第二或后扶手表面116。第一扶手表面114可以被称作为缓冲表面,而第二扶手表面114可被称作为扶手支撑表面。扶手112还包括坐垫126和支撑坐垫126的支撑框架128(图15)。支撑框架128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

如以上所讨论的,扶手112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例如,扶手112可以可旋转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或以其它方式可移动地连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不考虑采用的特定的可移动的连接,扶手112可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在关闭位置(图2)、打开位置(图3)和松开位置(图4)之间移动。

在关闭位置中,扶手112与座椅靠背主体106大致齐平,以便允许车辆乘坐者在他坐在座椅组件100上时来舒适地将他的背部倚靠在座椅靠背104上。特别地,当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处于关闭位置时,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第一主体表面108与扶手112的第一扶手表面114之间的夹角θ为约零度(0°),以便允许车辆乘坐者在他坐在座椅组件100上时来舒适地将他的背部倚靠在座椅靠背104上。当在关闭位置时,扶手112可移动地附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

扶手112可以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为此,车辆乘坐者可将扶手112拉离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第二主体表面110,以便在由箭头A(图2)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扶手112。一旦处于打开位置,扶手112被定向成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呈一钝角,以便允许坐在座椅组件100上的车辆乘坐者来舒适地将他的手臂倚靠在扶手112上。具体地,当扶手112处于打开位置时,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第一主体表面108与扶手112的第一扶手表面114之间的夹角θ为约110度(110°),以便允许坐在座椅组件100上的车辆乘坐者来舒适地将他的手臂倚靠在扶手112上。

除打开位置之外,扶手112可被放置在松开位置(图4)以将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扶手112可仅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或移除)(而不损坏或拆卸座椅组件100)。松开位置位于关闭位置(图2)与打开位置(图3)之间。因此,为了将扶手112移动至松开位置,车辆乘坐者可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图2)从关闭位置朝打开位置移动扶手112直至扶手112到达松开位置(图4)为止。一旦处于松开位置,车辆乘坐者可对扶手112施加力F以将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在松开位置,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倾斜地成角度以利于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移除扶手112。例如,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第一主体表面108与扶手的第一扶手表面114之间的角度θ的范围可以介于15度(15°)与100度(100°)之间以防止或至少抑制当扶手112靠近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希望当扶手112靠近关闭位置时防止或至少抑制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以允许车辆乘坐者舒适地坐在座椅组件100上,即便扶手112从关闭位置稍微朝打开位置移动也是如此。同样地,希望当扶手112靠近打开位置时防止或至少抑制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以当万一外力施加于车体12上时将扶手112保持在乘客车厢14内的固定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第一主体表面108与扶手的第一扶手表面114之间的角度θ是约24度(24°)以出于上述原因保持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

参考图5,一旦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扶手112可被放置在座椅底座102的顶部上,由此允许扶手112用作儿童辅助座椅。儿童C接着可坐在扶手112上(扶手112用作辅助座椅),且座椅安全带B可扣上以将儿童C固定在乘客车厢14中。扶手112可通过至少部分将扶手112插入在座椅靠背主体106的座椅腔体118中而重新联接至座椅组件100。为此,扶手112应当被插入在定向于松开位置中的座椅腔体118中。座椅腔体118被配置成接纳扶手112、座椅腔体118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为接纳扶手112并且由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第一或顶壁120、第二或底壁122以及至少两个侧壁124界定。每个侧壁124将第一壁120与第二壁122互连。在关闭位置,扶手112的大部分被设置在座椅腔体118中以允许车辆乘坐者在其坐在座椅组件100上时将他的背部舒适地倚靠在座椅靠背104上。

座椅组件100包括将座椅靠背主体106可移动地联接至扶手112的松开机构101。松开机构101将扶手112可移除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因此,扶手112仅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图4)时才可完全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移除。当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移除时,扶手112的部分均未直接或间接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

参考图6至图11,松开机构101包括直接从支撑框架128延伸的至少一个联接凸缘130。联接凸缘130可以与支撑框架128形成为一体以形成单件式结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松开机构101包括从相对侧延伸至支撑框架128的两个联接凸缘130。每个联接凸缘130可移动地(并且可移除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的侧壁124。

松开机构101包括通过联接凸缘130将支撑框架128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的至少一个联接框架132。联接框架132可以直接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具体地说,联接框架132可以直接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的至少一个侧壁1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联接框架132各自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的侧壁124的一个。每个联接框架132固定至座椅靠背主体106,且因此联接框架13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保持固定,而扶手112可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移动。

联接框架132是由刚性材料(诸如刚性金属或刚性聚合物)制成以支撑车辆乘坐者的手臂倚靠在扶手112上的负载。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联接框架132具有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接纳紧固件的多个孔134。紧固件可被插入穿过孔134并且进入座椅靠背主体106中以将联接框架132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联接框架132的一个孔134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接纳第一销136使得第一销136相对于联接框架132和座椅靠背主体106保持固定。因此,第一销136无法相对于联接框架132和座椅靠背主体106旋转或平移。联接框架132的另一个孔134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接纳第二销138使得第二销138相对于联接框架132和座椅靠背主体106保持固定。因此,第二销138无法相对于联接框架132和座椅靠背主体106旋转或平移。第一销136可以称为枢轴销,因为扶手112可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围绕第一销136枢转,而第二销138可以称为导销,因为其帮助引导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移动。

第一销136具有第一外螺纹端部140和与第一外螺纹端部140相对的第一扩大端部142。第一外螺纹端部140可与螺母144螺纹地配接以将第一销136联接至联接框架132。具体地说,螺母144可被螺合至第一销136的第一外螺纹端部140并且抵着联接框架132拧紧,由此将第一销136联接至联接框架132。第一扩大端部142的横截面尺寸(例如,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销136的剩余部分(或至少大部分)以将第一销136牢固地联接至联接凸缘130。

第一销136另外包括第一销体146和围绕第一销体146设置的两个环形凸缘148A。环形凸缘148A辅助将第一销136联接至联接框架132和联接凸缘13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形凸缘148A的一个与第一扩大端部142相比更接近第一外螺纹端部140,并且被配置成当螺母144被拧紧至第一销136的第一外螺纹端部142时抵靠联接框架132。另一个环形凸缘148A与第一外螺纹端部140相比更接近第一扩大端部142并且帮助保持第一销136联接至联接凸缘130。

第一销136还包括第一锁定部分147,其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紧密地设置在(例如,按压配合在)联接框架132的一个孔134中。换句话来说,联接框架132的至少一个孔134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紧密地接纳第一销136的第一锁定部分147使得第一销136相对于联接框架132和座椅靠背主体106保持固定。因此,第一销136无法相对于联接框架132和座椅靠背主体106旋转或平移。第一锁定部分147可被设置在第一销136的一个环形凸缘148A与第一外螺纹端部140之间。第一销136包括被设置在第一销136的第一扩大端部142与一个环形凸缘148A之间的第二锁定部分149。如下文所讨论,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可联接至联接凸缘130,以防止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除非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

第二销138具有第二外螺纹端部150和与第二外螺纹端部150相对的第二扩大端部152。第二外螺纹端部150可与另一螺母144螺纹地配接以将第二销138联接至联接框架132。具体地说,螺母144可被螺合至第二销138的第二外螺纹端部150并且抵着联接框架132拧紧,由此将第二销138联接至联接框架132。第二扩大端部152的横截面尺寸(例如,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销138的剩余部分(或至少大部分)以将第二销138牢固地联接至联接凸缘130。

第二销138另外包括第二销体154和围绕第二销体154设置的至少一个环形凸缘148B。环形凸缘148B辅助将第二销138联接至联接框架13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形凸缘148B与第二扩大端部152相比更接近第二外螺纹端部150,并且被配置成当螺母144被拧紧至第二销138的第二外螺纹端部150时抵靠联接框架132。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抵靠联接凸缘130以利于第二销138与联接凸缘130之间的连接。

联接凸缘130包括第一凸缘部分156和联接至第一凸缘部分156的第二凸缘部分158。连接壁160可将第一凸缘部分156和第二凸缘部分158互连。第一凸缘部分156和第二凸缘部分158可以均具有基本上平面形状以最小化由松开机构101在座椅组件100中占据的空间。第一凸缘部分156与第二凸缘部分158沿第一或横向方向Y分隔开距离D1以允许第一销136和第二销138提供其不同用途而不彼此干扰。如上所述,第一销136用作枢轴并且因此允许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旋转,且第二销138用作导向器并且帮助引导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移动。

联接凸缘130界定均延伸穿过第一凸缘部分156的开口162和线性槽164。线性槽164与开口162直接连通并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的第二方向Z延伸(即,拉长)。具体地说,线性槽164沿纵向轴线L(图14)拉长。当扶手112处于关闭位置时,联接凸缘1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Z的第三方向X上从支撑框架128延伸。开口162被配置成接纳轴承166以及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开口162的形状和尺寸被设置为接纳轴承166以及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轴承166至少部分包围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因为开口162与线性槽164直接连通,所以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且施加力F(图4)至扶手112以将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时第一销136可以从开口162移动至线性槽164。换句话来说,第一销136仅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且施加力F(图4)至扶手112以将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时才可离开开口162。然而,如下文所讨论,第二锁定部分149的形状和尺寸不允许第一销136从开口162移动至线性槽164,除非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处于松开位置。联接凸缘130还具有延伸穿过第一凸缘部分156的喇叭状通道168。喇叭状通道168与线性槽164直接连通,由此允许联接凸缘130从第一销136完全分离。喇叭状通道168还利于在已从座椅靠背主体106移除扶手112之后将联接凸缘130重新联接至第一销136。

联接凸缘130还具有延伸穿过第二凸缘部分158的弯曲槽170。整个弯曲槽170可以被形状设计为圆弧以在第二销138被设置在弯曲槽170中时引导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移动。具体地说,弯曲槽170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可滑动地接纳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由此允许支撑框架128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移动。

联接凸缘130还具有延伸穿过第二凸缘部分158和连接壁160的孔172。孔172与弯曲槽170直接连通以允许第二销138仅当扶手11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处于松开位置时才离开弯曲槽170。孔172包括延伸穿过第二凸缘部分158的第一孔部分174和延伸穿过连接壁160的第二孔部分176。第一孔部分174与第二孔部分176直接连通并且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接纳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但是不会接纳其第二扩大端部152。因此,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且施加力F(图4)至扶手112以将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时,第二销138可通过第一孔部分174离开弯曲槽170。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的厚度大于第一孔部分174的厚度。因此,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帮助保持联接凸缘130连接至联接框架132。第二孔部分176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接纳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因此,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可在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且施加力F(图4)至扶手112以将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时被第二孔部分176接纳。孔172的第二孔部分176和线性槽164彼此对准以允许第二销138在第一销136离开开口162的同时离开弯曲槽170,由此利于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移除。

参考图12至图14,扶手112可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被设置在关闭位置。当扶手112处于关闭位置时,车辆乘坐者可坐在座椅底座102上并且将他的背部倚靠在扶手112上。在关闭位置,扶手112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但是扶手112归因于开口162和弯曲槽170中的第一销136和第二销138各自的位置、尺寸和方向而无法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具体地说,当扶手112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销136相对于联接凸缘130的开口162定向使得第二锁定部分149无法离开开口16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的横截面尺寸D2(例如,宽度)大于线性槽164的横截面尺寸D3(例如,宽度),由此防止第一销136在扶手112处于关闭位置时被线性槽164接纳。另外,当扶手112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不与孔172的第一孔部分174对准,由此防止第二销138被联接凸缘130的孔172接纳。因此,第二销138保持在弯曲槽170中,且因此扶手112无法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松开机构101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在侧壁124与联接凸缘130之间的盖框架178。盖框架178至少部分覆盖联接凸缘130以防止在使用期间干扰松开机构101。另外,盖框架178包括平行于线性槽164的线性通道180以允许第一销136在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利于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

参考图15至图17,如上文所讨论,车辆乘坐者可将扶手112移动远离座椅靠背主体106以沿由箭头A(图2)指示的方向和相反方向移动扶手112。当扶手112处于打开位置时,车辆乘坐者可坐在座椅底座102上并且将他的手臂倚靠在扶手112上。在打开位置,扶手112可移动地联接至座椅靠背主体106,但是扶手112归因于开口162和弯曲槽170中的第一销136和第二销138各自的位置、尺寸和方向而无法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具体地说,当扶手112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销136相对于联接凸缘130的开口162定向使得第二锁定部分149无法离开开口16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的横截面尺寸D4(例如,宽度)大于线性槽164的横截面尺寸D3(例如,宽度),由此防止第一销136在扶手112处于关闭位置时被线性槽164接纳。另外,当扶手112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不与孔172的第一孔部分174对准,由此防止第二销138被联接凸缘130的孔172接纳。因此,第二销138保持在弯曲槽170中,且因此扶手112无法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

参考图4和图18至图22,扶手112可仅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归因于开口162和弯曲槽170中的第一销136和第二销138各自的位置、尺寸和方向而与座椅靠背主体106分离。具体地说,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第一销136相对于联接凸缘130的开口162定向使得第二锁定部分149可离开开口16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的横截面尺寸D5(例如,宽度)小于线性槽164的横截面尺寸D3(例如,宽度),由此允许第一销136在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离开开口162并且进入线性槽164。另外,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线性槽164的纵向轴线L与第二锁定部分149的几何中心C1以及第一销136的第一销体146的几何中心C2相交,以利于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移除。

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与孔172的第一孔部分174对准,由此允许第二销138离开联接凸缘130的弯曲槽170。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的横截面尺寸D6(例如,直径)小于孔172的第一孔部分174的横截面尺寸D7(例如,宽度),由此允许第二销138在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离开弯曲槽17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时,线性槽164的纵向轴线L与第二销138的第二销体154的几何中心C3以及第一孔部分174的几何中心C4相交,以利于扶手112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移除。

一旦扶手112处于松开位置,车辆乘坐者施加力F(图4)至扶手112以将扶手112移动远离座椅靠背主体106。随着扶手112移动远离座椅靠背主体106,第一销136、第二销138和联接框架132相对于座椅靠背主体106保持固定,而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被孔172的第二孔部分176接纳。出于此原因,孔172的第二孔部分176大于第二销138的第二扩大端部152。另外,当扶手112移动远离座椅靠背主体106时线性槽164接纳第一销136的第二锁定部分149,并且因此引导扶手112移动。

具体参考图23和24,扶手112远离座椅靠背主体106的继续移动导致第二销138完全与联接凸缘130分离。支撑框架128可以包括孔129,其被配置、形状和尺寸设计成接纳第一销136的第一扩大端部142以允许当扶手112移动远离座椅靠背主体106时支撑框架128完全与第一销136分离。在从座椅靠背主体106中完全移除扶手112之后,扶手112可以被放置在座椅底座102上并且可因此用作儿童的辅助座椅。

虽然已详细地描述了用于实现本教导一些最佳模式,但是熟悉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用于实践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本教导的各种替代设计和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