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式结构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8853阅读:1294来源:国知局
开式结构轮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式结构轮胎。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中国专利ZL201520481529.X中申请了一种不会爆胎的管型内嵌式开式结构轮胎,包括体外圈和体内圈,所述的体外圈通过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分成对称的左外圈和右外圈,所述的左外圈与体内圈设置有左轮辋圈,所述的右外圈与体内圈之间设置有右轮辋圈,所述的左轮辋圈与右轮辋圈相接于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左轮辋圈和右轮辋圈均与体内圈和体外圈相接,通过与体外圈相接,当接触地面时,轮辋通过以其与体外圈相接的左、右两部分形成缓冲结构,可快速地将受力分散至其他位置,避免同一点集中受力,负荷过重。

然而,申请人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当所述左轮辋圈与右轮辋圈呈不对称设置时,所述左右轮辋圈沿轮胎的纵向相交面,即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区域及附近,会因为所述左右轮辋圈在所述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区域错开相交的原因,导致所述此区域及附近支撑力相较所述左右轮辋圈沿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向两侧延展的所述轮辋圈区域为强,且不论胎面呈平面或曲面,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及其附近成为最大受力点,这种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受力增强在平面胎的表现为舒适度下降,且非理想直线匀速行驶状态下因路面环境变化易出现轻微滑移,在曲面胎的表现为重载且非理想直线匀速行驶状态下易出现轻微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开式结构轮胎,其可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原有开式结构轮胎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开式结构轮胎,包括胎面、轮毂、第一轮辋圈以及第二轮辋圈,所述第一轮辋圈与所述第二轮辋圈分别夹设于所述胎面的内侧与所述轮毂的外侧之间,所述第一轮辋圈及所述第二轮辋圈分别包括绕所述轮毂轴心均匀分布且两两相邻接或相交的轮辋,每一所述轮辋均与所述胎面的内侧及所述轮毂的外侧相接,所述第一轮辋圈与所述第二轮辋圈相接于轮胎中心径向平面,且所述第一轮辋圈与所述第二轮辋圈呈对称或不对称设置,所述胎面的内侧和/或所述轮毂的外侧分别设置若干弹性插件。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弹性插件的硬度低于所述第一轮辋圈及所述第二轮辋圈的硬度。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若干弹性插件分别设于所述胎面的内侧近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区域和/或所述轮毂的外侧近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区域。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设于所述胎面的内侧的所述弹性插件与相对应设于所述轮毂的外侧的所述弹性插件之间通过一薄片连接起来。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第一轮辋圈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所述胎面的内侧形成若干第一类三角区,所述第一轮辋圈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所述轮毂的外侧形成若干第二类三角区,所述第二轮辋圈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所述胎面的内侧形成若干第三类三角区,所述第二轮辋圈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所述轮毂的外侧形成若干第四类三角区。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若干第一类三角区及所述若干第三类三角区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一所述弹性插件。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若干第二类三角区及所述若干第四类三角区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一所述弹性插件。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若干第一类三角区、所述若干第二类三角区、所述若干第三类三角区以及所述若干第四类三角区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一所述弹性插件。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设于所述第一类三角区的所述弹性插件与相对应设于所述第二类三角区的所述弹性插件之间通过一薄片连接起来,设于所述第三类三角区的所述弹性插件与相对应设于所述第四类三角区的所述弹性插件之间通过一薄片连接起来。

作为上述开式结构轮胎的改进,所述弹性插件为类三角中空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其通过胎面的内侧和/或轮毂的外侧分别设置若干弹性插件,使之在胎面内侧和/或轮毂外侧分别形成一个缓冲带,使之可以有效在不降低轮胎强度和破坏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原有开式结构轮胎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开式结构轮胎未设置弹性插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开式结构轮胎的弹性插件的立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开式结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开式结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开式结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开式结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式结构轮胎,包括胎面11、轮毂12、第一轮辋圈13以及第二轮辋圈14,第一轮辋圈13与第二轮辋圈分别夹设于胎面11的内侧与轮毂12的外侧之间,第一轮辋圈13及第二轮辋圈14分别包括绕轮毂轴心均匀分布且两两相邻接或相交的轮辋,每一轮辋均与胎面11的内侧及轮毂12的外侧相接,第一轮辋圈13与第二轮辋圈14相接于轮胎中心径向平面,且第一轮辋圈13与第二轮辋圈14呈不对称设置,胎面11的内侧和/或轮毂12的外侧分别设置若干弹性插件1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轮辋圈13为视侧轮辋圈(图中用实线表示),第二轮辋圈14为对侧轮辋圈(图中用虚线表示)。弹性插件15的硬度低于第一轮辋圈13及第二轮辋圈14的硬度。如图2所示,弹性插件15为类三角中空结构,其包括类三角中空部151及相对设于类三角部151两侧的两延展部152,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可有效提高弹性插件15的弹性性能。如图1所示,第一轮辋圈13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胎面11的内侧形成若干第一类三角区161,第一轮辋圈13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轮毂12的外侧形成若干第二类三角区162,第二轮辋圈14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胎面11的内侧形成若干第三类三角区163,第二轮辋圈14的轮辋两两邻接或相交于邻近轮毂12的外侧形成若干第四类三角区164。如图3所示(为便于展示,图中只用实线表示视侧轮辋圈),若干第一类三角区161及若干第三类三角区163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一弹性插件15。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为便于展示,图中只用实线表示视侧轮辋圈),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的区别在于,弹性插件15一一对应设置在若干第二类三角区162及若干第四类三角区164上。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为便于展示,图中只用实线表示视侧轮辋圈),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的区别在于,弹性插件15一一对应设置在若干第一类三角区161、若干第二类三角区162、若干第三类三角区163以及若干第四类三角区164上。

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为便于展示,图中只用实线表示视侧轮辋圈),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与实施例三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的区别在于,设于第一类三角区161的弹性插件15与相对应设于第二类三角区162的弹性插件15之间通过一薄片17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整体插件。设于第三类三角区163的弹性插件15与相对应设于第四类三角区164的弹性插件15之间通过一薄片17连接起来,使之同样形成一整体插件,以方便调节第一轮辋圈13及第二轮辋圈14的圈壁厚度,从而方便调节轮胎的整体弹性和其他性能。

另外,若干弹性插件15还可分别设于胎面11的内侧近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区域和/或轮毂12的外侧近轮胎中心径向平面区域。为方便调节第一轮辋圈13及第二轮辋圈14的圈壁厚度,从而方便调节轮胎的整体弹性和其他性能,设于胎面11的内侧的弹性插件15与相对应设于轮毂12的外侧的弹性插件15之间同样可通过一薄片17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整体插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上面提到的弹性插件15,根据实际需要,其可衍生出多种外形结构以及多种位置设置,即其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弹性插件结构及位置设置方式,在所有利用具有弹性缓冲性质的材料,在胎面的内侧或轮毂的外侧,建立一个缓冲带的构造,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还有,当第一轮辋圈13与第二轮辋圈14呈对称设置时,在胎面11的内侧和/或轮毂12的外侧分别设置若干弹性插件15,其同样可有效在不降低轮胎强度和破坏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原有开式结构轮胎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本发明提供的开式结构轮胎,其通过胎面的内侧和/或轮毂的外侧分别设置若干弹性插件,使之在胎面内侧和/或轮毂外侧分别形成一个缓冲带,使之可以有效在不降低轮胎强度和破坏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原有开式结构轮胎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