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97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一般安装在商务汽车或客车的顶棚上,作用是实现车厢内部温度的调节和换气。授权公告号CN 203995567 U公开了一种“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如图1,包括设置在汽车顶棚上的挡风板01,挡风板01上设有风口本体07,挡风板01与风口本体07之间设有海绵条071,远离所述挡风板01一侧的所述风口本体07上设有风口面板02;风口本体07上设有安装孔016,与所述安装孔016对应位置的所述风口面板02上设有出风口022,所述安装孔016内设有向出风口022延伸的风口内芯08,所述风口内芯08上靠近所述风口面板02的一侧设有旋钮04,所述旋钮04的另一端设有锥齿轮05,与所述锥齿轮05对应位置的所述风口内芯08上设有套装在一起的两个铰接轴03,两所述铰接轴03上均设有与所述锥齿轮017相适配并设置在所述锥齿轮017两侧且旋向相反的扇形齿轮05,两所述扇形齿轮05平行并错开设置,远离所述锥齿轮017一侧的两所述铰接轴03上均设有叶片06;所述风口内芯08的外围套装有与所述风口内芯08相适配的毛毡09,所述毛毡09设置在所述安装孔016内,所述风口内芯08上与所述叶片06的极限位置对应处设有防摩擦毛毡010。挡风板01的两侧向风口本体07方向延伸有安装片011,所述安装片011上设有卡槽012,所述风口本体07上设有与安装片011相适配的卡片013,所述卡片013上设有与卡槽012相适配的卡扣014,与安装孔016位置相对应的风口本体07上设有向风口面板02延伸的安装柱015,所述风口面板02上设有与安装柱015相适配的卡环021,所述卡环021卡装在安装柱015上。

上述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通过控制叶片06的旋转角度将风传输到要求位置,即可以调整风向,但是无法调整进风量,若过冷或过热,只能调整叶片06的旋转角度,将风传输到其他位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授权公告号CN 204415086 U公开了“汽车顶棚出风口总成”,包括出风口面板,与出风口面板连接的出风口本体、设于出风口本体内的沿着出风口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叶片和与第一叶片垂直设置的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叶片、设于出风口本体一侧的拨轮机构和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叶片上且与第二叶片连通的拨钮,多个第一叶片之间、多个第二叶片之间均通过叶片连杆互相连接,所述出风口本体远离出风口面板的一侧卡接有挡风板,所述出风口本体设有拨轮机构的一侧设有密封罩,所述出风口本体上、与出风口面板接触的位置设有条形筋。上述汽车顶棚出风口总成在顶棚出风口增加拨轮机构,可根据需要通过拨轮调整进入风门的风量,但是拨轮或风门无任何限位部件,在汽车出现颠簸时,容易出现风门的不正常打开或关闭,如风门本身处于关闭状态,因颠簸出现风门打开,导致汽车上熟睡乘客冻醒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只能调整风向,无法调整进风量或未设置限位部件控制风门旋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包括出风口面板及与出风口面板连接的出风口本体,出风口本体内沿所述出风口本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叶片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叶片,所述若干个第一叶片通过第一叶片连杆连接,所述若干个第二叶片通过第二叶片连杆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上套设有拨钮,所述拨钮与第二叶片/第一叶片连通,所述出风口本体的一侧设有拨轮结构,所述拨轮结构包括拨轮、风门和风门曲柄,所述拨轮与风门曲柄、风门曲柄与风门分别卡扣连接,所述出风口本体远离出风口面板的一端卡接有挡风板,所述风门位于挡风板内,所述拨轮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包括卡槽和位于卡槽端部的凸台,所述拨轮远离出风口面板的一侧固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滑道和位于滑道上,与凸台配合使用的四个凸棱,分别为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和第四凸棱,所述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和第四凸棱依次平行设置,所述滑道靠近第四凸棱的端部设置第一挡块,所述卡槽的长度远大于滑道的总长度。

通过设置拨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挡风板中风门的旋转角度,以调节进入出风口本体中的冷风/热风量;拨轮的一端设置有卡位件,卡位件包括卡槽和位于卡槽端部的凸台,旋转拨轮,凸台随之转动,当凸台移动至第一凸棱的位置时,继续旋转拨轮,凸台从第一凸棱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此时的进风量为第一档,设定为无风档,凸台位于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之间,第一凸棱、第二凸棱分别对凸台具有限位作用,进而限定风门的位置,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颠簸发生风门的转动,影响正常使用;继续旋转拨轮,凸台依次进入第二凸棱与第三凸棱之间、第三凸棱与第四凸棱之间、第四凸棱与第一挡块之间,此时的进风量依次为第二档、第三档和第四档,分别设置为低风档、中风挡和高风档;通过旋转拨轮,实现风门进风量从无风档、低风档、中风档到高风档的转化或高风档、中风档、低风档到无风档的转化。

优选的是,所述拨钮包括柄体,所述柄体内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穿出通孔,拨钮的底端铰接有两个挡片,所述第二叶片/第一叶片位于两挡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叶片位于第一叶片上方,所述拨钮的底端与第一叶片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叶片上设置有用于拨钮滑动的滑轨,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用于限定拨钮在第二叶片上的移动位置。

通过挡块限定拨钮的移动位置,可以对第一叶片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保证经第一叶片控制的出风量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是,所述风门的四周设置有防摩擦毛毡。

防摩擦毛毡的设置,减小了风门与挡风板间的摩擦,减少磨损;同时,避免了风门与挡风板间的刚性接触在长期使用后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通过拨轮对风门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进而调节进入出风口本体的进风量,以满足不同的冷热需求;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通过凸台与第一凸棱、第二凸棱、第三凸棱和第四凸棱的配合使用,控制风门进风量在不同档位间转化,避免汽车在移动过程中出现风门旋转,导致进风量过多或过少,用户使用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传统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中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中拨钮与第二叶片的连接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中拨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中拨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出风口面板1,出风口本体2,第一叶片3,第二叶片4,拨钮5,拨轮结构6,拨轮7,风门8,风门曲柄9,挡风板10,卡槽11,凸台12,滑道15,第一凸棱16,柄体17,通孔18,挡片19,滑轨20,第一挡块21,第二凸棱22,第三凸棱23,第四凸棱24,第二挡块2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一种汽车顶棚用出风口总成,包括出风口面板1及与出风口面板1连接的出风口本体2,出风口本体2内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叶片3,与第一叶片3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叶片4,第二叶片4位于第一叶片3上方,若干个第一叶片3通过第一叶片连杆连接,若干个第二叶片4通过第二叶片连杆连接,第二叶片4上套设有拨钮5,拨钮5的底端与第一叶片3连通,出风口本体2的一侧设有拨轮结构6,出风口本体2远离出风口面板1的一端卡接有挡风板10,风门8位于挡风板10内。

如图3、4,拨钮5包括柄体17,柄体17内沿第二叶片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通孔18,通孔18内套设有第二叶片4,第二叶片4穿出通孔18,第二叶片4上设置有滑轨20,滑轨20两端分别设置第二挡块25,柄体17沿着滑轨20在两第二挡块25之间进行自由滑动,拨钮5的底端铰接有两个挡片19。沿着第二叶片4长度方向滑动拨钮5,位于拨钮5底端的挡片19带动第一叶片3转动;转动拨钮5,套设于拨钮5内的第二叶片4随着转动,通过滑动和/或转动拨钮5,可以对出风口本体2内的风向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风向的需求。

如图5,拨轮结构6包括拨轮7、风门8和风门曲柄9,拨轮7与风门曲柄9、风门曲柄9与风门8分别卡扣连接。

如图6,拨轮7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卡位件,卡位件包括卡槽11和位于卡槽11端部的凸台12,拨轮7远离出风口面板1的一侧固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滑道15和位于滑道15上,与凸台12配合使用的四个凸棱,分别为第一凸棱16、第二凸棱22、第三凸棱23和第四凸棱24,第一凸棱16、第二凸棱22、第三凸棱23和第四凸棱24依次平行设置,滑道15靠近第四凸棱24的端部设置第一挡块21,卡槽11的长度远大于滑道15的总长度。

工作过程:通过旋动拨轮7,带动风门曲柄9旋转,与风门曲柄9卡扣连接的风门8随之转动,进而调整进入风门8的风量大小;旋动拨轮7,与拨轮7连接的凸台12随之转动,当凸台12移动至第一凸棱16位置时,继续旋动拨轮7,凸台12从第一凸棱16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此时凸台12位于第一凸棱16与第二凸棱之22间,继续旋动拨轮7,凸台12依次切换入第二凸棱22与第三凸棱23之间,第三凸棱23与第四凸棱24之间,第四凸棱24与第一挡块21之间;反之,反方向旋动拨轮7,凸台12依次从第四凸棱24与第一挡块21之间切换入第三凸棱23与第四凸棱24之间,第二凸棱22与第三凸棱23之间,第一凸棱16与第二凸棱22之间。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