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通路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48449阅读:来源:国知局
称为反弯曲变形。
[0087]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门主体部30的产生反弯曲变形的部位形成有肋40,因此门主体部30相对于反弯曲变形的斥力变大。因此,能够抑制门主体部30的反弯曲变形,因此能够抑制门主体部30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之间形成间隙,进而能够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088](第二实施方式)
[0089]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抑制门主体部30的反弯曲变形来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而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门主体部30按压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来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090]图6示出了冷风通路19的立体图,而暖风通路17的立体图也与图6相同。因此,在图6的括弧内标注与暖风通路17的立体图对应的附图标记,且省略了暖风通路17的立体图。
[0091]如图6所示,在壳体侧密封面19a(17a)上配置有按压构件50。按压构件50具有将门主体部30按压于壳体侧密封面19a (17a)的按压部50a和支承按压部50a的支承部50b,通过树脂或金属一体成形。
[0092]支承部50b在门宽度方向Wl上延伸,其两端部嵌入固定在引导槽(壳体侧密封面19a(17a)及引导壁面35)中。按压部50a从支承部50b向门移动方向Xl的空气通路19(17)侧以舌状突出。
[0093]当门主体部30向与壳体侧密封面19a(17a)抵接的位置滑动移动时,门主体部30被插入按压部50a与壳体侧密封面19a (17a)之间,而使按压部50a以向远离壳体侧密封面19a(17a)侧扩开的方式弹性变形。
[0094]由此,由于按压部50a的弹性反作用力以将门主体部30向壳体侧密封面19a(17a)按压的方式起作用,因此,即使门主体部30产生反弯曲变形,也能够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095](第三实施方式)
[009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抑制在门主体部30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之间形成间隙来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而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抑制在门主体部30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之间的间隙附近的空气流动产生均匀的旋涡来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097]具体而言,如图7?图12所示,在门主体部30的门移动方向Xl的两端部形成有,使其剖面形状在门宽度方向Wl上变化而打乱空气流动的搅乱部55、56、57。
[0098]在图7、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门主体部30的门移动方向Xl的两端部且形成为弯曲形状的部分,在门宽度方向Wl上间歇地形成有贯穿门主体部30的表背的多个孔55。
[0099]由此,风通过多个孔55而使得风流动被打乱从而抑制了均匀旋涡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100]在图9、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门主体部30的门移动方向Xl的两端部且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抵接的部位,形成有贯穿门主体部30的表背的多个针孔56。在本例中,多个针孔56的直径为0.5mm。
[0101]由此,风针孔56的形成部位流动而使得风流动被打乱从而抑制了均匀的旋涡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自激振动。另外,由于针孔56贯穿门主体部30的表背,因此能够减少因风在门主体部30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之间的间隙流动而产生的负压。换言之,能够减少门主体部30的表背两侧的压力差。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102]在图11、图12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在门主体部30的门移动方向Xl的两端部且与壳体侧密封面17a、19a抵接的部位,形成有向壳体侧密封面17a、19a的相反侧凹陷的多个凹部57。凹部57形成为平面圆形状且为剖面圆弧状。
[0103]由此,风在凹部57的附近流动而使得风流动被打乱从而抑制了均匀的旋涡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门20的自激振动。
[0104](其他的实施方式)
[0105]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像以下那样进行各种变形。
[0106](I)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门宽度方向Wl上设置多个肋40。由此,能够使门主体部30相对于反弯曲变形的斥力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弯曲变形。
[0107](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若将门主体部30的形成为弯曲形状的部分与肋40以圆角状平滑地相连,则能够使肋40的刚性提高。
[0108](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门主体部30设置肋40来抑制门主体部30的反弯曲变形,然而若使用在树脂成型后以使用环境温度以上(例如100°c)的温度进行了退火的滑动门20,则不设置肋40也能够抑制门主体部30的反弯曲变形。
[0109](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成形门主体部30,然而不限定于此,门主体部30也可以由较薄的金属板等成形。
[0110](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气混合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吹出模式切换门、内外气切换门。
[0111]另外,能够将本发明广泛应用于设置在住宅、大厦等的空调装置中的空气通路开闭装置等各种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主权项】
1.一种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具备: 壳体(11),其形成空气通路(17、19);及 滑动门(20),其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门主体部(30),且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11)内而对所述空气通路(17、19)进行开闭, 在所述壳体(11)形成有壳体侧密封面(17a、19a),该壳体侧密封面(17a、19a)在所述滑动门(20)处于将所述空气通路(17、19)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供所述门主体部(30)抵接, 在所述门主体部(30)形成有朝向空气流动上游侧突出且沿所述滑动门(20)的移动方向(Xl)延伸的肋(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肋(40)从所述门主体部(30)的所述移动方向(Xl)上的端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肋(40)形成在所述门主体部(30)的宽度方向(Wl)上的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肋(40)与所述门主体部(30) —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肋(40)的所述宽度方向(Wl)上的厚度为所述门主体部(30)的厚度以下。
6.一种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具备: 壳体(11),其形成空气通路(17、19);及 滑动门(20),其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门主体部(30),且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11)内而对所述空气通路(17、19)进行开闭, 在所述壳体(11)形成有壳体侧密封面(17a、19a),该壳体侧密封面(17a、19a)在所述滑动门(20)处于将所述空气通路(17、19)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供所述门主体部(30)抵接, 门主体部(30)在树脂成形后以使用环境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了退火。
7.一种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具备: 壳体(11),其形成空气通路(17、19);及 滑动门(20),其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门主体部(30),且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11)内而对所述空气通路(17、19)进行开闭, 在所述壳体(11)形成有壳体侧密封面(17a、19a),该壳体侧密封面(17a、19a)在所述滑动门(20)处于将所述空气通路(17、19)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供所述门主体部(30)抵接, 并且,所述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具备按压构件(50),该按压构件(50)将所述门主体部(30)的与所述壳体侧密封面(17a、19a)抵接的部位向壳体侧密封面(17a、19a)侧按压。
8.一种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其具备: 壳体(11),其形成空气通路(17、19);及 滑动门(20),其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门主体部(30),且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11)内而对所述空气通路(17、19)进行开闭, 在所述壳体(11)形成有壳体侧密封面(17a、19a),该壳体侧密封面(17a、19a)在所述滑动门(20)处于将所述空气通路(17、19)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供所述门主体部(30)抵接, 在所述门主体部(30)的所述滑动门(20)的移动方向(Xl)上的端部,形成有其剖面形状在所述门主体部(30)的宽度方向(Wl)上变化而打乱空气流动的搅乱部(55、56、57)。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滑动门的自激振动的空气开闭装置。空气通路开闭装置具备:壳体11,其形成空气通路17、19;及滑动门20,其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门主体部30,且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1内而对空气通路17、19进行开闭。在壳体11上,形成有在滑动门20处于将空气通路17、19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供门主体部30抵接的壳体侧密封面17a、19a,在门主体部30上,形成有朝向空气流动上游侧突出且沿滑动门20的移动方向X1延伸的肋40。
【IPC分类】B60H1-00, F24F13-12, F24F13-10
【公开号】CN104768783
【申请号】CN201380057849
【发明人】铃木善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4日
【公告号】DE112013005332T5, WO2014073175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