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843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在小型卡车用无钉防滑轮胎中,存在应该提高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的课题,采用了具备具有刀槽花纹的多个花纹块列的牵引(卜歹夕> 3 y)花纹。作为与该课题相关的现有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477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96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4条周向主槽和由所述周向主槽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其特征在于,在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的所述周向主槽称为最外周向主槽、将最靠近轮胎赤道面的所述陆部称为中心陆部、并且将由所述最外周向主槽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陆部称为胎肩陆部时,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多个第一横纹槽,其从胎面端沿轮胎宽度方向连续延伸,向对所述中心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部进行划分的所述周向主槽开口 ;多个第二横纹槽,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中心陆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横纹槽在轮胎周向上配置成交错状;以及周向细槽,其配置于所述胎肩陆部或者与所述胎肩陆部相邻的所述陆部,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0011]发明效果
[0012]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第一横纹槽从胎面端连续延伸到划分中心陆部的周向主槽,所以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排水性和冰雪路面上的排雪性提高。由此,具有轮胎的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提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0014]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
[0015]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放大图。
[0016]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0017]图5是示出现有例的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非由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夕卜,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在维持发明的同一性的同时、能够置换且置换是显而易见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能够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范围内任意组合。
[0019][充气轮胎]
[0020]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该图示出轮胎径向的单侧区域。另外,该图示出小型卡车用无钉防滑轮胎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例。此夕卜,在该图中,标号CL是轮胎赤道面。另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0021]该充气轮胎I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构造,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包布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一对侧壁橡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参照图1)。
[0022]一对胎圈芯11、11是将多条胎圈线捆扎而成的环状构件,构成左右的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包布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对胎圈部进行加强。
[0023]胎体层13以环状的方式架设在左右的胎圈芯11、11之间,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外,胎体层13的两端部以包住胎圈芯11和胎圈包布12的方式翻卷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并卡止。另外,胎体层13通过用覆层橡胶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芳纶纤维、尼龙、涤纶、人造纤维等)形成的多个胎体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80 [deg]以上且95[deg]以下的胎体角度(胎体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0024]带束层14通过将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和带束覆层143层叠而成,被配置成挂绕在胎体层13的外周。一对交叉带束141、142通过用覆层橡胶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形成的多个带束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20[deg]以上且40[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具有符号彼此不同的带束角度(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以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彼此交叉的方式层叠(交叉帘布构造)。带束覆层143通过对由覆盖有覆层橡胶的钢或有机纤维材料形成的多个带束帘线进行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45 [deg]以上且70 [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带束覆层143层叠配置于交叉带束141、42的轮胎径向外侧。
[0025]胎面橡胶15配置于胎体层13和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侧壁橡胶16、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构成左右的侧壁部。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分别配置于左右的胎圈芯11、11和胎圈包布12、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侦牝构成左右的胎圈部。
[0026]此外,胎面橡胶15优选具有60以上且75以下的橡胶硬度,更加优选具有65以上且70以下的橡胶硬度。橡胶硬度是依照JIS-K6263的JIS-A硬度,在20[°C ]的条件下测定。
[0027][胎面花纹]
[0028]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放大图。在这些图中,图2示出无钉防滑轮胎的牵引花纹。图3示出以轮胎赤道面CL为边界的单侧区域。此外,在这些图中,轮胎周向是指绕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另外,标号T是轮胎接地端。
[0029]该充气轮胎I在胎面部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4条周向主槽21、22和由这些周向主槽21、22划分而成的多个陆部31?33 (参照图2)。
[0030]周向主槽是指具有1.0 [mm]以上的槽宽的周向槽。周向槽的槽宽将在胎面踏面的槽开口部形成的切口部和/或倒角部排除而测定。
[0031]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处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的周向主槽22、22称为最外周向主槽。另外,将最靠近轮胎赤道面CL的陆部31称为中心陆部。此时,在轮胎赤道面CL上存在陆部的情况下(参照图2),该陆部成为中心陆部,在轮胎赤道面CL上存在周向主槽的情况下(省略图示),隔着该周向主槽的左右的陆部成为中心陆部。另外,将由左右的最外周向主槽22、22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陆部33、33称为胎肩陆部。另夕卜,将处于中心陆部31与胎肩陆部33之间的陆部32称为第二陆部。
[0032]例如,在图2的结构中,4条周向主槽21、22被配置成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左右对称。另外,由这些周向主槽21、22在轮胎赤道面CL上划分出I列中心陆部31,另外,还划分出左右一对的第二陆部32、32和左右一对的胎肩陆部33、33。
[0033]另外,该充气轮胎I具备多个第一横纹槽41和多个第二横纹槽42(参照图2)。
[0034]第一横纹槽41是从胎面端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中心陆部31的内部终止的主槽。即,第一横纹槽41从胎面端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贯通胎肩陆部33和第二陆部32,连续延伸至中心陆部31并在中心陆部31的内部终止。因此,第一横纹槽41同处于中心陆部31与胎肩陆部33之间的所有周向主槽21、22交叉。
[0035]在此,第一横纹槽41连续延伸意味着:在第一横纹槽41与周向主槽21 (22)的交叉点处,相对于周向主槽21(22)的第一横纹槽41的左右的开口部在轮胎周向上不偏置地彼此相对。在该结构中,第一横纹槽41从胎面端到中心陆部31的终止部表观上作为I条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连通。由此,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排水性和冰雪(々一<、;/卜)路面上的排雪性提高。
[0036]胎面端部是指在将轮胎装配于规定轮辋、赋予规定内压并且设为无负荷状态时的轮胎的胎面花纹部分的两端部。
[0037]在此,规定轮辋是指由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由TRA规定的“Design Rim”、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