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系统的稳定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103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系统的稳定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系统的稳定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通过DE 10 2004 030 463 Al已知了一种具有多个空间上错开布置的下部和上控制臂以及U形横向稳定器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稳定器的中间部件在轮旋转轴之前支承至公共的副车架上且稳定器的朝后伸出的腿部通过大致竖直定向的杆铰接地与轮悬架系统的上控制臂耦联。

【发明内容】

[0003]从这种稳定器装置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运动学设计和布置方面得到改进的稳定器装置。
[0004]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和特别合适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5]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尤其在车辆的弹入状态下,在杆与控制臂之间的铰接部布置为沿车辆横向以一横向净隙位于车辆纵梁外。因此,在大致竖直延伸的杆与控制臂之间形成的铰接部以有利于封装的方式沿车辆横向布置在车辆纵梁外并且大致布置在该纵梁的高度上。
[0006]上文提到的轮悬架系统的控制臂可以尤其是松散的多连杆复合机构的组成部分,特别优选的是一沿行驶方向观察的前上控制臂,该前上控制臂在车辆纵梁下方延伸。对便于封装的布置有利的是:前上控制臂大致V形或U形地向下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臂具有大致V形地在下部顶点汇合的弧形段。V形弯曲部的下顶点可以布置为在车辆的弹入状态下以一竖直净隙位于车辆纵梁下方。在杆与前上控制臂之间的上述的铰接部优选设置在沿横向位于外部的控制臂弧形段上。
[0007]多连杆复合机构还可以具有前下控制臂,该前下控制臂沿行驶方向观察经一纵向自由空间位于前上控制臂前。尤其有利的是,横向稳定器的腿部在纵向自由空间内一直延伸到与杆的下铰接部。
[0008]多连杆复合机构的上、下控制臂优选可以支承在后轮悬架系统的副车架上。此外,横向稳定器可以经由至少一个稳定器支承件以可旋转方式支承在副车架上。优选地,由稳定器支承件限定的稳定器旋转轴可以布置在副车架下方。通过这种方式,特别是在使用主动式(aktiven)稳定器系统时在副车架的前横梁下方得到足够的结构空间,在该结构空间中可以布置主动的稳定器系统的旋转致动器。
[0009]尤其优选的是,延伸经过杆的铰接部的力矢量至少基本上穿过由控制臂支承件限定的控制臂中轴延伸。这种布置确保了,与稳定器耦合的杆不向控制臂或该控制臂的支承件施加倾斜力矩或者说转矩。这样做的优点尤其在于,控制臂支承件不失真变形,由此传递给机动车车身的噪声较低并必要时可以为了实现改进的行驶舒适性而设计得更软。
[0010]对多连杆式车桥来说,尤其优选可以把稳定器的中间部件支承在轮悬架系统的下控制臂的高度范围内,其中杆向上定向地铰接在上控制臂上。这样实现了结构上有利地集成稳定器并且将杆有利地连接至轮悬架系统的上控制臂。
[0011]在此,为了实现在轮悬架系统中上控制臂的所需的净隙,尤其有利的是,沿车辆纵向观察控制臂大致U形弯曲且杆铰接至控制臂的位于较高处的和相对外部的部段。这样有利于在轮悬架系统中稳定控制臂位置,以及形成在车轮的弹动行程与作用于稳定器上的杆的调节行程之间近似0.8的有利传动比。
[0012]稳定器的中间部件优选以已知的方式可以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观察定位在车轮的轮旋转轴之前。此外,铰接在腿部和控制臂上的杆在铰接部之间构造为弧形,以便在轮悬架系统的车轮被驱动时提供尤其至控制臂以及必要时至轮驱动轴的净隙。
[0013]杆的铰接部尤其优选设计为橡胶金属套支承件,其中控制臂的铰接部的摆动轴沿车辆纵向定向。通过由此得到的套支承件的轴向延伸,对于侧向在控制臂旁边定位的铰接部布置可以有效地阻止控制臂的扭转或翻转。在此,杆在稳定器腿部上的铰接部或者说套支承件的摆动轴可以有利地沿车辆横向延伸。
[0014]在一种出于净隙原因和在运动学方面优选的布置中,稳定器的腿部可以定向为大致平行于轮悬架系统的倾斜向后向外延伸的下控制臂以及在俯视图中观察在控制臂内延伸,其中,其与杆的铰接部在轮悬架系统的结构位置中大致竖直地位于与上控制臂的铰接部下方。
[0015]最后,轮悬架系统的上、下控制臂以及稳定器的中间部件可以铰接或支承在机动车的后轮悬架系统的副车架上,因此形成用于安置在机动车中的完整的安装单元。
【附图说明】
[0016]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0017]图1以立体图示出机动车的后桥,其具有对每个轮悬架系统来说多个下部和上部的控制臂以及稳定器装置,该稳定器装置具有可旋转地支承在副车架上的中间部件和向后伸出的腿部,所述腿部通过杆与上控制臂铰接地连接;
[0018]图2是左轮悬架系统从前上方观察的视图,其中示出了相应的稳定器腿部、向前伸出的杆和其与上控制臂的连接;
[0019]图3简略示出反向于机动车的行驶方向观察看到的根据图2的轮悬架系统的上控制臂以及稳定器的与控制臂铰接的杆;
[0020]图4是控制臂在与杆铰接的区域中、根据图3的线IV-1V的剖视图;以及
[0021]图5以部分俯视图示出轮悬架系统的多连杆复合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中示出了机动车的后桥10,仅以理解本发明所需的程度来描述该后桥。
[0023]后桥10具有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的、在俯视图中大致为矩形的副车架12,针对两侧轮悬架系统以空间上错开的布置方式通过控制臂支承件(无附图标记)在副车架上铰接有下控制臂14、1、6、18(也参见图2)以及上控制臂20、22。
[0024]另一方面,控制臂14至22通过控制臂支承件连接在两侧的轮毂托架24上。具有相应的车轮轴承的轮毂托架24支承了机动车的后轮(未示出)。
[0025]此外,在副车架12上悬置有仅以虚线示出的后桥差速传动机构26,该后桥差速传动机构通过横向延伸的驱动轴驱动后轮。此外,图1中可看到伸缩式减振器30,所述伸缩式减振器按以已知的方式用于对机动车的车身提供弹性支撑和减振。
[0026]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F在轮旋转轴34之前并且在下控制臂14的高度上布置有U形的横向稳定器36,该横向稳定器的沿车辆横向延伸的中间部件36a通过稳定器支承件38可旋转地支承在副车架12上。
[0027]稳定器36的逆行驶方向F向后且倾斜地向外伸出的腿部36b在其自由端部处分别通过向上伸出的杆40与轮悬架系统的前上控制臂20铰接地连接。
[0028]杆40 (图3和图4)与稳定器36的腿部36b以及与控制臂20的铰接部40a、40b由已知的橡胶金属套支承件(silent blocs)制成,其中对于下铰接部40a,绘出的支承件中轴横向于行驶方向F取向,而对于上铰接部40b绘出的支承件中轴沿行驶方向F取向。
[0029]图3示出了在机动车的弹入状态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