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487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曲柄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曲柄式无级变速器通过往复运动的连杆和单向离合器从输入轴向输出轴传递驱动力。
【背景技术】
[0002]根据以下专利文献I公知这样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将连杆的大端部与偏心盘连接,该偏心盘与连接于发动机的输入轴一体地旋转,并且通过单向离合器将连杆的小端部与输出轴连接,利用单向离合器将因偏心盘的偏心旋转而产生的连杆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一个方向的旋转运动。
[0003]专利文献1:德国 DE102009039993
[0004]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将球轴承的内圈压入到设于输入轴的偏心盘的外周面上,将连杆的大端部的内周面压入到该球轴承的外圈上。由于连杆具有连结大端部和小端部的连结部,因此,连杆的大端部的刚性在圆周方向上不固定,与连结部连接的部分的刚性局部地变高。因此,在将连杆的大端部压入到了球轴承的外圈上时,与大端部的刚性较高的部分接触的外圈承受较大的压入反作用力,与大端部的刚性较低的部分接触的外圈承受较小的压入反作用力,由于该压入反作用力的差使得球轴承变形而导致圆度降低,存在球轴承的摩擦增加、耐久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0005]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只要使连杆的大端部的壁厚整体增加以提高刚性即可,但是,如果这样做,则存在连杆的重量和尺寸增加这样的问题。因此,如果在连杆的连结部形成贯通孔,并且在面对连结部的部分和其他部分处使得连杆的大端部的壁厚均匀,则能够避免重量增加,同时提高球轴承的圆度。
[0006]但是,即使如上述构成,由于连杆的大端部在贯通孔的周向两端这两处位置与连结部连接,因此这两处位置的刚性局部地提高,球轴承的外圈承受较大的压入反作用力,球轴承的圆度依然有可能被损坏。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将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连杆的重量增加抑制在最小的限度,同时确保压入该连杆的大端部中的轴承的圆度。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输入轴,其与驱动源连接;输出轴,其与所述输入轴平行地配置;摆杆,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输出轴;单向离合器,其配置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摆杆之间,当该摆杆向一个方向摆动时该单向离合器接合,当该摆杆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时该单向离合器解除接合;偏心盘,其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地偏心旋转;变速致动器,其变更所述偏心盘的偏心量;以及连杆,其连接所述偏心盘和所述摆杆,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具备:环状的大端部,其被压入到设于所述偏心盘的外周面的轴承上;小端部,其与所述摆杆连接;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大端部和所述小端部,其中,在所述连结部形成有贯通轴向两个表面的贯通孔,构成所述贯通孔所面对的所述大端部的内缘部的圆弧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大端部的外周面的中心向所述小端部侧偏心。
[0009]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连结部的外缘部呈切线状地与所述大端部的外周面相连。
[0010]并且,实施方式的球轴承20对应本发明的轴承,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本发明的驱动源。
[0011]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当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旋转时,大端部连接于与输入轴一体地偏心旋转的偏心盘上的连杆进行往复运动,与连杆的小端部连接的摆杆进行往复摆动。当摆杆向一个方向摆动时,单向离合器接合,当摆杆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时,单向离合器解除接合,因此,连杆的往复运动被转换成输出轴的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运动。当利用变速致动器变更偏心盘的偏心量时,连杆的往复运动的行程发生变化从而摆杆的摆动角发生变化,因此,输入轴的旋转在变速后被传递至输出轴。
[0012]连杆具备:环状的大端部,其被压入到设于偏心盘的外周面的轴承上;小端部,其与摆杆连接;以及连结部,其连结大端部和小端部,因此,连杆的大端部的刚性在与连结部连接的部分局部地提高,在连杆的大端部被压入到轴承上时,由于压入反作用力的不均衡,存在轴承挠曲、圆度降低的可能性。
[0013]但是,在连杆的连结部形成有贯通轴向两个表面的贯通孔,构成贯通孔所面对的大端部的内缘部的圆弧的中心相对于大端部的外周面的中心向小端部侧偏心,因此,通过使大端部在贯通孔的周向两端与连结部连接,并在刚性提高的两处位置的附近使大端部的径向壁厚减少而使其刚性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大端部的刚性在圆周方向上急剧变化,使压入反作用力在圆周方向上平缓地变化,从而提高轴承的圆度。而且,与使大端部整体上为厚壁来提高轴承的圆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连杆的重量和尺寸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
[0014]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由于连结部的外缘部呈切线状地与大端部的外周面相连,因此,能够将连杆的在大端部和连结部连接的部分处的径向壁厚的变化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使轴承从大端部承受的压入反作用力在圆周方向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轴承的圆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骨架图。
[0016]图2是图1的2部的详细图。
[0017]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OD状态)。
[0018]图4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GN状态)。
[0019]图5是在OD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0020]图6是在GN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0021]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形状的图。
[0022]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球轴承的载荷分布的曲线图。
[0023]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连杆的形状的图。
[0024]图10是表示比较例的球轴承的载荷分布的曲线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1:输入轴;
[0027]12:输出轴;
[0028]13:摆杆;
[0029]14:变速致动器;
[0030]18:偏心盘;
[0031]19:连杆;
[0032]19a:大端部;
[0033]19b:小端部;
[0034]19c:连结部;
[0035]19d:贯通孔;
[0036]20:球轴承(轴承);
[0037]21:单向离合器;
[0038]E:发动机(驱动源)
[0039]Ea:贯通孔所面对的大端部的内缘部;
[0040]Eb:连结部的外缘部;
[0041]Ob:大端部的外周面的中心;
[0042]Oc:构成贯通孔所面对的大端部的内缘部的圆弧的中心;
[0043]Pb:大端部的外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基于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5]如图1所示,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通过左右的车轴10、10传递至驱动轮W、W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曲柄式无级变速器T和差速器D。
[0046]接下来,基于图2?图6,对无级变速器T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T是将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4个)动力传递单元U沿轴向重叠而成的,这些动力传递单元U具备平行地配置的共用的输入轴11和共用的输出轴12,输入轴11的旋转在被减速或加速后传递至输出轴12。
[0048]以下,作为代表,对一个动力传递单元U的结构进行说明。与发动机E连接而旋转的输入轴11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贯通电动马达这样的变速致动器14的中空的旋转轴14a的内部。变速致动器14的转子14b固定于旋转轴14a,定子14c固定于壳体。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能够以与输入轴11相同的速度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输入轴11以不同的速度相对旋转。
[0049]在贯通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的输入轴11上固定有第I小齿轮15,曲柄状的行星架16以跨越该第I小齿轮15的方式连接于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直径与第I小齿轮15相同的两个第2小齿轮17、17分别通过小齿轮销16a、16a被支承在与第I小齿轮15协作构成正三角形的位置,齿圈18a与这些第I小齿轮15和第2小齿轮17、17啮合,所述齿圈18a以偏心的方式形成于圆板形的偏心盘18的内部。
[0050]连杆19具备大端部19a、小端部19b以及连结大端部19a和小端部19b的连结部19c。大端部19a通过球轴承2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偏心盘18的外周,小端部19b通过销26枢轴支承于摆杆13,所述摆杆1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输出轴12的外周。
[0051]配置在输出轴12和摆杆13之间的单向离合器21具备:环状的外部件22,其被压入到摆杆13的内周面;内部件23,其配置于外部件22的内部并固定于输出轴12 ;以及滚子25,其配置于在外部件22和内部件23之间形成的楔状的空间内,并被啮合弹簧24施力。
[0052]根据图2可以明确,4个动力传递单元U共同具有曲柄状的行星架16,通过第2小齿轮17、17支承于行星架16上的偏心盘18的相位在各个动力传递单元U中分别相差90°。例如,在图2中,左端的动力传递单元U的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移位至图中上方,从左开始的第3个动力传递单元U的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移位至图中下方,从左开始的第2个和第4个动力传递单元U、U的偏心盘18、18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
[0053]在图1?图6中示意性地表示出连杆19的形状,但是,基于图7对连杆19的实际形状详细地进行说明。
[0054]实施方式的连杆19的大端部19a具有半径为Ra的内周面Pa和半径为比Ra大的Rb的外周面Pb,相对于内周面Pa的中心Oa,外周面Pb的中心Ob向小端部19b侧偏移距离a。因此,大端部19a的径向壁厚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勾,壁厚在远离小端部19b的一侧小,壁厚在靠近小端部1%的一侧大。
[0055]在三角形状的连结部19c的中央,形成有三角形状的贯通孔19d,所述贯通孔19d贯通连杆19的轴向两个表面,贯通孔19d所面对的大端部19a的内缘部Ea由以从外周面Pb的中心Ob向小端部19b侧进一步偏移距离b的点为中心Oc的、半径为Re的圆弧构成。贯通孔19d所面对的内缘部Ea的半径Re被设定为比大端部19a的外周面Pb的半径Rb小。其结果是,贯通孔19d所面对的内缘部Ea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