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1972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7]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于在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的内部循环模式下,控制单元在每个规定时间的时刻从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因此,能够利用每个规定时刻的制冷剂的排出来消除在关闭对流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从而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时因膨胀阀的泄漏而产生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入所导致的循环制冷剂量的不足,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空气调节性能。
[0018]该情况下,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控制单元基于制冷剂流量来调整从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的时刻以及/或者排出量,由此能够更为准确地控制来自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排出量,高精度地调整循环制冷剂量。
[0019]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于在转移到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的内部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使阻断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时刻延迟,因此能够事先避免在向内部循环模式转移之后所产生的循环制冷剂量的不足,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空气调节性能。
[0020]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由于在转移到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吸热器中使其吸热的内部循环模式时,控制单元使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入的时刻延迟,因此能够事先避免在向内部循环模式转移之后所产生的循环制冷剂量的过多,从而能够消除高压异常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控制器的电路框图。
图3是关于图2的控制器的压缩机控制的控制框图。
图4是关于图2的控制器的压缩机控制的又一个控制框图。
图5是关于图2的控制器的室外膨胀阀控制的控制框图。
图6是说明图2的控制器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2的控制器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一个示例,即通常运转、制冷剂封入模式、以及制冷剂排出模式的转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中各部分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说明图2的控制器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10是说明图2的控制器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又一个其他示例的图。
图11同样是说明图2的控制器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又一个其他示例的图。
图12是说明图2的控制器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再一个其他示例的图。
图13同样是说明图2的控制器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再一个其他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3]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的结构图。该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是不具有发动机(内燃机关)的电动汽车(EV),利用充电至电池的电力来驱动行驶用的电动马达,由此来进行行驶(均未图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也利用电池的电力来进行驱动。
[0024]S卩,在无法利用发动机废热来制热的电动汽车中,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利用使用了制冷剂回路的热泵运转来进行制热,并且选择性地执行除湿制热、制冷除湿、制冷等各个运转模式。此外,作为车辆并不限于电动汽车,对于同时使用发动机和行驶用的电动马达的所谓混合动力汽车而言,本发明也是有效的,并且也能够适用于利用发动机来行驶的普通的汽车。
[0025]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进行电动汽车的车厢内的空气调节(制热、制冷、除湿、以及换气),该车辆用空调装置I通过制冷剂配管13依次连接如下部分:电动式压缩机2,该电动式压缩机2压缩制冷剂并进行升压;散热器4,该散热器4设置于使车厢内空气通气循环的HVAC单元10的空气流通路3内,使从压缩机2喷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散热至车厢内;室外膨胀阀6,该室外膨胀阀6由在制热时使制冷剂减压膨胀的电动阀构成;室外热交换器7,该室外热交换器7在制冷时应起到散热器的作用,在制热时应起到蒸发器的作用,在制冷剂与外界气体间进行热交换;室内膨胀阀8,该室内膨胀阀8由使制冷剂减压膨胀的电动阀构成;吸热器9,该吸热器9设置于空气流通路3内,在制冷时以及除湿制热时使制冷剂从车厢内外吸热;蒸发能力控制阀11,该蒸发能力控制阀11对吸热器9中的蒸发能力进行调整;以及储液器12等,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R。此外,在室外热交换器7中还设置有用于在车辆停止时对外界气体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送风机15。
[0026]室外热交换器7在制冷剂下游侧依次具有头部14和过冷却部16,从室外热交换器7出来的制冷剂配管13A经由在制冷时打开的电磁阀(开关阀)17连接至头部14,过冷却部16的出口经由瓣阀18连接至室内膨胀阀8。此外,头部14及过冷却部16从结构上来看构成室外热交换器7的一部分,瓣阀18将室内膨胀阀8 一侧作为正方向。
[0027]将瓣阀18与室内膨胀阀8之间的制冷剂配管13B设计成与从位于吸热器9的出口侧的蒸发能力控制阀11出来的制冷剂配管13C具有热交换关系,由这两者构成内部热交换器19。由此,构成为经由制冷剂配管13B流入室内膨胀阀8的制冷剂从吸热器9流出,并由经过蒸发能力控制阀11的低温制冷剂进行冷却(过冷却)。
[0028]从室外热交换器7出来的制冷剂配管13A进行分支,该分支后得到的制冷剂配管13D经由在制热时打开的电磁阀(开关阀)21与在内部热交换器19的下游侧的制冷剂配管13C相连通并连接。并且,散热器4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13E在室外膨胀阀6之前进行分支,该分支后得到的制冷剂配管13F经由在除湿时打开的电磁阀(开关阀)22与瓣阀18的下游侧的制冷剂配管13B相连通并连接。
[0029]压缩机2的喷出侧的制冷剂配管13G进行分支,该分支后得到的制冷剂配管13H经由在室外热交换器7在除霜时被打开、且用于使从压缩机2喷出的高温制冷剂(热气体)直接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7的电磁阀(开关阀)23以及瓣阀24连接至室外膨胀阀6与室外热交换器7之间的制冷剂配管131,与其连通。此外,瓣阀24将制冷剂配管131的方向作为正方向。
[0030]在吸热器9的空气上游侧的空气流通路3中形成有内部气体吸入口和外界气体吸入口的各个吸入口(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吸入口 25),在该吸入口 25设置有吸入切换风门26,用于将导入空气流通路3内的空气切换成车厢内的空气即内部气体(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以及车厢外的空气即外界气体(外界气体导入模式)。并且,在该吸入切换风门26的空气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将导入的内部气体、外界气体送入空气流通路3的室内送风机(鼓风机)27。
[0031]在散热器4的空气上游侧的空气流通路3内设置有空气混合调节风门28,用于调整内部气体或外界气体向散热器4的流通程度。在散热器4的空气下游侧的空气流通路3中形成有脚部、通气孔、除霜(defroster)的各吹出口(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吹出口 29),在该吹出口 29设置有吹出口切换风门31,用于对来自上述各吹出口的空气的吹出进行切换控制。
[0032]接着,图2中的32是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器(E⑶),将以下部分的各输出连接至该控制器32的输入,即:检测车辆的外界气体温度的外界气体温度传感器33,检测外界气体湿度的外界气体湿度传感器34,检测从吸入口 25吸入空气流通路3的吸入温度的HVAC吸入温度传感器36,检测车厢内的空气(内部气体)温度的内部气体温度传感器37,检测车厢内的空气湿度的内部气体湿度传感器38,检测车厢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室内CO2浓度传感器39,检测从吹出口 29吹出至车厢内的空气的温度的吹出温度传感器41,检测压缩机2的喷出制冷剂压力的喷出压力传感器42,检测压缩机2的喷出制冷剂温度的喷出温度传感器43,检测压缩机2的吸入制冷剂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44,检测散热器4的温度(散热器4本身的温度、或经散热器4加热后的空气的温度)的散热器温度传感器46,检测散热器4的制冷剂压力(散热器4内、或从散热器4流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散热器压力传感器47,检测吸热器9的温度(吸热器9本身、或经吸热器9冷却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吸热器温度传感器48,检测吸热器9的制冷剂压力(吸热器9内、或从吸热器9流出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吸热器压力传感器49,用于检测照射到车厢内的光照量的例如光感式光照传感器51,用于检测车辆的移动速度(车速)的车速传感器52,用于设定温度、运转模式的切换的操作部53,检测室外热交换器7的温度的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4,以及检测室外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压力的室外热交换器压力传感器56。
[0033]控制器32的输出连接有所述压缩机2、室外送风机15、室内送风机(鼓风机)27、吸入切换风门26、空气混合调节风门28、吸入口切换风门31、室外膨胀阀6、室内膨胀阀8、各电磁阀23、22、17、21、以及蒸发能力控制阀11。并且,控制器32的输出还连接有电加热器57,该电加热器57设置于散热器4的空气下游侧的空气流通路3,用于对加热器4实施的制热进行补充,控制器32基于各传感器的输出和利用操作部53输入的设定来对这些部分进行控制。
[0034]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控制器32大致可分为切换并执行制热模式、除湿制热模式、内部循环模式、除湿制冷模式、制冷模式的各运转模式。首先,对各运转模式中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0035](I)制热模式
若通过控制器32或对操作部53的手动操作而选择了制热模式,则控制器32打开电磁阀21,关闭电磁阀17、电磁阀22和电磁阀23。接着,使压缩机2和各送风机15、27运转,空气混合调节风门28处于使从室内送风机27吹出的空气在散热器4中进行通风的状态。由此,从压缩机2喷出的高温高压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