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519729阅读:来源:国知局
关闭电磁阀21的时刻延迟即可。
[0078]图10中,控制器21在从制冷模式或除湿制冷模式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打开电磁阀22并关闭电磁阀17,从而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时,从室外膨胀阀6变为全闭位置时起,将至此为止处于关闭的电磁阀21打开规定时间(实施例中为2秒)。此外,图11中,控制器21在从除湿制热模式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关闭电磁阀21,从而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时,从室外膨胀阀6变为全闭位置时起延迟规定时间(实施例中为2秒)之后,关闭电磁阀21。
[0079]由此,在从制冷模式或除湿制冷模式、或者从除湿制热模式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时,由于阻断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7流出的时刻被延迟,因此,事先避免了在向内部循环模式进行转移之后产生的循环制冷剂量的不足,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空气调节性能。
[0080](7-4)内部循环模式下的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之四)
接着,图12及图13的时序图示出控制器32所进行的内部循环模式下循环制冷剂量调整控制的再一个其他示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在仅需避免制冷剂过多的情况下,如图12和图13所示,只要使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的时刻延迟即可。
[0081]图12中,控制器21在从制冷模式或除湿制冷模式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打开电磁阀22并关闭电磁阀17,从而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此时,从切换电磁阀22及电磁阀17时起延迟规定时间(实施例中为2秒)之后,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此外,图13中,控制器21在从除湿制热模式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关闭电磁阀21,从而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此时,从关闭电磁阀21时起延迟规定时间(实施例中为2秒)之后,将室外膨胀阀6设为全闭位置。
[0082]由此,在从制冷模式或除湿制冷模式、或者从除湿制热模式转移到内部循环模式时,由于阻断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7流入的时刻被延迟,因此,事先避免了在向内部循环模式进行转移之后产生的循环制冷剂量的过多,从而能够消除高压异常的产生。
[0083]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制冷剂回路R的结构和各数值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也可进行变更。
标号说明
[0084]I车辆用空调装置 2压缩机
3空气流通路 4散热器 6室外膨胀阀 7室外热交换器8室内膨胀阀9吸热器11蒸发能力控制阀17、21、22、23 电磁阀26吸入切换风门27室内送风机(鼓风机)28空气混合调节风门32控制器(控制单元)
57 电加热器R制冷剂回路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 设置于所述车厢外,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 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 控制单元, 利用该控制单元来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 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执.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 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内部循环模式下,在循环制冷剂量过多的情况下,执行将制冷剂封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封入模式,在循环制冷剂量不足的情况下,执行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散热器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来判断循环制冷剂量是否过多,基于所述压缩机的喷出制冷剂过热度来判断循环制冷剂量是否不足。
3.—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 设置于所述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 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 控制单元, 利用该控制单元来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 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执.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 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内部循环模式下,关闭对流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以阻断所述制冷剂向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 并且,在每个规定时间的时刻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制冷剂流量来调整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排出制冷剂的时刻以及/或者排出量。
5.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 设置于所述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 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 控制单元, 利用该控制单元来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 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执.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 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转移到所述内部循环模式时,使阻断制冷剂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时刻延迟。
6.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使提供给车厢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 设置于该空气流通路,且使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 设置于所述车厢外,且使制冷剂散热或吸热的室外热交换器; 使流入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以及 控制单元, 利用该控制单元来切换并执行下述模式: 制热模式,该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热模式,该除湿制热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其吸执.内部循环模式,在该内部循环模式下,阻断制冷剂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入和制冷剂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流出,并使得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 除湿制冷模式,该除湿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以及 制冷模式,该制冷模式下,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在对经过散热的该制冷剂进行减压之后,在所述吸热器中使其吸热,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转移到所述内部循环模式时,使阻断制冷剂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入的时刻延迟。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有效地消除内部循环模式下循环制冷剂量的过量或不足的产生。控制器切换并执行制热模式、除湿制热模式、内部循环模式、除湿制冷模式、以及制冷模式。控制器在内部循环模式下,在循环制冷剂量过多的情况下,执行将制冷剂封入室外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封入模式,在循环制冷剂量不足的情况下,执行从室外热交换器(7)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模式。
【IPC分类】B60H1-32, B60H1-22, F25B1-00, F25B49-02
【公开号】CN104853942
【申请号】CN201380058543
【发明人】宫腰龙, 铃木谦一, 武居秀宪, 山下耕平
【申请人】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1日
【公告号】DE112013005347T5, WO201407368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