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855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头枕。
【背景技术】
[0002]头枕为了座椅就座时的舒适性的提高和由头部支承带来的安全性的提高等而设置。
[0003]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头枕具备:头枕的后部,固定在头枕柱上;头枕的前部,经由一对X连杆连结在该后部,在被追尾时向远离该后部的方向移动。构成为,在被追尾时,螺线管动作而将锁止解除,由此头枕的前部向远离后部的方向移动。
[0004]根据这样的头枕,由于X连杆起到“交叉支架”的功能,所以对于在头部接触时向将头枕的前部推回的方向作用的应力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0005]专利文献1:特许第4280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可是,通过头枕得到的舒适性中,头枕相对于乘员的头部是适当的位置为重要的。
[0007]但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头枕是仅在被追尾时前部才移动的结构,在通常时不能进行该前部(以下称作可动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因此,希望通过头枕得到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兼顾。
[0008]本发明的课题,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舒适性及安全性的提高的头枕为目的。
[0009]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侧部件、可动侧部件和前后锁止机构;上述固定侧部件设在头枕柱上;上述可动侧部件经由可动机构连结在上述固定侧部件上,且能够相对于该固定侧部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上述前后锁止机构具有被卡合部和与该被卡合部卡合的锁止部件,并且将上述可动侧部件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锁止及锁止解除;上述可动侧部件具有前侧罩,上述前侧罩用来支承头部;上述被卡合部安装在上述前侧罩的后表面上。
[0010]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卡合部为多个;该多个被卡合部配置在夹着上述可动机构的位置。
[0011 ]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机构为连杆机构;上述前侧罩具备支承部,上述支承部将构成上述连杆机构的连杆能够旋转地支承;将上述被卡合部、上述连杆和上述支承部贯通而设有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将上述连杆的端部能够旋转地与上述支承部连接。
[0012]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机构为X连杆机构,上述X连杆机构具有经由中央的交叉连接部能够旋转地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述前侧罩的上述支承部配置在该前侧罩的上下方向的两侧,上述第一连杆的前端部和上述第二连杆的前端部能够旋转地被这些上下的支承部支承,上述连接部件分别贯通而设置。
[0013]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下的支承部上分别形成有上述连接部件贯通的贯通孔;上述上下的支承部中的一方的支承部的贯通孔为在上下方向上长尺寸的长孔;上述被卡合部具有:多个齿,上述多个齿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和上下的安装部,上述上下的安装部形成有上述连接部件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安装在上述前侧罩上;上述上下的安装部中的一方的安装部的贯通孔为在上下方向上长尺寸的长孔;该一方的安装部的贯通孔和上述多个齿中的最前方的齿在垂直方向上排列配置。
[0014]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具备多个加强部,上述多个加强部设在该连杆的多个部位;上述多个加强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蜂窝构造。
[0015]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6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罩具备加强肋,上述加强肋设在该前侧罩的后表面上;上述加强肋和上述连杆的前端部左右排列配置。
[0016]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柱具有一对支柱;上述固定侧部件具有:一对柱保持部,上述一对柱保持部设在该固定侧部件的两侧端部,分别保持上述头枕柱的一对支柱;和连结部,上述连结部将上述一对柱保持部的上端部间连结。
[0017]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侧部件中的被上述一对柱保持部和上述连结部包围的部位为凹状部,上述凹状部形成为凹状;在上述固定侧部件与上述可动侧部件的接近时,上述可动机构收存在上述凹状部内。
[0018]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9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卡合部从上述前侧罩的后表面朝向上述固定侧部件突出;在上述固定侧部件上,在与上述被卡合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通着上述被卡合部;在上述贯通孔的周缘部,设有与上述被卡合部对置的壁。
[0019]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够同时实现使用被卡合部的可动侧部件的前后位置调整、和由被卡合部进行的被追尾时的头部的支承,所以能够实现座椅就座时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的提尚。
[0020]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夹着可动机构的多个部位配置多个被卡合部,所以能够平衡良好地进行可动机构及前后锁止机构的动作。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多个被卡合部支承头部,所以能够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0021]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够将连接部件进行被卡合部、连杆和支承部的连接并作为连杆的旋转轴使用,所以能够实现因零件的共用化带来的零件件数的抑制。
[0022]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即使应连接的部件等增加,也能够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以能够使因零件的共用化带来的零件件数的抑制效果进一步提高。
[0023]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够使位于一方的安装部的长孔状的贯通孔的上缘部附近的部位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最前方的齿的长度的量,所以能够实现一方的安装部的刚性提尚。
[0024]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通过将连杆的多个加强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蜂窝构造,能够将连杆轻量且不易挠曲地加强。
[0025]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能够抑制前侧罩的加强肋与连杆的前端部干涉,并通过加强肋使前侧罩的刚性提高。
[0026]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够通过连结部将一对柱保持部的上端部间连结,所以能够提高一对柱保持部彼此的结合状态,进而能够提高固定侧部件的刚性。
[0027]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够将可动机构收存到凹状部内,所以能够将固定侧部件与可动侧部件之间的有限的空间有效利用,能够贡献于头枕的紧凑化。
[0028]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插通在贯通孔中的被卡合部的突出方向前端被形成有贯通孔的固定侧部件保持。此外,由于能够通过与被卡合部对置的壁将被卡合部支承,所以能够实现可动侧部件的前后位置调整时的稳定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头枕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0030]图2是表示安装着前侧罩及后侧罩的状态的头枕的立体图。
[0031]图3是表示安装着后侧罩的状态的头枕的立体图。
[0032]图4是表示前侧罩的后表面侧及旋转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0033]图5是表不前侧罩的后表面侧及被卡合部的立体图。
[0034]图6是表示头枕的内部机构及操作部的后视图。
[0035]图7是表示头枕的内部机构的剖视图。
[0036]图8是表示动作前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0037]图9是表示动作前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侧视图。
[0038]图10是表示动作后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0039]图11是表示动作后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侧视图。
[0040]图12是表示形成在固定侧部件上的贯通孔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0041]图13是表示后侧罩的前表面侧的立体图。
[0042]图14是表示施力机构的另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4]本实施方式的头枕I如图1?图11所示,具备具有一对支柱2a、2b的头枕柱2、一对保持器部3、3、固定侧部件4、可动侧部件5、可动机构、前后锁止机构、上下锁止机构和操作部9。此外,该头枕I也包括设在周围的缓冲垫及表皮材而构成。
[0045]并且,该头枕I被安装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上端部。
[004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依据车辆用座椅及车辆的方向。
[0047]上述一对保持器部3、3安装在作为上述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上。
[0048]上述头枕柱2的上述一对支柱2a、2b向上述头枕I的下方伸出而设置,被上述一对保持器部3、3保持。即,上述头枕I经由上述一对支柱2a、2b及上述一对保持器部3、3安装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上。
[0049]另外,上述一对支柱2a、2b被设定为同径,在该一对支柱2a、2b的至少一方上,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缺口 15……。
[0050]上述一对支柱2a、2b被上述一对保持器部3、3分别保持,并且能够沿着该一对保持器部3、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051]上述一对保持器部3、3分别具备保持上述一对支柱2a、2b的筒状主体3a、将上述筒状主体3a罩住的罩体3b、和设在上述筒状主体3a的上端部的头部3c。
[0052]此外,在上述头部3c上,设有与上述一对支柱2a、2b的上述多个缺口 15……卡合、防止该一对支柱2a、2b的脱出的锁止部3d。
[0053]上述一对支柱2a、2b具备在插通在后述的固定侧部件4的柱插通孔20、20中的状态下滑动自如地设在后述固定侧部件4的狭缝20a、20a中的突部2c、2c。这些突部2c、2c作为抑制上述一对支柱2a、2b在周向上旋转的所谓旋转阻止部发挥功能。
[0054]此外,这些突部2c、2c为分别从固定侧部件4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状态。
[0055]上述固定侧部件4为上述一对支柱2a、2b设在左右两端部的状态,并且经由上述一对支柱2a、2b设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上。
[0056]此外,上述固定侧部件4能够沿着上述一对支柱2a、2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057]上述可动侧部件5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经由上述可动机构与上述固定侧部件4连结。更详细地讲,该可动侧部件5经由可动机构连结在上述固定侧部件4上,能够向相对于该固定侧部件4向前方离开的方向及向后方返回的方向移动。
[0058]可动侧部件5具有能够将以上述固定侧部件4及上述可动机构、上述一对支柱2a、2b的上部为代表的各部件收容的前侧罩30及后侧罩31。
[0059]上述可动机构是将上述固定侧部件4与上述可动侧部件5连结的机构,例如采用连杆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采用X连杆机构。该X连杆机构具有经由中央的交叉连接部8可旋转地连接的第一连杆6 (以下称作内侧连杆6)和第二连杆7 (以下称作外侧连杆7)。
[0060]上述前后锁止机构是将上述可动侧部件5的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4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锁止及锁止解除的机构,具有被卡合部10、与该被卡合部10卡合的锁止部件11、将该锁止部件11向上述被卡合部10侧施力的施力机构12、和转动自如地被上述可动侧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