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结构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18511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24,其通过使内面板主体22的车身前方侧端部向车身上方侧折曲而形成;后凸缘部26,其通过使内面板主体22的车身后方侧端部向车身后方上侧折曲而形成。
[0041]内面板主体22与车身12侧的铰链部50螺栓结合。如详细进行说明,则在车身12上,通过螺栓、铆钉等的结合件48而结合固定有铰链部50的铰链部主体52,在铰链部主体52的上端部上,以可转动的方式而支承有形成有螺栓结合用的贯穿孔54A的板部54。
[0042]此外,在内面板主体22上也形成有螺栓结合用的贯穿孔22A,在该贯穿孔22A中嵌入有具有凸缘部40A的圆筒状的衬圈部件40。而且,在内面板主体22的封闭截面内侧设置有金属制的保持器42,该金属制的保持器42具备与该衬圈部件40的贯穿孔40B同轴地连通的贯穿孔42A以及焊接螺母44。
[0043]因此,被设置于内面板主体22上的衬圈部件40的凸缘部40A被重叠在铰链部50的板部54上,并且通过使螺栓46从车身下方侧插穿于板部54的贯穿孔54A、衬圈部件40的贯穿孔40B以及保持器42的贯穿孔42A,并与焊接螺母44拧合,从而使内面板20被结合在铰链部50上。
[0044]此外,在内面板主体22中,于与贯穿孔22A相比靠车身后方侧、且与后凸缘部26相比靠车身前方侧处,形成有向车身上方侧凹陷的凹部21。在树脂后尾门14被关闭时,设置于车身12侧的密封条60发生弹性形变并以预定的压力与该凹部21的底壁21A接触。即,通过发生了弹性形变的密封条60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内面板20被朝向车身上方侧按压。
[0045]此外,如图2所示,后尾门面板16的上边缘部侧的外面板30具有:外面板主体32,其被形成为截面呈大致“L”字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前凸缘部34,其被形成于外面板主体32的车身前方侧端部;后凸缘部36,其通过使外面板主体32的向车身下方侧屈曲的车身下方侧(后方侧)端部向车身前方下侧折曲为钝角而形成。
[0046]因此,通过使外面板30的前凸缘部34从上方被重叠在内面板20的前凸缘部24上并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并使外面板30的后凸缘部36从内侧(封闭截面内侧)与内面板20的后凸缘部26重叠并通过粘合剂G(参照图3)而被接合,从而在后尾门面板16的上边缘部侧形成了封闭截面形状。
[0047]另外,后车窗玻璃18通过聚氨酯粘合剂Gu而被接合在外面板30中的前凸缘部34的上表面上、以及外面板主体32的上表面上。此外,内面板20的前凸缘部24的上端部与后车窗玻璃18的内表面抵接。
[0048]在此,对后尾门面板16的上边缘部侧中的、内面板20的后凸缘部26与外面板30的后凸缘部36的接合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图3中,外面板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面板,内面板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面板。因此,后凸缘部36相当于第一凸缘部,后凸缘部26相当于第二凸缘部。
[0049]如图2、图3所示,内面板主体22的车身后方侧沿着与后文所述的载荷F的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而配置。因此,为了将后凸缘部26沿着后文所述的载荷F的输入方向而配置,从而通过使内面板主体22的车身后方侧端部向车身后上方侧折曲为锐角而构成。而且,该被折曲了的角部被设为折曲部28,并且外面板30中的后凸缘部36的顶端部(顶端面)36A与该折曲部28的内表面(封闭截面内侧的面)28A抵接。
[0050]如详细进行说明,则将外面板30中的后凸缘部36的顶端部36A设为相对于后凸缘部36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平面,将折曲部28的内表面28A也设为相对于后凸缘部36的延伸方向而正交的平面。因此,外面板30中的后凸缘部36的顶端部36A与折曲部28的内表面28A面接触,并且该内表面28A被设为抵接部。
[0051]另外,通过在折曲部28的内表面28A上的车身前方侧端部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延伸的棱线部28B,从而使后凸缘部36的顶端部36A上的车身前方侧的棱线部36B被朝向后凸缘部26侧进行了位置限制。即,折曲部28的棱线部28B成为相对于后凸缘部36的顶端部36A的位置限制部。
[0052]此外,后凸缘部36的顶端部36A上的车身后方侧部分被形成为截面呈圆弧形状。由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相对于内面板20的后凸缘部26的、外面板30的后凸缘部36上的顶端部36A侧的接合面积增加,并且提高了顶端部36A侧相对于折曲部28 (内表面28A)的接合强度。
[0053]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后尾门面板16的左右两边缘部侧的内面板20具有:内面板主体23,其被形成为截面呈大致“L”字状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外凸缘部25,其通过使内面板主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折曲而形成;内凸缘部27,其通过使内面板主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向车身上方侧折曲而形成。
[0054]在内面板主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处结合有球窝接头56,所述球窝接头56上安装有未图示的减震器的一个端部。如详细进行说明,则在内面板主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处形成有球窝接头结合用的贯穿孔23A,在该贯穿孔23A中嵌入有具有凸缘部40A的圆筒状的衬圈部件40。
[0055]而且,在内面板主体23的封闭截面内侧处设置有金属制的保持器42,所述保持器42具备与该衬圈部件40的贯穿孔40B同轴地连通的贯穿孔42A以及焊接螺母44。因此,通过使球窝接头56的螺纹部58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插穿于衬圈部件40的贯穿孔40B以及保持器42的贯穿孔42A中,并与焊接螺母44拧合,从而使球窝接头56被结合在内面板主体23上。
[0056]而且,在树脂后尾门14被关闭时,设置于车身12侧的密封条60将发生弹性形变并以预定的压力而与内面板主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接触。即,通过发生了弹性形变的密封条60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内面板20被朝向车身上方侧按压。
[0057]此外,如图4所示,后尾门面板16的左右两边缘部侧的外面板30具有:外面板主体33,其被形成为截面呈大致“L”字状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外凸缘部35,其被形成于外面板主体3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处;内凸缘部37,其通过使外面板主体33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向车身下方侧折曲而形成。
[0058]因此,通过使外面板30的外凸缘部35从上方与内面板20的外凸缘部25重叠并通过粘合剂而被接合,并使外面板30的内凸缘部37从内侧(封闭截面内侧)与内面板20的内凸缘部27重叠并通过粘合剂G(参照图5)而被接合,从而在后尾门面板16的左右两边缘部侧形成了封闭截面形状。
[0059]另外,后车窗玻璃18通过聚氨酯粘合剂Gu而被接合在外面板30的外凸缘部35的上表面和外面板主体33的上表面上。此外,在外面板30上的外凸缘部35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与后车窗玻璃18之间设置有挡水用的唇板62。
[0060]在此,对后尾门面板16的左右两边缘部侧的、内面板20的内凸缘部27与外面板30的内凸缘部37的接合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图5中,外面板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面板,内面板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面板。因此,内凸缘部37相当于第一凸缘部,内凸缘部27相当于第二凸缘部。
[0061]如图4、图5所示,内面板主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沿着与后文所述的载荷F的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而配置。因此,为了将内凸缘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