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34681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表面相对于空气流的流线方向而向车身3的内侧弯曲的部位、侧窗玻璃5所嵌入的窗框等相对于空气流的流线方向而突出的部位。
[0033]当在这样的部位带有正(+)静电时,如上所述会加剧空气流的剥离。因此,本发明的车辆使窗框的正(+ )电位下降。具体而言,在车身3上安装根据窗框带有的正(+ )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式除电器。该自放电式除电器是由金、银、铜、铝等导电率比较高的材料构成的片材,根据该片材的电位而进行电晕放电。电晕放电如以往公知的那样是从锐利或尖锐的部位产生的。因此,片材优选形成有锐利边缘的多边形形状。而且,作为其外周面的切断面优选形成为参差不齐的切断面。而且,优选在片材的表面通过滚压加工等形成锐利或尖锐的凹凸。
[0034]另外,本发明的自放电式除电器例如也可以向窗框涂敷导电率比较高的涂料或镀层。而且,自放电式除电器可以由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导电性塑料等构成。
[0035]在图1中示出从车辆I的内侧观察后侧车门6的图。在图1所示的后侧车门6,对应于乘员的视线的高度而在车高方向上的比大致中央部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窗框7。在该窗框7的沿车高方向延伸的侧面部8,作为自放电式除电器的片材9沿车高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安装有三个。另外,在图1中的标注“?”的部分粘贴有将铝制的薄片切断成长方形的片材9。而且,通常,车宽方向上的两侧的部件以使空气动力特性相同的方式构成,因此优选在其两侧的后侧车门6上安装片材9。而且,如图1所示,除了车辆前方侧的侧面部以外,也可以在车辆后方侧的侧面部10、上表面部11安装片材9。
[0036]图2示意性地表示图1中的沿I1-1I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后侧车门6的窗框7的侧面部8形成为向窗框7的内侧开口的槽状,在该开口的部分嵌入有由橡胶形成的第一密封橡胶12。该第一密封橡胶12用于抑制雨水从第一密封橡胶12与车门玻璃13之间侵入到车室内,或者为了使车室内处于气密状而设置,与窗框7的侧面部8同样形成为槽状。并且,在第一密封橡胶12的开口部紧贴地设置有车门玻璃13。另外,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能够使车门玻璃13沿车高方向移动。
[0037]而且,图1所示的后侧车门6以图中的左侧的部分为支点,图中的右侧的部分向车外侧转动而打开,在该后侧车门6关闭时,在与未图示的车身主体接触的部分设有第二密封橡胶14。具体而言,在后侧车门6的车辆I的内侧沿着该后侧车门6的外周缘而设置有第二密封橡胶14,在窗框7部分,沿着形成为上述槽状的部分的外周缘而设置第二密封橡胶14。并且,以与第二密封橡胶14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将片材9粘贴于后侧车门6的车辆I的内侧的面上。即,如上所述,片材9粘贴于比第二密封橡胶14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片材9的上表面成为曝露于外气的状态。
[0038]在此,说明在窗框7上粘贴片材9而对带有的正(+)静电进行自放电、即电学性地进行中和除电产生的作用。如上所述,在空气流带有正(+ )电荷且窗框7也同样带有正(+ )电的情况下,产生斥力而使空气流从窗框7的外表面剥离。另一方面,在窗框7的表面流动的空气流中,根据与车身3的相对速度差,由于附壁效应,成为沿着窗框7及车门玻璃13的表面的气流。然而,上述的斥力产生作用而阻碍这样的空气流的流线变化。当作为该斥力的产生原因的车身3的正(+ )电荷增大时,最终在片材9产生电晕放电,片材9及其附近部分的正(+ )电位随之下降。此时,经由各密封橡胶12、14而使车门玻璃13的正(+ )电位也下降。由于如上所述片材9及其附近的部分的正(+ )电位下降,因而斥力减小。而且,伴随着片材9处的正(+ )电荷的增大,在其周围产生空气的负离子,由于片材9及其周围的正(+ )电荷吸引该负离子而使空气流被吸引到窗框7及车门玻璃13的表面的片材9的周围。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空气流从窗框7、车门玻璃13剥离。另外,通过片材9而电位下降的范围是以片材9为中心而直径为约150?200mm的范围。
[0039]另外,如上所述,为了从片材9放出静电,只要将片材9的任意面曝露于空气即可。片材9粘贴于后侧车门6的内表面,因此不会作为车辆I的外观而露出。另一方面,由于在第二密封橡胶14的外侧粘贴有片材9,因此片材9的上表面曝露于外气。因此,能够从片材9向外气放出静电。因此,能够对以片材9为中心的预定范围的正(+ )静电进行中和除电。即,能够对窗框7、各密封橡胶12、14或车门玻璃13等的正(+ )静电进行中和除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空气流从窗框7及其附近剥离。
[0040]由于如上所述抑制在车宽方向的两侧面上流动的空气流的剥离,因此能够抑制侧倾方向、横摆方向上的空气动力特性变化或变差。尤其是如上所述,窗框7在车高方向上形成于比较高的位置,因此通过抑制该部分的空气流的剥离,能够有效地抑制侧倾方向上的空气动力特性变化或变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掉头性、操控稳定性等行驶性能。例如,即使在转弯时车身3相对于空气流产生了偏向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车身3的内轮侧与外轮侧的空气压力差,能够得到通过设计所预想的预定的掉头性、转弯性能。而且,如上所述,能够以片材9为中心而使预定范围的电位下降,因此即使在受到侧风时、转弯行驶时等空气流从斜前方流向车辆I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上述那样的效果。
[0041]车门玻璃13所嵌入的窗框7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一体地形成于后侧车门6的结构,在两门型的车辆等中,如图3所示,也存在如下结构:在由侧车门15的上缘部16、从侧车门15朝上方形成的侧壁部17、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或比中央部靠后方侧的位置沿车高方向形成的中柱(B柱)18、成为车辆上部外形的顶盖纵梁19包围的空间内嵌入车门玻璃13。图3所示的车辆中,侧车门15以图中的左侧为支点而转动,车门玻璃13从该侧车门15的上缘部16上升。该车门玻璃13的左侧的缘部沿着侧壁部17上升,右侧的缘部沿着B柱18上升。而且,车门玻璃13的上缘部与顶盖纵梁19抵接。另外,在由B柱18和顶盖纵梁19的后端部20包围的空间内嵌入有固定玻璃21。
[0042]图4示意性地示出图3中的沿IV-1V线的剖视图。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B柱18由在车辆I的前后方向上宽度较宽的外壁部22和从该外壁部22向车辆I的外侧突出的肋部23形成。在该B柱18的外壁部22的内侧,与肋部23隔开间隙地安装有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该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在侧车门15关闭时通过由车门玻璃13与侧车门15夹持而避免雨水等从外部侵入到车室内。而且,隔着肋部23而在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的相反侧的部分安装有与固定玻璃21紧贴的固定玻璃密封橡胶25。该固定玻璃密封橡胶25也与上述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同样地设置成避免雨水等侵入到车室内。并且,在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与肋部23之间及固定玻璃密封橡胶25与肋部23之间,在外壁部22的内表面粘贴有作为自放电式除电器的片材9。另外,在图3中,利用“?”来标绘粘贴片材9的位置,在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与肋部23之间,沿车高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三个,在固定玻璃密封橡胶25与肋部23之间,沿车高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三个。
[0043]如此构成的车辆在关闭了侧车门15时,经由车门玻璃密封橡胶24及B柱18(外壁部22)而将车门玻璃13与片材9连结。并且,通过片材9进行自放电,片材9及其附近的正(+ )电荷下降。因此,图3所示的车辆也能够起到与图1所示的车辆I同样的效果。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片材9的上表面曝露于外气,向该外气放出静电。
[0044]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对小型货车类型的窗框7的静电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