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34681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行除电的结构。图5所示的车辆中,后部座席的车门是滑动式的车门(以下,记为滑动车门)26,在该滑动车门26形成有窗框7。而且,滑动车门26嵌入到由B柱27、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比B柱27靠后方侧的位置沿车高方向形成的后柱(C柱)28、顶盖纵梁29、门槛30包围的空间内。在如此将滑动车门26关闭时,为了抑制雨水从滑动车门26的外部向车室内浸入,在B柱27、(:柱28、顶盖纵梁29、构成车辆的下端部的外形的门槛30上安装密封条,在滑动车门26关闭时,滑动车门26的内表面与密封条接触。
[0045]在如上所述将滑动车门26关闭时,在形成于滑动车门26的窗框7的部分所处的部位安装有作为自放电式除电器的片材9。具体而言,如图5中标绘“.”那样,在B柱27的上方部分、B柱27与顶盖纵梁29连结的部分、顶盖纵梁29中的与B柱27和C柱28连结的部分的大致中央的部分、C柱28与顶盖纵梁29连结的部分、C柱28的上方部分的车外侧的面上粘贴有片材9 ο更具体而言,在比密封条靠外侧的部分粘贴有片材9。
[0046]这样一来,即使在窗框7自身上未粘贴片材9的情况下,在关闭滑动车门26时,也经由密封条将片材9与窗框7连结,因此能够减少窗框7的正⑴电荷。因此,能够起到与图1所示的车辆I同样的效果。在此,在比密封条靠外侧的部分粘贴有片材9,因此片材9的上表面曝露于外气。因此,从片材9向外气放出静电。
[0047]另外,也可以不是如图5所示地在B柱27等滑动车门26关闭时所接触的部件上设置片材9,而是如图6所示地在滑动车门26的车身的内侧的面上粘贴片材9。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关闭滑动车门26时密封条不会与片材9的上表面接触而进行密封的位置安装片材9。另外,图6是从车室内观察滑动车门26的图。
[0048]接下来,说明对作为车身的表面相对于空气流的流线方向而向车身的内侧方向弯曲的部位的窗框的静电进行除电的结构。图7是用于说明对前风挡玻璃31所嵌入的窗框7的静电进行除电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后风挡玻璃所嵌入的窗框的静电也可以同样地除电。如图7所示,前风挡玻璃31的上部经由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唇部32而与顶板33连结。该顶板33作为车辆的顶棚发挥功能,在其内侧嵌合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毡状的内饰件34。并且,为了对顶板33的前端部的静电进行放电,在内饰件34的前端部的边缘(图7中的a点)或比内饰件34的前端部靠前方侧的顶板33的内表面(图7中的b点)粘贴有作为自放电式除电器的片材
9。另外,片材9曝露于车室内的空气中。而且,优选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或在以该中央部为中心而左右对称的位置粘贴片材9。
[0049]如上所述,通过在内饰件34、顶板33的内表面粘贴片材9,能够将成为前风挡玻璃31的窗框7的顶板33的前端部及前风挡玻璃31的上端部的静电向车室内放电,减少该部位的正(+ )电荷。因此,通过对车身3的表面相对于空气流的流线方向而向车身3的内侧方向弯曲的窗框的静电进行除电,能够抑制该窗框7处的空气流剥离。因此,能够抑制作用于俯仰方向上的空气动力特性变化或变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将车身3向路面方向按压的下行管下降,因此能够提高掉头性、操控稳定性等行驶性能,而且能够提高加速性。
[0050]无论是上述的哪个结构,通过对成为窗框的部分的带有正(+)电荷的静电进行除电,都能够抑制该部分的空气流剥离。而且,窗框形成在对应于车高方向上的乘员视线的较高位置。其结果是,通过对窗框的静电进行除电,能够通过抑制作用于侧倾方向、俯仰方向上的空气动力特性的变化或变差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掉头性、操控稳定性或加速性等行驶性能。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在车门的内侧的面、内饰件等从车外看不见的位置粘贴片材,能够抑制外观受损。
[0051 ] 附图标记说明
[0052]I…车辆
[0053]3…车身
[0054]6…后侧车门
[0055]7…窗框
[0056]8、10…侧面部
[0057]9…片材(自放电式除电器)
[0058]11…上表面部
[0059]13...车门玻璃
[0060]16...上缘部
[0061]17…侧壁部
[0062]18、27 …中柱(B 柱)
[0063]19、29…顶盖纵梁
[0064]20...(顶盖纵梁的)后端部
[0065]21...固定玻璃
[0066]26…滑动车门
[0067]28…后柱(C柱)
[0068]30...门槛
[0069]33...顶板
[0070]34…内饰件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因由包含行驶在内的外部因素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利用根据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中和除去窗框的所述正电位,从而使所述正电位下降,在所述窗框处,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气流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形成有所述窗框的车门框架,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安装于所述车门框架中的形成所述窗框的部位的所述车身的内侧的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形成有所述窗框的车身主体,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安装于所述车身主体中的形成所述窗框的部位的所述车身的内侧的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形成有所述窗框的车门框架和所述车门框架所嵌入的车身主体,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安装于如下的任意部位,所述任意部位是在将所述车门框架嵌入了所述车身主体时所述车门框架中的形成所述窗框的部位所接触的所述车身主体的任意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备形成所述窗框的框架部件和安装于所述框架部件的内饰部件,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安装于所述内饰部件的外缘部中的所述车身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饰部件由树脂材料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片材,所述片材的任意面曝露于空气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还具备形成有所述窗框的车门框架和所述车门框架所嵌入的车身主体, 所述自放电式除电器安装于所述车门框架中的形成所述窗框的部位的所述车身的内侧的面上。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车辆,能够抑制因车身带有正静电而使带有正电荷的空气流在不希望的位置处从车身的外表面剥离。在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因由包含行驶在内的外部因素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的车辆中,具备自放电式除电器(9),该自放电式除电器利用根据正电位而产生负空气离子的自放电来中和除去窗框(7(8))的正电位,从而使该正电位下降,在该窗框处,行驶时在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车身的表面的气流开始变为从表面离开的气流。
【IPC分类】B60R16/06
【公开号】CN105730383
【申请号】CN201510958126
【发明人】棚桥敏雄, 兼原洋治, 山田浩史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公告号】EP3037288A1, US20160185310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