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2990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8]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的消声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的消声换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图11所示的消声换热器的衬板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44]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45]在以下描述中,所称的“前”指的是动力舱安装于车辆上时车头的一侧;“后”指的是与“前”相对的一侧,“左”和“右”指的是面对前方时形成的左右方向。
[0046]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内容。
[0047]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带局部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带局部剖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的放大的带局部剖视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4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主风道模块100、副风道模块200、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模块300。另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车辆的温度调节系统还包括了控制模块(示图示)。
[0049]图4和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各零结构。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车顶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主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主风道模块的底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0]如图1至图6所示,主风道模块100包括车顶风罩120、主挡风板130和底挡风板140。
[005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顶板。车顶板上设有与动力舱连通的安装口。主风道模块100的车顶风罩120罩设于车顶板的安装口上。在车顶风罩120的前侧设有主风道入口 123。主风道入口 123可开闭的设置。主风道入口 123打开时车辆的动力舱通过主风道入口 123与大气连通,主风道入口 123关闭时切断动力舱通过主风道入口123与大气的连通。该设置可以使主风道模块100无需专门的送风装置强制送风,利用车辆前进时与周围空气的速度差进风,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从大气获得较多的冷却空气。
[0052]如图1和图4所示,车顶风罩120包括风罩支撑121和风罩板122。风罩支撑121包括固定于车顶板上的固定支撑1211和相对于固定支撑1211可转动地设置的活动支撑1212。风罩板122连接于活动支撑122上,并罩设于安装口上,从而,实现了风罩板122的前端能围绕左右方向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风罩板122的前端抬起而与车顶板形成夹角时,主风道入口 123打开,在风罩板122扣合于车顶板上时,主风道入口 123关闭。
[0053]主挡风板130用于封闭动力舱的后侧,以防止动力舱内的气体从动力舱的后侧流出或者空气从动力舱的后侧流入动力舱,从而利于组织动力舱内的气流流动。
[005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挡风板130上方包括与动力舱外壳连接用的连接部。主挡风板130还包括避让用于连接动力舱内部和外部的车辆组成部件的第一避让部。
[0055]底挡风板140用于为冷却空气进入或流出动力舱提供开口以及防止冷却空气从动力舱底部无规划的流入或流出。
[005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挡风板140包括第一开口 141和第二开口 142。另外,底挡风板140包括避让用于连接动力舱内部和外部的车辆组成部件的第二避让部。
[0057]第一开口 141用于为发动机冷却风扇提供冷却空气。从第一开口 141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流经车辆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后从位于散热器附近的动力舱出口流出动力舱。
[0058]第二开口 142为冷却空气出口。从主风道入口 123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中至少一部分流经位于动力舱内的发动机机体和传动系统后从第二开口 142流出动力舱。
[0059]优选地,从主风道入口 123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中至少一部分流经车辆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后从动力舱出口流出动力舱。
[0060]本实施例中,从主风道入口 123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分为两路,一路流经位于动力舱内的发动机机体和传动系统后从第二开口 142流出动力舱,另一路流经车辆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动机散热器。
[0061]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 142可开闭的设置。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开口 142处的活动挡板实现对第二开口的开闭控制。第二开口 142打开时动力舱通过第二开口 142与大气连通,将部分受热空气引出动力舱;第二开口 142关闭时切断动力舱通过第二开口 142与大气的连通,可降低动力舱空气流动以实现动力舱的保温功能。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第二开口 142与主风道入口 123同步打开或关闭。该设置可以更好地组织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的流动。
[0062]车顶风罩120、主挡风板130、底挡风板140与发动机冷却风扇等其它结构件一起保证动力舱各个方向具有一定的密闭性。且主挡风板120、底挡风板140与动力舱内其它结构件相配合,在动力舱内构造不同的空气流动路径。本实施例中,当车顶风罩120的前端向上抬起使主风道入口 123打开使动力舱通过主风道入口 123与大气连通时,第二开口142亦打开使动力舱通过第二开口 142与大气连通,由于发动机冷却风扇的抽吸作用,冷却空气自车顶风罩120前侧的主风道入口 123和底挡风板140的第一开口 141进入动力舱,通过发动机散热器后流出动力舱,带走动力舱内的热量,同时自主风道入口 123进入动力舱的另一部分冷却空气,吹过发动机机体、传动系统等热源,再从底挡风板140的第二开口142流出动力舱,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
[0063]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中副风道模块的结构。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副风道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及其温度调节系统中副风道模块的带局部剖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64]如图2至图3、图7至图8所示,副风道模块200包括送风装置210和导流组件220。
[0065]送风装置210为温度调节系统提供经副风道模块200进入动力舱的冷却空气。送风装置210的进口与大气连通,送风装置210的出口与位于导流组件220上的副风道入口2211连通,该副风道入口 2211还与动力舱连通。可以通过送风装置210的开闭来控制是否通过副风道入口 2211为动力舱强制送风。送风装置210可以为风机或风扇。本实施例中,送风装置210为两个风机,两个风机并排安装于动力舱的前部上方。导流组件220上还具有与动力舱连通的副风道出口 2212。从而,送风装置210打开时通过副风道入口 2211向动力舱强制送风,送风装置210关闭则不通过副风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