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16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上述搬运装置具有可自由升 降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以底侧的凸轮轨道进行行走方向的控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众所周知的技术中,作为该种装置提供的是例如日本国特开
2006-6280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见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也就是, 可在既定的行走路径上行走的搬运台车上,通过交叉连杆机构以可使被搬 运物支承台自由升降的状态下,支承着被搬运物支承台。上述搬运台车的
移动的升降
用凸轮从动辊。所述搬运台车的行走路径中,设有将所述升降用凸轮从动 辊向上推的凸轮轨道。此种形式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 专利文献l:特开2006-628Q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具有上述结构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当装载着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 支承台位于较下降限度位置更为上升的位置时,也就是,凸轮从动辊藉由 凸轮轨道将交叉连杆机构向竖立方向推的状态下,要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 台稳定在预定高度,与作用到交叉连杆机构的搬运台车侧支点(定位的连 杆端和滑动的连杆端)的向上的反作用力(浮力)相比,搬运台车的自重 一定要比上述反作用力还大才可行。换而言之,由于装载在被搬运物支承 台上的被搬运物的重量增大,使作用到交叉连杆机构的搬运台车侧支点的 向上的反作用力(浮力)超过了搬运台车的自重时,会使得搬运台车本身 向上浮起,而交叉连杆机构则变成伏倒姿势。由此可知,为了使上述结构 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中,能够搬运大重量的被搬运物,需要充分加大搬 运台车本身的重量才可行。另外,由于装载到被搬运物支承台的被搬运物 的重量增大时,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在凸轮轨道上进行向上推的操作时,作 用到上述辊的表面压力也随着载荷重量而增大,所以要抑制上述表面压力, 也得扩大升降用凸轮从动辊的直径,这对于低底结构的搬运台车来说是一 大缺点。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附设有升降装货台的台 车的搬运装置,以下,将以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元件符号的标示,来 对上述解决问题的手段加以说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是能够在既
定的行走路径上行走的搬运台车1上,藉由交叉连杆机构10以使被搬运物 支承台11可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着。所述交叉连杆机构10上,设有与交 叉连杆机构10的起伏运动而联动的上下移动的升降用凸轮从动辊3 0a 、 3 Ob 、 32。在所述搬运台车1的行走路径中,设有用以将所述升降用凸轮从动辊 30a、 30b、 32向上推的升降用凸轮轨道50、 52的所述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 还设有给給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施加上升方向的推动力量的推压装置 45。上述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强度设定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未装载 被搬运物时,可以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升移动;但当被搬运物支承 台ll装载着被搬运物时,则需设定成可承担上述载荷重量所造成的上述被 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的强度。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说,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所述的推压装置45,可使用水平方向的螺旋弹簧(如 压缩螺旋弹簧48 )构成。上述螺旋弹簧被插装在交叉连杆机构10的被搬运 物支承台11侧的滑动连杆端(如共用滑动支点轴24 )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 台11之间,相对于让上述交叉连杆^la构1Q竖立的方向施加力量。此种状 态下,更可以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中使用如权利要求3 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所述交叉连杆机构IO可由并排设置的一对交 叉连杆12a、 12b来构成,上述的一对交叉连杆12a、 12b是与被搬运物支 承台11侧的两个滑动连杆端藉由连接轴(共用滑动支点轴24)相互连接。 上述连接轴(共用滑动支点轴24)上,连接着多个拉伸轴杆47的一端,拉 伸轴杆47是与上述连接轴(共用滑动支点轴24 )正交且水平方向并排设置 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设有支承各拉伸轴杆47的支承部件49,使各拉 伸轴杆47可自由向轴向移动。在上述支承部件49和各拉伸轴杆47的松配 端侧的弹簧支架47b之间,设置有压缩螺旋弹簧48外嵌在各拉伸轴杆47 上,是可藉由压缩螺旋弹簧48对交叉连杆机构10的竖立方向施加力量的 构成。
当采用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时,更可以将权利要求2 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中使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所述推压装 置45的推动力强度可以设定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处于未装载搬运物 的状态时,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不会从下降限度位置上升移动;当上述 被搬运物支承台11已从下降限度位置上升到预定高度时,可以使上述被搬 运物支承台11自上述预定高度位置上升移动,直到上升限度位置。而且还 可以依情况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所述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强度可以设定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处于未装载搬运物的状态时,从下降限
度位置上升移动到上升限度位置。尤其采用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时, 更可使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所述推压装置由主推压装置45和副推 压装置53构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处于未装载搬运物的状态时,主推 压装置45可使从下降限度位置上升到预定高度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升 移动到上升限度位置;副推压装置53可使位于下降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支 承台11,上升移动到所述预定高度位置。
又当实施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时,可采用如权利 要求7所述的装置。具有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和第二凸轮从动辊32 来作为上述升降用凸轮从动辊30a、 30b、 32来使用。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直接被轴接在交叉连杆机构10的连杆13a、 14a上;第二凸轮从动辊 32被肘杆31的折弯部轴接,上述肘杆31是插接在交叉连杆机构10的连杆 13 b、 14b和搬运台车1侧之间的。上述升降用凸轮轨道50、 52具有第一 凸轮轨道52和第二凸轮轨道50,第一凸轮轨道52藉由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可将被搬运物支承台ll推到中间高度;第二凸轮轨道50藉由第二凸 轮从动辊32,可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从中间高度推到上升限度位置。
当实施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时,更可采用如权利 要求8所述的结构,所述交叉连杆机构10可并列设置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 上升到上升限度位置时,使交叉连杆机构10保持竖立姿势的自动锁定装置 39。上述自动锁定装置39设有解锁用凸轮从动辊44。
利用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压装置时,为了提高搬运台车的卡车在 运输时对搬运台车的装载效率提高时,因而将未装载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 承台稳定在下降位置(下降限度位置或接近下降限度位置的位置),减低搬 运台车的体积时,因被搬运物支承台会因抵抗推压装置的推动力而下降,
所以必需使用钢丝绳将其紧固,就算是下了这些工夫,但是当钢丝绳被松 解时,仍可预期到,被搬运物支承台会因推压装置的推动力猛力向上冲的 情形会发生。另外,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压装置时,由于交叉连杆机 构的竖立角度渐渐变小,换言之,也就是被搬运物支承台的高度渐渐降低 时,所述推压装置向正上方推动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力量也随之渐渐变小。 所以当然可以形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达到下降位置时,使被搬运物支承台 的重量大于推动力的结构。但是,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下降位置时非常不稳 定,当仅将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一点距离时所施加的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大 小,也会使得被搬运物支承台猛向上沖。
本发明也提供了 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也就 是,实施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时,可以使用如权利要 求9所述之装置。上述装置具有使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ll抵抗着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动力,保持在下降位置的治具60,上述治具60可包含,相对应一 旋转操作量,允许所述推动力推动被搬运物支承台ll进行上升运动所设置 的操作用螺旋部件(操作用螺母63 )。
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的具体的实施,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如权 利要求10所述的结构,所述治具60对搬运台车1而言,是能够形成拆装 式结构。但是,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构,还可以不让所述治具60本身 形成可自由拆装的结构,而是直到被搬运物支承台ll达到上升限度位置为 止, 一直旋转操作所述操作用螺旋部件(操作用螺母63),或者卸下上述操 作用螺旋部件(操作用螺母63)的状态下,被搬运物支承台11可在不必旋 转操作上述操作用螺旋部件(操作用螺母63)的结构下,于下降限度位置 和上升限度位置之间进行升降。
另外,如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藉由交叉连杆机 构10以可自由升降的形式,被支承在搬运台车1上。所述交叉连杆机构10 设有左右一对的交叉连杆12a、 12b与共用滑动支点轴19,其中,共用滑动 支点轴19连接着上述两个交叉连杆12a、 12b于搬运台车1侧的滑动连杆 端。所述治具60可以具有,被连接在所述共用滑动支点轴19侧的螺旋轴 61、装设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側面的搬运台车1上且穿通所述螺旋轴" 的支承部件62、以及穿通上述支承部件62且被螺嵌在所迷螺旋轴61的松 配端侧的操作用螺母63所构成的结构。是可以藉由上述操作用螺母63的 紧固操作,来使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
另外,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构时,更可如权利要求13所述, 将所述共用滑动支点轴19松嵌合着筒体64且可自由自转,并于上述筒体 64和所述支承部件62的中间位置上,配置着与上述筒体64与其平行的中 间棒形部件66。上述中间棒形部件66和所述筒体64以连接杆65a、 65b与 上述筒体64的轴向的两个部位上连接。所述螺旋轴61的内端部在所述两 个连接杆65a、 65b的中间位置上,装配有所述中间棒形部件66。所述支承 部件62在搬运台车1侧设置的竖立的轴承部件73上。所述支承部件62可 围绕着与所述筒体64平行的支轴62b周围旋转的轴支着。此时,如权利要 求14所述之结构,所述筒体64可设有将所述两个连接杆65a、 65b结合成 可自由拆装的连接杆结合部64a。所述两个连接杆6&、 65b;中间棒形部 件66;螺旋轴61;搡作用螺母63;支承部件62以及轴承部件73所形成的 治具60,是可自搬运台车1拆装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由于未 装载被搬运物的空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会有,当处于被推压装置的推动力推 到上升限度位置的状态发生,所以被搬运物的装载是要对位于上述上升限度位置上的被搬运物支承台进行装载。此时,如果不想让被搬运物支承台 随着载荷增加而下降的情况发生的话,可以在被搬运物的装货站敷设升降 用凸轮从动辊,藉以将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向上推的升降用凸轮轨道,或
者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锁定装置,使被搬运物支承台保持在上升
限度位置则可。从被搬运物的装货站出发后,被搬运物支承台在对装载被 搬运物进行装配零件等的工作区域行走时的高度,可藉由上述敷设的凸轮 轨道,将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向上推到所需要的高度,因此可设定对装载被 搬运物进行作业时适合的高度。换言之,装载着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 台在未敷设所述凸轮轨道的区域时,上述被搬运物的载荷会大于推压装置
的推动力而下降至下降限度位置;而在敷设着所述凸轮轨道的区域时,可
以保持在升降用凸轮从动辊通过凸轮轨道向上推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上,
在上升限度位置或低于上升限度位置间的任意高度的状态下行走。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搬运装置,由于推压装置 给被搬运物支承台施加上升方向的推动力量,所以藉由上述向上的推动力, 能够减轻装载被搬运物时的载荷重量。因此,就算是没有上述推压装置的 已往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因为栽荷大,作用到交叉连杆机构的搬运台 车侧支点的向上的反作用力(浮力),大于搬运台车的自重,而使搬运台车 本身向上浮起时(比下降限度位置更为上升的位置),也可藉由减轻了载荷 重量,抑制了作用到搬运台车的浮力,可以确实地将被搬运物支承台保持 在预定高度,或使它上升到预定高度。换言之, 一方面可做到搬运台车本 身的轻质小型化,另一方面也增加须装载的被搬运物的最大重量。此外, 由于可以减轻作用到升降用凸轮从动辊的载荷重量,也减轻了对上述辊的 表面压力,因而可以缩小上述升降用凸轮从动辊的直径,这对于搬运台车 的低底结构的构成来说就更适合了 。
并且,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利用交叉连杆机构的被搬运物支 承台侧的滑动连杆端和定位的连杆端之间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下方的水平空 间,以及有充足长度的螺旋弹簧,可以很容易地形成推压装置。尤其根据 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利用多个压缩螺旋弹簧,可以很容易地形成强有 力的推压装置。而且,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由于能够将未装载搬 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稳定在下降限度位置,所以例如当使用卡车等将上 述台车搬运到所需地点时,具有减小搬运台车的体积(高度)等有利的条 件中,可以仅以适当的方法将被搬运物支承台搬运到下降限度位置即可, 不必并用对因推压装置的推动力而上升的被搬运物支承台,将其固定在下 降限度位置的固定装置也是可行。另外,为安全起见,要并用将被搬运物 支承台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的固定装置时,相较对因推压装置的推动力而 上升的被搬运物支承台,需要以压住的状态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时相比,上述固定作业也很容易进行。相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不必并 用所述固定装置,就不能将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稳定地保持 在下降限度位置。但是,如果采用了可将未装载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 稳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的结构时,当稳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状态的被搬运物支 承台上受到某些外力的向上的作用时,也不必担心因遭受推压装置的推动 力使得被搬运物支承台向上沖的危险情况,因而可以提高安全性。
采用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时,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当 仅有主推压装置的推动力时,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会安稳固 定在下降限度位置,因此可以根据装载搬运物的重量来适当地减少主推压 装置的推动力。并且加上副推压装置的推动力,还可以防止未装载被搬运 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安稳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因此,能够同时获得采用 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时的作用效果。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与仅使用一个凸轮从动辊将被搬 运物支承台推到上升限度位置时的结构相比,由于可以抑制凸轮轨道的高 度(凸轮从动辊的升降空间的高度),为本发明的另一效果,另外再加上凸 轮从动辊可以以小直径构成的效果,就更加容易形成低底结构的搬运台车。
更可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由于不利用凸轮轨道也能够将被搬 运物支承台锁住在上升限度位置,所以装载搬运物的装货站、或将搬运台 车保持在上升限度位置的状态下让搬运台车在作业区域行走等,所需敷设 的凸轮轨道可以省略,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减少搬运台车的行走 阻力。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发明,如搬运台车的卡车搬运时等, 被搬运物支承台需要抵抗着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动力保持在下降位置来降低 体积的时候,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所安装的治具的操作用螺旋部件,使被搬 运物支承台保持在下降位置,当在搬运路径上设置搬运台车后,则需要让 被搬运物支承台可恢复到可升降的状态时。此时,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所述 治具的操作用螺旋部件,使用所述推动力可以使得搬运台车緩緩上升,因 此不用像已往那样,用钢丝绳来紧固下降到下降位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等 那些又费力又危险的作业了。同时,还能够非常安全地进行让被搬运物支 承台恢复至能够使用的状态的作业。此时,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结构, 在搬运路径上设置搬运台车后,拆卸下来的所述治具可以用到其他搬运台 车的运输等循环利用。如此一来,与需要将被搬运物支承台保持在下降位 置时,每个搬运台车上都需安装所述治具的情况相比,可自由拆卸、循环 利用的本发明非常具有经济效用。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构,可以不必拆下整组治具,仅对上 述治具的 一部分,即操作用螺旋部件做旋转操作直到被搬运物支承台到达即可跟没有治具一样,可 让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下降限度位置和上升限度位置之间自由升降,因此, 与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到上升限度位置后,非得拆下整个治具的结构的情 况相比,对装置在行走路径上的搬运台车的使用准备就很容易完成。
再者,被搬运物支承台是藉由具有左右一对的交叉连杆的交叉连杆机 构,被支承在搬运台车上可自由地升降的。对于这种一般结构的搬运台车
实施本发明时,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构,由于形成所述治具的操作用 螺旋部件的操作用螺母位置在被搬运物支承台侧面的搬运台车上,所以解 除保持在下降位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的操作,即操作用螺母的卸螺钉操作 是很容易进行的。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构,也能运用到采用上述权利 要求9 11所述的结构。
另外,采用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结构时,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构, 螺旋轴的倾斜角度是随着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升降进行变化的结构,因此, 螺嵌在上述螺旋轴上的操作用螺母,可以设定在搬运台车上的便于操作的 位置(高度)上,且与支持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左右一对交叉连杆的被搬运 物支承台侧的两个滑动连杆端连接的共用滑动支点轴,可以藉此避免应力 集中到共用滑动支点轴的中央部位一处的现象。为了可以组装本发明的治 具,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不必使用太粗的结构。换言之,即藉由左右一对 的交叉连杆支承轴,可自由升降支持被搬运物支承台的已往的利用台车的 搬运装置中,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可依照原样利用它简易地实施本发明。 而且,此时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结构,可以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结构 上,简单地拆下整组治具。


图1是说明搬运台车的整体结构概略的部分纵剖侧面图。 图2是说明搬运台车的整体结构概略的平面图。
图3是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上升限度位置时的交叉连杆机构的横剖平面 示意图。
图4是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上升限度位置时的主要部纵剖侧面示意图。 图5是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上升限度位置时的主要部纵剖背面示意图。 图6是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上升限度位置时的推压装置横剖平面图。 图7是被搬运物支承台从上升限度位置欲下降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纵 剖侧面示意图。
图8是被搬运物支承台从中间高度位置进一步下降之前的状态的主要 部纵剖侧面示意图。
图9是被搬运物支承台在下降限度位置时的状态的主要部纵剖侧面示
ii意图。
图10中,图10 (A)是使用治具将被搬运物支承台固定在下降限度位 置的状态的纵剖侧面示意图,图IO(B)是安装上述治具之前的状态的部分 纵剖侧面放大示意图,图10 (C)是同一治具的螺旋轴部位的纵剖侧面图。
图11是使用治具将被搬运物支承台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的状态的主要 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操作上述治具使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到上升限度位置的状态的 主要部纵剖侧面示意图。
图13是采用副推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纵剖侧面示意图。 图14是同图13的实施方式的副推压装置示意图,图14 (A)是被搬运 物支承台达到下降限度位置之前的状态的纵剖侧面示意图,图14(B)是被 搬运物支承台达到下降限度位置的状态的纵剖侧面示意图。
l :
lb
3: 5 : 7 :
搬运台车 :背撑面
姿势控制用导轨
背撑辊
la :摩擦驱动面
2a、 2b :导轨
4:摩擦驱动轮 6 :电动机 8 :车轮
9a ~ 9b :垂直轴辊 11 :被搬运物支承台
10 :交叉连才干冲几构(Cross Linking才几构)
12a、 12b :交叉连杆 13a-14b:连杆
行走用驱动装置
15 :中央支点轴 17、 22、 37、 42 :轴承部件 19、 24 :共用滑动支点轴 21、 26 :前后方向滑动导件
16 :
18、 20、
31 :

支承框
23:定位支点轴 25 :辊
肘杆(Toggle Link)
30a、 30b:(升降用)第一凸轮从动辊
32 :(升降用)第二凸轮从动辊 34 :短的连杆
36 :搭架部件(支轴部材) 39 :自动锁定装置 41 :止动件
44 :解锁用凸轮从动辊 46 :推动单元
47a :旋转体
48、 57 :压缩螺旋弹簧
50:中心凸轮轨道(升降用第二
50a :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下坡部
33 :长的连杆
35 :中间折弯支点轴
38、 43、 62b :支轴
40 :纟皮止动部
41a :托臂部 45 :推压装置 47 :拉伸轴杆
47b、 54 :弹簧支承部件
51 :解锁用凸轮轨道
凸轮轨道)
50b :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上坡部52 :侧面凸轮轨道(升降用第一凸轮轨道)
52a :侧面凸轮轨道52的下坡部 52b :侧面凸轮轨道52的上坡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加以说明。图1和图2中,1为 搬运台车,在由敷设在地面上的左右一对的支承用导轨2a、 2b,和单个姿 势控制用导轨3构成的行走路径上行走,姿势控制用导轨3是靠近单侧的 导轨2a且与上述导轨2a、 2b平行敷设的。使上述搬运台车1进行行走的 行走用驱动装置并没有任何特别限制,但本实施方式,如图2的假想线所 示,在行走路径的适当位置上设置着摩擦驱动方式的行走用驱动装置7,上 述驱动装置7是由摩擦驱动轮4、背撑辊5以及旋转驱动所述摩擦驱动轮4 的电动机6所构成。其中在与搬运台车1的走向平行的一侧面形成有与台 车全长的摩擦驱动面la,与摩擦驱动轮4相压接。在与搬运台车l的走向 平行的另一侧面形成有背撑面lb,与背撑辊5相顶接。搬运台车则是被夹 在上述背撑辊5和所述摩擦驱动轮4之间。
搬运台车l设有两组左右一对的车轮8 (与导轨2a、 2b连接的无缘车 轮)和4个垂直轴辊9a-9d,其中,车轮8在左右一对的支承用导轨2a、 2b上转动,四个垂直轴辊9a 9d与姿势控制用导轨3相连接。上述实施方 式如图5所示,姿势控制用导轨3由左右一对的轨道材料3a、 3b所构成, 并采用各垂直轴辊9a ~ 9d在左右一对的轨道材料3a、 3b之间松配的结构, 但也可以采用左右一对的垂直轴辊夹住1条垂直板状的轨道材料的结构来 实现。不论怎样,如图5所示,4个垂直轴辊9a~9d是从低于搬运台车1 底面的下方突出,并设置于较行走路径侧的搬运台车支承高度L高的地方, 也就是,设置于比左右一对的支承用导轨2a、 2b的车轮支承面的高度相同 的上述搬运台车支承高度L较为高的位置,而且前后两端的垂直轴辊9a、 9d配置于搬运台车1的前后两端的间距是略为相等的。
53 :副推压装置 56 :顶接板 59 :止动螺栓
61 :螺旋轴
62 :支承部件
63 :操作用螺母 64a :连接杆结合部
66 :中间棒形部件
69~71 :螺母 72a :螺栓
55 :杆
58 :顶接部件 60:治具
61a :外端螺轴部 62a : ,i^孑匕
64 :筒体
65a、 65b :连接杆(螺轴) 67a、 67b :筒体定位环
72 :安装板
73 :轴7 、部件搬运台车1上设置有被搬运物支承台11,是藉由搬运台车1中央部位
的交叉连杆机构10所支承,可自由升降。下面根据图3 ~图6进行详细说 明。交叉连杆机构10由与行走方向平行的两个交叉连杆12a、 12b所构成, 上述交叉连杆12a、 12b并排布置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方的左右两侧。
交叉连杆机构10具有的左右一对的交叉连杆12a、 12b是由两个连杆 13a、 13b、 14a、 14b形成,上述连杆的中央交叉部被同心状的中央支点轴 15枢接着。各两个连杆13a~ 14b中,成为内侧的两个连杆13a、 14a的前 端部,被同心状的定位支点轴18互相枢接在左右一对的轴承部件17上, 上述轴承部件17是布置在搬运台车1侧的支承框架16上,两个连杆13a、 14a可自由上下摆动的枢接着。上述两个连杆13a、 14a的后端部,使用共 用滑动支点轴24连接着,同时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24的两端轴接的辊25, 是被嵌合在左右一对、前后方向的滑动导件26上可向前后方向转动,左右 一对的前后方向滑动导件26是布置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后端部下方的。 各两个连杆13a~14b中,成为外侧的两个连杆13b、 14b的前端部,被同 心状的定位支点轴23互相枢接在左右一对的轴承部件22上,可自由上下 摆动,上述轴承部件22布置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前端部下方,所述左 右一对的轴承部件17的正上面。上述两个连杆13b、 14b的后端部,用共 用滑动支点轴19连接着,而且被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19的两端支承的辊 20,被嵌合在左右一对的前后方向滑动导件21上,可向前后方向转动,左 右一对、前后方向的滑动导件21是布置在搬运台车1侧的支承框架16上, 所述前后方向的滑动导件26的正下方。
交叉连杆机构10中,组装有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和 一个第二凸轮从动辊32,作为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 动辊30a、 30b是从左右一对的交叉连杆12a、12b所构成的各两个连杆13a ~ 14b中,两个内侧连杆13a、 14a朝下连接有突出部29a、 29b的下端所同心 地互相轴承着。所述突出部29a、 29b是从两个内侧连杆lh、 Ma的靠近 中央支点轴15的位置朝下方连设的,所以形成了当祐L搬运物支承台11位 于下降限度位置时,如图9所示,凸轮从动辊30a、 30b将向搬运台车l的 底面的下方突出的构成。
第二凸轮从动辊32,被轴接在并设于交叉连杆机构10上的肘杆31。 也就是,肘杆31是用中间折弯支点轴35将长的连杆33和短的连杆34互 相连接而成的,各连杆33、 34分别由左右一对的连杆单体所构成。第二凸 轮从动辊32,在成为内侧的长的连杆33的连杆单体之间,被所述中间折弯 支点轴35轴接着。上述肘杆31配置在左右一对的交叉连杆12a、 12b之间 的约中央位置,长的连杆33的活动端在比两个内侧连杆13a、 14a的中央 支点轴15稍靠近共用滑动支点轴19、 24的位置,藉由搭架部件(支轴部件)36-故枢4^着,其中两个内侧连杆13a、 14a由交叉连杆12a、 12b所构 成。搭架部件(支轴部件)36是左右水平地搭架在上述两个内侧连杆13a、 14a之间的轴状的搭架部件。短的连杆34的活动端被位于交叉连杆12a、 12b的中央支点轴15下方的支轴38枢接在轴承部件37上,上述轴承部件 37是附设在搬运台车1侧的支承框架16上的。
此外,上述的交叉连杆机构IO还并设着将上升到上升限度位置的被搬 运物支承台ll锁定的自动锁定装置39。上述自动锁定装置39以所述共用 滑动支点轴19为被,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19被搭设在由交叉连杆12a、 12b 所构成的外侧的两个连杆13b、 14b之间。上述被止动部40,还具有左右一 对的止动件41,可与被止动部40进行自动扣合。各止动件41是设置于在 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辊30a、 30b和一个第二凸轮从动辊32的中间位置, 对第二凸轮从动辊32来说,止动件41是以左右分开配置所形成的同一结 构。各止动件41分别被同心状的左右水平方向的支轴43可自由上下摆动 地轴接在轴承部件42上,上述轴承部件42是设在搬运台车1侧的支承框 架16上的。各止动件41是以重力来保持在由支轴43向水平后方延伸的锁 定作用位置。另外,各止动件41与朝下的托臂部41a—体连设,上述托臂 部41a的下端藉由相互同心状的左右水平支轴,轴接在解锁用凸轮从动辊 44上。上述解锁用凸轮从动辊44是,当止动件41位于锁定作用位置时, 位于较搬运台车1底面的下方,并位于较所述搬运台车支承高度L高的地 方。
被搬运物支承台11藉由推压装置45可被施加上升方向的推动力。如 图4 6所示,上述推压装置45是由多个推动单元46所构成,上述推动单 元46是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方空间内,水平地朝着左右横向以适当间 隔并排配置的。各推动单元46由拉伸轴杆47和外嵌于拉伸轴杆47的压缩 螺旋弹簧48构成。各拉伸轴杆47是,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在如图4所示 的上升限度位置时,于与共用滑动支点轴24邻接的位置上,被搬运物支承 台11的下方中与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24平行固接突设的支承部件49,上 述各拉伸轴杆47相对于共用滑动支点轴24的垂直方向是以可自由向水平 轴向移动的穿通着。拉伸轴杆47的一端被固定连接在旋转体47&上,上述 旋转体47a是外嵌在共用滑动支点轴24上可自由围绕轴心旋转的。另一端 侧具有可以调整轴向位置的弹簧支承部件4乃。而且,各压缩螺旋弹簧48 在所述支承部件49和弹簧支承部件4化之间被外嵌在拉伸轴杆47上,形 成了各压缩螺旋弹簧48的初始压缩应力通过拉伸轴杆4"7,让共用滑动支点 轴24朝着使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的方向(接近定位支点轴23的方向)移 动的结构。
如上所述,藉由装配推压装置45,可使被搬运物支承台ll被施加上升方向的推动力,上述推动力可设定成,能够将未装栽搬运物的空的被搬运
物支承台ll推到如图4所示的上升限度位置,也就是,可被推至自动锁定 装置39的止动件41接合着交叉连杆机构10的搬运台车1侧(支承框架16 侧)的共用滑动支点轴19的被止动部40的止动位置。但上迷上升限度位 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装栽了被搬运物(在工作区域的作业,会对被 搬运物的重量带来变化时,指最小重量的状态下的被搬运物)时,可藉由 作用于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载荷重量来设定成抵抗被搬运物支承台11因 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而使其下降的程度。
根据以上的结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未装载被搬运物时,上述被搬 运物支承台11,如图4所示,被以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而竖立起的交叉连 杆机构10推到上升限度位置。此时,交叉连杆机构10的支承框架16侧的 共用滑动支点轴19水平地向定位支点轴18侧滑动,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 达到上升限度位置之前时,上述共用滑动轴19的被止动部40 —边抵抗重 力将自动锁定装置39的的止动件41向上推一边通过;当被搬运物支承台 11达到上升限度位置时,所述止动件41就朝下复原摆动,与共用滑动轴 19的被止动部40自动接合。也就是说,被搬运物支承台11在上升限度位 置会被自动锁定。在此状态下,如图4和图5所示,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 从动辊30a、 30b已上升至较搬运台车1的底面的上方的位置, 一个第二凸 轮从动辊32虽然在搬运台车1的底面的稍微下方的突出位置上,但也已上 升到较所述搬运台车支承高度L上方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被搬运物支承台ll被锁定在上升限度位置的状态下,搬 运台车1达到行走路径中所设置的工作区域的入口之前时,将被搬运物装 载到位置在上升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此时,自动锁定装置39 的止动件41,可以用于阻止因搬运物的重量所造成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 下降。接着,让位置在上升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n上装有被搬运物 的搬运台车1进入工作区域内,然后就对上述装载的被搬运物进行规定的 作业。根据作业的内容,需要从上升限度位置降低被搬运物的高度时,如 图5的假想线和图7所示,可敷设能够承受位于上升位置的第二凸轮从动 辊32的凸轮轨道,换句话说,就是在行走路径地面侧敷设中心凸轮轨道50 和解锁用凸轮轨道51,其中,中心凸轮轨道50,具有能将被搬运物支承台 ll推至上升限度位置的高度;解锁用凸轮轨道51是,在上述中心凸轮轨道 50能支承第二凸轮从动辊32的情况下,能够将自动锁定装置39的解锁用 凸轮从动辊44向上推。
随着搬运台车1的行走,首先,位于上升位置的第二凸轮从动辊32移 动到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上方。其后,自动锁定装置39的解锁用凸轮从动 辊44因,解锁用凸轮从动辊51上具有的止动件"抵抗着重力从锁定作用位置被向上推,止动件41便从交叉连杆机构10的支承框架16侧的共用滑 动支点轴19 (被止动部40)向上脱离,对于位于上升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 支承台11的锁定因而被解除。于此瞬间,第二凸轮从动辊32就被正下方 的中心凸轮轨道50支承在略微同一高度,因此被搬运物支承台11实际上 仍被保持在上升限度位置。接下来,随着搬运台车1的行走,第二凸轮从 动辊32将移动到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下坡部50a (参见图7、图8 ),使被搬 运物支承台11利用其所负载的载荷重量一边将交叉连杆机构10向下推成 伏倒状态, 一边平行地下降。
随着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下降,交叉连杆机构10的左右一对的 交叉连杆12a、 12b,在中央支点轴15的周围相对地旋转,并从竖起姿势向 水平姿势伏倒。但是,随着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下坡部50a所造成的被搬运 物支承台11的下降限度则是,随着交叉连杆12a、 12b的伏倒运动时,姿 势改变的肘杆31的短连杆34达到垂直姿势时的高度。此时,第二凸轮从 动辊32达到最大下降量,最接近行走路径的地面,因此从中心凸轮轨道50 的下坡部50a的终端脱离。另一方面,随着交叉连杆12a、 12b的伏倒运动, 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也随之下降,从搬运台车l的底面的 下方突出。因此,在第二凸轮从动辊32从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下坡部50a 的终端脱离之前,如图8所示,在行走路径地面侧敷设侧面凸轮轨道52, 其中,上述侧面凸轮轨道52能支承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 而上述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30b是从搬运台车1的底面突出的。 侧面凸轮轨道52藉由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支承着被搬运
物支承台11的构成。
然后,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随着搬运台车1的行走, 向侧面凸轮轨道52的下坡部52a (参见图8)移动,使被搬运物支承台11 利用其所负载的载荷重量, 一边进一步将交叉连杆机构IO向下推成伏倒姿 势, 一边平行地下降。接着,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如图9所示,达到下降 限度位置时,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从侧面凸轮轨道52的下坡部52a 的终端脱离,到达下降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则被设置在搬运台 车1侧的接受部(未图示)所支承。此时,肘秆31的短连杆34从垂直姿 势,变成稍向前摆动的姿势,第二凸轮从动辊32稍微从最接近行走路径的 地面提高一些;左右一对的第一凸轮从动辊30a、 30b则在从搬运台车l的 底面的最下方突出的位置,即最接近行走路径地面的位置。此时的各凸轮 从动辊30a、 30b、 32的位置,在较所述搬运台车支承高度L下方的位置。
通过上述的说明可知,随着搬运台车1在工作区域内行走,可让装载 着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ll从如图4所示的上升限度位置,下降到如 图9所示的下降限度位置。但是仅能在规定区间内,能够使用中心凸轮轨道50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保持在上升限度位置行走,或者使用侧面凸轮 轨道52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保持在如图8所示的中间高度位置行走,或 者不敷设凸轮轨道而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保持在下降限度位置行走等不同 高度位置上。另外,降低中心凸轮轨道50或侧面凸轮轨道52的高度,仅 在规定区间内,将被搬运物支承台ll保持在上升限度位置和上述中间高度 位置之间的任意高度,或保持在所述中间高度位置和下降限度位置之间的 任意高度行走。并且,与上述相反,如果要将低于上升限度位置的被搬运 物支承台11上升,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高度在下降限度位置时,如图9 的假想线所示,使用侧面凸轮轨道52的上坡部52b,藉由第一凸轮从动辊 30a、 30b竖起交叉连杆机构10,将被搬运物支承台ll推到例如中间高度 位置时,当时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高度位在中间高度位置时,如图4的 假想线所示,藉由中心凸轮轨道50的上坡部50b,通过第二凸轮从动辊32 进一步竖起交叉连杆机构10,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推到例如上升限度位置 等也是可行的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行走在工作区域内的搬运台车1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虽 然可以藉此升降到对装载被搬运物进行作业的适合任意高度。但是,当被 搬运物支承台11位于较下降限度位置高的位置,且处于第一凸轮从动辊 30a、 30b被侧面凸轮轨道52支承的状态时,或者第二凸轮从动辊32被中 心凸轮轨道50支承的状态时,在交叉连杆机构10的交叉连杆12a、 12b的 搬运台车1侧(支承框架16侧)的定位支点轴18和共用滑动支点轴19上, 有向上作用的相对于载荷重量的反作用力,即浮力。当上述浮力大于搬运 台车1的自重时,即装载的被搬运物的重量增大,对定位支点轴18和共用 滑动支点轴19朝上方作用的反作用力,超过搬运台车l的自重时,就会使 搬运台车1本身浮起,这样就无法使用凸轮轨道50、 52来将被搬运物支承 台ll保持在预定高度,或者推到预定高度了。
然而,根据具有推压装置45的所述本发明的结构,藉由上述推压装置 45向上施加的推动力,能够减轻装载的被搬运物的重量对交叉连杆机构10 的载荷重量,因此,若是没有上述推压装置45的话,会因上述理由当有可 使搬运台车l浮起的大重量被搬运物,装载到被搬运物支承台11时,也能 够藉由上述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来抑制搬运台车1浮起,可确实地将被搬 运物支承台ll保持在预定高度,或确实地推到预定高度。当然,就算是在 工作区域的入口对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进行装载时的被搬运物的重量是无 法令搬运台车1浮起的小重量,工作区域的等净皮搬运物进行装配零件的作 业等使得被搬运物的重量渐渐增加,在某一个地点达到使搬运台车1浮起 的重量的情况发生时,推压装置45也能够适时地发挥其效用。
可以这样使用的搬运台车1, 一般是用卡车从制造上述搬运台车1的厂商,运输到汽车装配厂等用户方的现场,上述现场已经预先做好了使用上 述搬运台车1的搬运设备的准备。此时,为了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效率, 最好使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到下降限度位置固定好,以减少搬运台车1
整体的体积(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则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图10~图12 所示的治具60。
治具60是为了限制交叉连杆机构10的搬运台车1 (支承框架16 )侧 的共用滑动支点轴19,从被搬运物支承台ll在下降限度位置时的位置,向 接近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上升时的定位支点轴18的方向移动的。治具 60具有连接到共用滑动支点轴19侧的螺旋轴61、让上述螺旋轴61且装设 在搬运台车1侧的支承部件62、以及穿通上述支承部件62且被螺嵌在所述 螺旋轴61的松配端侧的操作用螺母63。
接下来,将详细地加以说明治具60的各个结构。共用滑动支点轴19 和螺旋轴61的连接,是使用筒体64、利用螺轴的两个连接杆65a、 65b以 及中间棒形部件66。筒体64是在,共用滑动支点轴19两端附近保留有被 止动部40的中央部区域与共用滑动支点轴19的周围可选转地被松嵌合着。 在邻接上述筒体64的轴向两侧的共用滑动支点轴19上外嵌固定着一对筒 体定位环67a, 67b,以防止上述筒体64向轴方向的游动。而且,筒体64 上突设着连接杆结合部64a,上述连接杆结合部64a在筒体64的轴向的左 右对称的两处具有与上述筒体64的轴向正交方向的螺旋孔68。这些螺旋孔 68上螺接着所述两个连接杆(螺轴)65a、 65b的内端部,可自由拆装,同 时用锁紧螺母69固定着。两个连接杆(螺轴)6&、 6纟b的外端部,以穿通 中间棒形部件66的轴向的左右对称的两处的状态,用夹着上述中间棒形部 件66的支承螺母70和紧固螺母71被固定在上述中间棒形部件66上。螺 旋轴61的内端部,以穿通中间棒形部件66的轴向的中央位置的状态,用 焊接等的方式固定在上述中间棒形部件66上,从中间棒形部件66的具有 连接杆65a、 65b侧的相反的方向(向外),向筒体64的轴向呈直角方向延 伸着。
支承部件62具有插入螺旋轴61的外端螺轴部61a的穿通孔62a,与上 述穿通孔62a轴心的直角水平方向的左右一对的支轴62b。支承部件62以 在安装板72上竖立着的左右一对的轴承部件73之间,可围绕所述左右一 对的支轴62b旋转所支承着。而且,所述安装板72,从支承着被搬运物支 承台11的支承框架16的所述共用滑动支点轴19近处的侧面,向直角横向 适当离开的位置上,使用多个螺栓72a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搬运台车l上。 其结果为,连接杆65a、 65b和螺旋轴61成为,侧面看来是自共用滑动支 点轴19,稍微朝着斜上方,但稍微向水准横向延伸的状态。
在如上安装了治具60的状态下,将操作用螺母63向紧固方向做正转操作时,则是藉由螺旋轴61、中间棒形部件66、连接杆65a、 65b和筒体 64,让共用滑动支点轴19向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时的方向(离开定位 支点轴18的方向)牵引移动。将操作用螺母63向松螺方向做反转操作时, 允许共用滑动支点轴19向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时的方向(接近定位支 点轴18的方向)移动。
因此,如前所述,如果需要让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到下降限度位置 并固定时,如图12所示,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因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 位于上升限度位置的状态时,操作用螺母63松螺到螺旋轴61的松配端的 状态下,用螺栓72a将安装板72装配到搬运台车1的预定位置上,同时, 利用其两个螺旋孔68将连接杆65a、 65b的内端螺轴部螺接到筒体64的连 接杆结合部64a上,并用锁紧螺母69固定;上述连接杆结合部64a是预先 装配到共用滑动支点轴19上的'。此时,筒体64的连接杆结合部64a,因为 重力而会朝着下方的状态下旋转,如图10B所示,因而可让连接杆结合部 64a围绕着共用滑动支点轴19旋转,使它能朝着支承部件62的方向即可。
如上所述,安装了治具60,可以对操作用螺母63做紧固方向的正转操 作,让共用滑动支点轴19向离开定位支点轴18的方向的强制地牵引移动, 使得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即可。但是实行上述操作时,需要很大的旋转 操作力量和时间,对治具60而言,也具有相当大的负荷。因此,实际^f吏用 上,最好采取适当的手段,使因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位于上升P艮度位置的 被搬运物支承台11,可以下降到下降限度位置。例如,在被搬运物支承台 11上装载具有能使被搬运物支承台11,抵抗着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下降 的重量的物体等方法。此时,随着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下降,治具60的 螺旋轴61会跟共用滑动支点轴19 一起向离开定位支点轴18的方向移动, 上述螺旋轴61的移动,可以在支承部件62的穿通孔内,向操作用螺 母63离开支承部件62的方向无阻地摇动进行。
被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到了下降限度位置时,对螺旋轴61的松配端 的操作用螺母63向紧固方向做旋转操作,使它与支承部件62顶接。这样 就解除了对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向下推的力量(除去了被搬运物支承台11 上装载的物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因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而向上升的情 况,也就是,共用滑动支点轴19向接近定位支点轴18的方向移动的情况, 能够藉由治具60的共用滑动支点轴19联动侧的操作用螺母63以及搬运台 车1侧的支承部件62的顶接来阻止上述两种情形的发生。也就是,如图10A 所示,被搬运物支承台ll被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
如上所述,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因治具60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的状 态下,将搬运台车l运输到安装现场,并设置到安装现场的搬运路径上后, 藉由对治具60的操作用螺母63向松螺方向做反转操作,藉由螺旋轴61、中间棒形部件66、连接杆65a、 65b以及筒体64等共用滑动支点轴19可向 离开定位支点轴18的方向移动,上述移动量就是操作用螺母63从螺旋轴 61后退移动的份量。这样,被搬运物支承台11能够与操作用螺母63的反 转操作联动地以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徐徐上升。如图12所示,这样将被搬 运物支承台ll上升到上升限度位置后,不需要使佣的治具60,可以拆卸下 来,在其他搬运台车1的运输上利用。治具60的拆卸,可以藉由从搬运台 车1上拆卸支承部件62侧的安装板72的作业,以及从共用滑动支点轴19 上的筒体64螺旋拆卸连接杆65a、 65b的作业进行。留在共用滑动支点轴 19侧的筒体64,只是随着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升降,跟上述共用滑动支 点轴19一起横向移动,所以没有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就算是不拆卸下治具60,也不会影响到被拍i运物支承 台11的升降。也就是,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达到上升限度位置以前,松 螺着操作用螺母63的状态下,或者其后再松螺操作用螺母63,从螺旋轴 61拔出的状态下,随着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升降,共用滑动支点轴19的 横向运动所联动的螺旋轴61,在支承部件62的穿通孔62a内,向轴向做退 出移动。因此,治具60的存在不会给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升降带来不好 影响,因此搬运台车1上就算安装着治具60,也可以在搬运路径上进行搬 运作业。
此外,对以交叉连杆机构IO支承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使用具有上述 结构的推压装置45施加上升方向的推动力时,是藉由交叉连杆Ua、 Ub 将向推压装置45水平方向作用的推动力,转换为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向 上推的推动力的,因此,交叉连杆12a、 12b的竖立角度越小,即被搬运物 支承台ll越往下下降,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向上推的推动力也随之变小。 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接近下降限度位置时,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向上推 动力则会极端地变小。
因此,将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适当加大到,能使 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从下降限度位置推到上升限度位置的 程度,以形成不让未装载被搬运物的^皮搬运物支承台11,稳固在下降限度 位置的结构时,因使用治具60,从被搬运物支承台ll稳定地固定在下降限 度位置的状态,开始松螺操作用螺母63时,被搬运物支承台ll会立即自 动地以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开始上升移动,此时,从下降限度位置达到一定 高度后,作用于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朝上的推动力会相当大。因此,装载 的被搬运物的最大重量比较起来较轻时,对处于上升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 支承台ll装载了被搬运物时,有可能发生无法以上述重量使被搬运物支承 台11进行下降的情况。这种场合,需要减小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但是 反之,当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小的时候,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ll位于下降限度位置或其附近时,这个推压装置的推动力,无法将被搬 运物支承台ll推到上升P艮度位置。换言之,可以将未装载着被搬运物的被
搬运物支承台11,稳定在下降限度位置。推压装置45如果是上述结构时, 以治具60,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固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的状态,就算松螺操 作用螺母63,被搬运物支承台ll也不会自动地开始上升,因此松螺了一段 操作用螺母63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从下降限度位置推起被搬运物支 承台11。
因此,减小上述推压装置45的施加力,形成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 物支承台11能够稳定在下降限度位置的结构时,最好以上述推压装置45 为主推压装置,再加上副推压装置,形成主推压装置45和副推压装置的结 构。所述副推压装置,是用于将未装载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从下 降限度位置推到预定高度使用的装置。也就是,为了将主推压装置45能够 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向上推的高度的目的所设置的装置。
图13和图14表示配合了副推压装置53的实施方式,上述副推压装置 53,能够安装在支承框架16侧的适当部位,如图6中使用假想线表示的副 推压装置53所示,可以装配到与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周围4处相对的支 承框架16上,由设在支承框架16上的弹簧支承部件54、穿通上述弹簧支 承部件54在一定范围内可自由垂直升降的杆55、设在上述杆55的上端的 顶接板56、在上述顶接板56和弹簧支承部件54之间松嵌合到杆55的压缩 螺旋弹簧57、以及设在被搬运物支承台11的下方与所述顶接板56相对的 顶接部件58构成。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当搬运物支承台11下降到下降 限度位置时,藉由所述顶接部件58在各弹簧支承部件54设有接住被拍殳运 物支承台11的止动螺栓59。
上述的副推压装置53形成,在装载着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 从稍微高于下降限度位置的地方下降到下降限度位置的过程中,被搬运物 支承台11侧的各顶接部件58通过支承框架16侧,来压缩各压缩螺旋弹簧 57的结构。由于当被搬运物支承台11达到顶接部件58能够用止动螺栓59 接住的下降限度位置时,副推压装置53的各压缩螺旋弹簧57被压缩时, 因此,此时的所述下降限度位置的压缩反作用力的强度,则是能够将未装 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推到预定高度位置的强度。具体地说,各 压缩螺旋弹簧57能够将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推到能让作 为主推压装置的所述推压装置45的推动力,继续向上推的高度,也就是, 从下降限度位置直到预定高度,将未装载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11向上 推到各压缩螺旋弹簧57达到较伸长限度高度稍微低的预定高度的强度。
因此,只有作为主推压装置的所述推压装置45,无法让未装载着祐J殳 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ll从下降限度位置进行上升移动,但是,使用副推压装置53的推动力,可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从下降限度位置,推到 所述预定高度位置以后,接着,作为主推压装置的所述推压装置45的推动 力可以将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11从所述预定高度位置,推到上升限度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不必过分地加大作为主推压装置的所述推压装置45的推动 力,就能够确实地将未装载被搬运物的被搬运物支承台ll从下降限度位置 上升移动到上升限度位置。从使用治具60,将被搬运物支承台11固定在下 降限度位置的状态,藉由松螺操作用螺母63的操作,能够立即自动地让被 搬运物支承台ll开始上升。
产业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可运用到在搬运路径途中,需要转 换支承被搬运物(如汽车机身等)的支承高度的汽车装配线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能够在一定的行走路径上行走的搬运台车上,藉由交叉连杆机构支承有被搬运物支承台使其可升降,所述交叉连杆机构上,设有与交叉连杆机构的起伏运动而联动的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用凸轮从动辊,所述搬运台车的行走路径中,设有将所述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向上推的升降用凸轮轨道;其中,设置有将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向上升方向推动的推压装置,上述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强度设定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中,未装载被搬运物时,可以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移动;但当被搬运物支承台中,装载着被搬运物时,则允许以上述载荷重量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下降。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推压装置,由水平方向的螺旋弹簧构成,上述螺旋弹簧被插装在交叉连 杆机构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侧的滑动连杆端与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之间,用 于将上述交叉连杆机构向竖立的方向推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交叉连杆机构具有并排布置的一对交叉连杆,上述一对交叉连杆的被搬 运物支承台侧的滑动连杆端,藉由连接轴互相连接;上述连接轴上连接着多个拉伸轴杆的 一端,上述拉伸轴杆是与上述连接轴正交且水平方向并排设置而成;被搬运物支承台上设置有支承各拉伸轴杆的支承部件,使各拉 伸轴杆可自由向轴方向移动;在上述支承部件和各拉伸轴杆的松配端侧的 弹簧支架之间,具有压缩螺旋弹簧外嵌在各拉伸轴杆上,上述压缩螺旋弹 簧用以将交叉连杆才几构向竖立方向推动的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强度设定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处于未装载搬运物 的状态时,无法使位于下降限度位置的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移动,当 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已从下降限度位置上升到预定高度时,可以使上述 被搬运物支承台,从上述预定高度位置上升移动,直到上升限度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强度设定成,可以使被搬运物支承台未装载搬运物时, 从下降限度位置上升移动到上升限度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推压装置由主推压装置和副推压装置构成,上述主推压装置用于使,被 搬运物支承台处于未装载搬运物的状态下,使从下降限度位置上升到预定 高度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移动到上升限度位置;上述副推压装置用于 使,位于下降限度位置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移动到所述预定高度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具有第一凸轮从动辊和第二凸轮从动辊,上述第一凸轮从动辊,直接被轴接在交叉连杆机构的连杆上;上述第二凸轮从动辊, 被肘杆的折弯部轴接,上迷肘杆是插接在交叉连杆机构的连杆和搬运台车 侧之间的;上述升降用凸轮轨道,具有第一凸轮轨道和第二凸轮轨道,上 述第一凸轮轨道,藉由第一凸轮从动辊,将4皮搬运物支承台推到中间高度, 上述第二凸轮轨道,藉由第二凸轮从动辊,将被搬运物支承台从中间高度 推到上升限度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交叉连杆机构并列设置着当被搬运物支承台上升到上升限度位置时,使 交叉连杆机构保持竖立姿势的自动锁定装置,上述自动锁定装置设有解锁 用凸轮从动辊。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使 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抵抗着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动力,保持在下降位置的治 具,上述治具设有操作用螺旋部件,对应于旋转操作量,允许上述推动力 推动被搬运物支承台进行上升运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治具与搬运台车形成自由拆装的结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治具形成,在一直旋转操作所述操作用螺旋部件,直到被搬运物支承台达到上升限度位置,或者卸下上述操作用螺旋部件的状态下,被搬运物 支承台可在下降限度位置和上升限度位置之间升降,而不必旋转操作上述 操作用螺旋部件的结构。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被搬运物支承台藉由交叉连杆机构被支承在搬运台车上可自由升降, 上述交叉连杆机构设有左右一对的交叉连杆和共用滑动支点轴,其中,共 用滑动支点轴连接着上述两个交叉连杆的拥i运台车側的滑动连杆端;所述 治具具有,被连接在上述共用滑动支点轴侧的螺旋轴、装设在被搬运物支 承台侧面的搬运台车上且穿通上述螺旋轴的支承部件、以及穿通上述支承 部件且被螺嵌在所述螺旋轴的松配端側的操作用螺母;藉由上述操作用螺 母的紧固操作,来使被搬运物支承台下降。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 所述共用滑动支点轴可自转地松嵌合着筒体,在上述筒体和上述支承部件 的中间位置上,配置着与上述筒体平行的中间棒形部件,上述中间棒形部件和上述筒体,被连接杆连接在上述筒体的轴向的两个部位;上述螺旋轴的内端部,在所述两个连接杆的中间位置上,被装配到所述中间棒形部件上;所述支承部件,在搬运台车侧设有竖立的轴承部件上,可围绕着与所 述筒体平行的支轴周围旋转地被轴支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筒体设有连接杆结合部,用以将所述两个连接杆结合成自由拆装的结 构;所述两个连接杆、中间棒形部件、螺旋轴、操作用螺母、支承部件、 以及轴承部件而成的治具,形成能够从搬运台车拆装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所述搬运装置具有可自由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承台,以底侧的凸轮轨道进行控制。不必增加搬运台车本身的自重,则可加大搬运物的最大容许装载重量,其中,在搬运台车上藉由交叉连杆机构支承着被搬运物支承台,所述交叉连杆机构上设有与交叉连杆机构的起伏运动联动,而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在搬运台车的行走路径中设有将所述升降用凸轮从动辊向上推的升降用凸轮轨道的所述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还设有给所述被搬运物支承台施加朝上升方向的推动力量的推压装置。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动力强度设定成,当被搬运物支承台未装载被搬运物时,可以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进行上升;当被搬运物支承台装载着被搬运物时,则允许以上述被搬运物的载荷,使上述被搬运物支承台下降。
文档编号B61B13/12GK101547821SQ20088000079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
发明者杉本克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