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中梁枕梁组合装置以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90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使中梁更好的承受来自于各个方向的力。例如当中梁的某一侧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较大,而另一侧较小,则横向加强筋6可以为奇数个,为非对称设置。垂向加强筋6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可沿纵向方向排布,具体数量以及排布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在此并不加以限定。
[0039]为了实现中梁与其他组件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垂向加强筋6以及上翼缘I上铸造深孔7,以便于中梁与其他组件的配合连接,深孔7的形状取决于与中梁结构连接的其他组件的结构。优选的,深孔7不为通孔,因此垂向加强筋6可以承受垂直方向的力。
[0040]在上述实施的基础上,若中梁的两侧有其他组件与中梁连接,则垂向立筋4的高度可以低于上翼缘1,此时其他组件与垂向立筋4的顶端43以及上翼缘I的边缘11焊接固定,这样设计可以保证其他组件在承受垂向力的时候,垂向立筋11为其他组件提供垂向支撑,在其他组件受到水平方向的力时,上翼缘I的边缘11为其他组件提供水平方向力的支撑。
[004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中梁还包括:心盘17,心盘17位于中梁的底部,且与下翼缘2连接,心盘17用于与车辆的转向架进行连接。
[004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中梁在实际成形过程中为一体式铸件,可利用金属模具浇铸而成,提高中梁的铸造精度,采用一体式铸件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焊接式“几”字形中梁存在的焊接变形,从而防止中梁在与其他工件组装时由于中梁产生的焊接变形而需要将中梁切削缩短的问题。
[0043]实施例三
[00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该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包括:枕梁8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中梁,枕梁8通过垂向立筋4与中梁焊接固定。
[0045]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通过中梁与枕梁8通过垂向筋4进行焊接固定,使得中梁在与枕梁8进行焊接固定时,焊缝向远离中梁腹板3的方向移动,因此当中梁向枕梁传递纵向力时中梁可以将力通过垂向立筋4传递枕梁,此时焊缝的受力状态良好,提高了焊缝的疲劳寿命,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0046]具体的,枕梁8包括下盖板81、水平设置的上盖板82以及与上盖板82相垂直设置的枕梁腹板83,其中,枕梁腹板83的上端面与上盖板8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枕梁腹板83的下端面与下盖板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枕梁腹板83的侧端面与垂向立筋4焊接固定。上盖板82与上翼缘I焊接固定,下盖板81与下翼缘2焊接固定。其中,上盖板82的厚度与上翼缘I和垂向立筋4的高度差相等,此时可以使得上盖板82的上表面与上翼缘I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枕梁8的上盖板82承受垂向力时,垂向立筋4可以为上盖板82提供垂向支撑,在枕梁8的上盖板82承受水平方向的力时,中梁上翼缘I的边缘11可以为上盖板82提供水平方向力的支撑。
[0047]可选的,枕梁8的枕梁腹板83的侧端面的形状与垂向立筋4相匹配,例如,若垂向立筋4包括水平延伸部41,则枕梁腹板83的侧端面适应性的带有一凹陷部以与水平延伸部41配合进行焊接。若水平延伸部41与垂向立筋4连接的折弯位置42为圆弧状,则枕梁腹板83的侧端面的凹陷部带有一圆弧凸起状,与中梁结构的垂向立筋4相匹配。
[004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中,枕梁8的下盖板81包括第二水平部810和第二折弯部811,第二折弯部811向下弯折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与中梁下翼缘2的第一折弯部22向上弯折的第一预设角度相等,并且第二折弯部811的下表面与第一折折弯部22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焊接固定,即第二折弯部811与第一折弯部22对接焊接,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枕梁的下盖板81承受外力时,由于焊缝与中梁下翼缘2的第一折弯部22以及枕梁下盖板81的第二折弯部811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焊缝的受力状态更好,提高了焊缝的疲劳寿命,改善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省去现有技术的加强板。
[0049]实施例四
[00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货车,该铁路或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为了更好的说明中梁枕梁组合装置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对中梁枕梁组合装置与车钩连接时的受力进行说明,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与车钩连接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当铁路货车在行进时,由车钩9带动铁路货车的车体行进,具体的,车钩9与中梁连接,带动中梁,当中梁承受来自车钩9的拉力时,中梁将力传到枕梁8,然后枕梁8将力传递到下侧梁(图中未示出),由中梁、下侧梁共同传递车钩9的拉力,当中梁将车钩9的力传递到下侧梁时,主要由枕梁8的枕梁腹板83与中梁连接的焊缝承受力,由于中梁的垂向立筋4承受了来自于车钩的部分力,减轻了焊缝的受力,因此提高了焊缝的疲劳寿命,改善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车辆使用寿命。
[00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中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方向的上翼缘、两个下翼缘以及两个垂直方向平行的中梁腹板,所述上翼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梁腹板的顶部连接,所述两个中梁腹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两个下翼缘连接,所述两个下翼缘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中梁腹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中梁还包括至少一个的垂向立筋,所述垂向立筋设置在所述中梁腹板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立筋上设置有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位于所述下翼缘上且与所述垂向立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中梁内部的至少一个横向加强筋以及至少一个垂向加强筋; 所述垂向加强筋的上端与所述上翼缘连接或者与所述横向加强筋连接; 所述横向加强筋平行于所述上翼缘,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中梁腹板的内壁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垂向加强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立筋的高度低于所述上翼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向上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一种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枕梁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中梁,所述枕梁通过所述垂向立筋与所述中梁焊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包括下盖板、水平设置的上盖板以及与所述上盖板相垂直设置的枕梁腹板; 所述枕梁腹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枕梁腹板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枕梁腹板的侧端面与所述垂向立筋焊接固定; 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上翼缘焊接固定; 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下翼缘焊接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垂向立筋的高度差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向下弯折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与所述下翼缘的第一折弯部向上弯折的第一预设角度相等,并且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表面与该第一折弯部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焊接固定。10.一种铁路货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梁枕梁组合 目.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梁、中梁枕梁组合装置以及铁路货车,其中,中梁包括:水平方向的上翼缘、两个下翼缘以及两个垂直方向平行的中梁腹板,所述上翼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梁腹板的顶部连接,所述两个中梁腹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两个下翼缘连接,所述两个下翼缘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中梁腹板的方向延伸,所述中梁还包括至少一个的垂向立筋,所述垂向立筋设置在所述中梁腹板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梁、中梁枕梁组合装置及铁路货车,通过在中梁的中梁腹板上铸造垂向立筋,从而改变枕梁腹板与中梁的焊接位置,改善焊缝的受力状态,提高了焊缝的疲劳寿命,使得车辆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IPC分类】B61F1/00
【公开号】CN204641769
【申请号】CN201520145553
【发明人】王军松, 程伟, 娄连华, 伊永峰, 李华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