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14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折叠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自行车,它包括主动轮盘、后驱动轮、后支架、中部支架、带车座的立梁、横梁、前叉管、车把及大拐在内的折叠自行车本体,在所述主动轮盘与后驱动轮之间设有二级传动装置;所述二级传动装置包括二级大轮、二级小轮及二级小中轴;所述二级大轮与二级小轮为同体双轮,并装配在所述二级小中轴上;所述二级小中轴固定在所述中部支架上,二级小中轴的两端设有折轴;所述主动轮盘与二级小轮由一级传动链条连接;所述后驱动轮与二级大轮由二级传动链条连接。
为了使折叠更加方便且便于调节一级传动链条的松紧,所述二级小中轴通过偏心轮固定在所述中部支架上。
所述设在二级小中轴两端的折轴是带有轴套的螺杆。
为了使后支架能够简单方便地折叠,所述后支架的中部设有一活动连接处,该连接处设有双插头,并以双钩固定连接。
所述立梁为两根,下部分别固定在中部支架上,顶部连接在一起。
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折点,为了方便折叠,折点处设有弧键,弧键包括与手柄连动的锁扣及与锁扣相应的槽板。
为了使折叠后的自行车体积更小,使用时又能确保安全可靠,所述前叉管及车把可以分离,车把包括把手及车把立管,车把立管的下部设于前叉管内,车把立管内设有实心的通轴,车把立管的下部设有斜塞,上、下定位套与通轴固定连接,斜塞位于上、下定位套之间,被定位在通轴上。
为了使大拐能够方便折叠,而且使用过程中又不至于自动折回,所述右大拐的中部设有与主动轮盘盘体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是在所述主动轮盘的轴套上设有凸头,凸头与设在大拐臂上的移动套管活动连接。
所述自行车本体中包括有手闸和脚闸,为了使闸线能够随意进出,方便折叠,所述手闸的闸体处设有小槽;所述脚闸由一体的闸柄与闸体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巧妙地在现有脚踏车的主动轮盘与后驱动轮之间加设了一个二级传动装置,使得在脚踏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后驱动轮的转速提高,从而可以将车轮相应缩小,行车速度却不降低,车轮缩小了的自行车一方面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及重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折叠后它的体积比现有的折叠自行车要小许多,更加易于存放及携带,完全可以随身携带并放置在室内,免去了存车及丢车之忧。本实用新型外观小巧,结构合理,还满足了人们爱骑小车的心理,让骑车人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而且安全、舒适,非常适合老人及体弱者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级小中轴与中部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弧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把立管及前叉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把把手及车把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二级小中轴12通过偏心轮13固定在中部支架4上,二级小中轴12与偏心轮13为一体,偏心轮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空心可以降低重量,但实心会更坚固,图3中的偏心轮13是空心的。中部支架4上延伸出偏心轮套41,偏心轮套41通过紧固部件14将偏心轮13紧固在偏心轮套41中,松开紧固部件14,转动偏心轮13可以调节一级传动链条15的松紧,调节完毕后将紧固部件14拧紧即可。二级小中轴12的两端设有折轴,折轴是带有轴套的螺杆。



图1所示,后支架3的中部设有一活动连接处,该连接处设有双插头,并以双钩31固定连接。双钩31由手柄32控制,当打开双钩31,后支架3的下半部分与车后轮一同折回,后支架3的上半部分单独折回。后支架3上部的顶端与立梁6枢接,并籍弧销17将车座5固定在立梁上6,当进行折叠时,松开弧销17,将车座5取下,放置在自行车包装袋的空闲处。
立梁6为两根,下部分别固定在中部支架4上,顶部连接在一起。为了折叠方便,减小折叠后车的体积,折叠后后轮19可以位于两根立梁6中间。

图1所示,横梁7的中部设有折点,折点处设有弧键,如图4所示,弧键包括与手柄20连动的锁扣21及与锁扣21相应的槽板22。按下手柄20,锁扣21下行,解锁,放开手柄20,锁扣21即自行锁进槽板22内。
如图5、图6所示,车把与前叉管8是可以分离的,车把包括把手23及车把立管24,把手23及车把立管24为一体的,但通过连接处的小轴可以进行折叠。车把立管24的下部设于前叉管8内,车把立管24内设有实心的通轴,通轴有增加车把立管24强度的作用,当车把立管24断裂时,不会出现危险。车把立管24的下部设有斜塞26,上、下定位套27、28与车把立管24固定连接,斜塞26位于上、下定位套27、28之间,被套设定位在车把立管24上。车把立管24可以在斜塞26内转动,并带动斜塞26上、下移动,斜塞26上移时,斜塞26通过车把立管24壁与前叉管8内壁涨接,车把立管24与前叉管8固定在一起,斜塞26下移时,斜塞26复位,车把立管24与前叉管8分离,将车把与前叉管8分开,车把放置在自行车包装袋的空闲处。车把的两个把手23与车把立管24通过折轴29铰接,并通过位于两个把手23连接处滑键30的下移将位置固定,滑键30由一手柄31控制,手柄31位于车把立管24的顶端,当转动手柄31时,滑键30可以上下移动,当滑键30下移时,将把手23定位,并使车把立管24与前叉管8连接固定,当滑键30上移时,可以将把手23拆下,并使车把立管24与前叉管8分离,滑键30与通轴间设有装配螺纹。
车闸分为手闸和脚闸,一般前闸采用手闸,其操纵部位安装在车把的把手23附近,手闸闸体装闸线处设有小槽,可以使闸线随意进出,闸线在折叠时随车把一起放置。后闸一般采用脚闸,较好的是采用脚踏后闸的形式,即闸柄与闸体为一体,用轴装在后架上,踏动闸柄即可制动。

图1所示,右大拐9的中部设有与主动轮盘1盘体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是在主动轮盘的轴套上设有凸头,凸头与设在大拐9臂上的移动套管91活动连接。使用时凸头卡设在移动套管91内,保证大拐不会在使用时折回,折叠时将移动套管91自凸头上退下,由于主动轮盘1的轴套上设有折轴111,折轴111与大拐9相连,使大拐9能够折回。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过程是摘下前闸闸线,拆下车把,拆下车座,折回后轮,折回大拐,折回前轮,折叠后的效果如图7所示,折叠好的自行车即可以装在随身携带的包装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它包括主动轮盘、后驱动轮、后支架、中部支架、带车座的立梁、横梁、前叉管、车把及大拐在内的折叠自行车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轮盘与后驱动轮之间设有二级传动装置;所述二级传动装置包括二级大轮、二级小轮及二级小中轴;所述二级大轮与二级小轮为同体双轮,并装配在所述二级小中轴上;所述二级小中轴固定在所述中部支架上,二级小中轴的两端设有折轴;所述主动轮盘与二级小轮由一级传动链条连接;所述后驱动轮与二级大轮由二级传动链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小中轴通过偏心轮固定在所述中部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在二级小中轴两端的折轴是带有轴套的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的中部设有一活动连接处,该连接处设有双插头,并以双钩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梁为两根,下部分别固定在中部支架上,顶部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折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折点处设有弧键,弧键包括与手柄连动的锁扣及与锁扣相应的槽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管及车把可以分离,车把包括把手及车把立管,车把立管的下部设于前叉管内,车把立管内设有实心的通轴,车把立管的下部设有斜塞,上、下定位套与通轴固定连接,斜塞位于上、下定位套之间,被定位在通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大拐的中部设有与主动轮盘盘体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是在所述主动轮盘的轴套上设有凸头,凸头与设在大拐臂上的移动套管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本体中包括有手闸和脚闸,所述手闸的闸体处设有小槽;所述脚闸由一体的闸柄与闸体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它可以在脚踏速度不变,车子的行进速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将车轮缩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自行车,它包括主动轮盘、后驱动轮、后支架、中部支架、带车座的立梁、横梁、前叉管、车把及大拐在内的折叠自行车本体,在所述主动轮盘与后驱动轮之间设有二级传动装置;所述二级传动装置包括二级大轮、二级小轮及二级小中轴;所述二级大轮与二级小轮为同体双轮,并装配在所述二级小中轴上;所述二级小中轴固定在所述中部支架上,二级小中轴的两端设有折轴;所述主动轮盘与二级小轮由一级传动链条连接;所述后驱动轮与二级大轮由二级传动链条连接。本实用新型重量轻,折叠后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B62K3/00GK2564460SQ0225305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6日
发明者徐光 申请人:徐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