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720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后车体的宽度不变而长度可以縮
短的内折叠自行车。
技术背景自行车的发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 程度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自行车将会成为人们外出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对自 行车使用方便性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近年来折叠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也应运而生,其使 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能虽有提高,但是多数都是体积大、车体重,不便于存放和携带。如当 前市售的各种折叠自行车,其共同的不足都是从车架中间折叠,縮短了长度却增加了宽度, 折叠后体积较大,只是方便了上下楼;再就是折叠后外形不规则,携带时的方便性及美观性 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自行车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 全合理、存放及携带方便,折叠后车体的宽度不变而长度可以縮短的内折叠自行车。 为实现其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种内折叠自行车是由车架、前车叉、后车叉、前轮、后轮、车把、车座和链条驱动 机构组成,车架前端有前车叉转向立管固定孔,后端有座管固定插管,座管固定插管下端前 面焊接有中轴固定孔后面焊接有后车叉转轴固定孔;前车叉左侧通过转动机构和车把立管 下端固定接连,右侧通过带弹性的视觉校正带与车把连接;后车叉肩部与车架后端由磁性 接连机构和PU减震器连接。车架是与地面平行的方管或圆管,后端的座管固定插管与地面 有大于60度的夹角。车叉左侧固定有可使车把左转90度再向后折大于90度的车把折叠 装置。后车叉可绕后车叉转轴固定孔转动,使后轮可转到车架横梁下面,其肩部通过大帽螺 栓固定有PU减震机构与车架后端固定的磁性装置相吸连接。车叉右侧与车把连接的视觉 校正带为软质带弹性的松紧带。车把左侧立管和弹性视觉校正带中间固定有折叠起来的车 包。车体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自行车相比有如下优点主要是汲取了现有自行车及折叠自行 车之长,使其后轮可折叠到车架横梁下面,折叠后不增加自行车的宽度而縮短了长度,使其 体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縮小,提高了折叠自行车使用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和便携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视图。[0011] 如图(l)前轮、(2)前车叉、(3)转向车把立管、(4)视觉校正软背带、(5)车把、 (6)车架、(7)中轴、(8)后车叉转动轴、(9)后车叉、(10)后轮、(11)减震器、(12)后泥瓦、 (13)链条、(14)曲柄、(15)驱动链轮、(16)座管、(17)车座、(18)飞轮。
具体实施方式内折叠自行车是由车架(6)、前车叉(2)、后车叉(9)、前轮a)、后轮ao)、车把 (5)、车座(17)和链条驱动机构组成,车架(6)前端有前车叉(2)转向把立管(3)固定孔, 后端有座管(16)固定插管,座管(16)固定插管下端前面焊接有中轴(7)固定孔后面焊接 有后车叉转轴(8)固定孔;前车叉(2)左侧通过转动机构和车把立管(3)下端固定接连,右 侧通过带弹性的视觉校正带(4)与车把(5)连接;后车叉(9)肩部与车架(6)后端由磁性 接连机构和PU减震器(11)连接。车架(6)是与地面平行的方管或圆管,后端的座管(16) 固定插管与地面有大于60度的夹角。前车叉(2)左侧固定有可使车把(5)左转90度再向 后折大于90度的车把(5)折叠装置。后车叉(9)可绕后车叉转动轴(8)转动,使后轮(10) 可转到车架(6)横梁下面,其肩部通过大帽螺栓固定有PU减震器(11)与车架(6)后端固 定的磁性装置相吸连接。前车叉(2)右侧与车把(5)连接的视觉校正带(4)为软质带弹性 的松紧带。车把(5)左侧立管(3)和弹性视觉校正带(4)中间固定有折叠起来的车包。 使用过程折叠时右手抓住车座(17)把后轮(10)提起,右脚踩后轮(10)中轴处 使减震器(11)与车架(6)后端固定的磁性装置分开,后轮(10)和后车叉(9)可绕后车叉 转动轴(8)转动,使后轮(10)可转到车架(6)横梁下面,松开座管快折使车座(17)落下; 上提车把(5)使车把立管(3)固定销从前车叉(2)立管中拔出,向左旋转车把(5)90度然 后向后转动大于90度固定即可;视觉校正带(4)可用作提手或是背带。展开时按上面的顺 序逆向操作即可。
权利要求内折叠自行车是由车架、前车叉、后车叉、前轮、后轮、车把、车座和链条驱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前端有前车叉转向立管固定孔,后端有座管固定插管,座管固定插管下端前面焊接有中轴固定孔后面焊接有后车叉转轴固定孔;前车叉左肩通过转动机构和车把立管下端固定接连,右肩通过带弹性的视觉校正带与车把连接;后车叉肩部与车架后端由磁性接连机构和PU减震器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架是与地面平行的方管或圆管, 后端的座管固定插管与地面有大于60度的夹角。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车叉左侧固定有可使车把 左转90度再向后折大于90度的车把折叠装置,车把立管下部有可插入前叉立管中的固定 销。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车叉可绕后车叉转轴固定 孔转动,使后轮可转到车架横梁下面,其肩部通过大帽螺栓固定有PU减震机构与车架后端 固定的磁性装置相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车叉右侧与车把连接的视觉校正带为软质带弹性的松紧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左侧立管和弹性视觉校正带 中间固定有折叠起来的车包。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体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
专利摘要内折叠自行车是由车架、前车叉、后车叉、前轮、后轮、车把、车座和链条驱动机构组成,前车叉肩部通过转动机构和车把立管下端固定接连,右侧通过带弹性的视觉校正带与车把连接;后车叉肩部与车架后端由磁性接连机构和PU减震器连接。后车叉可绕后车叉转轴固定孔转动,使后轮可转到车架横梁下面,其肩部通过大帽螺栓固定有PU减震机构与车架后端固定的磁性装置相吸连接。车把左侧立管和弹性视觉校正带中间固定有折叠起来的车包。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自行车相比有如下优点主要是汲取了现有自行车及折叠自行车之长,使其后轮可折叠到车架横梁下面,折叠后不增加自行车的宽度而缩短了长度,使其体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缩小,提高了折叠自行车使用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和便携性。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506426SQ2009200923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魏红军 申请人:魏红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