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918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hydraulicbrakedevice),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降低风阻、方便维修且煞车线走线较顺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自行车产品已经形成全世界推广的环保产品,无论其运动兼具节能的特色或都市代步的功能,都令自行车市场不断拓展。在此种风气之下,市场上出现具备较佳煞车效果的自行车油压碟煞,油压碟煞相较于传统机械碟煞,更具有煞车力稳定、力量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自行车油压碟煞已经逐渐变成自行车高品质车辆的代表性配件之一。

目前自行车油压碟煞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为全油压碟煞,另一种为半油压式碟煞。前述全油压式自行车油压碟煞大部分都使用在平把自行车上,若是厂商意图在弯把公路车上加装自行车油压碟煞,将遭遇现有全油压式变速把手价格昂贵且选择不多的困境;因此,大部分变速把手都是使用机械式碟煞夹器。若是要采用自行车油压碟煞时,必须将内含活塞的油压机构单独装置在竖管下方,这样的做法会产生更大的风阻。

另外的半油压式在自行车上装配时,除了须安装于自行车上与轮子对应的碟盘与油压夹器之外,尚须装设一组由把手带动煞车线转换油压的油压机构。其中,煞车线会连接到油压机构中的油压活塞,再经由油管将压力传递至油压夹器进行煞车。此种已知自行车油压碟煞的油压机构大多是凸出装置车身上,然而此种做法会有风阻大、重量重且影响整体外观的问题。另外,半油压式碟煞虽可安装于车手竖杆内,但此种做法的安装程序复杂,且更换困难。

由此可知,目前市场上缺乏一种可降低风阻、方便维修且煞车线走线较顺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故相关业者正在寻求其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其透过结构简化以及机械式带动油压缸,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再者,带动件可顺着车身管体与油压碟煞装置连接,且油压碟煞装置整合在车把手前端或车首竖杆前端,配合流线外型可大幅地降低风阻。此外,油盖设于壳体的远端且油盖孔朝上,其结合油压缸设于车身管体前端的结构,不但维修方便且走线较顺。另外,长度小于高度的壳体可以缩小体积并减轻重量,而且还能降低制造的成本。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其设置于自行车的一车身管体上。此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包含壳体、油压单元、油管以及碟煞单元,其中壳体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油路、一近端、一远端、一长度及一高度。近端可拆卸地设置于车身管体上,且高度由近端至远端递减,远端朝向自行车的行进方向。长度小于高度。再者,油压单元包含油压缸、活塞及带动件。油压缸设于容置空间中。活塞设于油压缸中,且活塞用以控制油路的压力。带动件连接带动活塞以供煞车操作。油管衔接油路。碟煞单元连接油管,且碟煞单元受控于油管的压力。

借此,本发明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透过结构简化以及机械直接推动油压缸,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再者,带动件可顺着车身管体与油压碟煞装置连接,而油压碟煞装置整合在车把手前端,且油压碟煞装置与车身管体沿迎风方向彼此平行重叠设置,不但没有增加迎风面的面积,同时制造出流线的低风阻外型来大幅地降低自行车行进时的风阻。此外,长度小于高度的壳体可以缩小体积并减轻重量,亦可降低制造的成本。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车身管体可为把手管,而壳体可呈流线型,带动件可为煞车线。前述壳体可包含至少一枢耳,此枢耳环绕锁接车身管体。枢耳可呈环状,车身管体可呈圆管状,且枢耳的形状对应车身管体的形状。此外,前述油管可朝向地面,车身管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带动件的位移方向。自行车的行进方向为y轴正方向,而车身管体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壳体的近端朝向y轴负方向,远端朝向y轴正方向,且油压缸设于近端与远端之间。前述壳体可包含油盖孔与油盖,其中油盖孔位于壳体的远端且朝向远端的上方。油盖可拆卸地盖合油盖孔。前述储油槽可设于远端且对应油盖孔,此储油槽连接油压缸。另外,前述近端的高度可大于等于车身管体的直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其设置于自行车的车身管体上。此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包含车首竖杆、壳体、油压单元、油管及碟煞单元,其中壳体具有一近端、一远端、一长度及一高度,且壳体内设有至少一容置空间与至少一油路,容置空间向外开设一开孔,近端配合车首竖杆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管体上。壳体的高度由近端至远端递减,而远端朝向自行车的行进方向,且长度小于高度。另外,油压单元连接壳体。油压单元包含油压缸、活塞以及带动件。油压缸设于容置空间中。活塞设于油压缸中,且活塞用以控制油路的压力。至于带动件通过开孔而连接带动活塞,且带动件可供煞车操作。此外,油管衔接油路。碟煞单元则连接油管,且碟煞单元受控于油管的压力。

借此,本发明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透过结构简化以及机械直接推动油压缸,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再者,带动件可顺着车身管体与油压碟煞装置连接,而油压碟煞装置整合在车首竖杆前端,且油压碟煞装置与车身管体沿迎风方向彼此平行重叠设置,不但没有增加迎风面的面积,同时制造出流线低风阻外型而大幅地降低自行车行进时的风阻。另外,长度小于高度的壳体可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以及降低制造的成本。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近端的高度大于等于车身管体的直径。前述车身管体可为把手管,壳体可呈流线型,而带动件可为煞车线。此外,前述壳体可包含至少二定位孔与至少二定位螺丝,而车首竖杆包含至少二锁固孔,二锁固孔分别对齐二定位孔。各定位螺丝可贯穿地位移于其中一定位孔与其中一锁固孔中,壳体与车首竖杆彼此透过二定位螺丝螺锁定位。前述油管可朝向地面,且车身管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带动件的位移方向。再者,前述壳体可包含油盖孔与油盖,油盖孔位于壳体的远端且朝向远端的上方。油盖可拆卸地盖合油盖孔。前述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可包含储油槽,此储油槽设于远端且对应油盖孔,储油槽连接油压缸。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其设置于自行车的车身管体上。此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包含一车首竖杆、一壳体、二油压单元、二油管以及二碟煞单元。其中壳体具有一近端、一远端、一长度及一高度,且壳体内设有二容置空间与二油路。壳体配合车首竖杆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管体上。高度由近端至远端递减,近端的高度大于等于车身管体的直径,而远端朝向自行车的行进方向,且长度小于高度。再者,二油压单元均连接壳体,且各油压单元包含油压缸、活塞以及带动件。油压缸设于容置空间中,活塞设于油压缸中,且活塞用以控制其中一油路的压力。带动件则连接带动活塞以供煞车操作。二油管分别衔接二油路,且二碟煞单元分别连接二油管。各碟煞单元受控于对应的其中一油管的压力。二油压单元的二带动件的位移方向彼此平行且相反。

借此,本发明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透过平行且相反位移的带动件控制油压单元,并利用机械直接带动油压缸,其结构简单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此外,双油压单元设置靠近壳体的近端,而且双油压单元上下交错设置,不但有效地利用了壳体近端的空间较大的优势,而且还能缩减壳体沿行进方向的长度,既可缩小体积亦可减轻重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各带动件的位移方向为x轴方向,而自行车的行进方向为y轴方向,各油管的延伸方向为z轴方向。车身管体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二带动件对应z轴方向的水平高度彼此相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安装于车首竖杆的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绘示依据图1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的正视图;

图5a是绘示图4的剖线5a-5a的剖视图;

图5b是绘示图4的剖线5b-5b的剖视图;

图5c是绘示图4的剖线5c-5c的剖视图;

图6是绘示图4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绘示图6的剖线7-7的剖视图;

图8a是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安装于把手管的示意图;

图8b是绘示图8a的侧视图;

图9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另外,为了定义各种方向,附图中绘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7,图1是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安装于车首竖杆120的示意图。图2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的爆炸图。图3是绘示依据图1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的正视图。图5a是绘示图4的剖线5a-5a的剖视图。图5b是绘示图4的剖线5b-5b的剖视图。图5c是绘示图4的剖线5c-5c的剖视图。图6是绘示图4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的侧视图。图7是绘示图6的剖线7-7的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其设置于自行车的车身管体110上,此车身管体110为把手管,且把手管朝向x轴方向设置。此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包含一壳体200、二油压单元300a、300b、二油管400a、400b以及二碟煞单元500a、500b。

壳体200呈流线型且具有一近端210、一远端220、两个容置空间230a、230b、两条油路240a、240b、两个储油槽250a、250b、油盖孔260、油盖270、长度l以及高度h。其中近端210配合车首竖杆120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管体110,而且近端210透过螺丝锁接于车首竖杆120。近端210与车首竖杆120的一端组接后的形状刚好等于车身管体110的剖面形状,使车身管体110可以穿设于近端210与车首竖杆120之间,车首竖杆120垂直地连接车身管体110,而且车身管体110、车首竖杆120及近端210三者彼此可以紧密接合不松脱。近端210与车首竖杆120的剖面各自呈半圆形,且车身管体110的剖面形状可为圆形或为其他形状,而本实施例的车身管体110为把手管,其剖面形状为圆形。再者,近端210朝向y轴负方向,而远端220则朝向y轴正方向,且远端220所朝方向等于自行车的行进方向。壳体200的近端210具有一最大高度h,此高度h由近端210至远端220递减,由于近端210与车首竖杆120的一端锁接后会紧密包覆且连接车身管体110,因此近端210的最大高度h大于等于车身管体110的直径。此外,容置空间230a与容置空间230b各自沿x轴方向而向外开设相对应的两个开孔。详细地说,容置空间230a呈圆柱状且贯通壳体200,此容置空间230a向外开设二开孔,此二开孔呈圆形。另外,容置空间230a、230b分别连接油路240a、240b,且容置空间230a、230b分别设有油压单元300a、300b以分别控制油路240a、240b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容置空间230a、230b是沿z轴方向而上下设置于壳体200之内,亦即容置空间230a在上而容置空间230b在下,致使壳体200的长度l可以小于高度h,此结构比以往已知的长度l大于高度h的形状拥有较小的壳体200体积,因此在有效地利用空间的条件下,本实施例不但能减轻壳体200的重量,还可进一步降低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的制造成本。而且容置空间230a、230b所设位置靠近壳体200的近端210,其在搭配壳体200为流线型的条件下,本发明可透过结构简化与特殊外型来实现大幅降低行进风阻的目的。此外,二储油槽250a、250b设于壳体200之内且靠近远端220。二储油槽250a、250b分别连接二油压单元300a、300b,且二储油槽250a、250b均对应油盖孔260。油盖孔260靠近壳体200的远端220且朝向远端220的上方,亦即朝向z轴正方向。油盖270可拆卸地盖合油盖孔260;换句话说,油盖270的形状与油盖孔260的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一样,因此油盖270可透过螺丝螺锁于壳体200上而紧密盖合油盖孔260,能避免储油槽250a、250b内的油质液体流出,此油质液体也可由其他较高沸点且不易蒸发的液体代替。

此外,壳体200的高度h由远端220至近端210递增,且壳体200的迎风面呈流线型的弧状,当自行车朝y轴正方向行进时,气流可以自然地顺着远端220的上下两侧通过,而且壳体200的近端210连接车身管体110的把手管,致使迎风面从原本的把手管改变成弧状的远端220。在车身管体110的把手管与壳体200沿y轴方向为交叠的情状下,其迎风面的面积不但没有增加,而且流线型的壳体200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阻。此外,壳体200具有四定位孔280与四定位螺丝282,而车首竖杆120则具有对应的四锁固孔,四锁固孔分别对齐四定位孔280。各定位螺丝282可贯穿地位移于其中一定位孔280与其中一锁固孔中,致使壳体200与车首竖杆120彼此透过四定位螺丝282螺锁定位。另外,定位螺丝282的螺锁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可以让定位螺丝282对应于迎风面的面积微乎其微,而且定位螺丝282有四个,其中两个位于壳体200的上端,另两个位于壳体200的下端,此螺锁结构可以增加车身管体110、壳体200以及车首竖杆120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合度。

二油压单元300a、300b均连接壳体200,而油压单元300a与油压单元300b除了作动的方向相反之外,其他构件均相同。举油压单元300a为例,油压单元300a包含油压缸310、活塞320、带动件330、锁线座340、锁线件350、煞车线导管360以及回复弹簧370。其中油压缸310设于容置空间230a中且位于车身管体110的前端。仔细地说,自行车的行进方向为y轴正方向,且车身管体110的前端亦朝向y轴正方向,而车身管体110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壳体200的近端210朝向y轴负方向,而远端220则朝向y轴正方向,且油压缸310设于近端210与远端220之间。由上述可知,油压缸310与容置空间230a、230b均位于车身管体110的前端,其结构搭配容置空间230a、230b所设位置靠近壳体200的近端210,不但让煞车线较能贴合车身管体110而使其走线较顺,而且油压缸310设置于车身管体110的前端较有宽广的空间,于维修或装卸时较为方便。此外,活塞320设于油压缸310中,且活塞320用以控制油路240a的压力。由于透过油压缸310与活塞320的结构以控制油路240a的压力为已知技术,故不再赘述。再者,带动件330为煞车线,此带动件330穿过容置空间230a并通过其开孔而连接带动活塞320,且带动件330可供煞车操作。详细地说,容置空间230a向外开设二圆形开孔,其中一开孔对应锁线座340与锁线件350,另一开孔则对应煞车线导管360。煞车线导管360连接华司362的一端,而华司362的另一端则连接止漏环364。华司362与止漏环364均设置在容置空间230a、230b中,用以将煞车线导管360稳定地固接壳体200。带动件330的一端通过锁线座340与锁线件350固定,而且带动件330穿过容置空间230a并通过开孔以及煞车线导管360的中央孔洞,带动件330的另一端顺着车身管体110的把手管沿x轴方向延伸而连接手煞车装置。当煞车时,带动件330朝x轴正方向位移并连动活塞320而压缩回复弹簧370,此时油路240a与储油槽250a内的油质液体受压力而令碟煞单元500a阻止车轮转动;反之,在正常状况下,回复弹簧370抵顶活塞320而释放油路240a内油质液体的压力,令车轮能正常转动。值得一提的是,油压单元300b的带动件330位移方向与油压单元300a的带动件330位移方向相反,油压单元300a的带动件330受使用者的左手控制左边的手煞车装置而位移,而油压单元300b的带动件330则受使用者的右手控制右边的手煞车装置而位移。此外,带动件330的位移方向平行于车身管体110,能方便维修与走线。

二油管400a、400b分别衔接油路240a、240b与储油槽250a、250b。详细地说,二油管400a、400b透过油管导件410a、410b衔接油路240a、240b,油管导件410a、410b可嵌合于壳体200上,本实施例是利用螺锁机制将油管导件410a、410b锁接于壳体200上,此油管导件410a、410b朝向z轴负方向。此外,油管400a、400b可沿着自行车的管体固定,而且油管400a、400b的一端连接油管导件410a、410b,而另一端则连接碟煞单元500a、500b。

二碟煞单元500a、500b分别连接油管400a、400b,且碟煞单元500a、500b分别受控于油管400a、400b的压力。再者,碟煞单元500a、500b分别位于前轮与后轮,或者可相反设置,即碟煞单元500a、500b分别位于后轮与前轮,用以控制车轮的转动。

车身管体110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且车身管体110的延伸方向平行带动件330的位移方向。详细地说,当煞车时,油压单元300a的带动件330朝x轴正方向位移,而油压单元300b的带动件330朝x轴负方向位移。此外,自行车的行进方向为y轴方向,车首竖杆120的延伸方向亦为y轴方向。油管400a、400b的延伸方向为z轴方向,也就是说,油管400a、400b朝向地面,可方便连接前后轮的碟煞单元500a、500b。另外,油压单元300a的带动件330与油压单元300b的带动件330所对应z轴方向的水平高度相异;换句话说,油压单元300a对应z轴方向的位置高于油压单元300b。此一上一下且靠近壳体200的近端210的二油压单元300a、300b不但可实现机械直接推动油压缸310、大幅降低壳体200的体积及结构简单而重量轻,而且二油压单元300a、300b的带动件330的位移方向彼此平行且相反,能方便维修与走线,对于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的装设、拆解以及后续维修调整均可省时省力。

请参阅图4至5c,在制造容置空间230a、230b、油路240a、240b以及储油槽250a的过程当中,壳体200会产生许多孔洞,而为了让油质液体能够在壳体200内封闭的空间中作动,于壳体200制造完成后必须将所有开放性的孔洞封闭,因此本实施例利用五种止油件来封闭孔洞,各止油件可利用螺丝来实现。此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包含一第一止油件610、一第二止油件620、一第三止油件630、二第四止油件640以及一第五止油件650。其中第一止油件610连接油路240a,由于油路240a连接容置空间230a与油管导件410a,因此第一止油件610可让位于容置空间230a中的油压单元300a正常作动而阻绝油路240a中的油质液体从第一止油件610所对应的孔洞流出;同理,第二止油件620连接油路240b,且油路240b连接容置空间230b与油管导件410b,因此第二止油件620能让位于容置空间230b中的油压单元300b正常作动而阻绝油路240b中的油质液体从第二止油件620所对应的孔洞流出。另外,第三止油件630连接储油槽250b,且可阻绝储油槽250b中的油质液体从第三止油件630所对应的孔洞流出。此外,二第四止油件640分别设于壳体200的两侧,二第四止油件640所对应的二孔洞是用于注油,其可以方便制造者将油质液体从二孔洞分别注入至储油槽250a、250b中。当油质液体注入储油槽250a、250b的后,即可利用二第四止油件640封住孔洞以阻绝油质液体的流出。再者,第五止油件650所对应的孔洞是用于排气,此孔洞位于壳体200的上端且可方便制造者将油质液体中的气体排出,避免空气进入影响煞车性能。当油质液体排出不必要的气体后,即可利用第五止油件650封住孔洞以阻绝外界气体的混入。

图8a是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a安装于车身管体110的示意图。图8b是绘示图8a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其中车身管体110为把手管。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a包含一壳体200a、二油压单元300a、300b、二油管400a、400b以及碟煞单元(未示于图中)。

配合参阅图1、3,图8a实施方式中,二油压单元300a、300b以及二油管400a、400b均与图1中对应的构件相同,而且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a的碟煞单元(未示于图中)亦与图3的碟煞单元500a、500b结构相同,不再赘述。特别的是,图8a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a包含特殊形状的壳体200a,此壳体200a包含二枢耳290,二枢耳290环绕锁接车身管体110,使壳体200a固定于车身管体110的中央位置。各枢耳290呈环状,车身管体110呈管状,且枢耳290的形状对应车身管体110的形状,可让壳体200a透过枢耳290紧密接合车身管体110。由于把手管与壳体200a沿y轴方向为交叠的情状下,在自行车行进的过程中,壳体200a的迎风面的面积不但没有增加,而且流线型的壳体200a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阻。此外,透过平行且相反位移的带动件330控制油压单元300a、300b,并利用机械直接推动油压缸310,其结构简单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而且方便维修与走线。

图9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b的示意图。此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b与图1的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之间的差异在于自行车的油压碟煞装置100b的油管导件420a、420b为l形导管,油管导件420a、420b的管口方向顺着壳体200的形状而朝向y轴负方向以及z轴负方向。此结构可以让油管400a、400b顺着管口方向连接到自行车的车架管体上,不但能方便走线,而且可大幅降低油管400a、400b于自行车行进时受风力影响所产生的晃动。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其一,透过平行且相反位移的带动件控制油压单元,并利用机械直接推动油压缸,其结构简单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其二,带动件可顺着车身管体与油压碟煞装置连接,而油压碟煞装置整合在车把手前端,且油压碟煞装置与车身管体沿迎风方向彼此平行重叠设置,不但没有增加迎风面的面积,同时配合流线外型可大幅地降低自行车行进时的风阻。其三,双油压单元设置靠近壳体的近端,而且双油压单元上下交错设置,不但有效地利用了壳体近端的空间较大的优势,而且还能缩减壳体沿行进方向的长度,既可缩小体积亦可减轻重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其四,油盖设于壳体的远端上方,而且带动件的位移方向平行于车身管体,同时将油压缸设于车身管体的前端,能方便维修与走线。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