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564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转向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后转向节。



背景技术:

后转向节是汽车后悬架系统上的主要零件之一,同时承受轮胎、后纵臂、后支柱,以及后悬横向控制臂传递的冲击载荷。为保障后轮在行驶过程中定位准确,通常要求其具有高强度及尺寸、位置精度。并且为了保障汽车的通过平顺性以及经济性,要求结构重量轻。因此转向节的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各个连接部件的受力情况,在满足受力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重量。常用转向节结构比较简单,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转向节,其能够在提升后转向节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后转向节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后转向节,包括后纵臂安装支架、前束拉杆安装孔、下摆臂安装孔、后支柱安装孔、轮毂装配孔、制动盘安装孔支架、后横向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后纵臂安装支架有两只,分别设置在转向节前部的两侧,前束拉杆安装孔设在转向节前端的弯折部上,轮毂装配孔设置在转向节中部,转向节上沿轮毂装配孔周向设有四个轮毂装配螺栓孔,制动盘安装孔支架设置在转向节上部,下摆臂安装孔和后支柱安装孔设在转向节下部。

进一步,在后纵臂安装支架与转向节前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翻边,该加强翻边与后纵臂安装支架、转向节前部及转向节前端的弯折部连接,转向节前部的两侧与转向节前端的弯折部形成一腔体结构。

进一步,下摆臂安装孔和后支柱安装孔之间的连接部的厚度a为4-5cm,其宽度b为2-2.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后转向节,根据后转向节的受力特点,合理地布置结构形式,对受力大的区域,进行结构加强,该腔体结构在同等重量下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高于传统转向节常用的支架类结构,所以腔体壁厚度可小于传统转向节厚度,减小结构重量。本实用新型在提升后转向节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后转向节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转向节下摆臂和后支柱安装孔附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后转向节下摆臂和后支柱安装孔附近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汽车后转向节,包括后纵臂安装支架1、前束拉杆安装孔2、下摆臂安装孔3、后支柱安装孔4、轮毂装配孔5、制动盘安装孔支架6、后横向控制臂安装孔7,所述后纵臂安装支架1有两只,分别设置在转向节前部的两侧,前束拉杆安装孔2设在转向节前端的弯折部上,轮毂装配孔5设置在转向节中部,转向节上沿轮毂装配孔5周向设有四个轮毂装配螺栓孔8,制动盘安装孔支架6设置在转向节上部,下摆臂安装孔3和后支柱安装孔4设在转向节下部。在后纵臂安装支架与转向节前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翻边9,该加强翻边9与后纵臂安装支架、转向节前部及转向节前端的弯折部连接,转向节前部的两侧与转向节前端的弯折部与加强翻边9之间形成一腔体结构。转向节在承载纵向载荷时,应力最大的区域发生在后纵臂支架附近区域,该腔体结构加强了强度和稳定性。

参见图3和图4所示,下摆臂安装孔3和后支柱安装孔4之间的连接部区域为转向节在承载横向载荷时应力最大的区域,为了充分利用材料抵抗横向载荷的能力,减小该连接部的纵向尺寸a为4cm(亦可为5cm),增加该连接部的横向尺寸b为2cm(亦可为2.5cm),以增加抵抗横向载荷的抗弯惯性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