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50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
自行车是一种极为便利的代步工具,而以往自行车的驱动主要是利用链条传动,为了使自行车的传动更为确实,目前已有无链式自行车问世,如图4所示,该传动装置主要是于自行车的五通管60一侧设一具伞齿轮52、53的前齿箱50,并于后花毂62一侧设一具伞齿轮54、55的后齿箱51,其中前齿箱50的伞齿轮52是利用一衬套58固设于天心轴61上,而后齿箱51的伞齿轮54则是固设于花毂轴63上,并利用一传动轴56分别啮合于前、后齿箱50、51的伞齿轮53、55上,以当骑车人踩踏曲柄驱动天心轴61后,利用上述的传动装置的作用,而带动后花毂62,令自行车前进,且传动轴56外于前、后齿箱50、51间套设有一外管57,以避免意外伤害,惟如此的结构存在下列的缺点与不便;诸如(1)同心度不佳由于伞齿轮需要利用一衬套与天心轴固接,而使伞齿轮需要经过两次的同心校正,如此不仅手续烦杂,同时同心度亦无法达到完全同轴,因此当天心轴带动伞齿轮时,将产生偏摆的现象,而使伞齿轮的带动不甚顺畅,造成传动装置的损坏,无形间缩短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2)传动轴位移由于传动轴仅是与伞齿轮直接啮合,而于轴向并无任何限止,如此当传动装置驱动时,传动轴可能因伞齿轮转向的改变,而前、后位移,造成传动效率降低的现象。
(3)维修不易同时外管均是直接焊固于前、后齿箱间,因此当传动装置有所损坏,而欲进行维修或整理时,均因其是呈固设状,造成维修的不便。
由上述可知,由于传统无链自行车的传动装置设计未臻完善,而造成其具有上述缺点与不便,因此如何改善此一情况,是目前业界不断追求改善的问题,同时亦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凭借多年从事无链式自行车的制造经验,针对上述现有结构的各项缺点深入探讨,并积极寻求改善之道,经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地创作出一种可使运转更为顺畅的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可使传动装置的运转更为顺畅,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前、后齿箱及一传动轴,其中套设于五通管的前齿箱内分别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而设于花毂轴的后齿箱亦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从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且传动轴连接于前、后齿箱内的两传动伞齿轮间,其特征在于该前齿箱前端形成有一套设于五通管内的阶梯柱,并于五通管另侧套设有一与前齿箱阶梯柱螺锁的套盖,天心轴穿设于前齿箱的主动伞齿轮与套盖中心,且该套盖与天心轴间设一轴承,传动轴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螺孔,并分别螺锁有一具平面垫圈及弹簧垫圈的螺栓,且平面垫圈抵顶于两侧传动伞齿轮端面,又传动轴外缘套设有一两端具螺纹端的外管,且前、后齿箱对应处分别形成有一螺孔,令外管与前、后齿箱形成螺合。
所述的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前齿箱阶梯柱端面形成有数个螺孔,且套盖前缘亦形成有一套入五通管的凸柱,其中凸柱并形成有数个对应螺孔的沉孔,以数个螺栓螺锁套盖与前齿箱,令前齿箱可固设于五通管上。
所述的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后齿箱可形成有一具穿孔的固定片,且后下叉末端形成有一对应的固定片,该固定片上亦形成有穿孔,藉螺栓与螺帽螺锁将后齿箱固设于后花毂上。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前齿箱的主动伞齿轮是直接固设于天心轴上,而使主动伞齿轮能有效的与天心轴保持同心度,因此伞齿轮于套设时,不需另外进行同心度的校对,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序,同时由于同心度佳,因此传动装置的运转可更为顺畅,而可避免传动装置因不当的应变损坏,达到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传动装置品质可稳定控制,且生产线可流水线组装而可降低整车的组装成本,并降低对生产线上的技术难度,达到国际化的要求,另具有下列的优点及实用价值;诸如(1)由于传动轴与传动伞齿轮间采用螺栓及平面垫圈,使传动轴可限止于两传动伞齿轮间,因此当自行车受驱动时,传动轴不致任意位移,且配合螺栓与平面垫圈间的弹簧垫圈的作用,更可加强其紧密性,并保持有一定的弹性作用,而可减少传动效率的损失。
(2)再者外管两端形成螺纹端的设计,使外管可与前、后齿箱进行分离及螺锁,因此当传动装置有所损坏,而欲进行维修或整理时,使用者便可依需要进行分离,达到维修高度便利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组件形态及其相对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自行车的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图,用以说明其内部的形态及其相对关系。
图4是传统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链自行车的传动装置,首先请同时参看
图1、2及3所示,于自行车车架10一侧设一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主要是由前、后齿箱20、30及一传动轴40所构成,其中前齿箱20套设于五通管11上,且前齿箱20内分别利用轴承270、280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伞齿轮27与传动伞齿轮28,而后齿箱30则是设于后花毂15(该后花毂可为一般或变速花毂,本实用新型以变速花毂为实施例)的花毂轴16上,同时后齿箱30亦利用轴承34、36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从动伞齿轮33与传动伞齿轮35,且传动轴40连接于前、后齿箱20、30内的传动伞齿轮28、35间,而令自行车可利用此一传动装置驱动,以上所述的结构及原理与传统形式相同,且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容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看
图1、3,该前齿箱20前端形成有一端面具螺孔220的阶梯柱22,其中阶梯柱22恰可套设于车架10的五通管11内,且于前齿箱20的主动伞齿轮27中心固设一贯穿的天心轴21,并于五通管11另侧套设一套盖23,该套盖23前缘形成有一可套入五通管11的凸柱24,并与前齿箱20的阶梯柱22相对,且该套盖23周缘形成有数个与前齿箱20螺孔220对应的沉孔230,藉以利用数个螺栓25穿过套盖23的沉孔230,而螺锁于前齿箱20上,使前齿箱20可固设于五通管11间,且该套盖23与天心轴21间设一轴承26,令天心轴21可绕前齿箱20轴心转动;而后齿箱30则是利用螺帽37直接锁设于后花毂15的花毂轴16上,又该后齿箱30顶缘形成有一具穿孔32的固定片31,且后下叉12末端形成有一具穿孔14的固定片13,藉以令后齿箱30与后下叉12的固定片31、13的穿孔32、14相对,并利用一螺栓17与螺帽螺锁,令后齿箱30固设于后花毂15上;传动轴40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螺孔41,并分别利用一螺栓42穿过一弹簧垫圈43与平面垫圈44,再将该两螺栓42分别螺锁于传动轴40两端,而令平面垫圈44可限止于两侧传动伞齿轮28,35的端面,使传动轴40不致任意位移,且利用弹簧垫圈43的作用,增强螺栓42螺锁的紧密度,以保持传动轴40的传动效率;再者,前、后齿箱20、30相对端分别形成有一螺纹孔200、300,且传动轴40外缘并套设有一外管45,该外管45两端分别形成有螺纹端46,而令外管45可利用两端的螺纹端46分别螺锁于前、后齿箱20、30的螺纹孔200、300内,而令外管45与前、后齿箱20、30可依需要分开,以便于使用者进行维修,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而组构成一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如图3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具组成后的内部状样。
权利要求1.一种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前、后齿箱及一传动轴,其中套设于五通管的前齿箱内分别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而设于花毂轴的后齿箱亦套设有相互啮合的从动伞齿轮与传动伞齿轮,且传动轴连接于前、后齿箱内的两传动伞齿轮间,其特征在于该前齿箱前端形成有一套设于五通管内的阶梯柱,并于五通管另侧套设有一与前齿箱阶梯柱螺锁的套盖,天心轴穿设于前齿箱的主动伞齿轮与套盖中心,且该套盖与天心轴间设一轴承,传动轴两端分别形成有一螺孔,并分别螺锁有一具平面垫圈及弹簧垫圈的螺栓,且平面垫圈抵顶于两侧传动伞齿轮端面,又传动轴外缘套设有一两端具螺纹端的外管,且前、后齿箱对应处分别形成有一螺孔,令外管与前、后齿箱形成螺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前齿箱阶梯柱端面形成有数个螺孔,且套盖前缘亦形成有一套入五通管的凸柱,其中凸柱并形成有数个对应螺孔的沉孔,以数个螺栓螺锁套盖与前齿箱,令前齿箱固设于五通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后齿箱形成有一具穿孔的固定片,且后下叉末端形成有一对应的固定片,该固定片上亦形成有穿孔,藉螺栓与螺帽螺锁将后齿箱固设于后花毂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链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前、后齿箱及一传动轴,令前齿箱穿设于五通管内,并令前齿箱的主动伞齿轮固设于天心轴上,通过上述的设计,令前齿箱的主动伞齿轮可与天心轴保持同心,令传动装置的运转更为顺畅,而可有效延长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且传动系统为独立机构可与车架分离,并于组装完成后再行套入车架进行装车,以节省组装时间。
文档编号B62M17/00GK2294217SQ97202179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7日
发明者赖大吉 申请人:赖大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