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27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态下从所述车身框架的侧方观察所述车辆时,所述左保护部的前缘以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者位于与前端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0059]根据这样的结构,来自前方的飞来物沿着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倾斜的部分而向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脱离。由此,能够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因此,能够将右保护部及左保护部形成得更小。因此,能够确保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的相对于飞来物的保护功能,并使车辆的前部更加小型化。
[0060]本发明还可以是:当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下从所述车身框架的上方观察所述车辆时,所述右保护部的前缘以右端和左端中的至少一者位于与前端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0061]当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下从所述车身框架的上方观察所述车辆时,所述左保护部的前缘以右端和左端中的至少一者位于与前端相比靠后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0062]根据这样的结构,来自前方的飞来物沿着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倾斜的部分而向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脱离。由此,能够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情况。因此,能够将右保护部及左保护部形成得更小。因此,能够确保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的相对于飞来物的保护功能,并使车辆的前部更加小型化。
[0063]本发明还可以是:所述右保护部覆盖所述右前轮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抑制所述右前轮卷起的泥水等的飞溅的挡泥板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0064]所述左保护部覆盖所述左前轮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抑制所述左前轮卷起的泥水等的飞溅的挡泥板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0065]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直接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因此,能够将具备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功能的右保护部及左保护部形成得更小。而且,向右保护部赋予右前轮的挡泥板功能的一部分,并向左保护部赋予左前轮的挡泥板功能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提高右保护部、右前挡泥板、左保护部及左前挡泥板的设计自由度。而且,根据这样的结构,向右前轮的右前挡泥板赋予右保护部的功能的一部分,并向左前轮的左前挡泥板赋予左保护部的功能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提高右保护部、右前挡泥板、左保护部及左前挡泥板的设计自由度。由此,与按各功能分别构成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确保相同功能的同时从整体上使结构小型化。因此,能够确保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的相对于飞来物的保护功能,并使车辆的前部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66]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整体的从左方观察到的左视图;
[0067]图2是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前方观察到的主视图;
[0068]图3是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左方观察到的左视图;
[0069]图4是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俯视图;
[0070]图5是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前方观察到的主视图;
[0071]图6是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左方观察到的左视图;
[0072]图7是右转向时的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俯视图;
[0073]图8是左倾斜时的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从前方观察到的主视图;
[0074]图9是说明图1的车辆的变形例的图;
[0075]图10是说明图1的车辆的变形例的图;
[0076]图11是说明图1的车辆的变形例的图;
[0077]图12是说明图1的车辆的变形例的图;
[0078]图13是说明图1的车辆的变形例的图;
[0079]图14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效果的图;
[0080]图15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效果的图;
[0081]图16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效果的图;
[0082]图17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配置的图;
[0083]图18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形状的图;
[0084]图19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形状的图;
[0085]图20是说明图1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6]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连杆机构的车辆的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可动范围大。这是因为,右前轮和左前轮除了基于转向的旋转、以及与右缓冲器和左缓冲器的伸缩相伴的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之外,还会由于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在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上位移。对于被设置成相对于车身框架不能位移的车身罩来说,为了避免与这样可动范围如此之大的右前轮及左前轮发生干涉,需要确保该车身罩与右前轮及左前轮的距离较大。
[0087]为了使车身罩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小型化,当将车身罩的前端配置在与缩窄了间隔的右前轮及左前轮的各前端相比靠后方的位置时,其容易与该右前轮及左前轮发生干涉。为了避免干涉,需要确保车身罩的前部的下端与该右前轮及左前轮的各上端的距离较大。
[0088]因此,在车辆的直立状态下,研宄了将车身罩的前端配置在与缩窄了间隔的右前轮及左前轮的各前端相比靠后方且与各上端相比靠上方的结构,并研宄了能够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结构。然而,由于需要以避免与右前轮及左前轮发生干涉的方式来设置保护部,因此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的尺寸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效果。
[0089]因此,发明人想到将车身罩分为主要承担将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功能的部分(连杆罩部)和承担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功能的部分(右保护部及左保护部),并针对各功能部分来考虑适当的配置和形状。
[0090]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连杆机构的车辆的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可动范围大。因此,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右前轮之间、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左前轮之间的区域的位置或大小会根据连杆机构的动作而较大地变化。在作为保护部发挥功能的部分被设置成相对于车身框架不能位移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以将这样较大变化的区域的全部覆盖的方式设置保护部来保护该区域免遭空气流入。因此,作为保护部发挥功能的部分变得大型化。
[0091]本发明的车辆具备的连杆罩部被设置成相对于车身框架不能位移,并覆盖连杆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连杆罩部将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分离出来,作为右保护部及左保护部,由此能够提高其设计自由度。而且,通过将其分担的功能的一部分分离出来,能够将连杆罩部形成得较小。具体而言,连杆罩部具有配置在与所述右前轮及所述左前轮的各后端相比靠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的前部。在从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的前方观察所述车身框架处于直立状态的所述车辆时,该前部的右下缘在所述右前轮的上方被配置在与所述连杆机构或所述转向机构的下端相比靠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上方的位置,且该前部的左下缘在所述左前轮的上方配置在与所述连杆机构或所述转向机构的下端相比靠所述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即,通过缩窄右前轮与左前轮的间隔,除了使车身罩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小型化之外,还使得车身罩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0092]通过使连杆罩部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小型化,由此在连杆罩部的前部的右下缘与右前轮之间、连杆罩部的前部的左下缘与左前轮之间形成了比较大的间隔。然而,本发明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设置成通过转向机构的动作相对于车身框架能够位移。即,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右前轮之间、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左前轮之间的区域的位置或大小即使根据连杆机构的动作而变化,也能够使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根据该变化而移动。因此,对于本发明的车辆具备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来说,即便是与被设置成无论连杆机构的如何动作都不能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位移的保护部同等的减少风压的功能,其尺寸也能够减小。由此,即便使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小型化,也能够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情况。
[0093]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将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分离出来,能够将连杆罩部形成得较小。而且,通过将具备抑制飞来物从右前轮及左前轮侵入至后方的功能的右保护部和左保护部设置成能够根据转向机构的动作而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位移,从而能够将其形成得较小。因此,能够确保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的相对于飞来物的保护功能,并使车辆的前部小型化。
[0094]下面,参照附图,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95]在附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B表示车辆的后方。箭头U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D表示车辆的下方。箭头R表示车辆的右方。箭头L表示车辆的左方。
[0096]车辆使车身框架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向车辆的左右方倾斜来进行转弯。因此在以车辆为基准的方向的基础上,确定以车身框架为基准的方向。在附图中,箭头FF表示车身框架的前方。箭头FB表示车身框架的后方。箭头FU表示车身框架的上方。箭头FD表示车身框架的下方。箭头FR表示车身框架的右方。箭头FL表示车身框架的左方。
[0097]在本说明书中,“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及“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是指从驾驶车辆的驾驶员观察时的以车身框架为基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车身框架的侧方”是指车身框架的右方或左方。
[0098]在本说明书中,“沿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延伸”包括相对于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是指与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相比以更接近于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的倾斜度进行延伸。
[0099]在本说明书中,“沿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延伸”包括相对于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是指与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相比以更接近于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倾斜度进行延伸。
[0100]在本说明书中,“沿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延伸”包括相对于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是指与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相比以更接近于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的倾斜度进行延伸。
[0101]在本说明书中,“车身框架的直立状态”是指无转向状态且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以车辆为基准的方向与以车辆框架为基准的方向一致。在使车身框架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向左右方倾斜来进行转弯时,车辆的左右方向与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不一致。而且,车辆的上下方向与车身框架的上下方向也不一致。然而,车辆的前后方向与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一致。
[0102]参照图1至图8、及图13至图19,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I。车辆I是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前轮的车辆。
[0103]图1是车辆I的整体的从左方观察到的左视图。车辆I具备车辆主体部2、左右一对前轮3、后轮4、连杆机构5及转向机构7。
[0104]车辆主体部2包含车身框架21、车身罩22、座椅24及动力单元25。在图1中,车身框架21处于直立状态。以后参照图1的说明均以车身框架21处于直立状态为前提。
[0105]车身框架21包含头管211、下降框架212、后框架213。在图1中,车身框架21中的由车身罩22遮挡的部分通过虚线来表示。车身框架21对座椅24和动力单元25进行支承。动力单元25对后轮4进行支承。动力单元25具备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等驱动源、传动装置等装置。
[0106]头管211被配置在车辆I的前部。当从车身框架21的侧方观察时,头管211的上部被配置在与头管211的下部相比靠后方的位置。
[0107]下降框架212与头管211连接。下降框架212被配置在头管211的后方。下降框架212沿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延伸。
[0108]后框架213被配置在下降框架212的后方。后框架213沿车身框架21的前后方向延伸。后框架213对座椅24和动力单元25进行支承。
[0109]车身罩22包含前罩221、前扰流板222、左右一对前挡泥板223、后挡泥板224及腿部挡板225。车身罩22是将左右一对前轮3、车身框架21、连杆机构5等的搭载于车辆I的车身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车身部件。
[0110]前罩221被配置在与座椅24相比靠前方的位置。前罩221将连杆机构5和转向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关于前罩221的形状和配置,在后文详细说明。
[0111]前扰流板222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前罩221的下方。关于前扰流板222的形状和配置,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0112]左右一对前挡泥板223的至少一部分被分别配置在前罩221的下方。左右一对前挡泥板223的至少一部分被分别配置在左右一对前轮3的上方。关于左右一对前挡泥板223的形状和配置,在后文详细说明。
[0113]后挡泥板22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后轮4的上方。
[0114]腿部挡板225配置在将驾驶员的腿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位置。腿部挡板225配置在与左右一对前轮3相比靠后方且与座椅24相比靠前方的位置。
[0115]左右一对前轮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头管211的下方。左右一对前轮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前罩221的下方。
[0116]后轮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与座椅24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后轮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后挡泥板224的下方。
[0117]图2是从车身框架21的前方观察车辆I的前部而得的到的主视图。在图2中,车身框架21处于直立状态。以后参照图2的说明均以车身框架21处于直立状态为前提。图2示出将前罩221、前扰流板222及左右一对前挡泥板223拆除后的状态。
[0118]左右一对前轮3包含右前轮31和左前轮32。右前轮31被配置在与作为车身框架21的一部分的头管211相比靠右方的位置。左前轮32被配置在与头管211相比靠左方的位置。右前轮31和左前轮32在车身框架21的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
[0119]转向机构7包含右缓冲器33、左缓冲器35、右托架317及左托架327。
[0120]右缓冲器33包含右外筒312 (右缓冲器的下部的一例)。右外筒312对右前轮31进行支承。右外筒312沿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延伸。右外筒312在其下端部具备右支承轴314。右前轮31被支承于右支承轴314。
[0121]右缓冲器33包含右内筒316 (右缓冲器的上部的一例)。右内筒316沿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延伸。右内筒316在其一部分插入到右外筒312内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右外筒312的上方。右内筒316的上部被固定于右托架317。
[0122]右缓冲器33是所谓伸缩式的缓冲器。右内筒316相对于右外筒312在右外筒31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右缓冲器33能够在该方向上伸缩。由此,右缓冲器33对右前轮31的在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右内筒316的位移进行缓冲。
[0123]左缓冲器35包含左外筒322 (左缓冲器的下部的一例)。左外筒322对左前轮32进行支承。左外筒322沿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延伸。左外筒322在其下端部具备左支承轴324。左前轮32被支承于左支承轴324。
[0124]左缓冲器35包含左内筒326 (左缓冲器的上部的一例)。左内筒326沿车身框架21的上下方向延伸。左内筒326在其一部分插入到左外筒322内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左外筒322的上方。左内筒326的上部被固定于左托架327。
[0125]左缓冲器35是所谓伸缩式的缓冲器。通过左内筒326相对于左外筒322在左外筒32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左缓冲器35能够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