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39455阅读:来源:国知局
5形成在大径部53与小径部54之间,螺纹部56设置在小径部54中。头部52中设置有具有例如六角孔形状的工具接合部57。
[0066]如图2所示,大径部53插入到环形板簧42、插置板43的插入孔44以及第一板30的第一孔31中。阶梯部55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接触并且被上表面32a接受。第二板32被夹紧在阶梯部55与螺母34之间,并且因此悬吊螺栓25和第二板32彼此固定。
[0067]头部52与阶梯部55之间的距离Hl (等于大径部53的轴长度)形成得比插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的第一插置板45的板厚度(或第二插置板46的板厚度)、第一板30的板厚度、沿着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的插置板43的板厚度、以及板簧42在最大压缩时的板厚度之和更大。以此方式,板簧42经由插置板43将第一板30朝向第二板32侧弹性地偏压。
[0068]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树脂销61设置有头部63和柱状轴部64,其中,头部63具有例如圆形横截面,柱状轴部64具有比头部63小的直径。圆筒形金属套环62配合到轴部64的外周上。金属套环62的外径形成为与树脂销61的头部63的外径相等。金属套环62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621与树脂销61的头部63接触,并且金属套环62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622被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接受。以此方式,防止了树脂销61和金属套环62掉到第二板32的下侧。
[0069]另一方面,插置板43设置成覆盖树脂销61的头部63的上侧,由此防止了树脂销61向上侧脱落。此外,在插置板43中,比头部63的外径小的观察孔65形成为面向树脂销61的头部63。在组装连接及分离机构Rl之后,通过借助于插置板43的观察孔65来观察树脂销61的头部63,就可以容易地确定诸如忘记组装树脂销61之类的工作缺陷。
[0070]树脂销61的头部63以及金属套环62的大部分均插入到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第一孔66 (树脂销插入孔)中。金属套环62的一部分从第一孔66突出。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从金属套环62突出的部分插入到倾斜托架24 (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32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第二孔67中。
[0071]如图7所示,图7为沿着图2的线VI1-VII的横截面,第一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第一孔66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设置在用于悬吊机构Tl和T2的第一孔31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也就是说,树脂销61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设置在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0072]此外,第一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第一孔66形成为在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上较长的横向长孔。以此方式,在金属套环62的外周与第一孔66的内周之间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设置有间隙SI和间隙S2。
[0073]如图8所示,图8是沿着图2的线VII1-VIII的横截面,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第二孔67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设置在用于悬吊机构Tl和T2的所述一对第二孔33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第二孔67形成为圆孔,圆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外径。
[0074]在二次碰撞时,树脂销61的轴部64通过金属套环62的第二端部622与第二板32的配合面的移位而被剪断。由金属套环62的第二端部622的内周边缘构成的剪切刃具有圆弧形状,并且由第二板32的第二孔67的边缘部分构成的剪切刃也具有圆弧形状。
[0075]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二次碰撞时使倾斜托架24 (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32沿柱移动方向Xl从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预定位置(参照图5)分离的连接及分离机构Rl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而言仅设置在由一对长孔构成的第一孔31之间,并且因此,抑制了在二次碰撞时发生倾斜托架24相对于固定托架23的固连,并且因此可以使倾斜托架24沿柱移动方向Xl直线移动。
[0076]此外,在二次碰撞时,作为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孔31之间的一个销的树脂销61被剪断,从而使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从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预定位置分离。在二次碰撞时,可以抑制在树脂销61周围发生力矩不平衡,由此抑制了托架23和托架24发生固连,并且因此可以使倾斜托架24沿柱移动方向Xl直线移动。
[0077]特别地,连接及分离机构Rl相对于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Yl而言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孔31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并且因此,在二次碰撞时,可靠地抑制了固连的发生,并且因此可以使倾斜托架24沿柱移动方向Xl可靠地直线移动。
[0078]此外,可以通过插置在悬吊螺栓25的头部52与第一板30之间的板簧42容易地设定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的初始挤压载荷。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在二次碰撞时发生倾斜托架24相对于固定托架23的固连。
[0079]此外,在二次碰撞时随着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的相对移动而相对于彼此滑动的至少一对滑动部中的至少一个滑动部由低摩擦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与板簧42 —起移动的插置板43插置于在二次碰撞时相对移动的板簧42与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之间,并且插置板43的位于至少第一板30侧的表面(滑动部)由低摩擦构件形成。
[0080]此外,在二次碰撞时与第二板32 —起移动的第一插置板45插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并且第一插置板45的位于至少第一板30侧的表面(滑动部)由低摩擦材料形成。
[0081]此外,通过第一板30保持并且在二次碰撞时相对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相对地移动的第二插置板46插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并且相对于第二板32滑动的第二插置板46的位于至少第二板32侧的表面(滑动部)由低摩擦材料形成。
[0082]通过插置板43、第一插置板45和第二插置板46的作用,可以使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在二次碰撞时平稳地相对移动。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固连的发生。
[0083]特别地,插置在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与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32之间的用于减小摩擦的第一插置板45和第二插置板46表现出下述效果。即,第一插置板45和第二插置板46避开了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的相对于柱移动方向Xl而言的中央位置,而是设置在柱移动方向Xl上的前部和后部,将所述中央位置夹置在它们之间。因此,可以实现在转向柱15的振动刚度方面以及在二次碰撞时抑制托架23和托架24之间的固连发生方面的改进。
[0084]特别地,第一插置板45设置在第二板32的位于柱移动方向Xl侧的端部(第一端部321)处,并且第二插置板46设置在第二板32的位于与柱移动方向Xl相反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322)处,并且因此,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在振动刚度方面以及抑制固连发生方面的改进。
[0085]此外,如图2所不,悬吊螺栓25的大径部53插入到板簧42、插置板43和第一板30中,并且位于大径部53与小径部54之间的阶梯部55坐置在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上。此外,小径部54插入到第二板32中,并且第二板32夹紧并固定在旋拧到小径部54上的螺母34与阶梯部55之间。另一方面,板簧42经由位于悬吊螺栓25的头部52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之间的插置板43而将第一板30朝向第二板32侧弹性地偏压。
[0086]悬吊螺栓25以此方式坐置,并且因此,紧固扭矩的操纵是容易的,并且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同时紧固一对螺栓,并且因此可以减少组装步骤的数目。此外,头部52与阶梯部55之间的距离Hl的精确度较高,并且因此,头部52与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之间的距离的精确度也变得较高。因此,板簧42的设定长度的精确度也变得较高,并且因此,可以抑制通过板簧42使第一板30朝向第二板32侧弹性地偏压的偏压力的改变。因此,可以抑制二次碰撞时在第二板32相对于第一板30沿柱移动方向Xl移动时相对滑动的所述一对滑动部的滑动阻力(在该实施方式中,插置板43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之间的滑动阻力)的改变。
[0087]此外,也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将螺母34熔接或填塞至第二板32,并且因此,另外地,可以减少组装步骤的数目。此外,也无须像在执行熔接的情况下那样担心热应变的影响。
[0088]此外,如图2至图4所不,在二次碰撞时与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或一对板簧42 —起沿柱移动方向Xl移动的插置板43由在与柱移动方向Xl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板形成,并且因此,具有使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或所述一对板簧42 —起沿柱移动方向Xl直线移动的效果。此外,插置板43的位于至少第二板32侧的表面由低摩擦材料形成,并且因此,滑动阻力被减小,并且因此,具有使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或所述一对板簧42 —起沿柱移动方向Xl更直地移动的效果。
[0089]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及分离机构Rl的树脂销61插入到第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