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832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罩组件和一种前端组件。特别地,罩组件包括布置在框架的轮廓部分(contoured sect1n)上的开口,以使外板能够进行预定变形。
【背景技术】
[0002]罩组件包括外板和安装到外板内表面的框架。罩组件可以是机动车辆的前端组件的一部分。在汽车应用中,罩组件覆盖发动机舱,并大致垂直于格栅。当前,框架包括前部,所述前部配置为与前端组件的顶表面一起定位,以减小噪声。因此,框架可包括轮廓部分,所述轮廓部分远离外板的内表面大致径向地延伸。轮廓部分加强外板。但是,仍然需要在外板承受自上而下的载荷(top down load)时具有预定变形。

【发明内容】

[0003]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罩组件,所述罩组件具有外板,所述外板配置为在受到自上而下的载荷时进行预定变形。外板具有内表面和周缘。罩组件还包括安装到外板的内表面的框架。框架包括轮廓部分。轮廓部分与外板的内表面间隔开,并相邻于周缘。框架包括布置在轮廓部分上的开口,以在外板承受到自上而下的载荷时,促进外板变形。
[000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在机动车辆中的前端组件。前端组件包括格栅和罩组件。格栅布置在大致竖直的平面上。格栅包括顶表面和在顶表面前部部分上方升高的顶部边缘。罩组件大致垂直于格栅。罩组件包括外板,所述外板具有内表面和周缘。周缘包括前部部分。前部部分与格栅的顶部边缘间隔开并相对,并且前部部分通常布置于格栅的顶表面上方。
[0005]罩组件还包括安装到外板内表面的框架。框架包括至少一个轮廓部分。轮廓部分与外板的内表面间隔开,并相邻于周缘的前部部分。框架包括布置在每一个轮廓部分上的开口,以在外板承受到自上而下的载荷时,促进外板变形。
[0006]参考下文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将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文实施例提供的这些和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0007]为了补充本说明书,并且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包括一组示意性的并且非限制性的附图,如下:
[0008]图1为罩组件的示意性实施例的俯视图;
[0009]图2为框架第一表面的不意性实施例的视图;
[0010]图3为框架安装到外板的图2的视图;
[0011]图4为框架的第二表面的透视图,示出了轮廓部分和开口 ;
[0012]图5为图4的视图,示出了将轮廓部分变形;
[0013]图6为前端组件的示意性视图;
[0014]图7为图6沿线7-7的剖视图;并且
[0015]图8为罩组件的俯视图,示出了变形的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罩组件和前端组件。特别地,罩组件包括外板和布置在外板的内表面上的框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轮廓部分。轮廓部分包括开口,以在承受自上而下的载荷时促进外板预定变形。如本文所使用的,自上而下的载荷描述了施加到外板的外表面上的载荷,该载荷来源于外板上方的空间。自上而下的载荷可以在外板的正上方,或者可以以一角度接近外板,如相对于地面呈50度角。
[0017]前端组件可安装到机动车辆的前部。前端组件包括格栅和罩组件,所述罩组件具有配置为在承受自上而下的载荷时进行预定变形的外板。罩组件和前端组件的各种实施例以及罩组件和前端组件的操作将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0018]现在参考图1,提供了罩组件10的俯视图。罩组件10包括外板12和框架14。夕卜板12可由大体刚性的耐用材料(如钢或铝)构成。然而,应该可以理解,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干碳)来构造外板12。在框架14和外板12之间的各个位置处,可以使用已知的紧固技术(例如点焊,或涂抹胶泥粘接剂)将框架14固定到外板12。
[0019]在图1中不出,外板12包括外表面16和与外表面16相反的内表面18。外板12的尺寸为大致矩形的,并包括周缘20。周缘20包括前边缘部22、一对彼此相对的侧部24、和后部26。可相对于侧部24升高外板12的中间部分。外板12的前边缘部22可远离外表面16被弯曲。
[0020]现在参考图2和3,框架14安装到外板12的内表面18。框架14可由大体刚性的耐用材料(如钢或铝)构成。然而,应该可以理解,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干碳)来构造框架14。框架14配置为对外板12提供结构支撑。
[0021]图2为框架14的透视图。特别地,图2示出了框架14的第一表面15a。第一表面15a与第二表面15b相反。当安装到外板12时,第二表面15b面向外板12的内表面18。图3示出了框架14安装到外板12的内表面18。示出了框架14的第一表面15a,并且当其安装到发动机舱(末示出)时,第一表面面向发动机舱。
[0022]框架14包括前边缘部28、一对框架侧部30、和后部32。框架14的中心可包括多个切口 34,所述多个切口限定第一横穿构件36和多个第二横穿构件38,所述第一横穿构件在一对框架侧部30之间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横穿构件每个彼此间隔开,并且每个在前边缘部28和后部32之间延伸。
[0023]现在参考图4和5,提供了框架14的第一表面15a的透视图。图4不出了框架14的前边缘部28。框架14包括轮廓部分40。示出了轮廓部分40相邻于框架14的前边缘部22布置。轮廓部分40与外板12的内表面18间隔开,并相邻于外板12的周缘20。轮廓部分40朝向外板12的内表面18弯曲。
[0024]框架14包括布置在轮廓部分40上的开口 42,以便在承受自上而下的载荷时有利于外板12变形。因此,开口 42使外板12具有较弱的结构稳定性,这又促进外板12在承受自上而下载荷时的变形。
[0025]示出了轮廓部分40相邻于外板12的周缘20布置。轮廓部分40包括壁44。壁44在周缘20与框架14的支撑部分48之间延伸。如图3和4所示,框架14包括支撑部分48,所述支撑部分48相对于壁44倾斜,并毗邻于第一横穿构件36和第二横穿构件38。
[0026]壁44包括大致平坦的表面部分50,轮廓部分40毗邻平坦的表面部分50。将轮廓部分40的尺寸设计成朝向外板12的内表面18弯曲。第二凸缘部54布置在壁44的远端边缘上,并且如图4和5所示那样向上突伸,以大致垂直于壁44。
[0027]开口 42布置在轮廓部分40上。开口 42与框架14的外围相邻。开口 42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具有矩形尺寸。开口 42具有如同通过在罩组件10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的轴线测得的壁44的长度那样限定的长度,并具有如同通过在罩组件10的前边缘部22和后部26之间延伸的轴线测得的壁44的宽度那样限定的宽度。图4和5中分别用“L”和“W”表示长度和宽度。
[0028]现在参考图7,提供了罩组件10的剖视图。外板12的凸缘可折叠在框架14的远端边缘上,从而限定卷边46。例如,外板12包括第一凸缘部52。第一凸缘部52布置在外板12的周缘20上。第一凸缘部52可包括端壁52a和下部壁52b。端壁大致垂直于外板12,而下部壁从端壁的远端垂直地延伸,以形成U形横截面。框架14包括第二凸缘部54。框架14的第二凸缘部54位于U形横截面的第一凸缘部52内,以限定卷边46,如图7所示。轮廓部分40毗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