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975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各种输送链撬体传输过程中,撬体的堵车情况多数为验撬传感器或者触发升降机上升的传感器检测,没有专门的检测机构对堵车这一故障进行检测,往往导致检测不够精确、及时,可能造成因堵车造成挤车甚至掉车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实时精确反映涂装输送链堵车情况且结构简单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第一平衡杆、第一转轴、第一弹簧部件、第一感应装置、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所述第一平衡杆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平衡杆与第一弹簧部件铰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弹簧部件装连,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处对应安装有检测弹簧形变的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平衡杆具有A、B两端,所述第一平衡杆的A、B两端分别装有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位于第一平衡杆的A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二触发滚轮部件位于第一平衡杆的B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包括导杆、导套和弹簧,所述第一平衡杆与导杆铰接,所述导套套装在导杆外,所述弹簧套装在导套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导杆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包括导杆、导套和弹簧,所述第一平衡杆与第一弹簧部件的导杆铰接,所述导套套装在导杆外,所述弹簧套装在导套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导杆的上方且与第一平衡杆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包括导杆、导套和弹簧,所述第一平衡杆与导杆铰接,所述导套套装在导杆外,所述弹簧套装在导套外,所述导套下端具有法兰边,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安装在导套的法兰边下方。还包括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触杆,所述第一触杆位于第一导向槽内。还包括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触杆,所述第二触杆位于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第一转向轴、第一感应支架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应支架与第一转向轴铰接,所述第一感应支架与第一传感器相接触。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包括第二转向轴、第二感应支架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支架与第二转向轴铰接,所述第二感应支架与第二传感器相接触。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均为带复位弹簧的传感器。所述第一平衡杆的A端、B端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离开A端的距离与第二压缩弹簧离开B端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将滑撬的位置变化传给
第一平衡杆,第一平衡杆做出反应,再通过第一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感
受该位置变化,从而能实时精确反映涂装输送链堵车情况,且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从机械
检测出发,避免电气检测的种种缺陷、不足。能够有效的阻止车体挤车,避免因长时间挤车
而造成的掉车事故,同时作为附加功能能够检测撬体变形情况,以及撬体是否脱离滚床轨道。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部件3与第—-感应装置LI的位置关系图之[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部件3与第—-感应装置LI的位置关系图之[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部件3与第—-感应装置LI的位置关系图之[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一;[0021]图7为图6的俯视示意图;[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二;[0023]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三 [0025]图11为图10的俯视示意图;[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堵车检测示意图之四 [0027]图13为图12的俯视示意图;[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撬体QT变形的示意图之一;[0029]图15为图14的俯视示意图;[0030]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撬体QT变形的示意图之二 ;[0031]图17为图16的俯视示意图;[0032]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撬体QT变形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平衡杆1、第一转轴2、第一弹簧部件3、第一感应装置4、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所述第一平衡杆 1安装在第一转轴2上,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第一弹簧部件3铰接,所述第一转轴2与第一弹簧部件3装连,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处对应安装有检测弹簧形变的第一感应装置4,所述第一平衡杆1具有A、B两端,所述第一平衡杆1的A、B两端分别装有第二感应装置5和第三感应装置6,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位于第一平衡杆1的A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位于第一平衡杆1的B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包括导杆3-1、导套3-2和弹簧3_3,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导杆3-1铰接,所述导套3-2套装在导杆3-1外,所述弹簧3-3套装在导套3_2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安装在导杆3-1的下方。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包括导杆3-1、导套3-2和弹簧3_3,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第一弹簧部件3的导杆3-1铰接,所述导套3-2套装在导杆3-1外,所述弹簧3-3 套装在导套3-2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安装在导杆3-1的上方且与第一平衡杆1相接触。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包括导杆3-1、导套3-2和弹簧3_3,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导杆3-1铰接,所述导套3-2套装在导杆3-1外,所述弹簧3-3套装在导套3_2 外,所述导套3-2下端具有法兰边3-4,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安装在导套3-2的法兰边3_4 下方。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导向槽9,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与第一导向槽9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包括第一滚轮7-1和第一触杆7-2,所述第一触杆7-2 位于第一导向槽9内。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导向槽10,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与第二导向槽10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包括第二滚轮8-1和第二触杆8-2,所述第二触杆 8-2位于第二导向槽10内。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感应装置5包括第一转向轴5-1、第一感应支架5-2和第一传感器TC1,所述第一感应支架5-2与第一转向轴5-1铰接,所述第一感应支架5-2与第一传感器TCl相接触。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感应装置6包括第二转向轴6-1、第二感应支架6-2和第二传感器TC2,所述第二感应支架6-2与第二转向轴6-1铰接,所述第二感应支架6-2与第二传感器TC2相接触。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感应装置5和第三感应装置6均为带复位弹簧的传感器。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平衡杆1的A端、B端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11和第二压缩弹簧12,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1离开A端的距离与第二压缩弹簧12离开B端的距离相等。第一压缩弹簧11和第二压缩弹簧12安装在地面上。在涂装输送线上,使用两组本实用新型,如图6、7所示,分别在转换滚床GCH两侧上安装平衡杆,在左侧安装第一平衡杆1、第一转轴2、第一弹簧部件3、第一感应装置4、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所述第一平衡杆1安装在第一转轴2上,所述第一转轴2安装在第一弹簧部件3上,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处对应安装有检测弹簧形变的第一感应装置4,所述第一平衡杆1具有A、B两端,所述第一平衡杆1的A、B两端分别装有第二感应装置5和第三感应装置6,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位于第一平衡杆1的A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位于第一平衡杆1的B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导向槽9,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触杆,所述第一触杆位于第一导向槽9内。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导向槽10,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触杆,所述第二触杆位于第二导向槽10内。所述第二感应装置5包括第一转向轴5-1、第一感应支架5-2和第一传感器TCl, 所述第一感应支架5-2与第一转向轴5-1铰接且位于第一转向轴5-1下方,所述第一感应支架5-2的垂直下方安装有第一传感器TCl。所述第三感应装置6包括第二转向轴6-1、第二感应支架6-2和第二传感器TC2,所述第二感应支架6-2与第二转向轴6-1铰接且位于第二转向轴6-1下方,所述第二感应支架6-2的垂直下方安装有第二传感器TC2。第一导向槽9和第二导向槽10分别安装在输送线轨道GD上。第一弹簧部件3固定在地面上或者与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感应装置4正好接触。在右侧安装同样的结构,安装有第三触发滚轮部件、第四触发滚轮部件、第三传感器TC3和第四传感器TC4。且所述第一传感器TC1、第二传感器TC2、第三传感器TC3和第四传感器TC4均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第一传感器TC1、第二传感器TC2、第三传感器TC3和第四传感器TC4所发出的信号由PLC控制系统接收并处理。当撬体QT由输送链SHL输送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时,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与撬体QT前侧斜面成相切状态,撬体QT可以顺利的通过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此时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被压下,如图8、9所示。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第三触发滚轮部件向上翘起,当与撬体QT前侧斜面接触时, 同时也成相切状态,撬体QT可以顺利通过。当撬体QT通过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时,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被翘起,撬体QT继续向前走碰到转换滚床GCH的停止位后或者继续向升降机SJH滚床上前进;或者停止在转换滚床GCH上,等待升降机SJH上升,如图10、11所示。此时,如果在转换滚床GCH上的撬体QT因为其他原因等待时间过长,后面的撬体 QT已经压下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四触发滚轮部件,如图12、13所示。结合转换滚床GCH的停止检测开关状态、PLC系统判断第一传感器TC广第四传感器TC4的行程(分别设定为LfL4)已经全部达到触发滚轮部件被正常撬体QT压下的行程 (设定为L)范围内,说明已经出现堵车现象,PLC控制系统将会做出一系列的故障处理,比如停止输送链运行、蜂鸣器报警。此实用新型亦可当做撬体QT检验装置,通过判别第一传感器TC广第四传感器TC4 的行程大小,检验撬体QT是否变形严重,具体步骤如下当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第三触发滚轮部件、第四触发滚轮部件同时被撬体QT压住时,如图14、15所示。如果撬体QT —侧或者多侧变形,相对应的触发滚轮部件就没有被完全压下,各传感器的行程将会不一样。根据传感器所传送到PLC内的信号可以计算出撬体QT各端角传感器行程的大小,通过与正常撬体QT被压下时的行程L作比较;得出检测撬体QT的变形情况。结合扫码器定位到具体的滚床编号,PLC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设定其撬体QT变形误差范围为L5 ;Ln为LfL4其中某一个行程值。其流程图如图18所示。最后此实用新型如果应用在η型烘房出口转换滚床GCH处,当升降机SJH上升处于接车位时;也可以实现撬体轨道检测功能。如图16、17所示。当撬体QT前端离开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第三触发滚轮部件到达升降机SJH输送滚床时,撬体QT后半部分依旧在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第三触发滚轮部件上,此时根据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第三触发滚轮部件的行程大小,即传感器第一传感器TCl和第三传感器 TC3的行程大小可以判断撬体QT底部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推测撬体QT是否脱轨。XI、X3为第一传感器TCl和第三传感器TC3传输至PLC的数据,与正常情况下的数据进行比较1为真,表明误差在允许范围内;0为假,表明误差超出允许范围;Y为状态代码,分类列表如下[0056]
权利要求1.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衡杆(1)、第一转轴(2)、第一弹簧部件(3)、第一感应装置(4)、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所述第一平衡杆(1)安装在第一转轴(2)上,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第一弹簧部件(3)铰接,所述第一转轴(2 )与第一弹簧部件(3 )装连,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 )处对应安装有检测弹簧形变的第一感应装置(4),所述第一平衡杆(1)具有A、B两端,所述第一平衡杆(1)的A、B两端分别装有第二感应装置(5)和第三感应装置(6),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位于第一平衡杆(1)的A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位于第一平衡杆(1)的B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部件(3)包括导杆(3-1)、导套(3-2)和弹簧(3-3),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导杆(3-1)铰接,所述导套(3-2)套装在导杆(3-1)外,所述弹簧(3-3)套装在导套(3-2)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安装在导杆(3-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部件 (3)包括导杆(3-1)、导套(3-2)和弹簧(3-3),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第一弹簧部件(3)的导杆(3-1)铰接,所述导套(3-2)套装在导杆(3-1)外,所述弹簧(3-3)套装在导套(3-2) 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安装在导杆(3-1)的上方且与第一平衡杆(1)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部件 (3)包括导杆(3-1)、导套(3-2)和弹簧(3-3),所述第一平衡杆(1)与导杆(3-1)铰接,所述导套(3-2)套装在导杆(3-1)外,所述弹簧(3-3)套装在导套(3-2)外,所述导套(3_2)下端具有法兰边(3-4),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安装在导套(3-2)的法兰边(3-4)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槽(9),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7)与第一导向槽(9)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 (7)包括第一滚轮(7-1)和第一触杆(7-2),所述第一触杆(7-2)位于第一导向槽(9)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槽(10),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与第二导向槽(10)滑动配合装连,所述第二触发滚轮部件(8)包括第二滚轮(8-1)和第二触杆(8-2),所述第二触杆(8-2)位于第二导向槽(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5)包括第一转向轴(5-1)、第一感应支架(5-2)和第一传感器(TC1),所述第一感应支架 (5-2)与第一转向轴(5-1)铰接,所述第一感应支架(5-2)与第一传感器(TCl)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感应装置(6)包括第二转向轴(6-1)、第二感应支架(6-2)和第二传感器(TC2),所述第二感应支架 (6-2)与第二转向轴(6-1)铰接,所述第二感应支架(6-2)与第二传感器(TC2)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 (5)和第三感应装置(6)均为带复位弹簧的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杆 (1)的A端、B端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11)和第二压缩弹簧(12),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1)离开A端的距离与第二压缩弹簧(12)离开B端的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装输送链堵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平衡杆、第一转轴、第一弹簧部件、第一感应装置、第一触发滚轮部件和第二触发滚轮部件,所述第一平衡杆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弹簧部件上,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处对应安装有检测弹簧形变的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平衡杆具有A、B两端,所述第一平衡杆的A、B两端分别装有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一触发滚轮部件位于第一平衡杆的A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二触发滚轮部件位于第一平衡杆的B端的垂直向上的方向。本实用新型能实时精确反映涂装输送链堵车情况且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65G43/02GK201971424SQ20112009207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
发明者吉达林, 宋涛 申请人: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