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37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充气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具有缓冲性能的充气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物品都通过物流的形式进行交易,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这些物品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导致产品损坏或变形,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护产品,在储存或运输前,人们会使用包装箱等来包装产品,通过给产品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包装箱包括纸质包装盒和充气包装袋,传统的纸质包装盒不能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使用泡沫、柔性塑料等将待包装产品经过多层包装,再放入包装盒中,以达到良好的抗跌抗撞性能,但这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包装起来极不方便,不但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已经不符合现代运输业的需求。

充气包装材料是通过在薄膜中充入气体来达到缓冲效果的,其可以在包装现场充气再投入使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储存的优点,而且缓冲效能更优,又有利于环保。现有的充气包装袋一般是将充气柱进行弯折形成多个充气侧壁,各个充气侧壁再围绕形成一个内部容纳空间,用于存储包装物品,例如常见的u型袋、c型袋或o型袋等。然而这些现有的包装袋通过单一的缓冲结构仍然不能满足市场上的多元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充气后形成的立体结构包括一由一充气壁和一未充气壁组成的侧壁,其中该侧壁的该充气壁环绕该未充气壁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多个储气单元,其中每一储气单元具有一储气室,其中各个储气单元的各个储气室相互连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中至少两层气室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一充气缓冲体,其中至少一平面塑封缝被单独设置而不与其它的平面塑封缝连接,以在其端部形成允许气体流通的连通通道,其中被单独设置的该平面塑封缝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一塑封环,以加强塑封连接效果和保障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中至少两层气室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一充气缓冲体,其中多条平面塑封缝首尾相接,以围绕一未充气壁,其中在不同平面塑封缝的每一连接处设置一塑封环,以加强塑封连接效果和保障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中至少两层气室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一充气缓冲体,其中至少一平面塑封缝的一端不与其他平面塑封缝连接,从而在其该端处形成至少一连通通道,而其另一端与其他的平面塑封缝连接,其中其两端处被分别设置一塑封环,以加强塑封连接效果和保障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中至少两层气室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一充气缓冲体,其中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其中沿该弯折缝弯折后的该充气缓冲体形成一适于包装至少一包装物品的立体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适于包装具有六面体形状的包装物品。

通过下面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至少两层该气室膜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和弯折而形成该充气缓冲体。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充气状态,该充气缓冲体多个一体连接的侧壁,以形成一用于容纳该包装物品的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这些侧壁包括一左侧壁、一右侧壁、一前侧壁、一后侧壁、一顶侧壁和一底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前侧壁包括一前未充气壁和一前充气壁。该前充气壁环绕该前未充气壁并与该前未充气壁一体连接。该前充气壁所在区域的该两层气室膜之间被气体填充,从而膨胀。该前未充气壁所在区域的该两层气室膜相互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首尾相接的多条第一截封缝。该第一截封缝环绕该前未充气壁塑封该气室膜,以防止气体进入该前未充气壁所在区域的该气室膜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尾相接的多条该第一截封缝呈矩形设置。该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四条第二压合缝。该四条第二压合缝分别从该矩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前侧壁包括一前侧壁主体并具有一前视窗。该前侧壁主体环绕该前视窗。该前侧壁主体所在区域的该两层气室膜之间被气体填充,从而膨胀形成至少一环扣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首尾相接的多条截封缝。该截封缝环绕该前视窗塑封该气室膜,以防止气体进入从该前视窗周围的该气室膜之间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尾相接的多条该截封缝呈矩形设置。该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四条第二压合缝。该四条第二压合缝分别从该矩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前侧壁包括一第一前侧壁和一第二前侧壁。该第一前侧壁环绕该第二前侧壁并与该第二前侧壁一体连接。该第一前侧壁的膨胀程度大于该第二前侧壁的膨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平行设置的第四压合缝。该第四压合缝于该第二前侧壁塑封该气室膜。相邻该第四压合缝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外侧该第四压合缝至其外侧相邻该平面塑封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第五横向压合缝和一系列第五纵向压合缝。该第五横向压合缝相互平行。该第五纵向压合缝相互平行。相邻该第五横向压合缝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该第五纵向压合缝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最外侧该第五横向压合缝至其外侧相邻该平面塑封的距离以及最外侧该第五纵向压合缝至其外侧相邻该平面塑封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以被用于向该充气缓冲体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后侧壁包括一后未充气壁和一后充气壁。该后充气壁环绕该后未充气壁并与该后未充气壁一体连接。该后充气壁所在区域的该两层气室膜之间被气体填充,从而膨胀。该后未充气壁所在区域的该两层气室膜相互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首尾相接的多条第二截封缝。该第二截封缝环绕该后未充气壁塑封该气室膜,以防止气体进入该后未充气壁所在区域的该气室膜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尾相接的多条该第二截封缝呈矩形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后侧壁包括一第一后侧壁和一第二后侧壁。该第一后侧壁环绕该第二后侧壁并与该第二后侧壁一体连接。该第一后侧壁的膨胀程度大于该第二后侧壁的膨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平行设置的第四压合缝。该第四压合缝于该第二后侧壁塑封该气室膜。相邻该第四压合缝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外侧该第四压合缝至其外侧相邻该平面塑封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第六横向压合缝和一系列第六纵向压合缝。该第六横向压合缝相互平行。该第六纵向压合缝相互平行。相邻该第六横向压合缝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该第六纵向压合缝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最外侧该第六横向压合缝至其外侧相邻该平面塑封的距离以及最外侧该第六纵向压合缝至其外侧相邻该平面塑封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第一弯折缝、一第二弯折缝、一第三弯折缝、一第四弯折缝、一第五弯折缝、一第六弯折缝、一第七弯折缝和一第八弯折缝。该第一弯折缝被设置于该左侧壁和该前侧壁之间。该第二弯折缝被设置于该顶侧壁和该前侧壁之间。该第三弯折缝被设置于该右侧壁和该前侧壁之间。该第四弯折缝被设置于该底侧壁和该前侧壁之间。该第五弯折缝被设置于该左侧壁和该后侧壁之间。该第六弯折缝被设置于该顶侧壁和该后侧壁之间。该第七弯折缝被设置于该右侧壁和该后侧壁之间。第八弯折缝被设置于该底侧壁和该后侧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左侧壁包括一前左侧壁和一后左侧壁。该右侧壁包括一前右侧壁和一后右侧壁。该立体塑封缝包括两条端封缝,其中一条该端封缝塑封连接该前左侧壁和该后左侧壁。另一条该端封缝塑封连接该前右侧壁和该后右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底侧壁包括一前底侧壁和一后底侧壁。该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压合缝。该第一压合缝被设置于该前底侧壁和该后底侧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顶侧壁包括一前顶侧壁和一后顶侧壁。该前顶侧壁与该后顶侧壁之间形成一连通该容纳腔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左侧壁包括一前左侧壁和一后左侧壁。该立体塑封缝包括一端封缝。该端封缝塑封连接该前左侧壁和该后左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压合缝。该第一压合缝被设置于该前右侧壁和该后右侧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底侧壁包括一前底侧壁和一后底侧壁。该立体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底封缝。该底封缝塑封连接该前底侧壁和该后底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顶侧壁包括一前顶侧壁和一后顶侧壁。该前顶侧壁与该后顶侧壁之间形成一连通该容纳腔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进一步包括四条角封缝。该角封缝被倾斜设置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塑封该气室膜的一系列塑封环,其被设置于该平面塑封缝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储气单元,以用于形成该左侧壁、该右侧壁、该前侧壁、该后侧壁、该顶侧壁和该底侧壁,其中每一该储气单元具有一储气室。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多个储气室相互连通。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包装一包装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包装一包装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和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其具有可充气结构,以在充气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气体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气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气,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充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空气包装材料,即充入的气体以空气为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其在充气后可以形成一立体包装袋,从而为一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10,即由一个充气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袋或多个充气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该立体包装袋。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充气包装装置由一个充气缓冲体10形成。更具体地,参照图18a,该充气缓冲体10由至少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塑封形成。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塑封该气室膜11和12,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各个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平面缓冲材料。该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该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该包装物品的立体包装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明附图之图1所示的是经该平面塑封缝30塑封形成的平面缓冲材料,其也进一步地示意了该立体塑封缝40的位置,从而更方便地理解该立体包装袋的形成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参考图18a,该充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一充气阀20。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与该气室膜11和12相互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21和21之间形成用于向该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该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该进气通道23向该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该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该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该阀膜21和22上,以使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封闭该进气通道23,以使该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该充气缓冲体10的该气室膜11和12以及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该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可以由两层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阀膜21或22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单元15具有两个主通道151。每一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具体地,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主通道间隔缝39,其被设置,从而两个主通道151被间隔开。在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的过程中,该充气缓冲体10的该主通道151与该充气阀20的该进气通道23相互连通,从而气体从该主通道151进入该进气通道23并进而进入该储气单元13的该储气室14。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151与该进气通道2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151沿横向方向延伸。沿着该主通道151延伸的方向,多个充气阀30被并排设置。各个充气阀20的该气通道23分别沿纵向方向延伸。当该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该充气口152沿着横向方向进入该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纵向方向经由该进气通道23进入该储气室14。当该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被充入的气体反渗泄露。值得一提的是,该主通道151与该进气通道23的延伸方向垂直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主通道151与该进气通道2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是相互垂直而是非垂直的相互交叉。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充气包装装置设置多个充气阀20并且设置两个充气口152,从而提供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的速度。具体地,该两个充气口152可分别连接两个充气装置,以同时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以增加充气效率。当然,该两个主通道151相互间隔。当通过其中一个主通道151对该充气缓冲体进行充气时,进入该主通道151的气体到达该主通道间隔缝39时,不会进入另一主通道151,也不会从该主通道间隔缝39处泄露。因此,在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时,也可以仅仅通过两个主通道151的其中一个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也就是说,该两个充气口152的其中一个连接充气装置,仅仅通过一个充气装置,从一个充气口152充气,气体则从相应的主通道151进入相应的进气通道23并进而进入该充气室14。这样也可以完成对该充气缓冲体10的充气。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设置两个相互间隔的主通道151也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形成的该立体包装袋包括一左侧壁101、一右侧壁102、一前侧壁103、一后侧壁104、一底侧壁105和一顶侧壁106,其分别在该包装物品的六个方向提供缓冲保护。该左侧壁101包括一前左侧壁1011和一后左侧壁1012。该右侧壁102包括一前右侧壁1021和一后右侧壁1022。该底侧壁105包括一前底侧壁1051和一后底侧壁1052。该顶侧壁106包括一前顶侧壁1061和一后顶侧壁1062。

该前左侧壁1011和该后左侧壁1012被该立体塑封缝40热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左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左侧壁101。该前右侧壁1021和该后右侧壁1022被该立体塑封缝40热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右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右侧壁102。

该前底侧壁1051和该后底侧壁1052一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底侧壁105,其在该包装物品的底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容纳腔100,其被用于容纳该包装物品。该充气包装装置还具有一开口1000。该开口1000被设置,从而该包装物品能够被放入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容纳腔100内。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开口1000被设置于该前顶侧壁1061与该后顶侧壁1062之间。

该前顶侧壁1061与该后顶侧壁1062被可开合连接,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顶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顶侧壁106。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充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封口元件50,其被设置于该前顶侧壁1061与该后顶侧壁1062之间,进而起到连接该前顶侧壁1061与该后顶侧壁1062的作用,从而封合该开口1000并使该顶侧壁106能够在该包装物品的顶侧提供更好的空气缓冲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封口元件50对该前顶侧壁1061和该后顶侧壁1062的连接是可以被拆开的,从而,在需要时,被封合的该开口1000能够被重新打开,从而,借助该开口1000,该包装物品能够被从该容纳腔100内取出。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封口元件50为一粘结元件,例如一双面胶,其通过粘接作用连接该前顶侧壁1061与该后顶侧壁1062。其对该前顶侧壁1061与该后顶侧壁1062之间的连接既牢固又能够被方便地打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封口元件50具体实施为双面胶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封口元件50也可以实施为其它的粘结元件或者通过粘接以外的其它方式进行连接的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该封口元件50。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该前侧壁103包括一前未充气壁1031和一前充气壁1032。该前未充气壁1031被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环绕,从而不允许气体进入该区域的两层气室膜11和12之间,从而形成未充气结构,进而该容纳腔100的空间更大,以便容纳较大体积的该包装物品。同时,该前未充气壁1031的设置也使得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向外膨胀的体积较小,从而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在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该前充气壁1032相对于该前未充气壁1031向内凸出,并且相对于该前未充气壁1031向外凸出,从而形成一能对包装物品的周侧提供缓冲保护的环扣壁。该前充气壁1032环绕该前未充气壁1031,从而该前充气壁1032对该前未充气壁1031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该包装物品处于该前未充气壁1031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应地,该后侧壁104包括一后未充气壁1041和一后充气壁1042。该后未充气壁1041被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环绕,从而不允许气体进入该区域的两层气室膜11和12之间,从而形成未充气结构,进而该容纳腔100的空间更大,以便容纳较大体积的该包装物品。同时,该后未充气壁1041的设置也使得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向外膨胀的体积较小,从而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在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该后充气壁1042相对于该后未充气壁1041向内凸出,并且相对于该后未充气壁1041向外凸出。该后充气壁1042环绕该后未充气壁1041,从而该后充气壁1042对该后未充气壁1041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该包装物品处于该后未充气壁1041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如上所述,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该前未充气壁1031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未向两侧膨胀,从而使得该容纳腔100的空间较大,并且该充气包装装置所占用的空间较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前未充气壁1031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的设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该前未充气壁1031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而是将相应的区域设置为充气结构。其节省空间的效果可以通过减少该相应区域的充气量得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该前未充气壁1031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未设置塑封缝且未被充气,且该气室膜11和12为透明材料,由平整的该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该前未充气壁1031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以便于被包装于该充气包装装置内的该包装物品被观察,例如观察设置于该包装物品外侧的商品logo、使用说明等。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包括两个端封缝43。其中一个端封缝43热封连接该前左侧壁1011和该后左侧壁1012。另一个端封缝43热封连接该前右侧壁1021和该后右侧壁1022。

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压合缝31,其被设置,从而防止该充气包装装置局部过度膨胀,进而增强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安全性,增大该容纳腔100的容积并进而减少该充气包装装置占用的空间,并使其外观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具体地,该压合缝31包括一第一压合缝311,其被设置于该前底侧壁1051和该后底侧壁1052之间,从而将该底侧壁105分隔为该前底侧壁1051和该后底侧壁1052,从而使该底侧壁105的外部轮廓更适宜站立,并且被充气后的该底侧壁105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当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包装于其它的包装装置,例如一包装箱时,其占用较小空间,从而节省其所占用的空间和节省设置于其外侧的包装箱的材料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压合缝311的数量为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第一压合缝311的数量也可以大于一,作为对本发明示例的该第一压合缝311的数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弯折缝37,从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形成由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前侧壁103、该后侧壁104、该底侧壁105和该顶侧壁106组成的立体构型。具体地,该弯折缝37包括一第一弯折缝371、一第二弯折缝372、一第三弯折缝373、一第四弯折缝374、一第五弯折缝375、一第六弯折缝376、一第七弯折缝377和一第八弯折缝378。该第一弯折缝371被设置于该前左侧壁1011和该前侧壁103之间。该第二弯折缝372被设置于该前顶侧壁1061和该前侧壁103之间。该第三弯折缝373被设置于该前右侧壁1021和该前侧壁103之间。该第四弯折缝374被设置于该前底侧壁1051和该前侧壁103之间。该第五弯折缝375被设置于该后左侧壁1012和该后侧壁104之间。该第六弯折缝376被设置于该后顶侧壁1062和该后侧壁104之间。该第七弯折缝377被设置于该后右侧壁1042和该后侧壁104之间。第八弯折缝378被设置于该后底侧壁1052和该后侧壁104之间。换言之,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其不同的部位分别沿该第一弯折缝371、该第二弯折缝372、该第三弯折缝373、该第四弯折缝374、该第五弯折缝375、该第六弯折缝376、该第七弯折缝377和该第八弯折缝378弯折,以形成包括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前侧壁103、该后侧壁104、该底侧壁105和该顶侧壁106的立体构型,进而形成与该包装物品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的该容纳腔100。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参照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立体构型,该第一弯折缝371的位置与该第五弯折缝375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二弯折缝372的位置与该第六弯折缝376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三弯折缝373的位置与该第七弯折缝377的位置相对应。该第四弯折缝374的位置与该第八弯折缝378的位置相对应。因此,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立体构型前后对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种前后对称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1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和两连续密封的边封缝32,即一第一边封缝321和一第二边封缝322。顶侧的该边封缝32,即该第一边封缝321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该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该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该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上下两侧的该主通道密封缝33分别在对应该进气通道23的位置将该气室膜11和该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该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热封连接,其他位置将多层薄膜一体地热封连接,并将该充气缓冲体10分成该主通道单元15和该储气单元13。

如图1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导气缝34,其由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导气缝34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的同时还热封连接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例如气室膜11。也就是说该导气缝34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每一充气阀20的该进气通道23两侧分别设置两导气缝34。也就是说,由该阀膜21和22形成的该进气通道23位于两导气缝34之间。

该平面塑封缝进一步包括一系列连接缝35。参照图18a,该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该气室膜11。这样在该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的气压时,气压作用于该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该连接缝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该气室膜11并最终贴合于该气室膜11,从而关闭该进气通道23。也就是说,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另外,如图1所示,该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该储气室14的气体具有回流倾向时,其会被该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该主通道151。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导气缝34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因而具有增强防止气体回流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导气缝34也可以仅仅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在热封形成该平面塑封缝30时,该充气阀20的该进气通道可以通过设置一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该耐热阻隔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1和图18a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该主通道密封缝33时,两层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该进气通道23得以能够与该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151由两层气室膜11和12形成。该耐热层24和该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进入该主通道151。该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该耐热层24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相互间隔的沿横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该耐热层24的设置,该接合缝36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分别和该阀膜21和22连接在一起,例如,该气室膜11和该阀膜21连接在一起。该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连接在一起。而两层阀膜21和22没有被该结合缝36热封连接。该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该充气缓冲体10被充气时,气体进入该主通道151后,相邻的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进气通道23。

如图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还包括四条角封缝41,即两个顶角封缝411和两个底角封缝412,其分别被倾斜设置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角。如图2所示,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未充气状态,两个角封缝411分别交叉连接两个端封缝43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以及该第二边封缝32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顶角封缝411为连续的热封缝,其具有一顶角封缝第一端4111和一顶角封缝第二端4112。该顶角封缝第一端4111延伸至该端封缝43并与该端封缝43交叉连接。该顶角封缝第二端4112向该角封缝第一端4111相反的方向延伸至与该主通道密封缝33以及该第二边封缝322并与该主通道密封缝33以及该第二边封缝322交叉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二边封缝322的位置与该主通道密封缝33的位置相适应,从而在折叠后,两者相互重叠。该顶角封缝第二端4112延伸至二者重叠的位置并与二者连接。因此,该顶角封缝411起到了防止气体溢出的作用,从而将气体截缝于该端封缝43、该顶角封缝411、该主通道密封缝33以及该第二边封缝322所限制的范围内。

类似地,该底角封缝412为连续的热封缝,其具有一底角封缝第一端4121和一底角封缝第二端4122。该底角封缝第一端4121延伸至该端封缝43并与该端封缝43交叉连接。该底角封缝第二端4122向该底角封缝第一端4121相反的方向延伸。参照图1,该充气包装装置的未充气展开状态中所标示的该底角封缝412的位置示意轮廓呈“v”形,从而防止气体向该底角封缝412的外侧泄露。

值得一提的是,对应该角封缝41的设置位置,如图1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设置六个不同的缺口400,其包括一第一缺口401、一第二缺口402、一第三缺口403、一第四缺口404、一第五缺口405和一第六缺口406。参照图1和图2,该第一缺口401和该第二缺口402对应左侧的该顶角封缝411设置。该第三缺口403和该第四缺口404对应右侧的该顶角封缝411设置。该第五缺口405对应左侧的该底角封缝412设置。该第六缺口406对应右侧的该底角封缝412设置。该第五缺口405和该第六缺口406的形状为“v”形。该角封缝41的设置使气体不会从该缺口400泄露。

如图所示,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充气状态,该顶角封缝411延伸于该顶侧壁106。该底角封缝412延伸于该底侧壁105并与该第一压合缝311的延伸方向相适应。该角封缝41的设置使处于该充气状态的该充气包装装置105立体结构的四个角落不至于太过尖锐,增强安全性并节省其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所示,该第一压合缝311将该底侧壁105分割为不同的气室,但并没有将其完全分割开。被该第一压合缝311隔开的气室之间相互连通,从而气体可以在两者之间流动。具体地,该第一压合缝311具有一第一压合缝第一端3111和一第一压合缝第二端3112。该第一压合缝311的两端并未延伸至该底角封缝412,因此,在该第一压合缝311的该第一压合缝第一端3111与设置于左侧的该底角封缝412之间形成一连通通道132。在该第一压合缝311的该第一压合缝第二端3112与设置于右侧的该底角封缝412之间形成另一连通通道132。

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系列连续热封的截封缝38。如图所示,该截封缝38包括四条第一截封缝381和四条第二截封缝382。四条第一截封缝381首尾相接并呈正方形闭合布置,从而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前侧壁103形成正方形的该前未充气壁1031。四条第二截封缝382首尾相接并呈正方形闭合布置,从而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后侧壁104形成正方形的该后未充气壁1041。

如图所示,四条第一截封缝381分别被设置于该第一弯折缝371、该第二弯折缝372、该第三弯折缝373和该第四弯折缝374的内侧,并且分别与该第一弯折缝371、该第二弯折缝372、该第三弯折缝373和该第四弯折缝374平行并且间隔相适应,从而形成正方形环绕的该前充气壁1032。

四条第二截封缝382分别被设置于该第五弯折缝375、该第六弯折缝376、该第七弯折缝377和该第八弯折缝378的内侧,并且分别与该第五弯折缝375、该第六弯折缝376、该第七弯折缝377和该第八弯折缝378平行并且间隔相适应,从而形成正方形环绕的该后充气壁1042。

值得一提的是,该截封缝38呈正方形环绕设置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截封缝38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形状围绕该前未充气壁1031和/或该后未充气壁1041,例如一圆环形截封缝环绕该前未充气壁1031或该后未充气壁1041。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该压合缝31还包括四条第二压合缝312和四条第三压合缝313。四条第二压合缝312分别从该第一截封缝381形成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四条第三压合缝313分别从该第二截封缝382形成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经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的塑封,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具有一可储气的储气室14。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各个储气室14是相互连通的。因此气体可以从一个储气室14进入另一个储气室14。这样,当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局部受到挤压而变形时,相应储气室14内的空气被部分挤压至其它的储气室14,从而其它的储气室14能够帮助分担压力,从而减小该充气包装装置因挤压而破裂的风险,增强安全性。

更具体地,除了上述第一压合缝311两侧的储气室14之间通过该连通通道132连通外,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各个储气室14之间均通过一系列连通通道132相互连通。这些连通通道132形成于不同的平面塑封缝30之间以及该平面塑封缝30与该立体塑封缝40之间。

如图所示,该充气包装装置还包括一系列塑封环60。这些塑封环60被设置于该平面塑封缝30的端部,从而起到加强连接、防止破损的作用。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该连通通道132处的该气室膜11和12向外膨胀,而相邻的平面塑封缝30将该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从而该平面塑封缝30的端部容易受到该充气包装装置内部气压的作用而具有被撕裂的风险。该塑封环60具有一圆形边缘61。相对于细小的端部,该圆形边缘61使该塑封环60不容易遭受损坏。

同样的,在不同平面塑封缝30的交叉连接处,例如该第二压合缝312与该第一截封缝381的连接处、该第三压合缝313与该第二截封缝382的连接处也设置有该塑封环60,其同样具有加强连接、防止破损的作用。

如图1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包括一封合缝301。该封合缝301与该第二边封缝322之间形成一封口元件固定区域16。该封口元件50被设置于该封口元件固定区域16。受到该封合缝301和该第二边封缝322的封合作用,该封口元件固定区域16所对应位置的两层气室膜11和12被热封连接在一起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不充气结构,从而方便对该封口元件50进行固定并保证该充气包装装置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说明书附图之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装该包装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包装物品具有六面体的外观,其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容纳腔10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具体地,该包装物品具有左、右、前、后、上、下六个侧面,其分别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前侧壁103、该后侧壁104、该底侧壁105和该顶侧壁106相对应。值得一提的是,该弯折缝37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该包装物品的形状进行匹配设置,以使该弯折缝37以及设置于该弯折缝37端部的该塑封环60进一步具有固定该包装物品的作用,以防止该包装物品在该容纳空间内晃动。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第一弯折缝371、该第二弯折缝372、该第三弯折缝373和该第四弯折缝374呈正方形对称布置。该第五弯折缝375、该第六弯折缝376、该第七弯折缝377和该第八弯折缝378呈正方形对称布置。这种布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相应其它形状的六面体的充气包装装置,这些弯折缝37也可以呈其它形状布置,例如呈长方形布置。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塑封环60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形,也可以是实心的圆形,还可以是其它任何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形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说明书附图之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该变形实施方式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多个充气阀20。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主通道151a。该主通道151a同时与多个充气阀20相应的多个进气通道23相连通,从而通过该一个主通道151a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更具体地,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包括一主通道封合缝302a,其在该主通道151a延伸的一端封合该主通道151a。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具有两个充气口152不同的是,根据该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个充气口152a,以通过这一个充气口152a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值得一提的是,相应于一个主通道151a设置多个充气阀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由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各个储气室14之间是相互连通的,所以只需要一个充气阀20便能够满足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的需求。虽然设置多个充气阀20有助于提高充气速率,但这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说明书附图之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该变形实施方式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20的数量为二。更具体地,两个充气阀20分别对应两个主通道151设置,即其中一个充气阀20的进气通道23与其中一个主通道151相连通。另一个充气阀20的进气通道23与另一个主通道151相连通。每一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也就是说,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主通道151相应设置多个充气阀20不同的是,根据该变形实施方式,相应该充气包装装置的每一主通道151设置充气阀20的数量为一。因此,根据该变形实施方式,该主通道151的数量为二。该充气阀20的数量也为二。

说明书附图之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该变形实施方式的一充气包装装置并不具有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所具有的缺口400。相应地,受到该角封缝41的阻隔作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角落形成未充气结构。另外,根据该变形实施方式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了两个充气阀20,其分别对应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两个连通通道132b设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主通道151b。该主通道151b同时与该两个充气阀20相应的两个进气通道23相连通,从而通过该一个主通道151b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更具体地,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b的其中一条端封缝43b延伸至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b的一第一边封缝321b,从而在该主通道151b延伸的一端封合该主通道151b。该立体塑封缝40b的另一条端封缝43b并未延伸至该平面塑封缝30b的该第一边封缝321b,从而在该主通道151b延伸的另外一端形成一充气口152b。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具有两个充气口152不同的是,根据该可替换实施方式的充气包装装置只具有这一个充气口152b,以通过这一个充气口152b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

说明书附图之图9至图12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c和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c的多个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c由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c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c塑封形成。该平面塑封缝30c和该立体塑封缝40c塑封该气室膜11和12,以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储气单元13c。每一储气单元13c具有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室14c。各个储气室14c之间通过一系列连通通道132c相连通。

该充气阀20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与该气室膜11和12相互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该储气室14c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该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该进气通道23向该储气室14c中充气并且该储气室14c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该储气室14c中的气压作用在该阀膜21和22上,以使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封闭该进气通道23,以使该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该充气缓冲体10c的该气室膜11和12以及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平面塑封缝30c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9所示的一平面缓冲材料。该立体塑封缝40c用于将该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一包装物品的立体包装装置。该平面塑封缝30c和该立体塑封缝40c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平面塑封缝30c和该立体塑封缝40c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明附图之图9所示的是经该平面塑封缝30c塑封形成的平面缓冲材料,其也进一步地示意了该立体塑封缝40c的位置,从而更方便地理解该立体包装袋的形成过程。

该充气缓冲体10c进一步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c,其可以由该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该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阀膜21或22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单元15c具有两个主通道151c。每一主通道151c具有一充气口152c。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c包括一主通道间隔缝39c。该两个主通道151c被该主通道间隔缝39c间隔开。在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的过程中,该充气缓冲体10c的该主通道151c于该充气阀20的该进气通道23相互连通,从而气体从该主通道151c进入该进气通道23并进而进入该储气单元13c的该储气室14c。当该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被充入的气体反渗泄露。

如图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处于一充气状态,其包括一左侧壁101c、一右侧壁102c、一前侧壁103c、一后侧壁104c、一底侧壁105c和一顶侧壁106c,其分别在该包装物品的六个方向提供缓冲保护。该左侧壁101c包括一前左侧壁1011c和一后左侧壁1012c。该右侧壁102c包括一前右侧壁1021c和一后右侧壁1022c。该底侧壁105c包括一前底侧壁1051c和一后底侧壁1052c。该顶侧壁106c包括一前顶侧壁1061c和一后顶侧壁1062c。

该立体塑封缝40c包括两条端封缝43c。该前左侧壁1011c和该后左侧壁1012c被其中一条端封缝43c热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左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左侧壁101c。该前右侧壁1021c和该后右侧壁1022c被另一条端封缝43c热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右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右侧壁102c。该前底侧壁1051c和该后底侧壁1052c一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底侧壁105c,其在该包装物品的底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容纳腔100c,其被用于容纳该包装物品。该充气包装装置还具有一开口1000c。该开口1000c被设置,从而方便对该包装物品进行取放。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开口1000c形成于该前顶侧壁1061c与该后顶侧壁1062c之间。

该前侧壁103c包括一前侧壁主体1037c并具有一前视窗1030c。该前侧壁主体1037c环绕该前视窗1030c设置。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该前侧壁主体1037c受到内部空气的作用而膨胀,因此在对包装物品进行包装时,受到外侧该侧壁主体1039c的保护,处于该前视窗1030c内侧的该包装物品也不容易遭受碰撞等损害,尤其是当该充气包装装置与一外包装箱同时使用的情况下。该前视窗1030c的设置使被包装与该充气包装装置内的该包装物品容易被清晰观察。该包装物品被设置与该前视窗1030c的部分还能够与外界接触,例如被触摸。因此,在该包装物品未被从该充气包装装置取出的情况下,该包装物品能够被方便地观察和触摸。如图所示,该前侧壁主体1037c环绕该前视窗1030c设置,从而形成一环扣部。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该前侧壁主体1037c受到内部空气的作用而膨胀,因此在对包装物品进行包装时,受到外侧该侧壁主体1039c的保护,处于该前视窗1030c内侧的该包装物品也不容易遭受碰撞等损害,尤其是当该充气包装装置与一外包装箱同时使用的情况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包装装置也可以具有多个环扣部,在包装碗状物品时,碗状物品的内外表面可以被限位于相邻的所述环扣部中。

该后侧壁104c包括一第一后侧壁1049c和一第二后侧壁1048c。该第一后侧壁1049c环绕该第二后侧壁1048c设置并在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周围与该第二后侧壁1048c一体连接。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膨胀程度大于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膨胀程度,因此在对包装物品进行包装时,该第二后侧壁1048c受到其外侧的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保护,从而不容易遭受碰撞等损害。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形成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该储气单元13c的尺寸较大。形成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该储气单元13c的尺寸较小。相应地,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形成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该储气单元13c的该储气室14c的直径的尺寸较大。形成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该储气单元13c的该储气室14c的直径的尺寸较小。因此,该被充气后,形成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该储气单元13c的膨胀程度大于形成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该储气单元13c的膨胀程度,如图所示。因此,受到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保护,该第一后侧壁1049c以及该包装物品处于该第一后侧壁1049c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该储气室14c直径是衡量该储气室14c膨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直径”一词的使用并非表明该储气室14c为标准的圆形。

另外,该前视窗1030c的设置,以及该第二后侧壁1048c膨胀程度减弱的设置使得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更大尺寸的容纳空间并且外部占用空间减小。

如图所示,受到该左侧壁101c、该右侧壁102c、该前侧壁103c、该后侧壁104c、该底侧壁105c和该顶侧壁106c的共同作用,该包装物品被牢固包装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容纳腔100c内。

如图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c的两条端封缝43c的其中之一热封连接该前左侧壁1011c和该后左侧壁1012c。另一端封缝43c热封连接该前右侧壁1021c和该后右侧壁1022c。

该平面塑封缝30c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压合缝31c,其被设置,从而防止该充气包装装置局部过度膨胀,进而增强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安全性,增大该容纳腔100c的容积并进而减少该充气包装装置占用的空间,并使其外观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具体地,该压合缝31c包括一第一压合缝311c,其被设置于该前底侧壁1051c和该后底侧壁1052c之间,从而将该底侧壁105c分隔为该前底侧壁1051c和该后底侧壁1052c,从而使该底侧壁105c的外部轮廓更适宜站立,并且被充气后的该底侧壁105c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当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包装于其它的包装装置,例如一包装箱时,其占用较小空间,从而节省其所占用的空间和节省设置于其外侧的包装箱的材料成本。

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c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弯折缝37c,从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形成由该左侧壁101c、该右侧壁102c、该前侧壁103c、该后侧壁104c、该底侧壁105c和该顶侧壁106c组成的立体构型。具体地,该弯折缝37c包括一第一弯折缝371c、一第二弯折缝372c、一第三弯折缝373c、一第四弯折缝374c、一第五弯折缝375c、一第六弯折缝376c、一第七弯折缝377c和一第八弯折缝378c。该第一弯折缝371被设置于该前左侧壁1011c和该前侧壁103c之间。该第二弯折缝372c被设置于该前顶侧壁1061c和该前侧壁103c之间。该第三弯折缝373c被设置于该前右侧壁1021c和该前侧壁103c之间。该第四弯折缝374c被设置于该前底侧壁1051c和该前侧壁103c之间。该第五弯折缝375c被设置于该后左侧壁1012c和该后侧壁104c之间。该第六弯折缝376c被设置于该后顶侧壁1062c和该后侧壁104c之间。该第七弯折缝377c被设置于该后右侧壁1042c和该后侧壁104c之间。第八弯折缝378c被设置于该后底侧壁1052c和该后侧壁104c之间。换言之,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其不同的部位分别沿该第一弯折缝371c、该第二弯折缝372c、该第三弯折缝373c、该第四弯折缝374c、该第五弯折缝375c、该第六弯折缝376c、该第七弯折缝377c和该第八弯折缝378c弯折,以形成包括该左侧壁101c、该右侧壁102c、该前侧壁103c、该后侧壁104c、该底侧壁105c和该顶侧壁106c的立体构型,进而形成与该包装物品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的该容纳腔100c。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参照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立体构型,该第一弯折缝371c的位置与该第五弯折缝375c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二弯折缝372c的位置与该第六弯折缝376c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三弯折缝373c的位置与该第七弯折缝377c的位置相对应。该第四弯折缝374c的位置与该第八弯折缝378c的位置相对应。因此,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立体构型前后对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种前后对称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

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c进一步包括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c和两连续密封的边封缝32c,即一第一边封缝321c和一第二边封缝322c。顶侧的该边封缝32c,即该第一边封缝321c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c之间形成该主通道151c。可以理解的是,该边封缝32c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该主通道密封缝33c通过塑封工艺,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上下两侧的该主通道密封缝33c分别在对应该进气通道23的位置将该气室膜11和该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该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热封连接,其他位置将多层薄膜一体地热封连接,并将该充气缓冲体10c分成该主通道单元15c和该储气单元13c。

该平面塑封缝30c进一步包括四条连续热封的截封缝38c。如图所示四条截封缝38c首尾相接并呈正方形闭合布置,从而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前侧壁103c环绕该透视窗1030c,从而防止气体从该透视窗1030c泄漏。

如图所示,四条截封缝38c分别被设置于该第一弯折缝371c、该第二弯折缝372c、该第三弯折缝373c和该第四弯折缝374c的内侧,并且分别与该第一弯折缝371c、该第二弯折缝372c、该第三弯折缝373c和该第四弯折缝374c平行并且间隔相适应,从而形成正方形环绕的该前侧壁主体1037c。

该压合缝31c还包括四条第二压合缝312c和四条第三压合缝313c。四条第二压合缝312c分别从该截封缝38c形成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四条第三压合缝313被设置于该后侧壁104c,其设置位置分别四条第二压合缝312c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如图所示,该压合缝31c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平行设置的第四压合缝314c。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第四压合缝314c与该第八弯折缝378c平行,即横向延伸。最外侧的两条第四压合缝314c的设置位置、尺寸与分别与四条截封缝38c中横向设置的两条截封缝38c相对应并与相应的该第三压合缝313c相连接。各条第四压合缝314c的长度相同并且其端部呈直线排列且与该第五弯折缝375c(以及该第七弯折缝377c)平行。该第四压合缝314被设置于该第二后侧壁1048c。相邻第四压合缝314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外侧的该第四压合缝314与相应弯折缝37c(该第五弯折缝375c或该第七弯折缝377c)之间的距离。该第四压合缝314端部所在的直线至相应弯折缝37c(该第六弯折缝376c或该第八弯折缝378c)之间的距离等于最外侧的该第四压合缝314与相应弯折缝37c(该第五弯折缝375c或该第七弯折缝377c)之间的距离。因此,环绕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四个储气室14c的尺寸大致相同,其被充气后的膨胀程度大致相同且大于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各个储气室14c的膨胀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四个储气室14c的尺寸大致相同,其被充气后的膨胀程度大致相同。这有利于保持该充气包装装置及其该第一后侧壁1049c的安全性。

该立体塑封缝40c还包括四条角封缝41c,其分别被倾斜设置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角,具有防止气体溢出的作用,从而将气体截缝于该端封缝43c、该角封缝41c、该主通道密封缝33c以及该第二边封缝322c所限制的范围内。该角封缝41c的设置使处于该充气状态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的四个角落不至于太过尖锐,增强安全性并节省其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所示,该充气包装装置还包括一系列塑封环60c。这些塑封环60c被设置于该平面塑封缝30c的端部,从而起到加强连接、防止破损的作用。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该连通通道132c处的该气室膜11和12向外膨胀,而相邻的平面塑封缝30c将该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从而该平面塑封缝30c的端部容易受到该充气包装装置内部气压的作用而具有被撕裂的风险。该塑封环60c具有一圆形边缘61c。相对于细小的端部,该圆形边缘61c使该塑封环60c不容易遭受损坏。

同样的,在不同平面塑封缝30c的交叉连接处也设置有该塑封环60c,其同样具有加强连接、防止破损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相互间隔小的该第四压合缝314c形成膨胀程度较小的该第二后侧壁1048c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只要能够到达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作限制。

说明书附图之图13至图15b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储气单元13d。每一储气单元13d具有一储气室14d。各个储气室14d通过一系列连通通道132d相互连通。如图所示,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前侧壁103d包括一第一前侧壁1039d和一第二前侧壁1038d。该第一前侧壁1039d环绕该第二前侧壁1038d设置并在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周围与该第二前侧壁1038d一体连接。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充气状态,该第一前侧壁1039d的膨胀程度大于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膨胀程度,因此在对包装物品进行包装时,该第二前侧壁1038d受到其外侧的该第一前侧壁1039d的保护,从而不容易遭受碰撞等损害。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形成该第一前侧壁1039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尺寸较大。形成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尺寸较小。相应地,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形成该第一前侧壁1039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该储气室14d的直径的尺寸较大。形成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该储气室14d的直径的尺寸较小。因此,该被充气后,形成该第一前侧壁1039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膨胀程度大于形成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膨胀程度,如图所示。因此,受到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保护,该第一前侧壁1039d以及该包装物品处于该第一前侧壁1039d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该后侧壁104d包括一第一后侧壁1049d和一第二后侧壁1048d。该第一后侧壁1049d环绕该第二后侧壁1048d设置并在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周围与该第二后侧壁1048d一体连接。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该第一后侧壁1049d的膨胀程度大于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的膨胀程度,因此在对包装物品进行包装时,该第二后侧壁1048d受到其外侧的该第一后侧壁1049d的保护,从而不容易遭受碰撞等损害。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形成该第一后侧壁1049d的该储气单元14d的尺寸较大。形成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该储气单元14d的尺寸较小。相应地,在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状态,形成的该第一后侧壁1049d该储气单元13d的该储气室14d的直径的尺寸较大。形成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该储气室14d的直径的尺寸较小。因此,该被充气后,形成该第一后侧壁1049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膨胀程度大于形成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该储气单元13d的膨胀程度,如图所示。因此,受到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保护,该第一后侧壁1049d以及该包装物品处于该第一后侧壁1049d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具体地,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d包括一系列压合缝31d,其包括一第一压合缝311d、一系列第五压合缝315d和一系列第六压合缝316d。

该第五压合缝315d被设置与该前侧壁103d。该第五压合缝315d包括一系列第五横向压合缝3151d和一系列第五纵向压合缝3152d。该第五横向压合缝3151d相互平行。该第五纵向压合缝3152d相互平行。如图所示,处于最外侧的该第五压合缝315d至与之相邻和平行的该平面塑封缝30d的距离大于相邻并且平行的两条第五压合缝315d之间的距离,从而设置于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第五压合缝315d使得形成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储气室14d的膨胀程度小于该第一前侧壁1039d。该第五横向压合缝3151d与该纵向压合缝3152d相互垂直但并不相交,从而于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相邻储气室14d之间形成该连通通道132d。

该第六压合缝316d被设置于该后侧壁104d。该第六压合缝316d包括一系列第六横向压合缝3161d和一系列第六纵向压合缝3162d。该第六横向压合缝3161d相互平行。该第六纵向压合缝3162d相互平行。如图所示,处于最外侧的该第六压合缝316d至与之相邻和平行的该平面塑封缝30d的距离大于相邻并且平行的两条第六压合缝316d之间的距离,从而设置于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第六压合缝316d使得形成该第二前侧壁1038d的该储气室14d的膨胀程度小于该第一前侧壁1039d。该第六横向压合缝3161d与该纵向压合缝3162d相互垂直但并不相交,从而于该第二后侧壁1048d的相邻储气室14d之间形成该连通通道132d。

说明书附图之图16至图17b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e和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e的多个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e由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e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e塑封形成。该平面塑封缝30e和该立体塑封缝40e塑封该气室膜11和12,以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储气单元13e。每一储气单元13e具有至少一可储气的储气室14e。各个储气室14e之间通过一系列连通通道132e相连通。

该充气阀20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与该气室膜11和12相互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该储气室14e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该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该进气通道23向该储气室14e中充气并且该储气室14e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该储气室14e中的气压作用在该阀膜21和22上,以使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封闭该进气通道23,以使该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平面塑封缝30e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16所示的一平面缓冲材料。该立体塑封缝40e用于将该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一包装物品的立体包装装置。

该充气缓冲体10e进一步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e,其可以由该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该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阀膜21或22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该主通道单元15e具有两个主通道151e。每一主通道151e具有一充气口152e。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e包括一主通道间隔缝39e。该两个主通道151e被该主通道间隔缝39e间隔开。在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的过程中,该充气缓冲体10e的该主通道151e于该充气阀20的该进气通道23相互连通,从而气体从该主通道151e进入该进气通道23并进而进入该储气单元13e的该储气室14e。当该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被充入的气体反渗泄露。

如图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处于一充气状态,其包括一左侧壁101e、一右侧壁102e、一前侧壁103e、一后侧壁104e、一底侧壁105e和一顶侧壁106e,其分别在该包装物品的六个方向提供缓冲保护。该左侧壁101e包括一前左侧壁1011e和一后左侧壁1012e。该右侧壁102e包括一前右侧壁1021e和一后右侧壁1022e。该底侧壁105e包括一前底侧壁1051e和一后底侧壁1052e。该顶侧壁106e包括一前顶侧壁1061e和一后顶侧壁1062e。

该立体塑封缝40e包括一端封缝43e和一底封缝44e。该前左侧壁1011e和该后左侧壁1012e一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左侧壁101e。该前右侧壁1021e和该后右侧壁1022e被该端封缝43e热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右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右侧壁102e。该前底侧壁1051e和该后底侧壁1052e被该底封缝44e热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在该包装物品的底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的该的底侧壁105e,其在该包装物品的底侧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容纳腔100e,其被用于容纳该包装物品。该充气包装装置还具有一开口1000e。该开口1000e被设置,从而方便对该包装物品进行取放。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该开口1000e形成于该前顶侧壁1061e与该后顶侧壁1062e之间。

该前侧壁103e包括一前未充气壁1031e和一前充气壁1032e。该前未充气壁1031e被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e环绕,从而不允许气体进入该区域的两层气室膜11和12之间,从而形成未充气结构,进而该容纳腔100e的空间更大,以便容纳较大体积的该包装物品。同时,该前未充气壁1031e的设置也使得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向外膨胀的体积较小,从而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在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该前充气壁1032e相对于该前未充气壁1031e向内凸出,并且相对于该前未充气壁1031e向外凸出。该前充气壁1032e环绕该前未充气壁1031e,从而该前充气壁1032e对该前未充气壁1031e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该包装物品处于该前未充气壁1031e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应地,该后侧壁104e包括一后未充气壁1041e和一后充气壁1042e。该后未充气壁1041e被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e环绕,从而不允许气体进入该区域的两层气室膜11和12之间,从而形成未充气结构,进而该容纳腔100e的空间更大,以便容纳较大体积的该包装物品。同时,该后未充气壁1041e的设置也使得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向外膨胀的体积较小,从而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在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该后充气壁1042e相对于该后未充气壁1041e向内凸出,并且相对于该后未充气壁1041e向外凸出。该后充气壁1042e环绕该后未充气壁1041e,从而该后充气壁1042e对该后未充气壁1041e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该包装物品处于该后未充气壁1041e内侧的部分,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该前未充气壁1031e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e未设置塑封缝且未被充气,且该气室膜11和12为透明材料,由平整的该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该前未充气壁1031e和该后未充气壁1041e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以便于被包装于该充气包装装置内的该包装物品被观察,例如观察设置于该包装物品外侧的商品logo、使用说明等。

如图所示,受到该左侧壁101e、该右侧壁102e、该前侧壁103e、该后侧壁104e、该底侧壁105e和该顶侧壁106e的共同作用,该包装物品被牢固包装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容纳腔100e内。

该平面塑封缝30e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压合缝31e,其被设置,从而防止该充气包装装置局部过度膨胀,进而增强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安全性,增大该容纳腔100e的容积并进而减少该充气包装装置占用的空间,并使其外观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具体地,该压合缝31e包括一第一压合缝311e,其被设置于该前左侧壁1011e和该后左侧壁1012e之间,从而将该左侧壁101e分隔为该前左侧壁1011e和该后左侧壁1012e。

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e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弯折缝37e,从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形成由该左侧壁101e、该右侧壁102e、该前侧壁103e、该后侧壁104e、该底侧壁105e和该顶侧壁106e组成的立体构型。具体地,该弯折缝37e包括一第一弯折缝371e、一第二弯折缝372e、一第三弯折缝373e、一第四弯折缝374e、一第五弯折缝375e、一第六弯折缝376e、一第七弯折缝377e和一第八弯折缝378e。该第一弯折缝371被设置于该前左侧壁1011e和该前侧壁103e之间。该第二弯折缝372e被设置于该前顶侧壁1061e和该前侧壁103e之间。该第三弯折缝373e被设置于该前右侧壁1021e和该前侧壁103e之间。该第四弯折缝374e被设置于该前底侧壁1051e和该前侧壁103e之间。该第五弯折缝375e被设置于该后左侧壁1012e和该后侧壁104e之间。该第六弯折缝376e被设置于该后顶侧壁1062e和该后侧壁104e之间。该第七弯折缝377e被设置于该后右侧壁1042e和该后侧壁104e之间。第八弯折缝378e被设置于该后底侧壁1052e和该后侧壁104e之间。换言之,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其不同的部位分别沿该第一弯折缝371e、该第二弯折缝372e、该第三弯折缝373e、该第四弯折缝374e、该第五弯折缝375e、该第六弯折缝376e、该第七弯折缝377e和该第八弯折缝378e弯折,以形成包括该左侧壁101e、该右侧壁102e、该前侧壁103e、该后侧壁104e、该底侧壁105e和该顶侧壁106e的立体构型,进而形成与该包装物品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的该容纳腔100e。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参照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立体构型,该第一弯折缝371e的位置与该第五弯折缝375e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二弯折缝372e的位置与该第六弯折缝376e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三弯折缝373e的位置与该第七弯折缝377e的位置相对应。该第四弯折缝374e的位置与该第八弯折缝378e的位置相对应。因此,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立体构型前后对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种前后对称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以该弯折缝37作为该前侧壁103与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顶侧壁106以及该底侧壁105的分界线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同样的,以该弯折缝37作为该后侧壁104与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顶侧壁106以及该底侧壁105的分界线的设置方式也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界定该前侧壁103和该后侧壁104与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顶侧壁106和该底侧壁105。例如依靠该包装物品的支撑。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前侧壁103与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顶侧壁106以及该底侧壁105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该后侧壁104与该左侧壁101、该右侧壁102、该顶侧壁106以及该底侧壁105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e进一步包括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e和两连续密封的边封缝32e,即一第一边封缝321e和一第二边封缝322e。如图16所示的左侧的该边封缝32e,即该第一边封缝321e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e之间形成该主通道151e。可以理解的是,该边封缝32e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该主通道密封缝33e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以及两层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左右两侧的该主通道密封缝33e分别将该气室膜11和该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该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热封连接。

该平面塑封缝30e进一步包括一系列连续热封的截封缝38e。如图所示,该截封缝38e包括四条第一截封缝381e和四条第二截封缝382e。四条第一截封缝381e首尾相接并呈正方形闭合布置,从而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前侧壁103e形成正方形的该前未充气壁1031e。四条第二截封缝382e首尾相接并呈正方形闭合布置,从而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后侧壁104e形成正方形的该后未充气壁1041e。

如图所示,四条第一截封缝381e分别被设置于该第一弯折缝371e、该第二弯折缝372e、该第三弯折缝373e和该第四弯折缝374e的内侧,并且分别与该第一弯折缝371e、该第二弯折缝372e、该第三弯折缝373e和该第四弯折缝374e平行并且间隔相适应,从而形成正方形环绕的该前充气壁1032e。

四条第二截封缝382e分别被设置于该第五弯折缝375e、该第六弯折缝376e、该第七弯折缝377e和该第八弯折缝378e的内侧,并且分别与该第五弯折缝375e、该第六弯折缝376e、该第七弯折缝377e和该第八弯折缝378e平行并且间隔相适应,从而形成正方形环绕的该后充气壁1042e。

该压合缝31e还包括四条第二压合缝312e和四条第三压合缝313e。四条第二压合缝312e分别从该第一截封缝381e形成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四条第三压合缝313被设置于该后侧壁104e,其设置位置分别四条第二压合缝312e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其分别从第二截封缝382e形成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状延伸。

该立体塑封缝40e还包括四条角封缝41e,其分别被倾斜设置于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角,具有防止气体溢出的作用,从而将气体截缝于该端封缝43e、该角封缝41e、该主通道密封缝33e、该第二边封缝322e以及该底封缝44e所限制的范围内。该角封缝41e的设置使处于该充气状态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的四个角落不至于太过尖锐,增强安全性并节省其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所示,该充气包装装置还包括一系列塑封环60e。这些塑封环60e被设置于该平面塑封缝30e的端部以及不同平面塑封缝30e的交叉连接处,从而起到加强连接、防止破损的作用。

如图18a至图18c所示是本发明的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阀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a所示,该充气阀20包括相对于两层气室膜11和12较短的阀膜21和22,其分别与该气室膜11和12相叠合以用于形成向各个储气单元13的该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如图18b所示,该充气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25,其位于两层阀膜21和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18c所示,该充气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阀膜26,其位于一层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该阀膜22和该气室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充气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均设置有充气阀20,以方便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这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也可以不包括该充气阀20。例如未设置充气阀的充气包装装置可以通过边充气边热封的方式形成。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即所有这些实施例的特征可以适当的组合,从而用于使本发明的空气包装装置提供缓冲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