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料框承载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910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料框承载输送装置,属物料传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对一些骨汤、鲜肉、骨骼等物料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料框进行转运,为了满足这一工作的需要,当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输送辊道或传统的输送带对承载物料的料框进行运输,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在使用中也发现,由于骨汤、料躺、鲜肉等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往往易发生物料溅落、污水泄漏等现象,从而会对输送设备直接造成污染,而当前的输送设备中的主要承载传输机构往往均为金属制品或橡胶制品,因此在被污染后易发生氧化侵蚀现象,从而造成输送设备运行稳定性下降,故障率升高,同时由于传统的输送设备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导致其使用和维修的成本相对较高且操作灵活性不足,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物料运输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料框承载输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料框承载输送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辊、承载辊、承载传输机构、定位扣、料框及驱动机构,其中驱动辊共两个,并通过轴座对称安装在机架上表面两端位置,承载辊若干,通过轴座安装在机架上表面并均布在两驱动辊之间位置,驱动辊和承载辊轴线相互平行,且驱动辊与承载辊上表面均分布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承载传输机构两端与两驱动辊连接,其下表面与承载辊上表面相抵,定位扣若干并均布在承载传输机构上表面,料框通过定位扣与承载传输机构连接,承载传输机构包括承载缆绳及强化连接筋,承载缆绳至少两条,各承载缆绳相互平行分布并分布在同一与水平面平行的表面内,强化连接筋若干,各承载缆绳之间通过强化连接筋连接,且强化连接筋与承载缆绳相互垂直分布,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辊、承载辊上均布若干定位槽,并通过定位槽与承载传输机构的承载缆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内另设均布凸块,所述的凸块环绕定位槽轴线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缆绳为尼龙绳、钢绞线、链条及传动带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连接筋包括连杆、连接套及连接扣,所述的连接套通过连接扣与承载缆绳连接,相邻的连接套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套与连杆间通过连接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套与连杆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承载能力设输送能力强,故障排除率高且运行及日常维护成本低廉,同时另具有良好的通风、渗漏及抗腐蚀性能,从而可有效的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和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及对物料特性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新型料框承载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驱动辊2、承载辊3、承载传输机构4、定位扣5、料框6及驱动机构7,其中驱动辊2共两个,并通过轴座8对称安装在机架1上表面两端位置,承载辊3若干,通过轴座8安装在机架1上表面并均布在两驱动辊2之间位置,驱动辊2和承载辊3轴线相互平行,且驱动辊2与承载辊3上表面均分布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承载传输机构4两端与两驱动辊2连接,其下表面与承载辊3上表面相抵,定位扣5若干并均布在承载传输机构4上表面,料框6通过定位扣5与承载传输机构4连接,承载传输机构4包括承载缆绳41及强化连接筋42,承载缆绳41至少两条,各承载缆绳41相互平行分布并分布在同一与水平面平行的表面内,强化连接筋42若干,各承载缆绳41之间通过强化连接筋连接,且强化连接筋与承载缆绳相互垂直分布,驱动机构7安装在机架1上并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辊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辊2、承载辊3上均布若干定位槽8,并通过定位槽8与承载传输机构4的承载缆绳4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槽8内另设均布凸块9,所述的凸块9环绕定位槽8轴线均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缆绳41为尼龙绳、钢绞线、链条及传动带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化连接筋42包括连杆421、连接套422及连接扣423,所述的连接套422通过连接扣413与承载缆绳41连接,相邻的连接套422之间通过连杆42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套422与连杆421间通过连接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套422与连杆421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承载能力设输送能力强,故障排除率高且运行及日常维护成本低廉,同时另具有良好的通风、渗漏及抗腐蚀性能,从而可有效的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和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及对物料特性的适应能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新型范围内。本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