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71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自动数粒机是一种采用电子测量技术对固体颗粒进行计数并按设定的数量装入容器中的机器。传统的电子数粒机在加料时,需要通过工人登上脚架手工加胶囊,费时费力还容易出事故损害人身安全;并且,传统的电子数粒机不能自行分辨和剔除不合格的胶囊,容易造成次品流出增加质量事故。

众所周知,减轻劳动力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关键问题,因此,如何解放人力提高设备自动化以及提高产品质量都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人工添加胶囊费时费力且不安全,以及不能自行分辨和剔除不合格胶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该装置利用真空泵抽气功能使电子数粒机可以自动加料,解放了人力,利用过检筛板自动剔除不合格胶囊,减少次品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包括不锈钢容器桶和下料斗,不锈钢容器桶上端设有进出气口阀门、真空气孔和真空加料口,真空气孔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相连,真空加料口上连接物料输送管的出口,物料输送管的入口端直接插入物料储存箱中;不锈钢容器桶底部设置有胶囊过检筛板,胶囊过检筛板下部与下料斗连接。

不锈钢容器桶内部,在真空气孔下部设有一可防止物料倒吸进入真空管道的挡板,侧面安装有物料液位计,胶囊过检筛板为平板。真空管道为不锈钢管,内径长度50mm-60mm,物料输送管为软管,内径长度范围80mm-100mm。

真空气孔与真空管道之间设置真空压力表。

不锈钢容器桶与胶囊过检筛板之间设有阀门。

在使用时:上料时关闭进出气口阀门,关闭容器底部阀门,将物料输送管的一端与真空加料口对接,另一端则直接插入物料之中。物料容器上盖真空气孔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泵相连,开启真空泵,物料由于真空吸力经过软管和真空加料口进入物料容器桶,挡板可防止物料进入真空管道。待物料加满打开进出气口阀门,打开物料容器底部阀门,物料进入可拆卸胶囊过检筛板,由于数粒机自身震动作用不合格插皮胶囊会被挡在筛板外面,合格胶囊会顺利进入数粒机下料斗,从而实现了电子数粒机的自动上料及剔废。物料不足时可由物料液位计显示,此时加料可保证加料的连续性。通过物料容器桶上盖的进出气口阀门及真空管道的真空压力表可随时监测调节桶内压力。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由真空泵通过对物料容器桶内抽真空实现物料的自动连续供给,省去了不停手工添加物料的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原手工添加的效率1.5倍;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利用数粒机自身的震动功能在容器桶底部设有特定的胶囊过筛装置,实现了电子数粒机的自动剔废,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不锈钢容器桶,2-下料斗,3-进出气口阀门,4-真空气孔,5-真空加料口,6-真空压力表,7-真空管道,8-真空泵,9-物料输送管,10-阀门,11-胶囊过检筛板,12-挡板,13-物料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数粒机自动加料及剔废装置,包括不锈钢容器桶1和下料斗2,不锈钢容器桶1上端设有进出气口阀门3、真空气孔4和真空加料口5,真空气孔4通过真空管道7与真空泵8相连,真空加料口5上连接物料输送管9的出口,物料输送管9的入口端直接插入物料储存箱中;不锈钢容器桶1底部设置有胶囊过检筛板11,胶囊过检筛板11下部与下料斗2连接。

不锈钢容器桶1内部,在真空气孔4下部设有一可防止物料倒吸进入真空管道的挡板12,侧面安装有物料液位计13,胶囊过检筛板11为平板过检筛板。真空管道7为不锈钢管,内径长度范围为50mm-60mm,物料输送管9为软管,内径80mm-100mm。真空气孔4与真空管道7之间设置真空压力表6,不锈钢容器桶1与胶囊过检筛板11之间设有阀门10。

在使用时:上料时关闭进出气口阀门3,关闭容器底部阀门10,将物料输送管9的一端与真空加料口5对接,另一端则直接插入物料之中。物料容器上盖真空气孔4通过真空管道7与真空泵8相连,开启真空泵8,物料由于真空吸力经过物料输送管9和真空加料口5进入物料容器桶1,挡板12可防止物料进入真空管道7。待物料加满打开进出气口阀门3,打开物料容器底部阀门10,物料进入可拆卸胶囊过检筛板11,由于数粒机自身震动作用不合格插皮胶囊会被挡在筛板外面,合格胶囊会顺利进入数粒机下料斗2,从而实现了电子数粒机的自动上料及剔废。物料料不足时可由物料液位计13显示,此时加料可保证加料的连续性。通过物料容器桶1上盖的进出气口阀门3及真空管道7的真空压力表6可随时监测调节桶内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