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下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19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粉料下料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料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保障事务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料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饲料的生产与加工成为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饲料生产过程的最后一步时粉料经粉料下料机构倒出,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320107019.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粉料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罐,下料罐的下部为锥形结构,机架上位于所述的锥形结构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气缸并连接气压源,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连接有挡料板,挡料板安装于所述的锥形结构的口部。可以通过可控的气缸来控制放料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另外一种结构的能够控制放料速度的粉料下料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粉料下料设备,包括下料罐,所述下料罐下方连接有下料管道,下料管道底部设置有下料口,在下料管道内设置有与下料管道内壁相适配的挡板,挡板与下料管道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挡板转动以改变挡板与下料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组件与转动组件之间连接有固定挡板位置的固定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对挡板进行驱动,挡板在下料管道内转动,转动过程中挡板的侧壁与下料管道的内壁的间隙大小发生变化,间隙允许粉料通过的量产生变化,粉料由下料罐进入下料管道,在下料管道内从下料管道与挡板之间的缝隙通过,最终从下料口排出。通过控制间隙的大小以达到调节放料速度的效果。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挡板的位置,使得驱动组件驱动的挡板位置固定,能够保证放料速度的稳定性,避免挡板在放料过程中由于受到粉料的冲击力而晃动。

较佳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挡板固接的转动轴,在下料管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转动轴相适配的转动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能够在转动孔内绕着自身的轴线转动,带动与其固接的挡板在下料管道内转动。转动孔与转动轴便于加工,配合可靠,转动顺滑。

较佳的,所述转动孔为贯穿孔,转动轴通过转动孔伸出下料管道,驱动组件包括与转动轴伸出下料管道的部分固接的驱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提供给工人转动转动轴的施力点,由于转动轴与挡板固接,转动转动轴即可带动挡板转动。驱动杆连接在下料管道的外部,不占用下料管道内的下料空间的同时,便于工人操作。

较佳的,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的轴线垂直,驱动杆的一端与转动轴的端头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轴的时候把持着驱动杆远离转动轴的端头,能够最大程度上增大转动力矩,使得较小的力就可以转动挡板,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下料管道固接的固定盘,在驱动杆上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与驱动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提供给固定杆压在固定盘上的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将固定杆压在固定盘上,固定杆与固定盘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固定杆相对于固定盘固定。由于固定杆设置在驱动杆上,固定盘固定在下料管道上,从而实现驱动杆与下料管道的固接,从而实现挡板的位置固定。

较佳的,所述固定杆与驱动杆铰接,弹性件压缩设置在固定杆与驱动杆铰接处远离固定盘的一侧,固定杆压在固定盘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被压缩,弹性件由回弹的趋势,将固定杆向远离驱动杆的方向顶,由于固定杆与驱动杆铰接,使得驱动杆的另一侧向固定盘顶,从而将固定杆压在固定盘上。

较佳的,所述固定杆与固定盘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组件能够在固定杆与固定盘抵接时实现卡接固定,进一步提高固定组件的固定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下料速度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开设在固定盘上的多个卡接槽,在固定杆上固设有与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卡在卡接槽内实现固定盘与固定杆的卡接固定。当驱动杆转动时,驱动杆带动设置在驱动杆上的固定杆移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将卡接块卡在其他的对应的卡接槽内,从而实现再一次的固定。

较佳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成本低廉,运行可靠,非常适用于此处。

较佳的,所述挡板的周向侧壁固设有弹性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在挡板转动的过程中,弹性垫与下料管道的内壁发生抵接,并被压缩。尤其是在挡板将下料管道完全密封时,弹性垫与下料管道的内壁完全抵接,弹性垫被压紧在挡板和下料管道之间,进一步减小挡板与下料管道之间无缝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控制挡板与下料管道之间间隙的大小以达到放料速度,保证放料速度的稳定性,便于操作,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粉料下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挡板将将下料管道封闭时的示意图;

图4是挡板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1、下料罐;2、下料管道;21、下料口;3、挡板;31、弹性垫;4、转动组件;41、转动轴;42、转动孔;5、驱动杆;6、固定组件;61、固定盘;62、固定杆;63、弹簧;7、卡接组件;71、卡接槽;72、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粉料下料设备,如图1所示,圆柱形的下料罐1,在下料罐1的底部均匀的分置有三个支腿,对下料起到支撑作用。下料罐1底部与圆柱形的下料管道2相连,下料管道2呈圆柱形,轴线竖直设置且与下料罐1的轴线重合。

如图3所示,在下料管道2内设置有挡板3,挡板3呈扁圆柱形。挡板3的周向侧壁固定包裹有环状的弹性垫31,弹性垫31由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材料。当挡板3水平设置时,挡板3的周向侧壁的弹性垫31正好与下料管道2的内壁抵接,弹性垫31被挤压在挡板3和下料管道2之间,保证挡板3对下料管道2的密封性。此时的粉料被阻挡在挡板3的上方,没有进行放料工作。

挡板3与下料管道2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4,转动组件4包括固设在挡板3周向侧壁两侧的转动轴41,转动轴41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挡板3自身的轴线垂直并相交。在下料管道2上开设与两个相对的转动孔42,转动孔42的内壁与转动轴41的外壁抵接且相适配,转动轴41插入转动孔42内,能够在转动孔42内沿着自身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挡板3在下料管道2内转动。

结合图2,转动组件4连接有驱动挡板3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转动组件4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6。两个转动孔42中的其中一个转动孔42为贯穿孔,转动轴41通过转动孔42伸出下料管道2的外部,在转动轴41远离挡板3的端头固接有驱动杆5,驱动杆5为此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驱动杆5为圆柱形杆状结构,驱动杆5的轴线与转动轴41的轴线垂直,驱动杆5的一端与转动轴41伸出的端头固接,驱动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持部。

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设置在驱动杆5靠近下料管道2的一侧的固定盘61和固定杆62。固定盘61与下料管道2固定连接,固定盘61与转动轴41的轴线重合。固定杆62与驱动杆5铰接。结合图4,固定盘61和固定杆62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7,包括开设在固定盘61靠近下料管道2的表面上的卡接槽71,卡接槽71设置有多个且沿着固定盘61的边缘呈弧状的排列。在固定杆62与固定盘61靠近的一侧固设有与卡接槽71相适配的卡接块72。

在固定杆62与驱动杆5铰接处远离固定盘6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件。此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为弹簧63,弹簧63的一端固接在驱动杆5靠近下料管道2的侧壁上,弹簧63的另一端固接在固定杆62远离下料管道2的侧壁上。此时弹簧6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簧63顶着固定杆62,固定杆62靠近固定盘61的一侧被紧紧的压在固定盘61上,卡接块72卡在卡接槽71内。使得固定杆62无法相对于固定盘61转动,使得驱动杆5相对于下料管道2固定,由于驱动杆5通过转动轴41与挡板3固定连接,挡板3的位置固定。即通过弹簧63将卡接块72压在卡接槽71内实现挡板3的位置固定。

其中,如图3所示,挡板3处于水平放置的状态,挡板3与下料管道2之间没有供粉料通过的间隙,即此时处于没有放料的状态,需要放料时,工人按压固定杆62远离固定盘61的一端,将固定杆62的这端向靠近驱动杆5的方向按压,弹簧63被继续压缩,固定杆62在按压力的作用下,绕着铰接处转动,固定杆62带动卡接块72从卡接槽71脱出,解除固定杆62与固定盘61的卡接固定。工人转动驱动杆5,驱动杆5带动转动轴41转动,转动轴41带动挡板3转动,以改变挡板3在下料管道2内的转动角度。如图4所示,挡板3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正好转动了九十度。此时挡板3的周向侧壁与下料管道2内壁的间隙为最大值,能够最大限度的允许粉料下料,此时的粉料下料设备处于最大的放料速度。调整好挡板3的角度后,松开对固定杆62的按压,弹性件具有恢复的趋势,带动卡接块72卡入对应的卡接槽71内,将此时挡板3的位置固定。能够保证放料速度的稳定性,避免挡板3在放料过程中由于受到粉料的冲击力而晃动。工人可以同过使用需求控制设备的放料启停,在放料过程中通过铰接挡板3的转动角度而控制放料速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