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5251发布日期:2019-03-02 02:2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



背景技术:

棒糖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糖果类食品,最初是一颗硬糖插在一根小棒上,后来研发出很多更好吃好玩的品种,不仅小孩子深爱棒棒糖,一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会吃。棒棒糖的类型有凝胶型糖果,硬糖型,牛奶型糖果,巧克力型还有牛奶加水果型。

现有的棒糖封棒装置由于结构都是固定的,一般只能对特定的棒糖进行封棒,不能进行调节,且长时间使用后传统的传动齿轮的位置易发生移位,导致封棒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可方便调节上送纸轮和上封棒轮以及下送纸轮和下封棒轮的位置,可调节第三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位置,调节同步带的张紧度,防止出现打滑现象,可保证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进行同步转动,不发生错位,保证棒糖良好的包装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包括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所述上转动轴的一端上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有上送纸轮和上封棒轮,所述下转动轴的一端上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有下送纸轮和下封棒轮,所述上送纸轮和下送纸轮上均等弧度开设有棒槽,所述上封棒轮和下封棒轮的外周圆面上均等弧度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也开设有棒槽,所述上封棒轮和下封棒轮的相邻凸台间构成凹槽,所述上封棒轮和下封棒的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圈,所述上转动轴的另一端和下转动轴的另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集电环,所述上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下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所述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有第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上送纸轮和下送纸轮上的棒槽以及上封棒轮和下封棒轮上的凸台数量均相等且均至少设置有十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缸和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套设在上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一伺服电缸的输出端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缸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伺服电缸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套设在下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二伺服电缸的输出端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轮固定安装在上转动轴上,所述第二同步轮固定安装在下转动轴上,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纵向设置,所述第三同步轮设置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后侧,所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第三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缸和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伺服电缸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后侧面上,所述第三轴承座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三伺服电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轴承座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三轴承座安装在第三同步轮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伺服电缸可带动第一轴承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转动轴上下移动,以调节上送纸轮和上封棒轮的位置,通过第二伺服电缸可带动第二轴承座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下转动轴上下移动,以调节下送纸轮和下封棒轮的位置,通过第三伺服电缸可带动第三轴承座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同步轮前后移动,以调节第三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位置,调节同步带的张紧度,防止出现打滑现象;

(2)通过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第三同步轮进行同步转动,可保证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进行同步转动,以保证上送纸轮和下送纸轮以及上封棒轮和下封棒轮始终同步转动,使上送纸轮的棒槽和下送纸轮的棒槽以及上封棒轮的棒槽和下封棒轮的棒槽能够始终相对,不发生错位,保证棒糖良好的包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封棒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送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转动轴;2、下转动轴;3、上送纸轮;4、上封棒轮;5、下送纸轮;6、下封棒轮;7、棒槽;8、凸台;9、凹槽;10、电加热圈;11、集电环;12、第一调节机构;121、第一伺服电缸;122、第一轴承座;13、第二调节机构;131、第二伺服电缸;132、第二轴承座;14、传动机构;141、第一同步轮;142、第二同步轮;143、第三同步轮;144、同步带;15、第三调节机构;151、第三伺服电缸;152、第三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棒糖封棒装置,包括上转动轴1和下转动轴2,所述上转动轴1的一端上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有上送纸轮3和上封棒轮4,所述下转动轴2的一端上通过轴套固定安装有下送纸轮5和下封棒轮6,上送纸轮3和下送纸轮5的规格尺寸均相同,上封棒轮4和下封棒轮6的规格尺寸均相同,所述上送纸轮3和下送纸轮5上均等弧度开设有棒槽7,所述上封棒轮4和下封棒轮6的外周圆面上均等弧度设置有凸台8,所述凸台8上也开设有棒槽7,所述上封棒轮4和下封棒轮6的相邻凸台8间构成凹槽9,所述上封棒轮4和下封棒6的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圈10,电加热圈10又名电热圈、发热圈,是用电热合金丝作发热材料,用云母软板或陶瓷芯作绝缘材料,外包以薄金属板,可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是电能利用的一种形式,与一般燃料加热相比,电加热可获得较高温度,易于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所述上转动轴1的另一端和下转动轴2的另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集电环11,集电环11的转子固定在上转动轴1和下转动轴2上,集电环11的定子固定在机架上,集电环11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圈10电性连接,所述上转动轴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12,所述下转动轴2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13,所述上转动轴1和下转动轴2上设置有传动机构14,所述传动机构14上设置有第三调节机构15。

具体的,所述上送纸轮3和下送纸轮3上的棒槽7以及上封棒轮4和下封棒轮6上的凸台8数量均相等且均至少设置有十组,保证对棒糖夹持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12包括第一伺服电缸121和第一轴承座122,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21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轴承座122固定套设在上转动轴1上,所述第一轴承座122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一伺服电缸121的输出端上,第一调节机构12设置有两组,通过第一伺服电缸121可带动第一轴承座12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转动轴1上下移动,以调节上送纸轮3和上封棒轮4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13包括第二伺服电缸131和第二轴承座132,所述第二伺服电缸131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二轴承座132固定套设在下转动轴2上,所述第二轴承座132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二伺服电缸131的输出端上,第二调节机构12设置有两组,通过第二伺服电缸131可带动第二轴承座13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下转动轴2上下移动,以调节下送纸轮5和下封棒轮6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14包括第一同步轮141、第二同步轮142、第三同步轮143和同步带144,所述第一同步轮141固定安装在上转动轴1上,所述第二同步轮142固定安装在下转动轴2上,所述第一同步轮141和第二同步轮142纵向设置,所述第三同步轮143设置在第一同步轮141和第二同步轮142的后侧,所述第一同步轮141、第二同步轮142和第三同步轮143通过同步带144传动连接,通过电机可带动上转动轴1或下转动轴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同步轮141或第二同步轮142转动,使第一同步轮141、第二同步轮142和第三同步轮143进行同步转动,以保证上送纸轮3和下送纸轮5以及上封棒轮4和下封棒轮6始终同步转动,使上送纸轮3的棒槽7和下送纸轮5的棒槽7以及上封棒轮4的棒槽7和下封棒轮6的棒槽7能够始终相对,不发生错位。

具体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15包括第三伺服电缸151和第三轴承座152,所述第三伺服电缸151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后侧面上,所述第三轴承座152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三伺服电缸151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轴承座15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三轴承座152安装在第三同步轮143的两端,通过第三伺服电缸151可带动第三轴承座152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三同步轮143前后移动,以调节第三同步轮143与第一同步轮141和第二同步轮142的位置,调节同步带144的张紧度,防止出现打滑现象。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同步轮和同步带144的带动下,上、下送纸轮以及上、下封棒轮均作等速对滚动作,通过上、下送纸轮的对滚作用便能实现对包装膜进行牵引,被牵引着的包装膜经过机器上所设置制袋器作用后,便能沿膜纵向被折成上下对称的U 型形腔,该U型形腔刚好包裹住棒糖糖体和部分柄部,与此同时,由机器上所设置与封棒轮同步运行的夹持装置,其运送过来的棒糖棒部刚好能嵌入棒槽7 中,在凸块8 对滚热压力作用下,包装膜就能与糖棒进行充分热融合,而将糖棒紧紧封牢,从而实现了对棒糖棒部的可靠密封,达到了封口牢靠,密封性好的应用效果,当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校正上、下送纸轮以及上、下封棒轮或生产不同棒糖时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上、下送纸轮以及上、下封棒轮,通过第一调节机构12和第二调节机构13可分别带动上转动轴1和下转动轴2,使更换后的上、下送纸轮以及上、下封棒轮处于适宜的位置,同时通过第三调节机构15调整第三同步轮143的位置,从而将同步带144调节到适宜的张紧度。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