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流皮带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7378发布日期:2019-08-09 21:2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分合流皮带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环形载荷输送表面的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分合流皮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又称带式输送机或胶带输送机,是组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线不可缺少的经济型物流输送设备。皮带机按其流水作业需求可因地制宜选用形成直线、弯道、斜坡、分合流等线体形式。

其中,分合流皮带输送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和自动化仓储系统,通过运输方向的调整有合流、分流两个功能。如图1显示两条输送线合流的示意图,所述两条输送线分别为分合流皮带输送机A(又称角度式皮带输送机)及直线皮带输送机B,通过控制分合流皮带输送机A具有较快的输送速度,使包裹在送至分合流皮带输送机A末端后冲到直线皮带输送机B上,从而实现将两条输送线上的包裹合并到一条输送线上。进而,在分流输送时,通过与分流器相结合,使包裹经过转向分拣机(图未示)从一条输送线上流向另一条线上,从而实现分流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商和快递行业的发展,在货物的分流合合流过程中,随着货物量的增长,人工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分流和合流设备的传动采用多条窄带形势,但是多条窄带形势容易出现窄带磨损以及窄带调试不方便,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等现象,不能满足现场长时间高速运转的状况。

此外,目前分合流皮带输送机使用的皮带为若干条不同长度窄带,每条窄带之间有缝隙,对通过包裹的形状要求有限制,包裹堆积到皮带上面时容易夹件和卡住包裹,造成皮带和包裹损坏。此外,窄带合流机端部与直线皮带输送机的倾斜接口位置是否设置动力段也会影响包裹通过的平稳状态;又,窄带合流机的调整相对麻烦,且不容易同时控制若干条不同长度的窄带,不能实现全方位的调偏,而且维修困难,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合流皮带输送机,通过以一条完整环状的皮带配合绕设于传动机构的多个平行辊、斜向设置的角度棒以及转向辊上,解决了现有输送机采用若干条不同长度窄带构成整条皮带所产生的技术问题,使皮带易于调整纠偏、维修、保养且耐用性提高,进而保证了输送机上物品输送平稳度等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合流皮带输送机,包括:机架,包括上托板、下隔板以及隔设于所述上托板及所述下隔板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机架的平面形状形成梯形且具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相对长侧边及短侧边以及连接于长侧边与短侧边之间的相对平侧边及斜侧边;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辊、张紧辊、机头辊、角度棒及转向辊;其中,所述驱动辊、所述张紧辊及所述机头辊分别与所述机架的平侧边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安装空间;所述驱动辊设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中间位置且一端与电机连接;所述张紧辊设于所述驱动辊的一侧;所述机头辊沿所述机架的平侧边设置;所述角度棒沿所述机架的斜侧边设置并与输送方向形成25°至65°的夹角角度,所述角度棒包括上下平行设置且不转动的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及所述第二导杆分别为圆形钢管并间隔形成所述角度棒的绕设间隙;所述转向辊端部与所述角度棒端部邻接地沿所述机架的长侧边设置,所述转向辊对应所述角度棒的绕设间隙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皮带,为一条完整环状的输送皮带,所述皮带通过其内面与所述驱动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被带动运行;令所述皮带从所述驱动辊依序绕过所述张紧辊、所述机头辊、所述角度棒的第一导杆、所述转向辊、所述角度棒的第二导杆后再绕回到所述驱动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为合流时,所述张紧辊设于所述驱动辊远离所述机头辊的一侧;所述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为分流时,所述张紧辊设于所述驱动辊朝向所述机头辊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调偏辊,所述调偏辊与所述张紧辊设于所述驱动辊同一侧并位于所述张紧辊下方;所述皮带绕过所述角度棒的第二导杆后经绕过所述调偏辊再绕回到所述驱动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调偏辊的两端设有调偏手柄,所述调偏辊与所述调偏手柄之间具有转接座转接呈L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还包括与所述张紧辊两端连接的张紧机构;其中,所述张紧辊两端的凸轴上分别设有组接孔;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与所述张紧辊两端活动连接且固设于所述机架安装空间内的二弹性调节组件,各所述弹性调节组件包括一螺杆、一压缩弹簧、设于所述螺杆中段的调节螺母以及设于所述螺杆两端的限位螺母;所述螺杆穿置于所述张紧辊凸轴上的组接孔,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螺杆外部并位于所述凸轴与其中一端的限位螺母之间,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压缩弹簧相对地设于所述凸轴的两侧;借此,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螺母沿所述螺杆位移以调整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程度,以调节所述压缩弹簧抵压所述张紧辊的力量实现张紧或松弛所述皮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于所述上托板与所述下隔板之间在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成形有二凸耳,所述弹性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螺杆的两端穿置所述二凸耳,并通过所述限位螺母分别锁固于所述凸耳的相对两侧而固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辊的表面通过设置滚花或者包覆一层若干毫米厚的橡胶以增加与所述皮带内面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角度棒的第一导杆、第二导杆表面喷涂有光滑的耐磨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角度棒的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一固定座组固连接;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机架斜侧边的两端位置,各所述固定座上凹设有上下隔开的二弧凹槽,所述第一导杆的两端分别嵌入固定于所述两固定座的上侧弧凹槽中,所述第二导杆的两端分别嵌入固定于所述两固定座的下侧弧凹槽中,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之间通过所述上下隔开的二弧凹槽形成所述绕设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辊、所述机头辊及所述转向辊成形为两端端部扩张成具有锥度的辊体。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分合流皮带输送机与直线皮带输送机结合形成角度式输送机的合流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合流皮带输送机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传动机构与皮带结合的长侧边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部分机架、传动机构与皮带结合的斜侧边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皮带绕设于传动机构的多个辊及角度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角度棒上绕设皮带的结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输送机短侧边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于合流输送时的调偏辊、张紧机构安装位置及皮带绕设形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于分流输送时的调偏辊、张紧机构安装位置及皮带绕设形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分合流皮带输送机A;直线皮带输送机B;机架10;上托板11;下隔板 12;挡板13;支脚14;安装座15;连接座16;传动机构20;驱动辊21;电机211;张紧辊22;凸轴221;机头辊23;角度棒24;第一导杆241;第二导杆242;固定座243;弧凹槽244;转向辊25;防尘罩251;调偏辊26;调偏手柄261;转接座262;皮带30;张紧机构40;螺杆41;压缩弹簧42;调节螺母43;限位螺母44。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里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的具体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多种备选形式来实施。因此,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是限制性的,仅是以权利要求为原则,作为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不同实施方式的代表性原则。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9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合流皮带输送机,如图2至图9所示,所述输送机包机架10以及设于所述机架10上的传动机构20、皮带30及张紧机构40。其中,所述传动机构20包括多个辊以及与输送方向之间具有小于90°夹角的角度棒24;所述皮带30通过绕设于所述多个辊及所述角度棒 24上被带动以实现输送物品的目的;所述张紧机构40与所述多个辊中的张紧辊22连接以调节所述张紧辊22的位置以张紧或松弛所述皮带30。

如图2、图4、图7及图8所示,所述机架10包括上下隔开设置的上托板11及下隔板12,且所述上托板11与所述下隔板12之间形成所述传动机构20在所述机架10的安装空间;所述上托板11与所述下隔板12概呈梯形板,令所述机架10的平面形状形成梯形且具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长侧边及短侧边以及连接于长侧边与短侧边之间的平侧边及斜侧边。所述上托板11沿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挡板13,用以避免输送物品超出输送区域之外。所述下隔板12的底部沿其梯形的相对二平行边设有若干支脚 14,用以架高支撑整个机架10,所述支脚14的数量可视所述输送机的长度进行调整。所述上托板11与所述下隔板12之间在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二安装座15,用以安装所述张紧机构40。

如图3、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所述传动机构20包括驱动辊 21、张紧辊22、机头辊23、角度棒24及转向辊25。其中,所述驱动辊21、所述张紧辊22及所述机头辊23分别与所述机架10的平侧边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的安装空间,所述驱动辊21设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中间位置且一端与电机211连接,所述张紧辊22设于所述驱动辊21的一侧,所述机头辊23沿所述机架10的平侧边设置。所述角度棒24沿所述机架10 的斜侧边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角度棒24与输送机输送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θ为25°至65°,借此本实用新型分合流皮带输送机与直线皮带输送机结合使用时具有25°至65°的夹角;所述角度棒24包括上下平行设置且不转动的第一导杆241及第二导杆242,所述第一导杆241及所述第二导杆242分别为圆形钢管,所述第一导杆241与所述第二导杆242之间隔形成所述角度棒24的绕设间隙。所述转向辊25端部与所述角度棒24端部邻接地沿所述机架10的长侧边设置,所述转向辊25对应所述角度棒24 的绕设间隙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此外,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分合流皮带输送机的皮带30相对于前述多个辊绕转的位置跑偏而影响输送机的工作效率,如图3、图4、图5、图7 及图8所示,所述传动机构20还包括与所述张紧辊22设于所述驱动辊21 同一侧并位于所述张紧辊22下方的调偏辊26。所述调偏辊26的两端设有调偏手柄261,用以调整所述调偏辊26的水平位置,进而调节皮带30相对于所述多个辊绕转的位置,形成精简但易于维修及保养的调偏机构。具体地,所述调偏辊26与所述调偏手柄261之间具有转接座262转接呈L 形连接,所述转接座262为L形板,其中一板部与所述调偏辊26两端的凸轴固接,另一板部被所述调偏手柄261穿置后通过螺母锁固于板部两侧,实现转接座262与调偏手柄261之间的固定组接。

如图3、图4、图5及图8所示,所述皮带30为一条完整环状的输送皮带,并依序从驱动辊21绕设于张紧辊22、机头辊23、角度棒24的第一导杆241、转向辊25、角度棒24的第二导杆242、调偏辊26后再回到驱动辊21。具体地,如图5所示,皮带30绕过驱动辊21后朝张紧辊22延伸,并于绕过张紧辊22后反向朝机头辊23延伸,再于绕过机头辊23后朝角度棒24延伸;皮带30绕至角度棒24时,先从第一导杆241上方绕过进入角度棒24的绕设间隙中,利用角度棒24的角度转向朝向转向辊25延伸,从转向辊25上方绕过后,自转向辊25下方朝向角度棒24的第二导杆242 延伸,再从角度棒24的绕设间隙穿出绕过第二导杆242,最后从第二导杆 242的下方绕过朝向驱动辊21延伸,形成完整的皮带30绕设结构。其中,所述调偏辊26位于第二导杆242至驱动辊21之间的皮带30区段下方并向上抵压皮带30,借此通过调整调偏辊26的水平位置以实现对皮带30调偏作用。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辊21被所述电机211驱动旋转后,通过其表面与皮带30内面的摩擦力来带动整条皮带30移动,并进而由皮带30带动所述张紧辊22、所述机头辊23、所述转向辊25及所述调偏辊 26转动,完成皮带30整体的绕设移动。较佳地,所述驱动辊21的表面可通过设置滚花或者包覆一层若干毫米厚的橡胶层来增大摩擦力。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所述角度棒24的第一导杆241和第二导杆242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一固定座243组固连接;所述固定座243固设于所述机架10斜侧边的两端位置,各所述固定座243 上凹设有上下隔开的二弧凹槽244,所述第一导杆241的两端分别嵌入固定于所述两固定座243的上侧弧凹槽244中,所述第二导杆242的两端分别嵌入固定于所述两固定座243的下侧弧凹槽244中,借此,所述第一导杆241与所述第二导杆242通过与所述固定座243固接形成上下平行且不转动的圆杆。

较佳地,所述角度棒24的第一导杆241、第二导杆242表面喷涂有光滑的耐磨材料层(图未示),用以减少皮带30内面与杆体表面摩擦时积累的热量。此外,所述第一导杆241、所述第二导杆242嵌入所述固定座243 后可采用螺栓锁固以起到被皮带30绕转时固定不转动的作用。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转向辊25设于所述机架10的安装空间外侧,且外部罩设有防尘罩251。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皮带30绕设于所述多个辊的位置跑偏,所述驱动辊21、所述机头辊23及所述转向辊25可进一步成形为两端端部扩张成具有锥度的辊体,借此实现皮带30在转动时自动向辊体中心靠拢,从而起到皮带30自动纠偏的作用。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的安装空间在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连接结构(图未示),所述驱动辊21、张紧辊22、机头辊23分别通过凸设于其两端的凸轴与所述机架10的连接结构可转动地组接,以实现辊的转动。如图2所示,所述机架10通过所述上托板11及所述下隔板12 另设有供安装所述转向辊25的连接座16,所述转向辊25通过凸设于其两端的凸轴与所述连接座16可转动地组接,以实现其转动。

如图3、图4、图7及图8所示,所述张紧辊22两端的凸轴221上分别设有组接孔(于图7中被限位螺母44遮蔽);所述张紧机构40包括与所述张紧辊22两端活动连接的二弹性调节组件,各所述弹性调节组件包括一螺杆41、一压缩弹簧42、设于所述螺杆41中段的调节螺母43以及设于所述螺杆41两端的限位螺母44;所述螺杆41穿置于所述张紧辊22凸轴 221上的组接孔,所述压缩弹簧42套设于所述螺杆41外部并位于所述凸轴221与其中一端的限位螺母44之间,所述调节螺母43与所述压缩弹簧 42相对地设于所述凸轴221的两侧。具体地,所述机架10的安装座15成形有二凸耳,所述弹性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螺杆41的两端穿置所述二凸耳以及所述限位螺母44分别锁固于所述凸耳的相对两侧而固设于所述安装座 15上。借此,通过转动所述调节螺母43沿所述螺杆41位移以调整所述压缩弹簧42的压缩程度,达到利用压缩弹簧42抵压所述张紧辊22的力量张紧或松弛所述皮带30;亦即,通过改变压缩弹簧42的压缩长度来改变皮带30的张紧力,较小的张紧力可实现皮带30和角度棒24之间摩擦力的最小化,从而增加皮带30的耐用性。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分合流皮带输送机可用于合流输送或分流输送。所述合流输送的方向是由机架10的平侧边朝向斜侧边输送,所述分流输送的方向是由机架10的斜侧边朝向平侧边输送。本实用新型图2至图8显示的是输送机进行合流输送时的张紧机构40安装实施例,图9显示的是输送机进行分流输送时的张紧机构40安装实施例。其中,如图8所示,进行合流输送时,所述张紧辊22及所述张紧机构40应设于所述驱动辊21远离所述机头辊23的一侧(图8中驱动辊21的左侧),所述调偏辊26与所述张紧机构40设于所述驱动辊21的同一侧;如图9所示,进行分流输送时,所述张紧辊22及所述张紧机构40应设于所述驱动辊21 朝向所述机头辊23的一侧(图9中驱动辊21的右侧),所述调偏辊26 与所述张紧机构40设于所述驱动辊21的同一侧。是以,本实用新型输送机通过调整所述张紧机构40相对于驱动辊21的安装位置,能够有效满足合流输送或分流输送需求,进而实现调节皮带30张紧程度以实现输送机的高速运转;所述张紧机构40同时具有维修方便及提高输送机分拣效率等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