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基板自动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91285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43]982——水平导套99——导送杆固定块
[0044]111——支撑板导向导轨 112——支撑板导向滑块
[0045]121——竖板导向导轨 122——竖板导向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4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基板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有机架,机架的上端部设置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11,固定支撑板11上端侧可相对前后活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活动支撑板12,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于活动支撑板12的旁侧装设有基板输送伺服电机21,基板输送伺服电机21的动力输出轴连设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基板输送驱动丝杆22,活动支撑板12于基板输送驱动丝杆22侧的边缘部装设有支撑板连接块23,支撑板连接块23对应基板输送驱动丝杆22装设有基板输送丝杆螺母24,基板输送驱动丝杆22与基板输送丝杆螺母24相配合。
[0048]进一步的,活动支撑板12的上端侧装设有分别呈竖向布置且分别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左侧支撑竖板31、右侧支撑竖板32,右侧支撑竖板32螺装于活动支撑板12的上表面,左侧支撑竖板31与右侧支撑竖板32平行间隔布置且左侧支撑竖板31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于右侧支撑竖板32的左端侧,右侧支撑竖板3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延伸的竖板调节驱动丝杆41,左侧支撑竖杆对应竖板调节驱动丝杆41装设有竖板调节丝杆螺母42,竖板调节驱动丝杆41与竖板调节丝杆螺母42相配合,左侧支撑竖板31的上端部装设有沿着左侧支撑竖板31长度方向延伸的左侧卡持板51,右侧支撑竖板32的上端部装设有沿着右侧支撑竖板32长度方向延伸的右侧卡持板52,左侧卡持板51的右端边缘部设置有朝下凸出延伸的左侧竖向凸缘511、位于左侧竖向凸缘511上端部且朝右水平凸出延伸的左侧横向凸缘512,右侧卡持板52的左端边缘部设置有朝下凸出延伸的右侧竖向凸缘521、位于右侧竖向凸缘521上端部且朝左水平凸出延伸的右侧横向凸缘522,左侧支撑竖板31的右端侧于左侧横向凸缘512的下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顶板61,右侧支撑竖板32的左端侧于右侧横向凸缘522的下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顶板62,左侧顶板61与右侧顶板62同步动作,左侧支撑竖板31与右侧支撑竖板32之间对应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装设有顶板驱动机构7。
[0049]更进一步的,右侧支撑竖板32装设有气缸固定架81,气缸固定架81于左侧支撑竖板31与右侧支撑竖板32之间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定位气缸82,活动支撑板12的上端侧于左侧顶板61与右侧顶板62之间装设有可调节左右横向宽度的基板导送架9。
[0050]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待贴装LED灯粒的基板进入至基板导送架9的上表面,且定位气缸82的活塞杆朝上顶出并对进入至基板导送架9的基板进行定位;待基板到位后,顶板驱动机构7分别驱动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上移,左侧顶板61与左侧卡持板51的左侧横向凸缘512配合并卡持固定基板的左侧边缘部,右侧顶板62与右侧卡持板52的右侧横向凸缘522配合并卡持固定基板的右侧边缘部,同时,左侧卡持板51的左侧竖向凸缘511接触基板的左端面,右侧卡持板52的右侧竖向凸缘521接触基板的右端面,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左侧竖向凸缘511、右侧竖向凸缘521来对基板进行左右定位;待基板被卡持固定后,定位气缸82复位且定位气缸82的活塞杆下移,基板输送伺服电机21动作并通过由基板输送驱动丝杆22、基板输送丝杆螺母24所组成的丝杆传动机构驱动支撑板连接块23朝后移动,支撑板连接块23带动活动支撑支撑板、左侧支撑竖板31、右侧支撑竖板32、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左侧卡持板51、右侧卡持板52以及顶板驱动机构7分别朝后移动;待基板输送伺服电机21驱动基板朝后移动一定距离后,顶板驱动机构7动作并驱动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朝下移动,基板输送伺服电机21反转并使得活动支撑板12、左侧支撑竖板31、右侧支撑竖板32、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朝前移动至初始位置,待活动支撑板12复位后,基板输送伺服电机21再次正转并按照之前朝后驱动动作驱动基板继续朝后移动,直至基板朝后移动至指定贴装位置。
[0051]需进一步解释,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基板的宽度来调节左侧支撑竖板31与右侧支撑竖板32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左侧卡持板51与右侧卡持板52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夹持固定基板时左侧竖向凸缘511能够与基板的左端面触接且右侧竖向凸缘521能够与基板的右端面触接;调节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竖板调节驱动丝杆41,转动的竖板调节驱动丝杆41驱动竖板调节丝杆螺母42移动,竖板调节丝杆螺母42带动左侧支撑竖板31相对右侧支撑竖板32左右移动。
[0052]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且高效地完成基板输送作业,即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性好、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005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顶板驱动机构7包括有装设于右侧支撑竖板32的顶板驱动步进电机71、装设于右侧支撑竖板32与左侧支撑竖板31之间且呈左右水平横向布置的顶板驱动转轴72,顶板驱动转轴72的左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左侧支撑竖板31,顶板驱动转轴72的右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右侧支撑竖板32,顶板驱动步进电机71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主动皮带轮73,顶板驱动转轴72的右端部对应主动皮带轮73装设有从动皮带轮74,主动皮带轮73与从动皮带轮74之间绕装有传动皮带。
[0054]进一步的,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驱动滚轮75,顶板驱动转轴72的左端部、右端部对应相应侧的驱动滚轮75分别套卡有驱动凸轮76,各驱动凸轮76的凸轮面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滚轮75抵接。
[0055]在顶板驱动机构7驱动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卡持固定基板的过程中,顶板驱动步进电机71动作并通过由主动皮带轮73、从动皮带轮74以及传动皮带所组成的皮带传动机构驱动顶板驱动转轴72转动,顶板驱动转轴72分别带动其左端部、右端部的驱动凸轮76转动,各驱动凸轮76分别通过其凸轮面朝上抵顶相应侧的驱动滚轮75,各驱动滚轮75分别带动相应侧的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朝上移动。
[005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保证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相对相应侧的左侧支撑竖板31、右侧支撑竖板32平稳地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左侧支撑竖板31与左侧顶板61之间以及右侧支撑竖板32与右侧顶板62之间分别装设有顶板导向机构,各顶板导向机构分别包括有装设于相应侧的左侧支撑竖板31、右侧支撑竖板32的顶板竖向导轨77,各顶板竖向导轨77分别呈竖向布置,左侧顶板61、右侧顶板62对应相应侧的顶板竖向导轨77分别装设有顶板竖向滑块78,各顶板竖向滑块78分别与相应侧的顶板竖向导轨77相配合。
[005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基板导送架9包括有分别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左侧基板导送杆91、右侧基板导送杆92,左侧基板导送杆91与右侧基板导送杆92平行间隔布置且左侧基板导送杆91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于右侧基板导送杆92的左端侦U,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装设有位于左侧基板导送杆91、右侧基板导送杆92前端部下端侧的导送杆前端支撑架93以及位于左侧基板导动杆、右侧基板导送杆92后端部下端侧的导送杆后端支撑架94,导送杆前端支撑架93、导送杆后端支撑件分别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导送杆驱动丝杆95,左侧基板导送杆91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装设有导送杆驱动块96,各导送杆驱动块96对应相应侧的导送杆驱动丝杆95分别装设有导送杆丝杆螺母97,各导送杆驱动丝杆95分别与相应侧的导送杆驱动螺母相配合。
[0058]进一步的,导送杆前端支撑架93、导送杆后端支撑件还分别装设有呈左右水平横向布置的水平导杆981,各导送杆驱动块96对应相应侧的水平导杆981分别装设有水平导套982,各水平导套982分别与相应侧的水平导杆981相配合,右侧基板导送杆92的前端部、后端部分别装设有导送杆固定块99,各导送杆固定块99分别套卡于相应侧的水平导杆981。
[0059]需进一步指出,在将基板放置于基板导送架9的过程中,基板搭放于左侧基板导送杆91、右侧基板导动杆的上端侧,其中,左侧基板导送杆91与右侧基板导送杆9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基板的宽度进行调节;在左侧基板导送杆91相对右侧基板导动杆左右横向调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转动导送杆驱动丝杆95并通过导送杆驱动丝杆95驱动导送杆丝杆螺母97移动,导送杆丝杆螺母97再带动相应侧的导送杆驱动块96移动,且导送杆驱动块96最终带动左侧基板导送杆91移动;其中,为保证导送杆前端支撑架93的导送杆驱动丝杆95与导送杆后端支撑架94的导送杆驱动丝杆95同步动作,本实用新型可以两个导送杆驱动丝杆95之间装设同步带传动机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