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52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复合材料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符合材料如纤维布/毡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玻璃纤维毡可用于电池隔离片,屋面防水,石膏板护面板,塑料地板和化工管道内衬防渗漏、防腐等,纤维布由玻璃纤维单丝交织成网状,用树脂黏结剂固化而成的无纺织物,其表面平整,尺寸稳定性好,均匀性好,热强度好,防霉。目前该类复合材料生产中切丝、涂胶一般均由人工完成,人工切丝,切丝长短不一,涂胶的厚薄也不均匀,这样使得生产出来的复合材料品质参差不齐,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系统。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系统,包括将玻璃纤维切碎铺设于下薄膜上的切丝铺桨机1,所述切丝铺桨机1包括铺设所述下薄膜的下薄膜放料机构1.1和铺设上薄膜的上薄膜放料机构1.8;所述切丝铺桨机1下游设置有将所述上、下薄膜合拢到一起的浸渍揉捻机2。

可选的,所述切丝铺桨机1还包括顺序设置于所述下薄膜放料机构1.1后的展平下薄膜的下薄膜展平机构1.2、铺桨于下薄膜上表面的下薄膜铺桨机构1.3、机台1.7、和使上、下薄膜粘合到一起碾压辊1.6,所述机台1.7上设置有玻璃纤维切断铺丝机1.4。

可选的,所述浸渍揉捻机2包括用于张紧所述复合材料的张紧辊2.1和用于调整复合材料前进方向的调偏辊2.2,所述调偏辊2.2后设置有多排揉捻辊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成型系统切丝、涂胶均由机器自动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切丝长度均匀,涂胶厚度一致,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丝铺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浸渍揉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成型系统包括切丝铺桨机1和位于切丝铺桨机1下游的浸渍揉捻机2。所述切丝铺桨机1包括下薄膜放料机构1.1、下薄膜展平机构1.2、下薄膜铺桨机构1.3、多台玻璃纤维切断铺丝机1.4、上薄膜铺桨机构1.5、碾压辊1.6和机台1.7,下薄膜(例如可以是聚乙烯塑料膜、无纺布膜等)卷绕于下薄膜放料机构1.1中的放料辊上,下薄膜放料过程中经过展平机构1.2展平后通过下薄膜铺桨机构1.3可以在下薄膜的上表面铺设粘胶,多台玻璃纤维切断铺丝机1.4设置于机台1.7上,通过切断铺丝机1.4可以将玻璃纤维切碎,下薄膜穿过切断铺丝机1.4下方,切断的玻璃纤维落于下薄膜上,上薄膜经过上薄膜放料机构1.8后,经展平,通过上薄膜铺桨机构1.5在上薄膜的下表面铺设粘胶,之后上、下薄膜一起通过碾压辊1.6,经过碾压辊1.6碾压后上、下薄膜粘合到一起,玻璃纤维夹于上、下薄膜之间,得到合成膜(复合材料)。之后合成膜进入下游的浸渍揉捻机2。浸渍揉捻机2包括用于张 紧合成膜的张紧辊2.1和用于调整和成膜前进方向的调偏辊2.2,合成膜之后经过设置于浸渍揉捻机2内的多排揉捻辊2.3揉捻后,使得上、下薄膜之间的粘合更加牢固,揉捻后的合成膜经过装箱机2.4进行装箱,从而得到由玻璃纤维与薄膜等复合成型的材料。

生产中,下薄膜经过展平后被展平,无褶皱进入切丝铺桨机,下薄膜上表面被涂覆上一层胶体后进入短纤维落丝下方;玻璃纤维从丝管架进入切丝铺桨机切丝刀辊被切成定长的短纤维,短纤维进入打散辊后均匀洒落在带有胶体的下薄膜上;上薄膜经过展平辊后被展平,无褶皱进入铺桨机构总成,上薄膜下表面被涂覆上一层胶体后经过折返辊通过碾压辊1.6与下膜合拢;上下膜合拢形成胶体与纤维混合的片材后进入浸渍揉捻机,浸渍揉捻段上设有同步同向运行的两条网带,这两条网带带着片材进过一系列揉捻辊2.3,在经过这一系列滚筒揉捻辊2.3的过程中,片材被不断地正反向弯曲,胶体与纤维被均匀糅合;被均匀糅合后的片材由网带输送出去,人工将其叠放在箱体中进行包装。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