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55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机械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发展的趋势是屏幕越来越大,手机厚度越来越薄,从而导致手机结构件尺寸大的同时肉厚需薄; 以手机前壳为例,在手机整体强度需求下,其成型工艺基本都是镁合金INSERT注塑。然而INSERT注塑镁件铲料是一大成型难点,特别是四面滑块铲料特别严重,从而影响产品的成型效率及质量。

然而,使用普通模具结构由于合模顺序不稳定,产品容易铲伤压模,频繁修模使得成型效率低;或阻碍机械手自动取料,需人工取料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减少上述铲料的状况,避免模具开模时产品的倒勾部分与模具模仁、滑块产生干涉,进而可保证开模时产品能顺利被取出,一般需采用拨杆机构。公告号为20153006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模具滑块延时退出机构》揭露了“一种模具滑块延时退出机构,其包括公模仁、公模板、入子、托板,该公模仁、公模板固定连接,该机构还包括母模仁、母模板、剥料板、上固定板、滑块、拨杆以及开闭器,该上固定板、剥料板、母模板依次活动连接,该滑块活动设置于该母模仁中,该滑块上还设置有斜槽,该拨杆一端活动插入于滑块斜槽中,另一端则穿过母模板、剥料板并固定于该上固定板上,该开闭器设置于该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另外,该入子一端固定于托板上,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公模仁并配合该滑块、公模仁、母模仁成型产品”。

采用上述一体式拨杆滑块,需天侧用油压缸控制滑块入子合模顺序,但是油压缸稳定性差有射退风险,且模具及成型成本高。

因此,为防止滑块与镁件铲料,我们采用控制合模顺序来调整,滑块为跳上固定板,但天侧滑块拨杆过长,机械手无法取料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型周期短,噪声小,使用寿命长,方便机械手自动取料的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固定板、剥料板、母模板、公模板、下固定板,还包括拨杆机构;所述的公模板中安装滑块,所述的滑块上设有斜向的限位槽;所述的拨杆机构包括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拨杆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板面对母模板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二拨杆一端活动插于所述的滑块的限位槽中,另一端则穿过母模板与所述第一拨杆可分离式联接;所述的第一拨杆与所述的第二拨杆之间设有开闭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闭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更具体地,所述的弹性材料为塑胶材料,有一定的压缩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母模板中安装耐磨板,所述的第二拨杆从所述的耐磨板的通孔中穿过,所述的第二拨杆与所述的耐磨板之间设有方向与开模方向一致的弹性机构。弹性结构为柔性连接,开闭器在开合模时起到缓冲作用,有效的解决机构卡死。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机构为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公模板和母模板之间设有开闭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闭器的数量为4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拨杆设有凸块,所述的母模板上设有限制所述的凸块向脱模方向移动的挡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公模板中安装公模仁,所述的母模板中安装母模仁,所述的公模仁和所述的母模仁相互配合;所述的公模仁和所述的母模仁之间插入入子,所述的入子的一端与滑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控制开合模顺序;拨杆机构不能影响机械手取料头;提高模具量产稳定性及降低模具成本。缩短成型周期。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刚性连接易断裂且噪音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开闭器加弹簧助开相对于刚性连接,噪音小,机构零件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拨杆机构示意图。

1、上固定板,2、剥料板,3、母模板,4、公模板,5、下固定板,6、拨杆机构,61、第一拨杆,62、第二拨杆,7、滑块,8、开闭机构, 9、耐磨板,10、弹性机构,11、入子,12、斜销滑块,13、斜销顶杆,14、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固定板1、剥料板2、母模板3、公模板4、下固定板5,还包括拨杆机构6;所述的公模板4中安装滑块7,所述的滑块7上设有斜向的限位槽;所述的拨杆机构6包括第一拨杆61和第二拨杆62;所述第一拨杆61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板1面对母模板3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二拨杆62一端活动插于所述的滑块7的限位槽中,另一端则穿过母模板3与所述第一拨杆61可分离式联接;所述的第一拨杆61与所述的第二拨杆62之间设有开闭机构8。所述的开闭机构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母模板3中安装耐磨板9,所述的第二拨杆62从所述的耐磨板9的通孔中穿过,所述的第二拨杆62与所述的耐磨板9之间设有方向与开模方向一致的弹性机构10。所述的弹性机构10为弹簧。所述的公模板4和母模板3之间设有开闭器。所述的开闭器的数量为4个。所述的第二拨杆62设有凸块,所述的母模板3上设有限制所述的凸块向脱模方向移动的挡块14。所述的公模板4中安装公模仁,所述的母模板3中安装母模仁,所述的公模仁和所述的母模仁相互配合;所述的公模仁和所述的母模仁之间插入入子11,所述的入子11的一端与滑块7连接。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部穿过公模仁斜销通孔并与产品接触的斜销,用以退内部倒勾。所述斜销由与脱模方向平行的斜销顶杆和设置在斜销顶杆上端的斜销滑块127构成,所述斜销滑块127与斜销顶杆上端部之间设置有水平滑动配合件。所述斜销顶杆下端部与顶出板相连接,所述斜销顶杆下端凸部设置在上顶出板空腔内,所述斜销顶杆下端凸部与上顶出板空腔内壁设有弹性缓冲材料。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在实施过程中,所述的公模板4和母模板3之间设有开闭器,使上固定板1和母模板3之间先开模,母模板3和公模板4之间后开模。

上固定板1和母模板3开模过程中,此时所述的弹性机构10此处以弹簧为例,弹簧起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在上固定板1与所述的母模板3分离之时,所述的弹簧的弹性势能对所述的第二拨杆62向开模方向起到助开作用。与此同时,所述的第一拨杆61在开闭机构8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拨杆62一起移动。所述的第二拨杆62向开模方向移动过程中,通过斜向的限位槽拉动所述的滑块7向侧边后退。所述的滑块7带动所述的入子11往侧边移动,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当入子11完全抽离产品时,此时上固定板1与母模板3之间相距一小段距离,所述的第二拨杆62的凸块便触碰到所述的母模板3上的挡块14,使第二拨杆62向开模方向的移动受限。所述的上固定板1继续向开模方向运动,带动所述的第一拨杆61施力于开闭机构8,此时第二拨杆62的弹簧为拉伸状态,所述的弹簧的弹性势能对所述的第二拨杆62向开模相反方向拉开闭机构8,拉开开闭机构8的同时弹簧助开,所述的第一拨杆61和第二拨杆62相互分开。直至上固定板1与所述的母模板3之间达到较大的一定距离后,设备继续向开模方向拉开所述的公模板4与所述的母模板3之间的开闭器。因为所述的第一拨杆61与第二拨杆62分离,使得取料头时减去了第一拨杆61的高度,不会影响机械手取料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