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976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很多零部件(例如汽车内外饰品)都是采用注塑成型,对于汽车内外饰品大多属于尺寸较大产品,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型性能,一般都是采用冷却模具,现有技术中关于冷却模具的技术文献也较多,例如申请号为201520875208.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成型盖的快速冷却模具,包括螺纹芯;螺纹芯设置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装设有成型嵌件,成型嵌件与螺纹芯之间还设置有运水调节组件,运水调节组件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具有冷却间隙,成型嵌件连接有冷却水管,运水调节组件设置有入水孔和出水孔,冷却水管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成型嵌件、入水孔、冷却间隙及出水孔,冷却水管的外侧与螺纹芯之间具有与出水孔相通的出水通道;运水调节组件包括运水件和调节件,运水件设置有第二容置腔,调节件位于第二容置腔中,运水件与调节件之间设置有环形导流槽,环形导流槽与入水孔相通,调节件设置有用于将通过成型嵌件的冷却水引向环形导流槽的导流通道。

申请号为201620442048.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汽车车架冲压件的冷却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上方设有上盖板,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上垫板,上垫板的下方设有上模板,上模板上设有供水支管,供水支管的左侧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左侧设有水箱,上模板的下方设有脱背板,脱背板的下方设有脱料板,脱料板内部设有循环水管,脱料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冷却水进口,脱料板的下方设有下模板,下模板下方设有下垫板,上模座的下方两侧均设有导套,导套内设有导柱;下垫板的底部设有垫脚;水箱的数量为4个;下模板的供水支管与上模板的供水支管相同。

申请号为201621032206.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模具,包括模体,模体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侧壁上设有型腔,前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进水孔组、第二进水孔组、第三进水孔组和第四进水孔组,后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出水孔组、第二出水孔组、第三出水孔组和第四出水孔组,第一进水孔组与第一出水孔组通过第一流道组连通,第二进水孔组与第二出水孔组通过第二流道组连通,第三进水孔组与第三出水孔组通过第三流道组连通,第四进水孔组与第四出水孔组通过第四流道组连通,第一流道组、第二流道组、第三流道组和第四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冷却层,左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入孔组、第二输入孔组、第三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入孔组,右侧壁上依次设有第一输出孔组、第二输出孔组、第三输出孔组和第四输出孔组,第一输入孔组和第一输出孔组通过第五流道连通,第二输入孔组和第二输出孔组通过第六流道组连通,第三输入孔组和第三输出孔组通过第七流道组连通,第四输入孔组和第四输出孔组通过第八流道组连通,第五流道组、第六流道组、第七流道组和第八流道组置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却层置于上侧壁与第二冷却层之间。

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水道离胶位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一般小件产品(尺寸在1-1000mm称为小件)为10-18mm,大件产品(尺寸在1000-3000mm称为大件)20-25mm。对于小件产品的冷却水道的直径一般取6mm、8mm、10mm和12mm,对于大件产品的冷却水道的直径一般取16mm、18mm、20mm,并且同一模具上尽可能保持运水载面积相同。

然而,现有的冷却模具大都是采用上下模单独冷却的方式,然而这种模具在冷却过程中存在着上下模冷却不均匀的问题(虽然冷却水道的尺寸能够保证相同,进入到冷却水道的冷却液流速易于控制和保证,但是由于上模、下模的结构尺寸不相同,因此上模和下模上的冷却水道很难保证行程的相同,从而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产品在成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浇注缺陷(如缩痕、缩孔等问题),因此需要将上模和下模的冷却通道相互连通,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这过程中需要一种能够将上模和下模上的冷却通道连通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将上模和下模上的冷却流道自动连通并密封的连接结构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能够将上模中的冷却通道和下模中的冷却通道自动连通并且密封,并且在上模和下模分离的过程中自动实现冷却通道的开启和关闭。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上模中的冷却通道连接的上连接管和用于与下模中的冷却通道连接的下连接管,所述上连接管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环状的压台,下连接管设置有与压台相互适配的台阶,所述台阶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压块、弹性密封圈和上压块。

位于压台下端的上连接管设置有缩径段,缩径段依次穿过上压块、弹性密封圈和下压块与下连接管的小径段接触。

所述缩径段和下连接管的小径段内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阀门包括阀座,阀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阀座的中部安装有能够在阀座上上下移动的阀体,所述阀体安装有用于通孔相互适配的碟片,碟片与阀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缩径段内的阀座上安装有用于控制下连接管内的阀体上下移动的第一顶杆,下连接管内的阀座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缩径段内的阀体上下移动的第二顶杆。

第一顶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冷却模具中的上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上连接管向下运动,上连接管的压台向下运动挤压上压块,上压块向下运动挤压弹性密封圈发生形变,从而实现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的自动连通并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结构设计,上模中的冷却通道和下模中的冷却通道在连通的过程中,缩径段内的第一顶杆首先顶开下连接管内的阀体,使得下连接管内的阀门首先打开,然后第二顶杆再顶开缩径段内的阀体,使得缩径段内的阀门打开,保证了连通顺序的正常运行。当上模中的冷却通道和下模中的冷却通道在断开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顶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的长度,使得缩径段内的阀门先关闭,下连接管内的阀门后关闭,使得在在连接结构中的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滞留在连接结构内,防止冷却模具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冷却液溢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连接管,2、压台,3、缩径段,4、下连接管,5、下压块,6、弹性密封圈,7、上压块,8、阀座,9、阀体,10、通孔,11、碟片,12、复位弹簧,13、第一顶杆,14、第二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上模中的冷却通道连接的上连接管1和用于与下模中的冷却通道连接的下连接管4,所述上连接管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环状的压台2,下连接管4设置有与压台2相互适配的台阶(即是说下连接管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与小径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压块5、弹性密封圈6和上压块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冷却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冷却流道连通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冷却模具中的上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上连接管向下运动,上连接管的压台向下运动挤压上压块,上压块向下运动挤压弹性密封圈发生形变,从而实现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的自动连通并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位于压台2下端的上连接管4设置有缩径段3,缩径段3依次穿过上压块7、弹性密封圈6和下压块5与下连接管4的小径段接触。本实用新型缩径段3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冷却液从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之间的溢出,从而降低对弹性密封圈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缩径段3和下连接管4的小径段内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阀门包括阀座8,阀座8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阀座8的中部安装有能够在阀座8上上下移动的阀体9,所述阀体9安装有用于通孔10相互适配的碟片11,碟片11与阀座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8;缩径段3内的阀座8上安装有用于控制下连接管4内的阀体9上下移动的第一顶杆13,下连接管4内的阀座8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缩径段3内的阀体9上下移动的第二顶杆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顶杆13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14的长度,同时下连接管内的阀体在阀座上的上下运动距离大于缩径段内阀体在阀座上的上下运动距离,便于保证第二顶杆和和第一顶杆的运动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结构设计,上模中的冷却通道和下模中的冷却通道在连通的过程中,缩径段内的第一顶杆首先顶开下连接管内的阀体,使得下连接管内的阀门首先打开,然后第二顶杆再顶开缩径段内的阀体,使得缩径段内的阀门打开,保证了连通顺序的正常运行。当上模中的冷却通道和下模中的冷却通道在断开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顶杆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的长度,使得缩径段内的阀门先关闭,下连接管内的阀门后关闭,使得在在连接结构中的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滞留在连接结构内,防止冷却模具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冷却液溢流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