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3856发布日期:2018-06-08 19:2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加工中,有时候需要对两种甚至多种不同颜色的塑料粒子进行混色混炼以调配加工出所需要颜色的产品。目前,对两种以上不同颜色塑料粒子的混色混炼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混炼头来加工,图1中的菠萝头结构10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第一、这种结构自身没有任何输送能力,过胶时圧力损失较大,从而导致加工出的产品颜色不均匀;第二,这种结构有死角,容易滞料,换色困难,混合效果不好和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道过度平缓,无死角,过胶压力小,换色容易和换色时间短的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包括混炼主体,所述混炼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部,所述螺旋槽部包括有正向绕设于混炼主体的若干条第一螺旋槽和反向绕设于混炼主体的至少一条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交错设置于混炼主体的外侧,所述混炼主体还设有用于将螺旋槽隔断的环形凹槽,第一螺旋槽、第二螺旋槽及环形凹槽均自混炼主体的外表面凹设而成。

其中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环形凹槽分别设于螺纹槽部的中段和螺纹槽部的底段。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与第一螺旋槽的深度相同。

其中的,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截面形状和第二螺旋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

其中的,所述第二螺旋槽的深度小于第一螺旋槽的深度。

其中的,所述第二螺旋槽的螺距小于第一螺旋槽的螺距。

其中的,所述混炼主体的一端设有若干条螺棱,螺旋槽部位于混炼主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混炼主体远离螺棱的一端设有用于插设外界的过胶头的插设孔。

其中的,所述混炼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冷却混炼主体的冷却槽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包括混炼主体,所述混炼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部,所述螺旋槽部包括有若干条正向绕设于混炼主体的第一螺旋槽和反向绕设于混炼主体的第二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设计使本混炼装置具有输送能力,压力损失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能力和剪切能力,第二螺旋槽起到扰流作用,从而使原料能够更为均匀地混合;所述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交错设置于混炼主体的外侧,以使原料得到更好地搅拌混合;在螺旋槽部设有环形凹槽,以消除死角的存在,该环形凹槽可以提供一个缓冲空间让原料集中混合,使原料在流道过度平缓,减少过胶压力,使换色更为容易和减少换色时间,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混炼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炼主体;11-第一螺旋槽;12-第二螺旋槽;13-环形凹槽;14-螺棱;15-插设孔;16-冷却水道;17-冷却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头螺旋式混炼装置,包括混炼主体1,所述混炼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槽部,所述螺旋槽部包括有正向绕设于混炼主体1的若干条第一螺旋槽11和反向绕设于混炼主体1的至少一条第二螺旋槽12,第一螺旋槽11的设计增加了本混炼装置的输送能力和剪切能力,第二螺旋槽12起到扰流作用,从而使原料和色粉能够更为均匀地混合;所述第一螺旋槽11与第二螺旋槽12交错设置于混炼主体1的外侧,以使原料得到更好地搅拌混合;在螺旋槽部设有环形凹槽13,第一螺旋槽11、第二螺旋槽12及环形凹槽13均自混炼主体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环形凹槽13的设计不但可以消除死角的存在,还可以提供一个缓冲空间让原料集中混合,使原料在流道过度平缓,使换色更为容易和减少换色时间,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述环形凹槽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环形凹槽13分别设于螺纹槽部的中段和螺纹槽部的底端。在螺纹槽部的中段设有环形凹槽13可以消除死角,使原料得到一个缓冲空间,促使原料的混合得到更好地搅拌和使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在螺纹槽部的底端设有环形凹槽13可以使原料向过胶头流动更为顺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13的深度与第一螺旋槽11的深度相同,以消除死角,使原料在通道能光滑地过渡,从而减少换色的难度,使换色更为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螺旋槽11的截面形状和第二螺旋槽1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具体地,第一螺旋槽11与第二螺旋槽12交错绕设于混炼主体1,以形成类似波浪形的弧形截面形状,该结构可以消除螺纹槽部的槽内死角,使原料流动更加光滑,不易滞料。所述第二螺旋槽12的深度小于第一螺旋槽的深度。所述第二螺旋槽12的第二螺距L2小于第一螺旋槽11的第一螺距L1。该第一螺旋槽11的结构和第二螺纹的结构可使原料越过第一螺旋槽11从第二螺旋槽12返流回去,从而可对原料有效的进行分布式和分散式的混合,提高了分布式的混合效果,从而使原料易于混炼均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炼主体1的一端设有若干条螺棱14,螺旋槽部位于混炼主体1的另一端,若干条螺棱14以用于将原料输送到螺纹槽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混炼主体1远离螺棱14的一端设有用于插设外界的过胶头的插设孔15,以便于插设不同型号的过胶头,使本实用新型适应各种产品的生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混炼主体1的内部穿设有用于冷却混炼主体1温度的冷却槽道16,用于通入冷却水或者冷空气,以控制混炼头主体的温度,提供稳定的混色温度,使混色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