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055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模具。
【背景技术】
[0002]RTM是树脂传递成型工艺的简称,是一种采用刚性闭合模具制造复合材料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设计好的模具型腔中预先放置经合理设计、剪裁或经机械化预成型的增强材料,待夹紧和密封好模具后,从设置于适当位置的注胶孔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配好的树脂胶液注入模具中,使之浸透增强材料,而后加热使复合材料固化,最后脱模得到成型制品。RTM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投资低、工作环境好、能耗低、工艺适应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倍受青睐,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讯、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如中国专利文献201410294177.7公开的一种新型RTM模具,其包括阴模和阳模,阴模包括阴模水平板及与阴模水平板两端相连的阴模L型板,阳模包括阳模水平板及与阳模水平板两端相连的阳模L型板,阴模水平板的宽度长于阳模水平板的宽度,阳模水平板上设有注胶口和抽气口,阴模下表面的边缘处沿四周设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是可压缩的,阴模L型板的横梁上设有定位孔,阳模L型板的横梁上设有与阴模L型板上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阳模L型板的横梁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阴模L型板的横梁下的密封条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可调螺杆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且与阴模L型板的横梁下表面相接触,可调螺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相连,在使用时通过旋转摇杆来增大或减小阴模和阳模之间的腔体厚度,以此控制注胶速度、控制产品厚度及树脂淤积等,然而,对于大尺寸的树脂传递模塑制品,若要保证制品质量,必须采用金属模具,但是金属模具不易制造,且费用比较昂贵,特别是对于形状相同而尺寸不同(尤其是宽度尺寸不同)的系列制品,若制造多个模具则成本非常高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RTM模具的模腔宽度尺寸固定所带来的通用性差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中组合式模具的技术方案如下:
组合式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二盖板及夹设在第一、二盖板之间的套体,套体的两端分别被第一、二盖板封堵而形成成型腔,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上开设有固定套体位置的定位孔,定位孔在所处盖板上具有与至少两种不同规格和/或不同形状的套体对应的分布结构。
[0005]套体由两个以上围板绕第一、二盖板相对方向以首尾相接的方向围成。
[0006]同一种套体对应的定位孔在所处盖板上沿环形间隔分布而组成定位圈,不同种套体分别对应的定位圈沿套体径向间隔分布。
[0007]套体为立设在所处盖板上的圆套,各定位圈所处圆周在盖板上同心分布。
[0008]定位孔所处的盖板上开设有处于定位圈所处圆周的圆心部位的进料孔。
[0009]第一、二盖板上设有相向夹紧在套体两端的紧固结构。
[0010]紧固结构有两个以上并在套体的外围沿周向间隔布置。
[0011]紧固结构包括分别固定或一体设置在第一、二盖板的边缘上的两个紧固环及穿装在两紧固环中的紧固螺栓,紧固环从所处盖板的边缘伸出,所述紧固螺栓穿装在紧固环的伸出部分中。
[0012]第一盖板上开设定位孔,并在第一盖板上开设有处于套体内的进料孔,第二盖板上开设有处于套体内的溢流孔和抽气孔。
[0013]本发明中相对设置的第一、二盖板将套体夹设在两者之间,再通过第一、二盖板在套体两端的封堵,以将套体的内孔封闭形成成型腔,在此过程中,套体依靠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上的定位孔进行位置固定,因该定位孔在所处盖板上具有与至少两种不同规格和/或不同形状的套体对应的分布结构,所以对于不同成型腔大小或形状要求的情况,可通过选用不同的套体,再将套体安装在对应的定位孔上,实现模具的组装,相比现有技术中每种模具对应一种大小或形状的产品,本发明中模具的适用范围更大,调整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最大直径围板在下盖板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最小直径围板在下盖板上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发明中组合式模具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该组合式模具是一种组合式可变尺寸树脂传递成型模具,包括从上向下依次布置的上盖板1、围板2和下盖板3,其中上盖板I和下盖板3均为圆盘状板体,上盖板I上开设有处于盘心部位的溢流孔11及偏置于溢流孔11 一侧的抽气孔12,下盖板3上开设有处于盘心位置的进料孔33及环绕在进料孔33外围的定位孔31,定位孔31有两圈并同心分布在下盖板3上,两圈定位孔31分别为处于下盖板3边缘的外圈定位孔31和紧邻在外圈定位孔31内侧的内圈定位孔31,在内圈定位孔31和进料孔33之间有一圈备用孔32,而各个定位孔31和备用孔32均是螺纹孔。围板2均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的瓦形围板2,四个围板2在上盖板I和下盖板3之间首尾相接而围成同轴夹设在上盖板I和下盖板3之间的套体,该套体的两端分别被上盖板I和下盖板3封堵,以由套体的内壁面和上盖板I的下板面、下盖板3的上板面围成柱状的成型腔,各个围板2的底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对应定位孔31配合的固定螺孔23。外圈定位孔31对应大直径围板21,即可将直径较大的围板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外圈定位孔31所处圆周上,以在下盖板3上由大直径围板21围成大容量的成型腔;内圈定位孔31对应小直径围板22,即可将直径较小的围板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内圈定位孔31所处圆周上,以在下盖板3上由小直径围板22围成小容量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