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式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05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盘式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牧草青贮过程原料必须经过切碎,才能达到良好的青贮效果,粉碎机是牧草青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机械。现有的粉碎机在切碎过程中,粉碎的效率较低,粉碎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的牧草青贮的需求,并且无法对粉碎后的牧草进行回收,人工劳动强度较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圆盘式粉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盘式粉碎装置,所述圆盘式粉碎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右侧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左侧的定位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及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压碎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及位于所述回收箱右侧的第一支架,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横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左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右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及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转盘,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下方的第三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右侧的框体及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集中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右侧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右侧的第二定位板及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一竖杆,所述压碎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右两侧的固定架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压碎块。

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右表面上。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左表面上,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水平放置。

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右端顶靠在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一空腔,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框体竖直放置,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集中环呈环状,所述集中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集中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二定位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压碎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架设有两个,所述固定架呈L型,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碎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碎块呈圆台状,所述压碎块顶靠在所述定位板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圆盘式粉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牧草进行彻底的粉碎,粉碎效率较高,并且粉碎的效果较好,能够很好的满足牧草青贮的需求,并且可以对粉碎后的牧草进行回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圆盘式粉碎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圆盘式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圆盘式粉碎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右侧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电机装置3左侧的定位装置4、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方的气缸装置5、位于所述气缸装置5上方的固定装置6及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6上的压碎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11及位于所述回收箱11右侧的第一支架12。所述回收箱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1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架1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1的右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左侧的第二支架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右侧的第一横杆23及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3上方的第二横杆24。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2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4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2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电机31、位于所述电机31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32、位于所述电机3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3、位于所述第三支架32左侧的第一斜杆34、位于所述第三支架32右侧的第三横杆35、位于所述电机31上方的转轴36、位于所述转轴36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37及位于所述转轴36上方的转盘38。所述电机31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得所述电机31可以运转。所述第三支架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支架3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31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电机3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支撑杆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上端与所述电机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3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3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斜杆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3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35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3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35的右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1的左表面上,从而对所述回收箱11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转轴36呈圆柱体,所述转轴36竖直放置,所述转轴36的下端与所述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31带动所述转轴36旋转,所述转轴36的上端与所述转盘3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7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支架37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一端与所述转轴3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7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3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38呈圆柱体,所述转盘38水平放置。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第五支架41、位于所述第五支架41下方的第三支撑杆42及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41上的第一定位板43。所述第三支撑杆4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41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41的右端顶靠在所述转盘38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盘38可以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五支架4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4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定位板43上设有一空腔431,所述第二横杆2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38的左端收容于所述空腔431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板4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转盘38可以稳定的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5包括第一气缸5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51右侧的第一推动杆5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52右侧的框体53及收容于所述框体53内的集中环54。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气缸5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推动杆5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5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5 1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52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52的右端与所述框体5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5 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框体53竖直放置,所述框体53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38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集中环54呈环状,所述集中环54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5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环54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53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集中环54的内表面呈倾斜状,所述集中环54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38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第六支架61、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61上的第四横杆62、位于所述第四横杆62右侧的第七支架63、位于所述第七支架63右侧的第二定位板64及位于所述第七支架63下方的第一竖杆65。所述第六支架61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1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横杆6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62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62的右端与所述第七支架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3呈凹字形,所述第七支架6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板6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3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框体53的左表面上,防止所述框体53过度向左移动。所述第二定位板6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6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六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65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一推动杆52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压碎装置7包括第二气缸7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71下方的第二推动杆72、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72左右两侧的固定架73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72下方的压碎块74。所述第六支架6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气缸7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推动杆7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7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7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71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2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2的下端与所述压碎块7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73设有两个,所述固定架73呈L型,所述固定架7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7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73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碎块7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碎块74呈圆台状,所述压碎块74可以收容于所述框体53内,所述压碎块74的侧面可以与所述集中环54的内表面接触,从而方便将牧草压碎。所述压碎块74顶靠在所述第二定位板64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圆盘式粉碎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需要粉碎的牧草放入到所述框体53内,然后启动第二气缸7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7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压碎块74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压碎块74收容于所述框体53内且顶靠在所述转盘38的上表面上以及集中环54的内表面上,从而可以压着牧草。然后启动电机31,使得所述转轴36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转盘38旋转,在与所述压碎块74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对牧草进行粉碎研磨,然后第二气缸7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7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压碎块74向上移动,当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所述第二气缸71再次使得第二推动杆72向下移动,然后使得压碎块74向下移动,从而再次与转盘38的上表面及集中环54的内表面接触,对牧草进行压碎作业,同时配合转盘38的旋转,可以对牧草进行彻底的粉碎。待粉碎完毕后,压碎块74在所述第二气缸7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恢复到初始位置,然后关闭第二气缸71,同时关闭电机31,然后启动第一气缸5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52向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框体53向右移动,直至所述框体53处于所述回收箱11的上方,并且所述框体53内的经过粉碎后的牧草全部落在所述回收箱11内。至此,本发明圆盘式粉碎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