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焦收集和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3833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油焦收集和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油焦收集和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常用的垂直提升设备在垂直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垂直型埋刮板输送机等,多用于矿山业、冶金业、车站及港口的固体物料输送装置上。炼油行业的副产品一一石油焦的提取多是利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抓斗起重机从储焦池中抓取、提升,为带式输送系统供料或装车。但是在抓料过程中,撒料在所难免,焦粉飘到空中再落到周边构筑物与地面上,环境污染严重。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提升机从储焦池中直接提取焦炭,但是焦炭在储焦池钟会引起焦炭的粘结,严重影响提升机的输送效率。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石油焦收集和输送装置。
[0005]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石油焦收集和输送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台装置、位于所述支撑台装置右侧的挡板装置、位于所述支撑台装置上方的碾压装置、位于所述碾压装置上方的浸湿装置、位于所述碾压装置左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左侧的气缸装置、设置于所述气缸装置上的滚轮装置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上方的电机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滚轮、位于上方的三角框及位于所述三角框内的第一三角块,所述支撑台装置包括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台右侧的第一管道、位于下方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滚轴、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左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右侧的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连接杆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的第一横杆,所述挡板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左侧的第二横杆,所述碾压装置包括第三气缸、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的第三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下方的碾压杆、设置于所述碾压杆上的碾压轮、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左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右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支架左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上方的第三横杆,所述浸湿装置包括水箱、位于所述水箱上方的浸湿管、设置于所述浸湿管上的水栗、位于所述浸湿管下方的浸湿斗、位于所述水栗左侧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左侧的第八支架、位于所述水箱左侧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浸湿管右侧的第九支架、位于所述浸湿斗下方的第三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下方的第十支架,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滚轴、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左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上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五横杆下方的第一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滚轴上的旋转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四气缸、位于所述第四气缸下方的第四推动杆、位于所述第四推动杆下方的横块、位于所述横块下方的挖取板、位于所述挖取板上的包布、设置于所述挖取板上的水平杆、设置于所述水平杆上的第一定滑轮、位于所述水平杆上方的第一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四推动杆上的第三固定架,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四固定架、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架下方的第五气缸、位于所述第五气缸下方的第五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五推动杆下方的顶靠杆、设置于所述顶靠杆上的转轮、位于所述第五气缸右侧的第五固定架,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连接线、位于右侧的第六横杆、设置于所述第六横杆上的第二定滑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上的第二连接线。
[0007]所述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水平放置,所述三角框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三角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下表面及左表面与所述三角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
[0008]所述支撑台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支撑台水平放置,所述支撑台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道呈倾斜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支撑台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轴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滚轴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台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轴转连接。
[0009]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三角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左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碾压杆呈长方体,所述碾压杆竖直放置,所述碾压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推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碾压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碾压轮呈圆柱体,所述碾压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碾压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三推动杆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三推动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水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水箱竖直放置,所述水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浸湿管呈凹字形,所述浸湿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内,所述浸湿管的另一端竖直向下且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浸湿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浸湿斗的上表面与所述浸湿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水栗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水箱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二斜杆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水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九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浸湿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右下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三斜杆位于所述浸湿斗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支架呈L型,所述第十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斜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一固定架呈Z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滚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轴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滚轴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矩形孔,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