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42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天然气提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在许多液-液分离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成为当今适用于工业化规模化处理天然气的新技术。在天然气工业中,采用膜分离法脱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已经成为常规胺、物理吸收和甘醇脱水等工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无运转设备、占地面积小和重量轻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设计的工作原理是,过滤膜并没有像过滤介质那样的孔隙,气体的分离只是依靠某些气体组分溶解在膜中并扩散透过固体材料这一原理完成。由于气体透过膜时有速率差,所以实现两种气体的分离成为可能。根据分离条件的不同,二氧化碳的聚合物的速率比甲烷高出15-40倍。

在典型的含硫天然气处理中,进料气的压力范围一般为4.14-13.8MPa,而透过流的外输出压力则低于69Kpa,甲烷留在高压侧,几乎没有压力损失。

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所述第一歧管(9)和第二歧管(10)螺旋缠绕在绕芯(11)上,所述第一歧管(9)和第二歧管(10)各有两根进气歧管和出气歧管。所述第一进气通道(6)、对流排气道(7)和第二进气道(8)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对流进气道(4)和出气通道(5)安装在整流罩(1)上。所述底座(3)和所述整流罩(1)安装在壳体(2)两端。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设计采用膜循分离,在工作的过程中不需要循环液体进行冷却,在分离的过程中液相天然气气化后不再向液相进行转变,比于传统的冷凝因此也就无泄漏和排污问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工作时不需要额外加入溶剂,可利用天然气本身的压力作为推动力,而天然气本身的压力几乎没有损失。

3)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螺旋缠绕,增长了天然气流动的路径,提高了净化效率,同时,天然气在歧管中流动式会由于不停的变换前进方向而发生翻滚,进而产生扰流,提高了净化的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一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二三维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整流罩,2、壳体,3、底座,4、对流进气道,5、出气通道,6、第一进气通道,7、对流排气道,8、第二进气道,9、第一歧管,10、第二歧管,11、绕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除杂装置,所述第一歧管(9)和第二歧管(10)螺旋缠绕在绕芯(11)上,所述第一歧管(9)和第二歧管(10)各有两根进气歧管和出气歧管。所述第一进气通道(6)、对流排气道(7)和第二进气道(8)安装在底座(3)上,所述对流进气道(4)和出气通道(5)安装在整流罩(1)上。所述底座(3)和所述整流罩(1)安装在壳体(2)两端。

进一步,出气通道为密封式不锈钢卡箍接头。

进一步,对流进气道密封式不锈钢卡箍接头。

进一步,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道均采用密封式不锈钢卡箍接头。

进一步,对流排气道采用密封式不锈钢卡箍接头。

工作时,原料气体进入膜芯一端,然后沿着膜封之间的孔道流动,当原料气沿膜表面流过时,孔隙填料可以促使气体搅动,易透性的气体组分透过膜,进入膜封中间,然后沿着螺旋通道进入钢管内,形成一股抵低压的透过气流,处理后的净化气从膜芯的另一端排出,几乎没有压力损失。净化气的纯度取决于串联膜芯的数量,如果处理的气体量大,则可把膜装置并联使用。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