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442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尤其是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
技术背景
目前,由于柴油机车马力大、运力强,正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尤其是在重型卡 车以及各种工程专用机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时间长,气 候寒冷,柴油机车普遍使用的"0"号柴油易在低温情况下结蜡变稠,变的无法使用, 只好使用价格高、可燃性差的高标号负号柴油。如使用-20#或-35#柴油,增加了运输 成本,中国专利CN2543756、 CN2648094、 CN2353593等均公开了柴油机车柴油加热 装置,但在油箱中装有加热器,加热器为一空腔容器,通过发动机冷却水循环进行加 热,即加热器在油箱中采用内加热的方式直接加热燃油,其据点是加热时对油箱下部 的油体加热效果不好,当天气特别寒冷时油箱底部的油仍易产生结蜡现象,二是该设 计是在油箱的内部安装加热器,油箱的开口、焊点和焊缝比较多,破坏了现有油箱的 整体结构,由于机车在运动中的严重颠簸易使焊缝开裂,同时油箱内的燃油也会对油 箱和加热器造成冲击,易造成油箱或加热器损坏,影响了油箱和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如果加热器损坏后循环水泄漏到油箱内,还会造成发动机故障,同时,这种加热装置, 多应用于改装现有的柴油机车油箱,不适合批量流水线生产高质量的加热油箱,给使 用带来了局限性。中国专利CN88201567、 CN2878697、 CN2361860等则公开了柴油机 车柴油的电加热装置,使用电加热方式, 一是会增加发动机额外的功率负荷,增加耗 油量,不附合节能降耗的要求,二是电加热器一般所能提供的功率有限,在北方地区 特别寒冷的极端天气下难以胜任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破坏油箱的整体结构,而且使油箱 内的柴油冲击不到加热装置,延长了油箱和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能保证即便是 加热器损坏,发动机冷却液也不会泄漏到油箱内,改装方便,并且也非常适合于批量 流水线生产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方案是在普通柴油机车油箱的外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为设有进口和出口的换热腔。
根据上述的基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腔可以为与油箱壁紧贴的独立换热 腔,同时油箱外底部设有卡槽,所述的换热腔安装于卡槽中。
上述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为下列的一种-
a. 在主油箱外设有外护板,所述的换热腔由油箱底部与外护板之间形扁平中空的 外加热区构成加热腔,加热区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上述的加热区最好为在油箱底部向油箱内部的凸起,凸起区与外护板之间形成扁 平状中空的外加热区。
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扁平状中空的加热区域内设有至少一道隔板,隔板 的一端设有隔板孔,形成一个回流通道。
b. 在主油箱外设有外护板,所述的换热腔由油箱底部与外护板形成呈盘绕状的管 孔状加热区,加热区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上述的加热区最好为在主油箱的底部设有盘绕状并向油箱内部凸起的凸楞,凸楞 和外护板成管孔状腔体。
c. 在主油箱外设有外护板并构成加热区,在所述的加热区内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 系统的管子,管子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加热装置外最好设有外护板,还可设有保温层,同时所
述的外护板本身也可为保温层。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在上述的加热装置中还设有辅助电加热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上述的换热腔与发动机冷却系统连接的循环管路中
设有温控调节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所主油箱内设有副油箱,同时副油箱与主油箱的侧壁 之间设有加强筋。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油箱的底部的非加热区处也可设有凸楞,以对油箱 的底部起加强作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发动机冷却系统与上述的换热腔连通即可,也可将发动机 尾气引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设在主油箱外,不直接与燃油接触,油箱内的 燃油冲击不到加热装置,即使加热装置损坏,冷却液不会泄漏到油箱内而影响油箱的 正常使用,延长了油箱使用寿命,由于加热器在油箱外部并与油箱是完全分开的,也 使得而且还会有加强油箱承载力和抗扭曲力的能力,适合批量流水线生产,用于对现有的油箱改装时则可以完全不破坏现有油箱的整体结构,改装方便,节约了人力、物 力,并且安全、可靠、加热效果好,大大增强了柴油机车的性能,非常适合于各种柴 油机车或机械,尤其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各种重型卡车和工程专用机车,在军用和国防 领域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甩前景。

-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主油箱底部加热区域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主油箱底部加热区域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沿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为主油箱,2为进水管,3为外护板,4为回水管,5为外加热区,6为隔板,7为隔板孔,8为油箱内隔板,9为通孔,IO为加强筋,ll为副油箱,12为加油口, 13 为紧固扣,14为支架,15为凸楞,16为管孔,17为管子,18为保温隔热层,19为尾气 进口, 20为尾气出口, 21为加热帽,22为卡槽,23为卡边,24为螺栓,25为电加热器, 26为油箱压边,27为电加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参照图广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的结构示意图,主油箱为圆形的油箱,顶部
设有加油口12,主油箱一端是油箱内隔板8,内隔板8上设有通孔9,设在油箱的另一端 的隔板上没有设通孔,在隔板的周围设有加强筋IO,起固定隔板的作用,隔板将主油 箱分成相互隔开的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油箱l,内装"0"号柴油,另一部分是副油箱 11,根据天气的变化可以装高标号的负号柴油,作为启动油箱使用,当然,当气温高 于零度时也可以装"O"号柴油,作为备用油箱使用,副油箱ll一般装在靠近车头的方 向,汽车运行时可以挡住冷风,在主油箱l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压制有向油箱内部凸起盘 绕的凸楞15,凸楞15的外面设有外护板3,凸楞15和外护板3之间形成管孔16,凸楞15 经油箱的侧面延伸到油箱的顶部,在油箱的顶部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的进水 管2和回水管4,进水管2和回水管4分别通入到管孔16中,使冷却液在管孔16内循环, 给主油箱l内的"0"号柴油加热,天热时可以关闭进水管2和回水管4上的阀门,不再 加热,在主油箱1上还设有支架M,可以通过紧固扣13将进水管2和回水管4固定在支架 14上,使进水管2和回水管4通入管孔16的连接处更加牢固,在凸楞15的中段设有向油 箱内部凸起的外加热区5,外加热区5内的冷却液平时可以给主油箱1内的"0"号柴油 加热,也可以在寒冷季节柴油机车长时间停放后需要重新启动时,通过外部的电磁炉 给该区域加热,以帮助柴油机车启动,在外加热区5内还设有隔板6,隔板6的一端设有 隔板孔7,以便于冷却液在外加热区5内循环。 实施例2
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也是圆形油箱,实施例2 与实施例l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2在凸楞15和外护板3之间形成管孔16内设有管子 17,管子17的两端连接进水管2和回水管4。
实施例3
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 于实施例3在凸楞15的中间没有设向油箱内部凸起的外加热区5。实施例4
参照图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 别在于实施例2中的油箱是矩形油箱,在主油箱l的底部压制有向油箱内部凸起盘绕 的凸楞15,凸楞15的外面设有外护板3,外护板3与油箱的外底部之间还设有保温隔热 层18,外加热区5露出在保温隔热层外,外护板3在外加热区5处向内凹陷一块,以便于 识别外加热区5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在外加热区5处做出识别标记,而不设凹陷处, 实施例4中的进水管2和回水管4直接由油箱的底部进入管孔16中。
实施例5
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5也是矩形油箱,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5没有设保温隔热层18,外护板3与凸楞15中间形成 管孔16,管孔16中不设管子,实施例5中的进水管2和回水管4进入由油箱侧壁延伸至底 部的管孔16中。
管孔16中可以不通进水管2和回水管4,而设电加热器,利用电加热器给主油箱(l) 内的"0"号柴油加热,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6
参照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6也是矩形油箱,实施例6 与实施例4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5没有设保温隔热层18,油箱的底部是平的,而是 在外护板3上压制出向外凸起盘绕的凸楞15及外加热区5。
实施例7
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7也是矩形油箱,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7的管孔16中不设管子,进水管2和回水管4进入由 油箱侧壁延伸至底部的管孔16中。
实施例8
参照图IO,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8也是矩形油箱,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8在外护板3的外面还设有一层外护板,在两层外护 板之间还设有保温隔热层18,但外加热区5露在外面,以便于加热。
实施例9
参照图1广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9也是矩形油箱,实 施例9与实施例5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9中只有一个较大的外加热区5而没有设盘绕 的凸楞,进水管2和回水管4进入由油箱侧壁延伸至底部的管孔16中并进入外加热区5内,进水管2伸入部分比回水管4的伸入部分长。 实施例IO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0也是矩形油箱,实施 例10与实施例9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0中进水管2伸入外加热区5的部分与回水管4 的伸入部分一样长,在外加热区5内设有隔板6,隔板6的一端设有隔板孔7,以便于冷 却液在外加热区5内循环。
实施例ll
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l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ll也是矩形油箱,与实 施例9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1中的外加热区5内设有三道隔板6。 实施例12
参照图15,图15是外加热区5的局部剖视图,实施例12与实施例11的主要区别在于 实施例12中的隔板6是由油箱的外底部压制的凸楞15形成。 实施例13
参照图16,图16也是外加热区5的局部剖视图,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的主要区别在 于实施例13中的隔板6是由油箱的外底部和外护板3双向对称压制的凸楞15形成。 实施例14
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4也是矩形油箱,实施 例14与实施例9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4中的外加热区5内通入的不是冷却液,而是 排气管的尾气进口 (19)和尾气出口 (20),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外加热区5不能象实施 例1中的外加热区5那样,通过外部的电磁炉给该区域加热,实施例14利用的尾气的热 量给主油箱(1)内的"0"号柴油加热,天热以后可以断开尾气进口 (19),另外排 放尾气。
实施例15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5也是矩形油箱,本实 施例的外底部加热装置为加热帽21,加热帽21内通入连接发动机冷却液的进水管2和回 水管4,在加热帽21上设有卡边23,卡边23卡入设在主油箱1底部的卡槽22中,固定在 主油箱l的外底部,给主油箱(1)内的"0"号柴油加热。
实施例16
参照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6也是矩形油箱,实施 例16与实施例15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6中的加热帽21中设有隔板6,在主油箱l底部设有螺栓24,加热帽21通过螺栓24固定在主油箱1的外底部。
加热帽21也可以焊接、铆接或粘接在油箱的底部,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7
参照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7也是矩形油箱,实施 例17与实施例5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洌17在主油箱的底部另外设有电加热区27,电加 热区27内设有电加热器25和保温隔热层18,另外,实施例17在凸楞15和外护板3形成的 管孔内设有管子17。
实施例18
参照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8也是矩形油箱,实施 例18与实施例6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8在主油箱1的底部另外设有电加热区27,电 加热区27内设有电加热器25和保温隔热层18 。
实施例19
参照图22~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9的油箱为"T" 型油箱,是由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在扣合处有油箱压边26,实施例19与实施例17的 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19的油箱内设有两道油箱隔板8,副油箱ll为圆柱形,设在主油 箱1的一端,另外,进水管2和回水管4从油箱压边26的下面延伸至油箱底部的凸楞15 中。
实施例20
参照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0的油箱为圆型油箱, 实施例20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实施例20的圆形油箱的底部的非加热区处也设 有凸楞15,凸楞15对油箱的底部起加强作用。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l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在与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的进水管2和回水 管4及管孔16中所构成的循环管路中设有温控调节阔。
权利要求1、一种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包括主油箱(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油箱(1)的外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为设有进口和出口的换热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腔为与油箱壁紧贴的独立换热腔,同时油箱外底部设有卡槽(22),所述的换热腔安装于卡槽中。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在主油箱(1) 外设有外护板(3),所述的换热腔由油箱底部与外护板之间形扁平中空的外加热区(5) 构成加热腔,加热区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区 (5)为在油箱底部向油箱内部的凸起,凸起区与外护板之间形成扁平状中空的外加热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扁平状 中空的加热区域内设有至少一道隔板(6),隔板的一端设有隔板孔(7),形成一个 回流通道。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在主油箱(1) 外设有外护板(3),所述的换热腔由油箱底部与外护板形成呈盘绕状的管孔状加热区, 加热区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区 为在主油箱的底部设有盘绕状并向油箱内部凸起的凸楞(15),凸楞和外护板成管孔(16) 状腔体。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在主油箱(1) 外设有外护板(3)并构成加热区,在所述的加热区内设有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管子(17) ,管子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 3、 4、 5、 6、 7、 8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中还设有辅助电加热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 热装置外设有外护板(3)。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 3、 4、 5、 6、 7、 8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外设有设有保温层。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 置外设有保温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 装置外设有保温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 装置外设有保温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的外护板为保温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 3、 4、 6、 7、 8、 15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腔与发动机冷却系统连接的循环管路中设有温控调节阀。
1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 3、 4 、 6、 7、 8、 15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 油箱,其特征在于在主油箱(1)内设有副油箱(11),并且副油箱(11)与主油 箱(1)的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10)。
1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 3、 4 、 6、 7、 8、 15所述的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 其特征在于油箱的底部的非加热区处也设有凸楞(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箱,尤其是冬季柴油机车底部加热油箱,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油箱,主油箱的外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为设有进口和出口的换热腔。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完全不破坏现有油箱的整体结构,油箱内的柴油在汽车颠簸时冲击不到加热装置,延长了油箱和加热器的使用寿命,由于加热器在油箱外部并与油箱是完全分开的,也使得发动机冷却液不会泄漏到油箱内,适合批量流水线生产,在改装时不必对柴油机车油箱结构改装,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02N19/10GK201162599SQ20082010351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0日
发明者高志强 申请人:高志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