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34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属于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发动机的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技术中,由于冷却液流量小,流速慢,会导致发动机冷却不足,缸盖内温度过高,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另外,如果发动机冷却效果不好,温度过高,各零件因温度的不同膨胀的程度不同相互之间的正常配合间隙被改变;还有温度过高会导致机油黏度下降,使各摩擦表面的润滑情况恶化,运动件之间磨损加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简单、合理,能够使气缸盖高温区附近的冷却液流速加快,流量增大,从而大大提高气缸盖高温区单位面积的散热速度。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气缸盖上设有大进水口、冷却流道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上增设有一个小进水口和引流道,所述小进水口与引流道相连通,所述引流道的出口正对气缸盖上的两排气门鼻梁区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进水口的进口处增设有一阻隔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盖上的大进水口、小进水口相互独立,大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液与小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液在冷却流道内汇合,通过同一个出水口流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阻隔板与气缸盖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新增设的小进水口的冷却液可以目标明确地针对气缸盖上的温度最高处进行冷却,解决水道分流带来的流量不足现象;大进水口附近新增加的阻隔板可以提高大进水口处的流速,从而改善冷却效果,进而使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得到改善,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图I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盖的结构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图4为图3中的B-B局部剖面图。图5为图3中的C-C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5]如图f图5所示,所述气缸盖I上设有大进水口 2、冷却流道8和出水口 7,所述气缸盖I上增设有一个小进水口 3和引流道5,所述小进水口 3与引流道5相连通,所述引流道5的出口正对气缸盖I上的两排气门6鼻梁区处(即气缸盖I上的温度最高的区域),小进水口 3进入的冷却液直通两排气门6鼻梁区。如图3、图4所示,所述大进水口 2的进口处增设有一阻隔板4。所述阻隔板4能够阻止冷却液快速向外扩散,使冷却液在进入气缸盖I后仍具有较高的流速,从而加快气缸盖I的冷却。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阻隔板4与气缸盖I为一体结构。如图I、图3所示,所述气缸盖I上的大进水口 2、小进水口 3相互独立,大进水口 2进入的冷却液与小进水口 3进入的冷却液在冷却流道8内汇合,通过同一个出水口 7流出。所述大进水口 2进入的冷却液负责冷却整个气缸盖1,所述小进水口 3进入的冷却液负责冷却两排气门6鼻梁区。
具体应用时,冷却液从机体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进入气缸盖I的大进水口 2和小进水口 3,进入大进水口 2的冷却液由于受到阻隔板4的阻隔,冷却液首先在气缸盖I温度相对较高的底部进行分流,再流向其它部位,围绕气缸盖I 一周后,高温的冷却液从出水口 7流出气缸盖I ;进入小进水口 3的冷却液由于有引流道5的引流,冷却液直接流向气缸盖I两排气门6鼻梁处,对两排气门6鼻梁区冷却后,与大进水口 2的冷却液在冷却流道8汇合后流出气缸盖I。所以两排气门6鼻梁处的流量不会受到分流影响而减小,气缸盖I整体温度不均匀的现象得到改善。
权利要求1.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气缸盖(I)上设有大进水口(2)、冷却流道(8)和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I)上增设有一个小进水口(3)和引流道(5),所述小进水口( 3 )与引流道(5 )相连通,所述弓I流道(5 )的出口正对气缸盖(I)上的两排气门(6 )鼻梁区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进水口(2)的进口处增设有一阻隔板(4)。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I)上的大进水口(2)、小进水口(3)相互独立,大进水口(2)进入的冷却液与小进水口(3)进入的冷却液在冷却流道(8 )内汇合,通过同一个出水口( 7 )流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板(4)与气缸盖(I)为一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所述气缸盖上设有大进水口、冷却流道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上增设有一个小进水口和引流道,所述小进水口与引流道相连通,所述引流道的出口正对气缸盖上的两排气门鼻梁区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新增设的小进水口的冷却液可以目标明确地针对气缸盖上的温度最高处进行冷却,解决水道分流带来的流量不足现象;大进水口附近新增加的阻隔板可以提高大进水口处的流速,从而改善冷却效果,进而使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得到改善,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文档编号F02F1/40GK202690241SQ2012203050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肖亨琳, 毛丽秋 申请人: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