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309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筒身,片剂容器、吸入口、向下排气筒、海绵和和网格封口组成。吸入口装置在筒身的左端,片剂容器为圆柱体,插入筒身内部,片剂容器为蜂窝状网格组成,片剂间隔插入蜂窝状网格内,向下排气筒安装在筒身右端,海绵为圆柱体,插入向下排气筒内部。该净化装置安装于汽车排气管的尾部,左端的吸入口直接咬合排气管,汽车尾气排除的时候,通过吸入口杯吸入该净化装置,尾气经过片剂容器,被片剂吸附有害气体,被海绵吸收固体颗粒。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轿车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不过随之而来环境污染问题却是人们所担心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铅及硫氧化合物等,这些物质若被吸入呼吸道,附着在肺壁上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损坏肺部,使已有的呼吸及心血管问题恶化;当颗粒物有毒时,可能引起癌症、皮炎、眼结膜炎等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眼、鼻、气管、肺黏膜造成伤害,甚至引发支气管炎、肺癌等。
[0003]针对这种状况,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提高空气的质量显得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净化汽车尾气和固体颗粒的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筒身(I)、片剂容器(3)、吸入口(2)、向下排气筒(5)、海绵(4)和和网格封口(6)组成。吸入口(2)装置在筒身(I)的左端,片剂容器(3)为圆柱体,插入筒身(I)内部,片剂容器
(3)为蜂窝状网格组成,片剂间隔插入蜂窝状网格内,向下排气筒(5)安装在筒身(I)右端,海绵(4)为圆柱体,插入向下排气筒¢)内部。
[0006]片剂由水杨酸苯酯、氯化钙、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铵、氧化钥、棕檬酸组成,所占比为:
[0007]水杨酸苯酯:5-15%
[0008]氯化钙:5-10%
[0009]硝酸钠:2-4%
[0010]氯化钾:3-15%
[0011]硫酸铵:10-20%
[0012]氧化钥:35-50%
[0013]棕檬酸:20-25%
[0014]该净化装置安装于汽车排气管的尾部,左端的吸入口直接咬合排气管,汽车尾气排除的时候,通过吸入口杯吸入该净化装置,尾气经过片剂容器,被片剂吸附有害气体,被海绵吸收固体颗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I筒身2、吸入口 3、片剂容器4、海绵5、向下排气筒6、网格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包括筒身(I)、片剂容器(3)、吸入口(2)、向下排气筒
(5)、海绵(4)和和网格封口(6)组成。吸入口⑵装置在筒身⑴的左端,片剂容器(3)为圆柱体,插入筒身(I)内部,片剂容器(3)为蜂窝状网格组成,片剂间隔插入蜂窝状网格内,向下排气筒(5)安装在筒身(I)右端,海绵(4)为圆柱体,插入向下排气筒(6)内部。
[0019]片剂由水杨酸苯酯、氯化钙、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铵、氧化钥、棕檬酸组成,所占比为:
[0020]水杨酸苯酯:5-15%
[0021]氯化钙:5-10%
[0022]硝酸钠:2-4%
[0023]氯化钾:3-15%
[0024]硫酸铵:10-20%
[0025]氧化钥:35-50%
[0026]棕檬酸:20-25%
[0027]该净化装置安装于汽车排气管的尾部,左端的吸入口直接咬合排气管,汽车尾气排除的时候,通过吸入口杯吸入该净化装置,尾气经过片剂容器,被片剂吸附有害气体,被海绵吸收固体颗粒。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排气管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筒身(I)、片剂容器(3)、吸入口(2)、向下排气筒(5)、海绵(4)和和网格封口(6)组成。吸入口(2)装置在筒身(I)的左端,片剂容器(3)为圆柱体,插入筒身(I)内部,片剂容器(3)为蜂窝状网格组成,片剂间隔插入蜂窝状网格内,向下排气筒(5)安装在筒身(I)右端,海绵(4)为圆柱体,插入向下排气筒¢)内部。 片剂由水杨酸苯酯、氯化钙、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铵、氧化钥、棕檬酸组成,所占比为: 水杨酸苯酯:5-15% 氯化钙:5-10% 硝酸钠:2-4% 氯化钾:3-15% 硫酸铵:10-20% 氧化钥:35-50% 棕檬酸:20-25%。
【文档编号】F01N3/08GK104343502SQ201310311580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3日
【发明者】陆晨炯 申请人:陆晨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