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871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用于对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的一体化安装,包括底座主体、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泵进油口、机油滤清器出油口,以及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的将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连通起来的机油泵进油通道、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机油冷却器出油口和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将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均安装在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上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本实用新型使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集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润滑油路压损,且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提高了发动机总装效率。
【专利说明】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三个关键零部件,在传统汽车发动机设计中,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等零件分别作为单独的结构而进行分开布置,这样就会导致发动机零部件数量多,管路多,使发动机装配工序复杂,容易出现漏点,较多的零部件又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从而不利于发动机布置,且零部件间经管路连接,较长的管路会造成发动机润滑油路的压损增大,致使发动机出现不必要的功率损耗,也影响了润滑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将发动机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进行集成设计的结构,但目前这些结构集成化程度较低,体积大,不利于发动机整机的小型化设计,且单独采购的零部件数量多,也不利于整机的成本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其可使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集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润滑油路压损,且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提高了发动机总装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包括底座主体、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泵进油口及机油滤清器出油口,还包括:
[0005]机油泵进油通道,连通于机油泵进油口而设置在底座主体内,以将由机油泵进油口流入的润滑油输送至安装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泵内;
[0006]机油冷却器进油口,设置在与机油泵进油口相对一侧的底座主体上,所述的机油泵排出的润滑油经设置在底座主体内的机油泵出油通道的输送,由机油冷却器进油口输送至安装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冷却器内;
[0007]机油冷却器出油口,与机油冷却器进油口同侧的设置在底座主体上,其与设置在底座主体内的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连通,以将机油冷却器流出的润滑油输送至安装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滤清器内;
[0008]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与机油滤清器出油口连通,将机油滤清器流出的润滑油输送至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安装于底座主体上,使机油泵通过机油泵进油通道与机油泵进油口连通,再经机油泵出油通道连接于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机油冷却器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冷却器进油口和机油冷却器出油口连接,机油冷却器出油口与底座主体内的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连通,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机油滤清器的进口,机油滤清器的出口则经过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连通于机油滤清器出油口,如此便构成了机油的加压、冷却及过滤油路,由于连通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的通道均设置在底座主体内,而它们又集成安装在底座主体上,相较于分开布置,有效缩短了机油油道的长度,降低了机油压损,同时也使得整机结构紧凑,便于安装。
[00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机油泵进油通道与机油泵之间设有低压油腔,在机油泵出油通道与机油泵之间设有高压油腔。设置低油压腔和高油压腔可使机油泵的进排油更稳定,同时也便于机油泵进出油通道的连接。
[0011]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机油泵出油通道与高压油腔垂直设置。这样可使通道的长度达到最短,从而使机油从机油泵到机油冷却器间的压损达到最小。
[0012]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机油泵进油口所在的底座主体上,设有与机油泵进油通道连通的泄油孔。当机油泵进油口的机油压力过高时,会有一部分机油经泄油孔泻出,从而保证了经机油泵加压后的机油压力在合适的范围内。
[00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在的底座主体的端面上,设有曲轴前油封安装座。这样既增加了底座主体的功能,也使得发动机的装配进一步简化,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的密封性。
[00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在底座主体的端面上设有对机油冷却器进行安装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由加强筋围成的四边形,在四边形的角点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安装座由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的加强筋围城,不但加强了底座主体的强度,而且可使机油冷却器不与底座主体的端面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动机内热量向机油冷却器的传递,提高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能。
[0015]本实用新型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还包括将所述的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安装在一起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具有上述的结构。
[0016]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倾斜向下的安装在底座主体上,在机油滤清器的底部设有放油螺栓。机油滤清器的朝下布置及设置放油螺栓,可在更换机油滤清器滤芯时将机油滤清器中的机油排净,从而能够使更换滤芯的过程更加清洁和便利。
[0017]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由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集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了润滑油路压损,且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提高了发动机总装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座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底座主体第二安装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底座主体正面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A-A面剖视图;
[0023]图5为图3的B-B面剖视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发动机上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实施例二中机油泵安装示意图;
[0026]图8为实施例二中机油冷却器安装示意图;
[0027]图中:1、底座主体;2、第一安装面;3、第二安装面;4、底座安装孔;5、机油泵进油口 ;6、泄油孔;7、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8、机油泵;81、机油泵转子安装座;82、低压油腔;83、高压油腔;84、机油泵安装螺栓;9、机油滤清器;91、机油滤清器安装壳;92、放油螺栓;93、机油滤清器进口 ;94、机油滤清器出口 ;10、曲轴前油封安装座;11、机油泵出油通道;12、机油冷却器;121、冷却水进水管;122、冷却水出水管;13、加强筋;131、机油冷却器安装孔;14、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5、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6、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161、机滤出油密封圈安装槽;17、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171、机滤进油密封圈安装槽;18、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一
[002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由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底座主体
1、及设置在底座主体I上的机油泵进油口 5及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7,底座主体I材料可为AlSi9Cu3,采用压铸工艺成型,整个底座主体I具有用与发动机18连接的第一安装面2和第二安装面3,在第一安装面2和第二安装面3上设有用于底座主体I安装的底座安装孔4,机油泵进油口 5位于第一安装面2上,在机油泵进油口 5的旁边设置有泄油孔6,泄油孔6与连通机油泵进油口 5的机油泵进油通道(图中未示出)相连通,并在泄油孔6中安装有机油旁通阀(图中未示出),其可在机油泵进油口 5的机油压力过高时,使一部分机油经泄油孔6泻出,从而保证了机油压力在合适的范围内。
[0030]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7位于第二安装面3的一端,在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7内侧为机油泵转子安装座81,在底座主体I上机油泵转子安装座81的两侧分别设有低压油腔82和高压油腔83,低压油腔82和高压油腔83均为绕机油泵转子安装座81的月牙形腔体,设置低油压腔82和高油压腔83可使机油泵的进排油更稳定,同时也便于机油泵进出油通道的连接,而且机油泵出油通道11与高压油腔83垂直设置,这样可使通道的长度达到最短,从而使油路的压损达到最小。
[0031]为增加底座主体I的功能,使得发动机18的装配进一步简化,同时也加强发动机18的密封性,在底座主体I的第二安装面3上还设有曲轴前油封安装座10。
[0032]如图3所示,在底座主体I上第二安装面3的背面与机油泵出油通道11相连通设有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4,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4下方设有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5,围绕机油冷却器进油口 14和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5设置有呈四边形的用于机油冷却器安装的、由加强筋13构成的安装座,在四边形安装座的角点上,分别设有机油冷却器安装孔131。
[0033]机油滤清器安装壳91设置在机油冷却器安装座下方的底座主体I上,如图4和图5所示,机油滤清器安装壳91为倾斜向下的设置在底座主体I上,机油滤清器进口 93与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17相连通,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17与机油冷却器出油口 15相连,在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17位于底座主体I的端口处设有机滤进油密封圈安装槽171,机油滤清器出口 94和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16相连通,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16另一端连接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7,在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7处也设有机滤出油密封圈安装槽161。
[0034]实施例二
[0035]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如图6结合图7、图8所示,其包括机油泵
8、机油冷却器12及机油滤清器9,还包括将所述的机油泵8、机油冷却器12和机油滤清器9安装在一起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具有上述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机油泵8采用转子式机油泵,其结构较为简单,机油泵8的转子安装在机油泵转子安装座81上,机油泵8通过机油泵安装螺栓84安装在底座主体I上,机油泵转子安装座81通过齿轮与曲轴(图中未示出)相连以驱动机油泵8运转。在机油冷却器12上设有冷却水进水管121和冷却水出水管122,以用于对流经机油冷却器12的机油进行冷却。而且机油滤清器9为倾斜向下的安装在底座主体I上,在机油滤清器9的盖体底部设有放油螺栓92,机油滤清器9的朝下布置及设置放油螺栓92,可在更换机油滤清器滤芯(图中未示出)时将机油滤清器9中的机油排净,从而能够使更换滤芯的过程更加清洁和便利。
[0036]将机油泵8、机油冷却器12及机油滤清器9安装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上,由于连通机油泵8、机油冷却器12和机油滤清器9的通道均设置在底座主体I内,而它们又集成安装在底座主体I上,相较于分开布置,本发动机润滑系统有效缩短了机油油道的长度,降低了机油压损,同时也使得整机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提高了发动机18的整机装配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用于对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的一体化安装,包括底座主体、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泵进油口及机油滤清器出油口,其特征在于: 机油泵进油通道,连通于机油泵进油口而设置在底座主体内,以将由机油泵进油口流入的润滑油输送至安装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泵内; 机油冷却器进油口,设置在与机油泵进油口相对一侧的底座主体上,所述的机油泵排出的润滑油经设置在底座主体内的机油泵出油通道的输送,由机油冷却器进油口输送至安装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冷却器内; 机油冷却器出油口,与机油冷却器进油口同侧的设置在底座主体上,其与设置在底座主体内的机油滤清器进油通道连通,以将机油冷却器流出的润滑油输送至安装于底座主体上的机油滤清器内; 机油滤清器出油通道,与机油滤清器出油口连通,将机油滤清器流出的润滑油输送至机油滤清器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机油泵进油通道与机油泵之间设有低压油腔,在机油泵出油通道与机油泵之间设有高压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泵出油通道与高压油腔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机油泵进油口所在的底座主体上,设有与机油泵进油通道连通的泄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在的底座主体的端面上,设有曲轴前油封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在底座主体的端面上设有对机油冷却器进行安装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由加强筋围成的四边形,在四边形的角点上,分别设有安装孔。
7.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均安装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用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倾斜向下的安装在底座主体上,在机油滤清器的底部设有放油螺栓。
【文档编号】F01M5/00GK203559949SQ20132060660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续升, 田丹, 赵亮, 刘文仓, 李剑, 隋宝峰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