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09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
目前,内燃发动机有各式各样,在一般气缸活塞式内燃发动机中,阻挠发动机向更高性能发展的因素可能是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与连杆的复杂摆动造成的,活塞获得的动能并不能完全反馈到主轴的旋转方向上,而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改善了一般气缸活塞式内燃发动机的上述缺点,例如专利92110474.X旋转气缸内燃机、专利93107565.3旋转缸体四冲程发动机、专利95225429.8旋转式内燃机等还存在体积大、震动大、嗓音大、效率低、启动机构复杂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缸体围绕主轴旋转,并同时牵引用连杆与偏心轴连接的活塞同向而不同心的圆周运动,通过活塞气缸相互运动产生容积的变化,使燃烧物质的热量转换成为动能而进行工作,而且工作平稳,成为性能最优秀的内燃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由机座、缸体、偏心轴、轴承、活塞连杆机构、齿轮、推杆、凸轮、平衡块等组成,机座(1)底部有安装孔,中部装有轴承(7),轴承(7)上装有偏心轴(5)及动力输出轮(6),偏心轴(5)能够把活塞、连杆限制于围绕偏心轴圆心旋转而同时以使气缸旋转主体上的其它机件,围绕主轴圆心旋转,偏心轴(5)一端固定在机座(1)的轴盖(19)上,进气、排气、冷却水管(2)、(4)有密封垫(8),与气门(9)、(10)相通,气门(9)、(10)装在缸体(3)内,装在缸体(3)内还有活塞、连杆机构(11)及配气小、大齿轮(14)、(20),与配气凸轮(17)、(18)相联,凸轮(17)、(18)又与气门推杆(16)、(21)相联,缸体旋转主体(13)上装有平衡块(22),圆盘形的缸体旋转主体(13)中装有同心的放射形排列的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塞、气缸和连杆,连杆把活塞与偏心轴相联。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扭矩大,功率增大,制造成本较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缸、活塞、连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除了密封垫、轴承外,其余均可用钢材及标准件组合或加工而成,按图1、图2装配。本实用新型的能量转换与气缸活塞式发动机是一样的,仍然是通过活塞气缸相互运动产生容积的变化,使燃烧物质的热量转换成为动能的动力机械。如图2所示,气缸围绕主轴具有完全独立的圆周运动特征,而活塞通过连杆的连接,同样围绕自己的圆心作圆周运动,把主轴的圆周运动与偏心轴的圆周运动分别进行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种运动具有最优良的发动机运动特性。在缸体旋转式发动机中,主轴在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在0°--180°之间,活塞把本身具有的动能释放给主轴,对主轴的旋转具有加速度的倾向,而在180°-360°之间,活塞对主轴产生负加速作用,吸收主轴能量而增加本身动能,活塞在0°-180°之间释放的动能等于活塞在180°-360°之间获取的动能,活塞0°-180°释放的动能等于活塞180°-360°获取的动能,而且等于一个常数,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内函。通过精心设计与制造,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很可能成为性能最优秀的内燃发动机。如图1所示,气缸旋转时,偏心轴带动活塞、连杆机构及配气大、小齿轮转动,再带动凸轮及气门推杆、气门等,活塞、连杆机构的运动如图2所示,由气缸旋转而使活塞气缸相互运动产生容积的变化,使燃烧物质的热量转换成为动能由动力输出轮输出。
权利要求1.一种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由机座、缸体、偏心轴、轴承、活塞连杆机构、齿轮、推杆、凸轮、平衡块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机座(1)底部有安装孔,中部装有轴承(7),轴承(7)上装有偏心轴(5)及动力输出轮(6),偏心轴(5)能够把活塞、连杆限制于围绕偏心轴圆心旋转而同时以使气缸旋转主体上的其它机件,围绕主轴圆心旋转,偏心轴(5)一端固定在机座(1)的轴盖(19)上,进气、排气、冷却水管(2)、(4)有密封垫(8),与气门(9)、(10)相通,气门(9)、(10)装在缸体(3)内,装在缸体(3)内还有活塞、连杆机构(11)及配气小、大齿轮(14)、(20),与配气凸轮(17)、(18)相联,凸轮(17)、(18)又与气门推杆(16)、(21)相联,缸体旋转主体(13)上装有平衡块(22),圆盘形的缸体旋转主体(13)中装有同心的放射形排列的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塞、气缸和连杆,连杆把活塞与偏心轴相联。
专利摘要一种缸体旋转式内燃发动机,由机座、缸体、偏心轴、轴承、活塞连杆机构、齿轮、推杆、凸轮、平衡块等组成,缸体围绕主轴旋转,并同时牵引用连杆与偏心轴连接的活塞同向而不同心的圆周运动,通过活塞气缸相互运动产生容积的变化,使燃烧物质的热量转换成为动能而进行工作,而且工作平稳,成为性能最优秀的内燃发动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扭矩大,功率增大。
文档编号F02B53/00GK2307914SQ9721986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5日
发明者张衍华 申请人:张衍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