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467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液压设备中的液压供给源的可变容 量式叶片泵。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有一种通过改变定子相对 于转子的偏心量来改变泵排出容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日本特开平8-200239号公报公开了这样一种泵该泵包括 形成在定子17的外周侧并使定子17移动位移的第1以及第2流 体压室36、 37、和根据来自泵室的压力流体的排出流量来控制 给各流体压室36、 37的供给流体压力的滑阀式控制阀30。
在日本特开平8-200239号公报所公开的泵中,以抑制定子 17的振荡现象为目的,在自泵排出侧到控制阀30的一室32a的 流体通路46、 47、和自该控制阀30到第l流体压室36的流体通 路35、 19b中设置第l、第2以及第3节流部件50、 51、 52。
但是,在专利文献l所公开的泵中,在定子17朝相对于转 子15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时,第l流体压室36的流体因插 入安装在自控制阀30到第l流体压室36的流体通路35、 19b中的 节流部件52而受到阻力,所以难以被排出。因此,如图9所示, 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变差。
在为了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而废除节流部件52 时,如图10所示,虽然排出容量增加时的响应性提高,但流量 变化也变大,无法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可以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并能够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 性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转子,其与驱 动轴相连结;叶片,其为多个,可相对于上述转子沿径向往返 运动地设置于上述转子上;定子,其用于收容上述转子,并随 着上述转子的旋转使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在该定子的内周的凸轮 表面上滑动,可相对于上述转子的中心偏心;泵室,其划分形 成于上述转子与上述定子之间;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通过改变 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来改变上述泵室的排出容 量,其特征在于,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第一流体压室以 及第二流体压室,它们划分形成于上述定子外周的收容空间内,
利用相互的压力差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偏心;控制阀, 其根据泵排出压力进行动作,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控制 上述第 一 流体压室和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而使上述
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减小;流量限制部件,其向上述 第 一 流体压室供给工作流体并从上述第二流体压室排出工作流
体,从而限制在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减小时的上
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排出流量。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中的垂 直于驱动轴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中的平 行于驱动轴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液压线路图。
5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 最大时的液压线路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 最小时的液压线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 流量特性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液压 线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液压 线路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特性的曲 线图。
图IO是表示以往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的排出流量特性的 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 ~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式叶片 泵100。
可变容量式叶片泵(以下简称为"叶片泵")ioo用作装设 于车辆中的液压设备、例如动力转向装置、变速器等的液压供 给源。
叶片泵100向驱动轴1传递发动机(未图示)的动力,使与 驱动轴1相连结的转子2旋转。在图1中,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旋 转。
叶片泵100包括叶片3和定子4;上述叶片3为多个、可相对 于转子2沿径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上述定子4用于收容转子2,同时随着转子2的旋转使叶片3的前端部在内周的凸轮表面4a 上滑动,该定子4可相对于转子2的中心偏心。
驱动轴1借助衬套27 (参照图2)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泵主体 10上。在泵主体10中形成有用于收容定子4的泵收容凹部10a。 在泵主体10的端部设有用于防止驱动轴l的外周与衬套27的内 周之间的润滑油的泄露的密封部件2 0 。
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底面10b上配置有与转子2以及抵接于 定子4的一侧部的侧々反6。泵收容凹部10a的开口部纟皮4氏接于转 子2以及定子4的另 一侧部的泵盖5封闭。在泵盖5上形成有与泵 收容凹部10a嵌合的圆形的凸出部5a,凸出部5a的端面与转子2 以及定子4的另 一 侧部抵接。泵盖5借助螺栓8与泵主体10的环 状的^君部10c相连4妻。
这样,以夹持转子2以及定子4的两侧面的状态配置泵盖5 和侧板6。由此,在转子2与定子4之间划分形成有由各叶片3分 隔而成的泵室7。
定子4是环状的构件,包括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上述吸 入区域用于随着转子2的旋转扩大由各叶片3间分隔的泵室7的 容积;上述排出区域用于随着转子2的旋转缩小由各叶片3间分 隔的泵室7的容积。泵室7利用吸入区域吸入工作油(工作流 体),利用排出区域排出工作油。在图l中,通过定子4的中心 的水平线的上方为吸入区域,水平线的下方为排出区域。
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内周面上围绕定子4地嵌入安装有环 状的接合环ll。与转子2以及定子4同样地、接合环ll的两侧面 被泵盖5和侧板6夹持。
在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上支承有支承销13,该支承销13平行 于驱动轴l地延伸,并且两端部分别插入在泵盖5以及侧板6中。 在支承销13上支承有定子4,定子4在接合环11的内部以支承销13为支点进行摆动。
由于支承销13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在泵盖5以及侧板6中且 支承销13支承定子4,因此该支承销13限制泵盖5以及侧板6相 对于定子4的相对旋转。
在接合环ll的内周面中的与支承销13轴对称的位置上形 成有平行于驱动轴l延伸的槽lla。在槽lla中安装有在定子4 摆动时供定子4的外周面滑接的密封件14。
利用支承销13和密封件14在定子4外周的收容空间即定子 4的外周面与接合环ll的内周面之间划分形成有第 一流体压室 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
定子4利用第 一 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 压力差以支承销13为支点进行摆动。通过使定子4以支承销13 为支点进行摆动,改变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并改变泵 室7的排出容量。在第 一 流体压室31的压力大于第二流体压室 32的压力的情况下,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泵室7 的排出容量变小。与此相反,在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大于第 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的情况下,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 大,泵室7的排出容量变大。这样,叶片泵100利用第一流体压 室31与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差改变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
心量,并改变排出容量。
在第二流体压室32内的接合环ll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鼓出 部12,其用作限制定子4朝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 动的定子移动限制部件。鼓出部12用于限制定子4相对于转子2 的最低偏心量,在定子4的外周面与鼓出部12抵接的状态下, 维持转子2的轴芯与定子4的轴芯偏离的状态。
鼓出部12形成为,不会使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为 零,即、即使在定子4的外周面抵接于鼓出部12的状态下也能确保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最低偏心量、且泵室7可排出工作油 的那样的形状。这样,鼓出部12用于保障泵室7的最低排出容量。
另外,鼓出部12也可以不形成在接合环11的内周面上、而 是形成在第二流体压室32内的定子4的外周面上。另外,在并 未设置接合环11 、而是将第 一 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划 分形成在定子4的外周面与泵收容凹部10a的内周面之间的情 况下,可以将鼓出部12形成在泵收容凹部10a的内周面上。
在泵盖5上形成有对应于泵室7的吸入区域呈圆弧状开口 的吸入口 15 (参照图2)。另外,在侧板6上形成有对应于泵室7 的排出区域呈圓弧状开口的排出口 16。吸入口 15和排出口 16 最好形成为近似泵室7的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的形状的圆弧 状,但只要位于与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相连通的位置上,可以 是任意形状。
由于泵盖5以及侧板6相对于定子4的相对旋转被支承销13 限制,因此可以防止吸入口 15以及排出口 16相对于泵室7的吸 入区域以及排出区域位置偏移。
吸入口 15与形成于泵盖5上的吸入通^各17相连通地形成, 将吸入通路17的工作油导向泵室7的吸入区域中。
排出口 16与形成于泵主体10上的高压室18相连通地形成, 将自泵室7的排出区域排出的工作油导向高压室18中。
利用侧 一反6堵塞在泵收容凹部10 a的底面10 b上呈环状地开 口而形成的槽部10d,从而划分形成高压室18。高压室18与排 出通路19 (参照图3)相连接,该排出通路形成于泵主体10上, 用于将工作油导向叶片泵100外部的液压设备中。
高压室18借助节流通路36 (参照图l以及图3 )与第二流体 压室32相连通,始终将高压室18的工作油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2
9中。即、第二流体压室32始终给定子4施加朝相对于转子2的偏 心量变大的方向的压力。
由于在泵主体10上形成有高压室18,因此侧板6被导入高 压室18中的工作油的压力挤压到转子2以及叶片3侧。从而,侧 板6相对于转子2以及叶片3的间隙变小,可以防止工作油的泄 露。这样,高压室18也作为用于防止/人泵室7泄露工作油的加 载机构发挥作用。
在泵主体10上朝向垂直于驱动轴1的轴向的方向形成有阀 收容孔29。在阀收容孔29中收容有用于控制第一流体压室31 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压力的控制阀21。
控制阀21包括滑阀(spool) 22、第一滑阀室24、第二滑 阀室25和复位弹簧26;上述滑阀22能滑动自由地插入于阀收容 孑L29中;上述第 一滑阀室24划分形成在滑阀22的 一端与阀收容 孔29的底部之间;上述第二滑阀室25划分形成在滑阀22的另一 端与用于封闭阀收容孔29的塞柱23之间;上述复位弹簧26收容 安装在第二滑阀室25内,作为用于向扩大第二滑阀室25的容积 的方向对滑阀2 2施力的施力构件。
滑阀22包括沿阀收容孔29的内周面滑动的第 一挡圏部22a 以及第二挡圈部22b、和形成在第一挡圏部22a与第二挡圈部 22b之间的环状槽22c。
在第一滑阀室24中与第一挡圏部22a相结合地配置有第一 制动部22d,该第一制动部22d在滑阀22向缩小第一滑阀室24 的容积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抵接于阀收容孔29的底部从而限 制滑阀22的规定以上的移动。
在第二滑阀室25中与第二挡圏部22b相结合地配置有作为 移动限制构件的第二制动部22e,该第二制动部22e在滑阀22 向缩小第二滑阀室25的容积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抵接于塞柱23的底部而限制滑阀22的规定以上的移动。复位弹簧26围绕第 二制动部22e地收容安装在第二滑阀室25内。
在控制阀21上连接有分别与第 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 体压室32相连通的第一流体压通路33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34、 与环状槽22c相连通同时与吸入通^各17相连通的泄油通^各35、 和与第 一滑阀室24相连通同时与高压室18相连通的导压通^各 37 (参照图3 )。
第 一流体压通路33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34形成在泵主体 IO的内部,并贯穿接合环ll地形成。
滑阀22止于使由被导入划分形成在两端上的第 一 滑阀室 24以及第二滑阀室25中的工作油的压力产生的负荷、与复位弹 簧26的作用力达到平衡的位置上。根据滑阀22的位置,分别利 用第 一挡圏部22a以及第二挡圏部22b开闭第 一流体压通路33 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34,并供给或排出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 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
在由第二滑阀室25的压力产生的负荷和复位弹簧26的作 用力之和大于由第 一滑阀室24的压力产生的负荷的情况下,成 为复位弹簧26伸长,滑阀22的第 一制动部22d抵接在阀收容孔 29的底部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l所示,第一流体压通 路33被滑阀22的第 一挡圏部22a阻塞,且第二流体压通路344皮 滑阀22的第二挡圈部22b阻塞。从而,第一流体压室31与高压 室18的连通纟皮切断,同时第二流体压室32与泄油通^各35的连通 也被切断。
在此,在第一挡圏(land )部22a上形成有与环状槽22c 相连通的连通3各22g (参照图3 ),因此,第一流体压室31形成 为在第 一 流体压通路33被第 一挡圏部22a阻塞的状态下,经由 第一流体压通路33、连通路22g、以及环状槽22c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的状态。另外,由于在第二流体压室32中经由节流通路 36始终导入有高压室18的工作油,因此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 大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为最 大。
与此相对,在由第一滑阀室24的压力产生的负荷大于由第 二滑阀室25的压力产生的负荷和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之和的 情况下,复位弹簧26被压缩,滑阀22克服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 而移动。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流体压通路33与第一 滑阀室24相连通,并借助该第 一滑阀室24与导压通路37相连 通。另外,第二流体压通路34与滑阀22的环状槽22c相连通, 并借助该环状槽22c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从而,第一流体压 室31与高压室18相连通,第二流体压室32与泄油通路35相连 通。因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小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压力, 定子4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第二流体压通路3 4与环状槽2 2 c的连通是借助形成在滑阀 22的第二挡圈部22b上的凹口22f而进行的。因而,根据滑阀22 的移动量来增加或减少泄油通路35相对于第二流体压室32的 开口面积。
如上所述,控制阀21用于控制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 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压力,并利用安装在排出通路19中的节流 孔件(orifice) 28的前后压力差而进行动作。在第一滑阀室24 中导入有节流孔件28上游的工作油,在第二滑阀室25中导入有 节流孔件28下游的工作油。
即,高压室18的工作油未经由节流孔件28而是经由导压通 路37被直接导向第一滑阀室24中,并且借助节流孔件28被导向 第二滑阀室25中。节流孔件28只要对自泵室7排出的工作油的 液流施加阻力即可,既可以是可变式也可以是固定式。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叶片泵100的动作。图4是叶 片泵100的排出流量最大时的液压线路图,图5是叶片泵100的 排出流量最小时的液压线路图。
在发动机的动力被传递至驱动轴l、转子2进行旋转时,各 叶片3之间随着转子2的旋转而扩大的泵室7经由吸入口 15自吸 入通路17吸入工作油。另外,各叶片3之间缩小的泵室7经由排 出口 16将工作油排出到高压室18中。排出到高压室18中的工作 油经由排出通路被供给于液压设备中。
在工作油通过排出通路19时,在安装在排出通路19中的节 流孔件28的前后产生压力差,节流孔件28上游以及下游的压力 分别被传递至第 一滑阀室24以及第二滑阀室25中。控制阀21 的滑阀22移动到使被导入第 一 滑阀室24和第二滑阀室25中的 工作油的压力差产生的负荷、与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达到平衡 的位置上。
在起动泵时,由于转子2的转速较小,所以节流孔件28的 前后压力差较小。因此,如图4所示,滑阀22处于受到复位弹 簧26的作用力而移动,使第 一制动部22d与阀收容孔29的底部 4氐4妄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第一流体压室31与高压室18的连通被切断, 经由形成在第 一 挡圈部22a上的连通路22g而与泄油通路35相 连通。另外,第二流体压室32与泄油通路35的连通被切断。在 此,定子4因经由节流通路3 6始终被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 2中的 高压室18的工作油而受到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的 压力,因此定子4处于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最大的位置上。
这样叶片泵100以最大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并且排出与 转子2的转速大致成比例的流量。从而,即使在转子2的转速较 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液压设备供给充分流量的工作油。与此相对,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节流孔件28的前后 压力差变大。从而,滑阀22克服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地移动。
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一流体压室31借助第一滑阀 室24与高压室18相连通,同时第二流体压室32借助环状槽22c 与泄油通路35相连通,因此,高压室18的工作油4皮供给到第一 流体压室31中,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被排向泄油通路35。 从而,定子4根据第 一 流体压室31与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力差 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随着滑阀22的移动,被供向第 一 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流 量、以及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但滑阀 22的移动由于第二制动部22e抵接于插塞23而受到限制。从而, 对供向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流量、以及自第二流体压室 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限制,使其不会增加到规定流量以 上。这样,第二制动部22e起作用以限制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 偏心量减小时的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排出流量,相当于 流量限制部件。因而,定子4是緩慢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 小的方向移动的。这样,通过利用第二制动部22e限制滑阀22 的移动,能够抑制定子4的振荡,从而能够抑制叶片泵100的排 出流量的变动。
通过调整第二制动部22e的长度,能够限制在定子4相对于 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通过控制阀21的工作油的流量。即, 第二制动部22e形成得越长,通过控制阀21的工作油的流量越少。
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持续减小时,定子4的外周 面与接合环11的内周面的鼓出部12抵接,从而定子4的移动受 到限制。由此,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成为最低,泵室7 为最低排出容量。
14这样叶片泵10 0被调整成与排出通路19的节流孔件2 8的前 后压力差相应的泵排出容量,并且排出容量随着转子2的转速 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另外,即使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 为最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最低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由此, 能够在车辆行驶时适当调节供给到液压设备中的工作油。
另外,在转子2停止的状态、即叶片泵100停止运转的状态 下,定子4停止在使第 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的压 力达到平衡的位置上。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定子4利用用于 限制最低偏心量的鼓出部12,所以也不会使相对于转子2的偏 心量在零以下。因而,即使在发动机的动力被传递给驱动轴l、 叶片泵100处于转子2开始旋转的起动状态时,叶片泵100也可 稳定地开始排出工作油。
如上所述,叶片泵100在起动泵时,利用始终被导入第二 流体压室32中的高压室18的工作油以最大排出容量排出工作 油,排出容量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定子4相对 于转子2的偏心量成为最低,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 鼓出部12也能够以最低排出容量排出工作油。
图6的曲线图表示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特性。在图6中,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排出流量。
如上所述,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即排出 流量减少时,通过利用第二制动部22e限制滑阀22的移动,可 以限制供给于第一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流量、以及自第二流 体压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因此,如图6所示,排出流量 减少时的响应性不良。但是,相应地由于定子4是緩慢移动的, 因此能够充分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
从而,在叶片泵100中,为了加强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 性,可以增大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增大时的第 一 流体压
15室31的工作油的排出通路的流路面积。具体而言,可以增大形 成在第一挡圈部22a上的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从而,如图6 所示,增强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
通过充分抑制排出流量减少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即使增 大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也能够降低排出流量增加时的排出流 量的振荡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
说明即使增大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也能够降低排出流量 增加时的排出流量的振荡的可能性的理由。在排出流量增加时, 若连通路22g的开口面积较大则定子4急剧地向偏心量增大的 方向移动。但是,之后在定子4朝偏心量减小的方向摆回时, 滑阀22的移动受到第二制动部22e的限制,因此定子4是緩慢地 移动的。因而,即使在排出流量增加时也能够抑制排出流量的 振荡。这样,第二制动部22e起作用以抑制排出流量减少时的 排出流量的振荡、并且还抑制排出流量增加时的排出流量的振 荡。
如上所述,叶片泵100的排出流量特性是排出流量增加时 的响应性良好、且还能抑制振荡。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起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叶片泵100由于设置了第二制动部22e,该第二制动部22e 用于限制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少时的第二流体压 室3 2的工作油的排出流量,因此能够抑制定子4的急剧的移动, 从而能够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另外,由于利用第二制动部22e 来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因此为了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 性而可以增大第 一 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排出通路即连通路 22g的开口面积。这样,能够抑制排出流量的振荡,并能够获 得可改善排出流量增加时的响应性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
另外,即使在排出压力急剧变动、滑阀22急剧移动的那样的情况下,由于利用第二制动部22e限制滑阀22的移动,因此 能够抑制复位弹簧26的过度压缩。因而,能够防止损坏复位弹 簧26,延长使用寿命。
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 一形式。
作为用于对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少时的第二 流体压室32的工作油的排出流量进行限制的流量限制部件,除 了使用第二制动部22e,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置对通过第二流 体压通路34的工作油施加阻力的节流部件40。节流部件40起作 用以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少时,限制自第二流体压 室32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因此发挥与第二制动部22e相同的 作用效果。
另外,作为始终将高压室18的工作油导入第二流体压室32 中的方法,除了节流通路36,如图8所示,也可以使第二流体 压室32与第二滑阀室25始终连通着。采用该结构,可以经由第 二滑阀室25而始终将高压室18的工作油导向第二流体压室32。
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去掉形成在第一挡圈部22a上的 连通路22g,直接连通第一流体压通路33和环状槽22c。在该结 构中,通过减小第一挡圏部22a的厚度来增大在定子4相对于转 子2的偏心量增加时的第 一 流体压室31的工作油的排出通路的 流路面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 偏心量在零以下而在接合环ll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鼓出部12。除 此之外,也可以贯穿接合环ll地设置始终向相对于转子2的偏 心量增大的方向对定子4施力的弹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很明显在其技术性思想 的范围内可进4亍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转子,其与驱动轴相连结;叶片,其为多个,可相对于上述转子沿径向往返运动地设置于上述转子上;定子,其用于收容上述转子,并随着上述转子的旋转使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在该定子的内周的凸轮表面上滑动,可相对于上述转子的中心偏心;泵室,其划分形成于上述转子与上述定子之间;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通过改变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来改变上述泵室的排出容量,其中,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第一流体压室以及第二流体压室,其划分形成于上述定子外周的收容空间内,利用相互的压力差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偏心;控制阀,其相应于泵排出压力进行动作,控制上述第一流体压室和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使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而减小;流量限制部件,其向上述第一流体压室供给工作流体并自上述第二流体压室排出工作流体,从而限制在上述定子相对于上述转子的偏心量减小时的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的排出流量。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中, 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还包括对自上述泵室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液流施加阻力的节流孔件; 上述控制阀包括滑阀,其与上述节流孔件的前后压力差相应地移动;第 一滑阀室以及第二滑阀室,其划分形成在上述滑阀的两端上,分别引导上述节流孔件的上游以及下游的工作流体; 施力构件,其收容安装在上述第二滑阀室内,用于向使该第二滑阀室的容积扩大的方向对上述滑阀施力;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上述滑阀压缩上述施力构件而 进行移动,以向上述第一流体压室供给自上述泵室排出的工作流体、并排出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上述流量限制部件是用于限制上述滑阀朝使上述第二滑阀 室的容积缩小的方向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中,上述移动限制构件是制动部,其与上述滑阀相结合地配置 在上述第二滑阀室内,可与收容有上述控制阀的阀收容孔的端 部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其中, 该可变容量式叶片泵还包括第 一流体压通路以及第二流体压通路,它们分另"与上述第 一流体压室以及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相连通;节流孔件,其用于对自上述泵室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液流施 加阻力;上述控制阀包括滑阀,其与上述节流孔件的前后压力差相应地进行移动; 第 一滑阀室以及第二滑阀室,其划分形成在上述滑阀的两端上,分别引导上述节流孔件的上游以及下游的工作流体; 施力构件,其收容安装在上述第二滑阀室内,用于向使该第二滑阀室的容积扩大的方向对上述滑阀施力;随着上述转子的转速的增加,上述滑阀压缩上述施力构件 而进行移动,以向上述第一流体压室供给自上述泵室排出的工 作流体、并排出上述第二流体压室的工作流体;上述流量限制部件是安装在上述第二流体压通路中的节流 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容量式叶片泵。包括定子(4),其随着转子(2)的旋转使叶片(3)在定子(4)的内周面上滑动;第一流体压室(31)以及第二流体压室(32),其利用相互的压力差使定子(4)相对于转子(2)偏心;控制阀(21),其相应于泵排出压力进行动作,随着转子(2)的转速的增加使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地控制第一流体压室(31)和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流量限制部件(22e),其向第一流体压室(31)供给工作流体并自第二流体压室(32)排出工作流体,从而限制在定子(4)相对于转子(2)的偏心量减小时的第二流体压室(32)的工作流体的排出流量。
文档编号F04C2/344GK101566151SQ20091013760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3日
发明者杉原雅道, 盐崎浩, 藤田朋之, 赤塚浩一朗 申请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